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腔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2008年15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局麻下selding技术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血透血管通路的临床资料,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术154例,其中149例患者穿刺插管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6.75%;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1.5个月,应用良好;感染发生率为4%,感染发生时间多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3周,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枯草杆菌(1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给予拔管。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3.36%。局部渗血、血肿形成7例,发生率为4.7%。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是一项安全、有效、方便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对于需要临时留置导管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致病菌及有效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390例次,与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40例次,股静脉置管150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共出现68例次导管感染。每例次导管感染均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总感染率为11.7%,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抗生素全身应用或封管局部应用及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使用情况中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对照研究,438例需紧急血液透析患者中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42例,颈内静脉置管96例。观察对比两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颈内静脉93%,两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率为5.9%,颈内静脉5.6%,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58.5d,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置管35.4d(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导丝未入上腔静脉8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静脉回流不畅在锁骨下静脉置管11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及脱管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选择颈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应根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患者的要求而定,两者各有其优劣。欲在右上肢造瘘时严禁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留置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HD)治疗患者建中心静脉导管的经验,留置导管的方法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应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行HD治疗1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颈内静脉置管93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3例,右股静脉置管7例,分析不同置管的方法、临床并发症及处理。结果:置管手术并发症:误穿动脉3例、皮下血肿2例、穿刺部位渗血3例;置管远期并发症:导管相关感染4例、血流量不足14例、导管栓塞4例。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是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临时性深静脉置管的最佳部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血透中心使用临时性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98例,分为颈内静脉组58例,股静脉组40例,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局部感染和血行感染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组发生局部感染5例,血行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10.34%;股静脉组发生局部感染11例,血行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30%,两组间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组。结论当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临时性深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颈内静脉,次选股静脉,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石丽丽  王夏莲 《医学综述》2011,17(18):2866-286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方法 1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62例,股静脉置管60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18例,对其置管方法、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临时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时间3~65 d;18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使用时间为6~30个月;透析时血流量200~260 mL/min。其中1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10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深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及其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及其临床应用,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92%,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94%,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具有使用可靠、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刘琨  陈小园  孟俊 《安徽医学》2003,24(4):44-45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 1998年 12月~ 2 0 0 2年 10月我科通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人 14 8例 ,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共置管15 6例次。结果  14 8例置管 15 6例次 ,其中股静脉置管 12 2例 ,颈内静脉置管 2 4例 ,共行血液净化 6 6 4次 ,导管留置时间 1~ 5 7天。绝大多数病例置管一次成功 ,少数穿刺失败者 (股静脉置管 2例 ,颈内静脉置管 1例 )更换部位穿刺后均成功 ,成功率 9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已成为血液净化治疗中最重要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具有操作简便 ,使用迅速 ,血供丰富 ,安全有效 ,成功率高 ,无严重并发症及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血液透析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共123例,分成传统体表标记定位盲性穿刺置管的对照组(Ⅰ组)55例和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试验组(Ⅱ组)68例。Ⅰ组依据体表解剖标记定位,行右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置管,Ⅱ组术前超声定位,并标记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两组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Ⅰ组误伤动脉4例、血肿3例,血、气胸各1例;Ⅱ组仅发生血肿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Ⅰ组与Ⅱ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81.82%、70.82%、18.18%、16.36%、18.2±1.5 min和98.53%、95.59%、1.47%、1.47%、12.7±1.3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洪冬梅 《吉林医学》2014,(6):1336-1337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8例进行分析,采用颈内静脉长期置管,进行精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8例患者中27例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6.4%;置管时间最长为36.5个月,平均为(9.6±0.8)个月;5例发生导管内感染,2例导管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为反复性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25.0%(7/28)。结论:通过精心护理,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在血液透析中使用时间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少,能够满足血液透析的需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处理,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8例,留置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82例次,其中有11例患者重复置管(2~3)次。右颈内静脉置管134例,左颈内静脉置管4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3例,股静脉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平均留置时间(14士12)月,其中颈内静脉(4~36)月,平均16月;锁骨下静脉(3~25)月,平均11月;股静脉(2~7)月,平均4月。导管置管时相关的并发症主要为:局部血肿17例(9.0%)、渗血21例(12%)和导管功能障碍3例(1.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通路功能障碍和感染,本组导管通路功能障碍13例(7.0%),其中血栓形成8例、隧道段打折2例,导管外鞘形成1例,血管狭窄1例。10例导管通路功能障碍经调整导管、尿激酶溶栓或手术修复,得到纠正,余3例拔管后重新进行穿刺置管。本组有15例患者发生局部感染(8.0%),给予消毒换药,管周皮肤涂察百多帮软膏后好转。结论: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但仍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重点防治置管期间局部巨大血肿和渗血以及导管留置期间血栓形成和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置管(CVC)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导管合理留置途径、时间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我科对1 966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3个部位CVC共2 000 例次,其中股静脉450例次,锁骨下静脉86例次,颈内静脉1 464例次.结果 股静脉留置5~75(20.5±13.1)d,血栓形成19.11%,感染18.22%,误穿入动脉5.77%,穿刺总渗血4%,导管脱出2.22%,血肿形成1.33%;锁骨下静脉留置10~84(41.8±20.1)d,感染12.79%,血栓形成9.3%,误穿入动脉9.3%,穿刺点渗血5.81%,血肿形成3.48%,血、气胸2.33%,导管脱出1.16%;颈内静脉留置12~155(53.8±28.5)d,误穿入动脉13.4%,感染8.06%,血栓形成6.08%,穿刺点渗血1.91%,血肿形成0.68%,导管脱出0.27%,心律失常0.10%,损伤喉返神经0.05%.结论 血液透析应用CVC具有快捷、方便、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在颈内静脉比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股静脉最高,其次为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临床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林  王晓红  吴桂明 《西部医学》2012,24(7):1351-1352
目的探讨寻找安全有效的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5例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171例,股静脉置管74例,其中盲穿置管169例,彩超定点引导穿刺置管76例。分析两种置管方式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盲穿患者近期并发症中误伤动脉6例(3.6%),局部血肿4例(2.4%),渗血3例(1.8%),误伤胸导管1例(0.6%),气胸1例(0.6%)。彩超定点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69例,未发生近期并发症。两种方式比较(P〈0.05)。结论彩超定点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原因,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我科2002年1月-2007年6月998例留置静脉导管重度烧伤患者中出现并发症资料,以非计划拔管、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静脉栓塞、局部渗液、血肿为研究指标,探究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部位、导管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998例留置静脉导管重度烧伤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36例,发生率13.6%,其中非计划拔管83例、导管相关感染27例、导管堵塞15例、静脉栓塞3例、局部水肿4例、局部血肿4例。(2)并发症的构成比,以穿刺部位分:股静脉19.6%,锁骨下静脉7.8%,周围静脉6.5%。其中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P〈0.01);以导管类型分:双腔管19.1%,单腔管6.4%,PICC导管6.2%。其中双腔管和单腔管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P〈0.01)。[结论]根据重度烧伤病人的特点,锁骨下静脉穿刺较股静脉穿刺为好;单腔管较双腔管为好;烧伤休克期、大手术及静脉高营养病人尽量用深静脉导管;康复期及长期输液的病人宜使用PICC导管。  相似文献   

15.
2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110例,股静脉116例,锁骨下静脉5例,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9例。结果:股静脉置管的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明显高(P<0.05),肝素 抗生素封管,2例配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使导管感染得到完全控制。采用穿刺部位不切开皮肤直接扩皮置入导管,熟练仔细操作可明显降低局部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以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梗阻效果明显。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和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血管通路。肝素 抗生素封管或配合全身抗感治疗中心静脉留置手管感染的方法,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张林  廖丹  李红 《西部医学》2011,23(9):1715-17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经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净化中心421例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与发生DVT之间的关系。结果 8例发生相关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其中股静脉留置导管7例(87.5%),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例(12.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8例患者中有4例(50%)是糖尿病肾病,2例(25%)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12.5%)高血压肾病,1例(12.5%)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组与其他疾病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带管时间8小时~9个月,平均6.3个月。8例患者留置时间平均7.6个月,与总时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60岁及以上病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病例(P〈0.01)。结论 DVT发生与中心静脉置管直接相关,还与年龄、疾病、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is a serious and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in hemodialysis (HD) patients with an indwelling catheter.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rombosis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nd auxiliary branches in Chinese HD patients with an indwelling internal jugular venous catheter and to explore its risk factors.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with an indwelling catheter were enroll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thrombosis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subclavical vein, brachiocephalic vein and superior vena cava was assessed by vascular ultrasound. Collected were data on age, gender, ultrafiltration volume, Kt/V, blood pressure, levels of hemoglobin, serum albumin, lipid, calcium, and phosphorus,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short-or long-term double lume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Among them, 42 patients had the catheter placed into the right internal jugular vein, and 12 patients into the left internal jugular vein. Different degrees of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were found in 33 patients (61.1%). The prevalence of thrombosis in the jugular vein, brachiocephalic vein, subclavical vein and superior vena cava was 61.1% (33/54), 44.4% (24/54), 16.7% (9/54) and 5.6% (3/54), respectively. Among the 33 HD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the percentages for one, two, three and four affected veins were 27.3% (9/33), 45.4% (15/33), 18.2% (6/33) and 9.1% (3/33), respectively. Twelve (12/33, 36.4%) of the 33 HD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had clinical symptoms. Nine patients (27.3%) had edema of the upper extremity and 3 (9.1%) had new-onset symptoms of pulmonary embolism such as cough, chest distress and short breath. The incidence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malignant tumor and levels of lipoprotein a and homocysteic aci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D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than in those without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Logistic regress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igh level of homocysteic acid was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in HD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in Chinese HD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is quite high, especially in thos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alignant tumor, high levels of serum lipoprotein and homocysteic acid. Its clinical symptoms are insidious but dangerous. High level of homocysteic acid may be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in Chinese HD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相似文献   

18.
杨幸平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1):1026-1026,1025
目的总结3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术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结果2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2次以上穿刺成功2例,置管时间1-138d。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供充足的血流量,赢得抢救时间,是一种可靠适用的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9.
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602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对可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行留置导管细菌学监测。结果:602例患者中,76例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微生物学培养阳性(76/602,12.6%)。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股静脉、锁骨上静脉和颈内静脉(P≤0.05),置管时间≤13 d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14d(P≤0.05),复杂外伤和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道良性疾病、上消化道大出血(P≤0.05)。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缩短留置时间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颈内静脉置管护理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总结出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针对性的对92例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行血液透析治疗,随时跟踪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详细登记护理体会。结果:穿刺92例,其中右侧颈内静脉84例,左侧颈内静脉8例,均采用seldinger置管技术,穿刺成功,未发生与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感染率小等特点,经过术后有效的规范对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的相关操作,其留管时间相对较长的优势,可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的治疗中推广应用,对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