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呼吸问卷(CC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测试量表(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状况、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耐力,并分析其评分结果与COPD患者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对常州市永红及魏村地区进行COPD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90例COPD患者。对患者进行SGRQ、CAT、mMRC、CCQ、BODE指数评分及6MWT、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各评分系统之间以及各评分系统与患者肺功能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将COPD患者按照性别、年龄、有无合并症等进行分组,观察各评分系统用于不同COPD人群的差异性;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综合评估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意义。结果 90例患者SGRQ总分为(21.9±14.4)分,CAT评分为(17.0±5.9)分,mMRC评分为(1.3±1.2)分,6MWT为(390.7±86.2)m,BODE评分为(2.6±1.7)分。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患者FEV1%pred、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的COPD患者FEV1%pred、6MWT均分别低于无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者,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均分别高于无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OLD分级患者体质指数(BMI)、SGRQ评分、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6MWT及年加重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肺功能(FEV1%pred)与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BODE呈负相关(r=-0.338、-0.703、-0.529、-0.852、-0.837,P<0.01);与呼气峰流速(PEF)、6MWT及BMI呈正相关(r=0.869、0.572、0.322,P<0.01)。使用CAT评分和mMRC分级对COPD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对于高风险患者两种评估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一致(Kappa=0.438,P<0.001),对于低风险患者两种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也使用CCQ评分对入选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其在低风险患者中与使用CAT评分分组较一致(Kappa=0.753,P<0.001)。结论 四种呼吸问卷(SGRQ、CAT、mMRC、CCQ)、6MWT、BODE均与肺功能(FEV1%pred)显著相关,可以将其作为肺功能检查的补充,在COPD的临床管理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运动性低氧(EID)的发生情况,评价EID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6分钟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BODE评分。根据6MWT中有无EID分为伴EID组和无EID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BODE指数等指标,评估发生EID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52例,平均年龄为(63±8)岁。EID的发生率为40.1%(21/52),其中肺功能Ⅱ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18.2%(4/22);肺功能Ⅲ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54.5%(12/22);肺功能Ⅳ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62.5%(5/8);肺功能Ⅳ级患者EID发生率最高,与其他肺功能等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EID的COPD患者与不伴EID的COPD患者相比较,二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得分、基线血氧饱和度(SPO2)、SGRQ总分、SGRQ呼吸症状评分、SGRQ疾病影响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6分钟步行距离(6MWD)、6MWT中SPO2最低值、BODE指数和SGRQ活动受限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FEV1%pre(r=-0.329)、6MWD(r=-0.655)、SGRQ活动受限评分(r=0.328)、SPO2最低值(r=-0.445)、BODE指数(r=0.290)与EID发生具有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6MWD<350 m为EID的危险因素〔OR=18.77,95%CI(2.13,165.45),P=0.008〕。结论 EID的发生率随肺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伴有EID的COPD患者的6MWD、BODE指数、SGRQ活动受限评分更差。6MWD<350 m可作为EI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程肺康复锻炼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长程肺康复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GRQ、mMRC、6MWT、BODE指数、肺功能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GRQ(65.35±4.69)分、mMRC(3.11±0.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6MWT(187.99±21.59)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BODE指数(5.01±1.42)分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FVC(2.25±0.43)L、FEV1(2.97±0.73)L、FEV1/FVC(56.07±7.43)%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长程肺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提高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运动性低氧(EI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与COPD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目前预测EID的指标多依赖肺功能且结论不一。目的探究适合基层医疗机构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诱导的EID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2020年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门诊进行随访的COPD稳定期患者67例,同时完善了肺功能、6MWT、评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并计算BODE指数。收集6MWT过程中最低血氧饱和度与试验开始时的静息血氧饱和度的差值(ΔSpO2),以ΔSpO2≥4%为EID判定标准。评估ΔSpO2与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的关系,绘制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EID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6MWT中的ΔSpO2与mMRC评分(r=-0.492,P<0.001)、CAT评分(r=-0.447,P<0.001)、BODE指数(r=-0.415,P<0.001)均呈负相关。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EI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765、0.71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分、14分、2分。结论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均可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EID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BODE指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50例。计算BODE指数及其各项目的评分,包括体重指数(BMI)、气流阻塞程度(FEV1%pred)、呼吸困难(MMRC)、运动能力(6MWD)。采用St.George S呼吸问卷(SGRQ)和一般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50例COPD患者BODE指数评分为4.32±2.6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SGRQ中影响BODE指数的因素是活动分(B=0.769,P=0.000),SF-36中影响BODE指数的因素为生理机能(PF)(B=-0.371,P=0.007)、生理职能(RP)(B=-0.340,P=0.011)和一般健康状况(GH)(B=-0.262,P=0.014)。BODE指数中MMRC与SGRQ活动分(B=-0.807,P=0.000)、SF-36的PF(B=-0.882,P=0.000)、RP(B=-0.580,P=0.000)、GH(B=-0.427,P=0.002)独立相关。结论 COPD患者BODE指数和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BODE指数中呼吸困难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BODE指数高,患者呼吸困难严重,活动能力差,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BODE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为利用BODE指数预测COPD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院区呼吸内科治疗后出院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66例进行观察性研究,测定所有患者入组时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程度、体重指数(BMI),按BODE指数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级.出院一年后,使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记录出院一年内患者就诊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呼吸衰竭发生次数、机械通气次数、住院费用和死亡数;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BODE指数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前BODE指数越高,一年后患者SGRQ各项评分越高,一年内患者就诊次数、住院天数、呼吸衰竭次数、机械通气次数、费用、死亡发生人数亦越多,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ODE指数与SGRQ总分及机械通气次数、住院费用呈高度正相关(r=1.24,P<0.01;r=1.2,P<0.01;r=1.62,P<0.01),同就诊次数及死亡人数呈较高程度正相关(r=0.85,P<0.01;r=0.44,P<0.01),同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及呼吸衰竭次数呈弱相关性(r=0.33,P<0.01;r=0.15,P<0.01;r=0.12,P<0.05).结论 BODE指数和SGRQ问卷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未来一年内发生的就医情况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健宇 《重庆医学》2012,41(36):3837-3839,3842
目的评估BODE指数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之间的联系,探讨BODE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能力,以及联合应用BODE指数和SGRQ问卷综合评价COPD系统性表现的可行性。方法对112例COPD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将对疾病发作风险有预测价值的BODE指数和SGRQ问卷进行相关性比较,分析BODE指数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预测能力以及探索BODE指数和SGRQ问卷与疾病发作风险间的联系。结果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BODE指数总分与SGRQ问卷的总分、症状分、活动分以及影响分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01),SGRQ问卷总分与BODE指数总分和FEV1%预计值(FEV1%pred)、呼吸困难(MMRC)、6分钟步行距离(6MWD)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01),而与体质量指数(BMI)呈弱相关(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ODE指数是COPD患者生活质量有意义的预测因素,解释了SGRQ总分46.1%的变化(P<0.001);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BODE指数与SGRQ问卷对COPD急性加重都有预测价值,BODE指数有意义的预测了COPD急性加重81.2%的变化(P<0.001),SGRQ问卷预测了33.2%的变化(P<0.001)。结论 COPD临床预测因素BODE指数和SGRQ问卷存在良好的相关性,BODE指数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应用BODE指数和SGRQ问卷能更综合全面的预测COPD的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不同评价系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临床诊疗的实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1月收治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2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呼吸困难评分(mMRC)、基础呼吸困难指数(BDI)、慢阻肺临床问卷(CCQ)、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BODE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及出院1月后CAT、mMRC、呼吸困难变化指数(TDI)、CCQ、SGRQ、HDRS。对入院时的FEV1% pred、CAT、mMRC、BDI、CCQ、SGRQ、BODE、HDRS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出院后吸入药物种类,将患者分为单药组(8例)、二联组(10例)、三联组(10例),对3组患者出院1月后TDI及CAT、mMRC、CCQ、SGRQ、HDRS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FEV1%pred与SGRQ、BDI中度相关(r=-0.66, r=0.61, P< 0.01);CCQ活动评分与mMRC、SGRQ活动评分、BDI高度相关(r=0.82, r=0.92, r=-0.89, P<0.01);SGRQ活动评分与mMRC、BDI高度相关(r=0.84, r=-0.91, P<0.01);SGRQ症状评分与BODE高度相关(r=0.80,(P<0.01);SGRQ影响评分与HDRS中度相关(r=0.57, P<0.01)。以所有患者为整体进行分析,除CCQ心理评分及HDRS外,各评分均有改善(P<0.05);单药组CCQ较前下降(P<0.05),二联组CAT、mMRC、CCQ、SGRQ较前下降((P<0.05),三联组CCQ及SGRQ较前下降(P<0.05),3组T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mMRC,更推荐BDI及TDI进行呼吸困难评估;CAT、CCQ、SGRQ疗效反应灵敏,可用于治疗后的常规评估,其中SGRQ最为全面,时间充分的情况下,建议完善SGRQ;BODE评分相对复杂,但对于患者未来生存率有极高的预测价值;建议完善HDRS 进行慢阻肺合并抑郁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BODE指数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89例COPD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MMRC)和运动耐力进行测定。分析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分别与吸烟指数、6min步行实验及COPD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次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农村和城市COPD患者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分别与6min步行实验和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的关系。结果吸烟指数与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均无相关性(P>0.05)。FEV1%预计值与6min步行实验呈正相关(r=0.593 3,P<0.01);FEV1%预计值与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呈负相关(r=-0.325 2,P<0.01)。BODE指数与6min步行实验呈明显的负相关(r=-0.777 5,P<0.01);BODE指数与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呈正相关(r=0.514 2,P<0.01)。在COPD分级中度的患者中,FEV1%预计值在城市和农村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BODE指数在城市和农村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COPD分级重度的患者中亦得出相同的结果。结论 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均能够评价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但以BODE指数的判断更为全面及准确。  相似文献   

10.
不同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策略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如何选择肺康复策略。方法将89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严重度分为中度COPD组(n=32)、重度COPD组(n=36)和极重度COPD组(n=21),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康复干预策略1组和策略2组,并进行20周的康复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及各组间患者BODE指数、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肺功能(FEV1)、体质量指数(BMI)及COPD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结果经过20周的肺康复干预,COPD中度、重度患者策略2疗效最好,干预前后6M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ODE指数、MMRC、BMI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重度COPD患者策略1组疗效最好,干预前后MMR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ODE指数、6MWD、BMI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OPD患者策略2组的BODE指数和6MWD改善效果最好(均P<0.000 1);极重度COPD患者策略1组MMRC改善效果最好(P<0.01)。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重度COPD患者在肺康复干预后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如何选择肺康复策略.方法 将89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严重度分为中度COPD组(n=32)、重度COPD组(n=36)和极重度COPD组(n=21),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康复干预策略1组和策略2组,并进行20周的康复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及各组间患者BODE指数、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肺功能(FEV1)、体质量指数(BMI)及COPD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结果 经过20周的肺康复干预,COPD中度、重度患者策略2疗效最好,干预前后6M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ODE指数、MMRC、BMI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重度COPD患者策略1组疗效最好,干预前后MMR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ODE指数、6MWD、BMI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OPD患者策略2组的BODE指数和6MWD改善效果最好(均P<0.000 1);极重度COPD患者策略1组MMRC改善效果最好(P<0.01).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重度COPD患者在肺康复干预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P<0.01);其余不同干预组和不同严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同严重度COPD患者可采取不同的肺康复策略以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扶肺固肾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重度、极重度,且中医证型为肺肾两虚夹痰瘀证患者BODE指数(B为体质量指数,O为气流阻塞程度,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肺固肾饮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气流阻塞程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吸困难指数(MMRC)、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T)]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组内比较:治疗组重度、极重度患者FEV1%、MMRC、6MWT治疗后积分及BODE指数治疗后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BMI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重度、极重度患者MMRC、6MWT治疗后积分及BODE指数治疗后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FEV1%、BMI无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除BMI外,治疗组FEV1%、MMRC、6MWT治疗后积分及BODE指数治疗后总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扶肺固肾饮联合舒利迭吸入能显著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的BODE指数积分,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次“起-坐”试验(5STS)在我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符合 入选标准的COPD患者51例及健康对照20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并完成5STS试验、肺通气功能检查、6 min步行试验(6MWT), 及呼吸困难评分(mMRC)、BODE指数评分等。结果所有入选者均能完成5STS试验,两组所行3次5STS时间均具有良好的可 重复性(P<0.001),但COPD患者5STS时间12.93±3.11 s较健康对照组10.72±0.71 s明显延长(P=0.002)。无论COPD患者还是 健康对照5STS时间与6MWT结果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682;另外,COPD患者5STS时间 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体质量指数(BMI)显著负相关,与mMRC、BODE指数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5STS试验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与现有的多数COPD评价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有效反映老年COPD患者的 活动耐力及疾病严重程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任凯  章荣 《四川医学》2014,(1):76-79
目的 探讨肺功能训练合并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4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2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肺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予以8周治疗,采用mMRC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程度,FEV1/FVC评估患者气流受限程度,BMI评估患者营养状况,6 MWT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mMRC评分、FEV1/FVC、BMI指数、6MW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功能训练合并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COPD患者营养状况,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程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在康复治疗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COPD综合评估方法分组,探讨肺康复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中的作用,寻找最佳肺康复策略。方法将106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根据2011年GOLD指南中慢阻肺综合评估方法分为B组(n=37)、C组(n=36)和D组(n=33),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肺康复策略1组(呼吸训练);肺康复策略2组(呼吸训练+运动训练)。随访24周,比较肺康复前后及各组间肺功能指标FEV1%pred、慢阻肺评估测试(CAT)、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BODE指数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24周的肺康复干预,在B组和C组患者中,肺康复策略2组的疗效最好,CAT评分、mMRC评分、BODE指数、6MWD在肺康复干预前后的差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组患者中,肺康复策略1组和肺康复策略2组各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差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对照组好。相关分析显示CAT评分与FEV1%pred、mMRC评分、BODE指数、6MWD显著相关。结论基于慢阻肺综合评估方法分组选择不同的肺康复策略可以取得最佳的肺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与COPD患者疾病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以探讨CAT评分在判断预后方面的可能价值。方法选取从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1例初诊及既往无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或长效胆碱能药物(LAMA)病史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版COPD全球倡议指南(GOLD)分为A(低危、症状轻)、B(低危、症状重)、C(高危、症状轻)、D(高危、症状重)组,给予ICS/LABA或ICS/LABA+LAMA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相关资料,包括CAT评分、年龄、吸烟量、肺功能指标、体质指数(BMI)、运动耐力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及诊断前12个月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1例COPD患者平均年龄(66.27±8.52)岁,男性占88.89%,吸烟者占85.19%;治疗前A、B、C、D组比例分别为8.64%、30.86%、4.94%及55.56%;CAT评分≥10分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呼气容积(FVC)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6MWD均较CAT评分<10分组降低(P<0.05),CAT评分为10~20分组、20~30分组及≥30分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评分≥20分组mMRC分级及AECOPD次数较CAT评分<10分组升高(P<0.05),不同分组间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评分与mMRC分级(治疗前r2=0.417,P<0.001;治疗后r2=0.19,P<0.001)、6MWD(治疗前r2=0.320,P<0.001;治疗后r2=0.19,P<0.001)及治疗前FEV1(r2=0.177,P=0.0015)、FEV1%Pred(r2=0.125,P=0.002)、PEF(r2=0.164,P=0.0024)、PEF%Pred(r2=0.129,P=0.0076)、FVC(r2=0.098,P=0.021)、FVC%Pred(r2=0.094,P=0.024)、FEV1/FVC(r2=0.101,P=0.0057)、AECOPD次数(r2=0.059,P=0.028)有关,与吸烟量(r2=0.041,P=0.083)、BMI(r2=0.00,P=0.89)及治疗后FEV1(r2=0.01,P=0.22)、FEV1%Pred(r2=0.003,P=0.09)无关。结论 COPD好发于男性吸烟者,其中D组比例最高。CAT评分与治疗前后mMRC分级及运动耐力指标相关性均较好,具有判断COPD患者预后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COPD患者BODE指数(B为体重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与GOLD分级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探讨BODE指数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其进行肺功能测试。计算BODE指数及其各项目的评分,包括体重指数(BMI)、气流阻塞程度(FEV1%pred)、呼吸困难(MMRC)、运动能力(6MWD)。受试者分别根据GOLD分级标准和BODE指数分为四组,通过SGRQ评分对GOLD分级和BODE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BODE指数与COPD患者的SGRQ总分、问卷各部分评分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1)。BODE指数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能解释41.3%的SGRQ总分(P〈0.01)。然而GOLD分级仅与SGRQ活动能力分值呈相关性(P〈0.05),同SGRQ其他评分并无相关。根据BODE指数划分的各组患者中,SGRQ总分和其他部分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1),但是按照GOLD分级标准划分的各组患者中,除活动能力分值外(P〈0.01),其余各组的SGRQ总分和各部分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BODE评分系统与GOLD分级相比,能更好的评价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病情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COPD病人临床资料,采用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对病人肺通气功能进行检查,并以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估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结果随COPD程度加重,病人mMRC值明显增加(P < 0.01);重度组和极重度组病人年龄均明显大于轻度和中度组(P < 0.01)。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重度组和极重度组病人FVC改变值则均明显大于轻度和中度组(P < 0.01),病人FEV1和FVC改变率均随COPD程度加重而增加(P < 0.05~P < 0.01),而不同程度COPD病人FEV1改变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病人mMRC与年龄、FVC改变值及FVC改变率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267、0.825、0.330,P < 0.01),与FEV1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804,P < 0.01)。结论FEV1是评价COPD病人气流受限程度的指标,而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FVC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气体陷闭状态,气体陷闭与病人呼吸困难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4S卧位肺康复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AECOPD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与对照组50例。干预组患者采用4S卧位肺康复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方案和治疗措施,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mMRC评分、6 MWT、CAT评分及家庭肺康复患者依从性。结果 干预12周后干预组6 MWT、CAT评分、mMRC评分及家庭肺康复依从性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S卧位肺康复干预模式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可缓解AECOPD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表达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50例为AECOPD组,缓解期COPD患者50例为缓解期组,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入选次日的血浆MSP水平及AECOPD组和缓解期组诱导痰中的MSP表达水平,检测1 s用力呼出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得分等.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ECOPD组和缓解期组血浆和诱导痰MSP表达水平与其FEV1、FVC、6MWD及SGRQ等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ECOPD组和缓解期组血浆MSP表达水平和SGRQ得分均升高,FEV1、FVC、6MWD均降低(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AECOPD组血浆和诱导痰MSP表达水平及SGRQ得分升高,FEV1、FVC、6MWD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ECO-PD组血浆和诱导痰MSP表达水平与其FEV1、FVC、6MWD均呈负相关(血浆:r=-0.842、-0.816、-0.822;诱导痰:r=-0.818、-0.825、-0.816,P<0.05),与其SGRQ得分则呈正相关(血浆:r=0.866;诱导痰:r=0.875,P<0.05);缓解期组血浆和诱导痰MSP表达水平与其FEV1、FVC、6MWD均呈负相关(血浆:r=-0.874、-0.826、-0.818;诱导痰:r=-0.815、-0.802、-0.798,P<0.05),与其SGRQ得分呈正相关(血浆:r=0.886;诱导痰:r=0.852,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和诱导痰MSP表达水平较高,且与其肺功能及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相关,这可能与MSP调控巨噬细胞参与气道炎症反应相关,COPD血浆和诱导痰MSP可能辅助评估其肺功能及病情从而指导其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