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后期黄斑水肿及视力恢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患者35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我院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上述患者均采用白内障手术,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实验组白内障治疗后黄本中心凹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二者差异明显(P <0.05)。2组治疗前视力> 0.5患者无显著差异(P> 0.05),经手术实验组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个月视力> 0.5的患者明显少于参照组,二者差异明显(P <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恢复效果较差,极易发生黄斑水肿,且对视力恢复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一帆 《上海医药》2017,(13):42-44
目的:探讨合并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109眼)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107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患者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对照组89.72%患者视力≥0.5,观察组74.31%患者视力≥0.5(P<0.01);术后1个月,对照组有10例(11眼)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10.28%(11/107),观察组有31例(33眼)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30.28%(33/10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CSMT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CSMT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4%(P<0.05).结论:合并视网膜病变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单眼白内障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术前及术后眼底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术前或术后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对照组32只眼,进展12只眼,稳定20只眼,治疗组28只眼,进展10只眼,稳定18只眼(χ2=4.39,P〈0.05)。两组对侧眼共60只眼,进展22只眼,稳定38只眼(χ2=5.01,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术前或术后尽早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4.
王建仓  孙瑞雪  邸平会  赵宁 《河北医药》2009,31(23):3223-3224
目的探讨并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手术组,对侧非手术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l天、术后第1天、术后1、2周、术后1、2、3个月行双眼底影色照相,并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进展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进展的手术组10眼(25%),非手术组3眼(7.5%);术后3个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进展的手术组36眼(90%),非手术组7眼(17.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会加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应密切观察白内障术后视网膜的变化,及时行眼底激光治疗,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6.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至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DR患者82例132眼。男34例,女48例;年龄42~85岁,平均59岁。糖尿病史7~16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氩激光光凝治疗后的近、远期效果和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采用Zeiss Visulas氩离子眼科激光治疗仪对36例58只眼的光凝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只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16只眼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术,其中6只眼伴有人工晶状体后囊混浊,先期行Nd:YAG激光切开后囊膜。24只眼视力提高1~2行,占41.4%,其中BDR16眼,PPDR8眼;28只眼视力无变化,占48.3%,其中PPDR24眼,PDR4眼;6只眼视力下降,占10.3%,均为PDR。3个月后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结论: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置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放置大直径IOL又是完善眼底激光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手术治疗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情况。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情况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7 d视力情况和30 d视力情况均明显好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渗漏发生率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渗漏发生率1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7 d、30 d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以及外环区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同时较易发生黄斑水肿,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散瞳时间及散瞳后瞳孔直径的大小的变化.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00例(100眼),分为糖尿病单纯型组和增殖型组,每组50例(50眼).白内障手术前后均采用复方托品酰安眼药水给予患眼散瞳,测量散瞳时间及散瞳后瞳孔直径,两组术前术后进行比较.结果 增殖型组散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2%,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时间早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炎症加重、视网膜病变恶化等,因此应谨慎掌握手术时机。医院自2003年至2005年对46例糖尿病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两种方法 联合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视网膜视力计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两种检查方法 对拟手术的各类型白内障109例(117眼)进行视功能评估,并将视网膜视力即潜视力(Potential visual acuity,PVA)和F-ERG b波振幅值与术后1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晶体核轻中度混浊,术前PVA与术后BCVA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r=0.587,P<0.01).晶体核严重混浊,术前PVA与术后BCVA无相关性(r=0.037,P>0.05).F-ERG b波振幅值为正常的50%~100%,术后BCVA≥0.5占68.47%,F-ERG b波振幅值低于正常的50%,术后BCVA全部<0.5.结论 视网膜计可以准确的量化预测轻中度晶体混浊的术后视力,但对晶体核或后囊严重混浊者预测偏差较大.而F-ERG的检查结果 不受晶体混浊程度的影响,可以定性判断视网膜的功能状态,因此将两者检查结果 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相关治疗时机,观察及评价临床疗效。方法此文加入研究并分析的资料是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本院纳入及治疗的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并存视网膜病变患者(60只患眼),参考患者是否存在黄斑水肿予以分组,存在黄斑水肿的30例患者收入参照组,不存在黄斑水肿的30例患者收入实验组,对两组均开展视网膜光凝治疗,统计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视力检测值、治疗有效计算率。结果实验组及参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视力检测值均显著高于治疗之前相关数据值,P<0.05,证明数据间统计学研究及检测的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视力检测值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相关数据值,P<0.05,证明数据间统计学研究及检测的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计算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值,P<0.05,证明数据间统计学研究及检测的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未出现黄斑水肿之前予以视网膜病变及时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获得更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数的逐年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存在使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的几率增大,术前由于眼底无法窥清或窥入,红绿色觉、B超等辅助检查对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程度的判断又不确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糖尿病的眼科并发症糖尿病性白内障已很常见。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存在可能增加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复杂性,与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相比,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指征的确定、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等方面均有其特点。现将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54例(63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数的逐年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存在使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的几率增大,术前由于眼底无法窥清或窥入,红绿色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60例(95眼)伴有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先行超声乳化摘除术。术后早期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提高1—5行者有35跟,占36.8%;视力无变化者49眼,占51.6%;视力下降11眼,占11.6%,总有效率88.4%。3个月后行FFA检查,结果显示光凝斑均匀清晰,新生血管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基本吸收,未见明显的光凝并发症。结论使用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芬兰  张虹 《贵州医药》2001,25(3):233-233
视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不同眼病对视功能的损害程度及影响 ,我们检测经内科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39例 (78眼 ) ,在于了解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在视觉诱发电位检查中的表现形式及临床应用价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cretinopathy ,DR)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 ,及时发现和治疗能控制病情以及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产生 ,因此早期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1999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本院内分泌科确诊为Ⅱ型糖尿病并在眼科初诊的患者 39例 78眼 ,其中男性 2 1例 ,占 51% ,女性 18例 ,…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波  吴章友  朱子诚 《安徽医药》2016,20(5):911-913
目的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角膜内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5眼(A组)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0例39眼(B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对患者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分别收集记录每个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6A%),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各个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果显示CCT与术前相比呈增加趋势,CD及6A%与术前相比呈下降趋势;B组的CCT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CD及6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刺激更为敏感,且恢复更慢。因此,做好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角膜内皮检查,尽量避免术中超声因素与机械因素的影响,对此类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544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年来住院的544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视网膜病变总发生率为34%,其中非增殖性为29.8%,增殖性为4.2%。DR发生率与性别、糖尿病类型及血糖高低关系不显著,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压及尿蛋白关系较密切,提出防止DM患者失明的关键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必要时对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激光凝和/或玻璃体切割术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少华 《医药世界》2010,12(3):258-259
目的:观察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及光凝后的远期效果,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采用美国IRIS532半导体眼科激光治疗仪行视网膜光凝术。结果:视网膜光凝术6个月后随访,34眼视力提高1~3行,占60.7%;20眼视力无变化,占35.7%;2眼视力下降,占3.5%。6个月后行FFA检查。56眼在观察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