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叶酸(FA)和VitB12在孕妇巨幼细胞贫血中的作用,观察70名山区孕妇,分为补充叶酸(5mg/d)及对照二组,连续3个月测定血清FA与VitB12水平.结果发现,血清FA、VitB12水平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下降;补充叶酸不但可以预防FA水平的下降,而且还可以预防VitB12水平的下降.另43名住院治疗的巨幼细胞贫血孕妇的血清FA、VitB12水平也随着单纯补充FA而升至正常水平.结论孕妇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叶酸缺乏所致.补充叶酸,血清VitB12水平大都得以恢复,贫血也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VB12)、血清铁蛋白(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以及骨髓铁染色和红系巨幼样变率,了解其与贫血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标本,30例骨髓象大致正常骨髓涂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FA、VB12、SF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po水平,对红系增生尚可的患者行骨髓涂片铁染色;同时观察骨髓红系巨幼样变率.结果①初治、部分缓解(PR)和血红蛋白(Hb)<100g/L患者的血清Epo与Hb呈负相关关系,血清FA、VB12、SF与Hb无相关关系.②骨髓中红系巨幼样变率PR明显高于初治和完全缓解(CR)患者;红系巨幼样变率与FA在PR和初治患者存在相关关系,而CR和FA<2.5ng/ml患者间无相关关系.③骨髓红系百分比与Hb在初治患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与Epo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贫血与FA、VB12、SF、Epo无关,其骨髓红系巨幼样变率与化疗药物致骨髓红系造血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VB_(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73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者54例,同期选择5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cy、叶酸、VB_(12)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疾病分类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AMI组血清Hcy[(7.71±2.34)μmol/L比(14.31±2.60)μmol/L比(22.15±7.36)μmol/L比(26.40±7.03)μmol/L]水平显著升高,叶酸[(15.87±5.24) nmol/L比(10.34±4.16) nmol/L比(8.42±3.46) nmol/L比(7.06±3.39) nmol/L]、VB_(12)[(247.69±61.45) pmol/L比(170.25±43.42) pmol/L比(149.37±47.28) pmol/L比(132.09±43.64) pmol/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且随冠脉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叶酸、VB_(12)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疾病与血清Hcy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14),与叶酸、VB_(1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16、-0.297,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与叶酸、VB_(1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42、-0.607,P=0.012, 0.005)。结论:血清Hcy、叶酸、VB_(12)水平与冠脉疾病严重性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助于预测冠脉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血清维生素B12在肝病中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B_(12)(VB_(12))主要在肝脏贮存。肝功能损害可影响肝内VB_(12)的代谢。本文将探讨肝病患者血清VB_(12)含量与肝脏病变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全部病例为2000年10月~2001年11月于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修订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Vit B12)、叶酸(FA)水平的变化.方法 44例T2DM患者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测定血清Hcy、Vit B12、FA水平.结果 口服二甲双胍半年后,血清Vit B12、FA水平下降,Hcy水平升高,其升高与二甲双胍使用剂量、Vit B12、FA下降相关.结论 二甲双胍口服半年可降低T2DM患者Vit B12、FA水平,升高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与维生素B12(Vit B12)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14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病理特征下孕妇血清Vit B12、FA、Hcy水平,并探究其与血糖、血压的相关性。结果年龄≥30岁、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与糖尿病、早产孕妇血清Vit B12、FA水平低于年龄<30岁、无妊娠期高血压与糖尿病、未早产孕妇,血清Hcy水平高于年龄<30岁、无妊娠期高血压与糖尿病、未早产孕妇(P<0. 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Vit B12水平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血清FA水平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血清Hcy水平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结论孕妇血清Vit B12、FA、Hcy水平与其年龄、是否存在妊娠期合并症、早产、血糖、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贫血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COPD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行肺功能检测,抽血行血液分析,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铁蛋白(Fe)、叶酸(FA)、维生素B12(VB12)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87例老年COPD患者中贫血者13例(14.94%)。合并贫血组年龄较大,hs-CRP及EPO明显升高(P<0.01),BMI、ALB、TP、TC、TG、Fe、FA、Vit B12,EPO、FEV1%预计值及FEV1/FVC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血红蛋白(HGB)与hs-CRP、EPO呈线性相关(R=0.911,P<0.01)。结论老年COPD合并贫血有较高的发病率,贫血与年龄、炎性反应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B、叶酸与脑梗塞肝肾阴虚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Vit)B1、B12及叶酸(FA)与肝肾阴虚型脑梗塞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免法和色谱法测定64例脑梗塞患者血清中VitB1、VitB12和FA值,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肝肾阴虚证患者中血清VitB12、 F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而VitB1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血清中VitB12、FA浓度对脑梗塞肝肾阴虚证的预防、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甲钴胺是含有甲基的甲基维生素B_(12)(VB_(12)),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核酸蛋白合成的辅酶,和其它VB_(12)相较,渗透神经组织作用好,故在神经组织损伤时可起到修复作用。对阿茨海默病4例和阿茨海默型痴呆6例共10例,应用静注给药(每次500μg,1次/日,每周3回,共8周)。给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通过评价认知功能各种量表、临床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此同时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VB_(12)和VB_(12)不饱合结合功能,并就认知功能和VB_(12)水平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在自觉症状、智能、记忆、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_(12)(Vit B_(12))、叶酸(FA)水平的变化。方法 44例T2DM患者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测定血清Hcy、Vit B_(12)、FA水平。结果口服二甲双胍半年后,血清Vit B_(12)、FA水平下降,Hcy水平升高,其升高与二甲双胍使用剂量、Vit B_(12)、FA下降相关。结论二甲双胍口服半年可降低T2DM患者Vit B_(12)、FA水平,升高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B_(12)(VB_(12))缺乏可引起精神紊乱、记忆力丧失和精神损害,甚至血液学改变。但对老年患者能否引起精神障碍认识尚不一致。作者应用放免法测定了20例60岁以上的Alzheimer痴呆(AD)老年患者血清VB_(12)含量(排除酒精中毒、滥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锌,雄激素代谢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30例不同年龄正常男性血清、尿液、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_3)内锌浓度。结果显示男性血清和VB_3锌浓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BPH患者血清和VB_3锌浓度、VB_3总锌量均显著高于相应年龄对照组。提示BPH患者存在锌代谢的改变。BPH患者血清双氢睾酮显著增高,其浓度与血锌水平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BPH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亚急性联合变性与维生素B12缺乏和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 )与维生素B12(VB12)缺乏和巨幼红细胞贫血(MA)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6例SCD的神经损害程度与贫血程度和血清VB12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比MRI、神经电生理检查在SCD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监测SCD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的动态变化.分析开始治疗时间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治疗前Hb平均含量(77.1±11.2 ) g/L ,表明SCD大都伴贫血,但其程度与SCD神经损害程度无直线相关关系(r=-0.1917、0.0926,P> 0.5).治疗前平均血清VB12水平(87.0±21.4) ng/L,异常率47.2 %, 治疗后很快恢复, 但神经体征改善较慢,二者无直线相关关系(r=0.207、0.101,P>0.5).诱发电位综合阳性率100%,并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或在SCD初期出现.MRI检查阳性率为71.4%,部分病灶治疗后缩小或消失.脑脊液MBP水平治疗前(3.96±1.66 ) ng/L.治后3个月有显著改善(2.25±1.66) ng/L.确诊6个月后开始治疗者,神经功能改善不显著.结论 SCD多由VB12缺乏引起,常伴MA,但血清VB12水平不能作为诊断或排除SCD的惟一标准.MRI可显示SCD的多数脊髓和脑部病灶,治疗后可缩小或消失.诱发电位为早期确诊和发现隐匿病灶提供帮助.脑脊液MBP水平可反映SCD神经髓鞘损害和修复的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降低永久神经功能损害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250例患者分别检测血清Hcy、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年龄、性别与结直肠息肉发生明显相关;血清Hcy水平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无相关性;FA、维生素B12水平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明显相关;脂代谢紊乱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FA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维生素B12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叶酸(FA)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GDM孕妇82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妊娠孕妇6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FA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并用Pearson分析血清Hcy水平变化与FA及TG、TC、LDL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Hcy、TG、TC、LDL水平高于对照组,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经Pearson分析,血清Hcy水平与FA明显负相关,与TG、TC、LDL明显正相关(P<0. 05)。结论 GDM孕妇的血清Hcy、TG、TC、LDL呈明显高表达状态,FA呈低表达状态,血清Hcy水平与TG、TC、LDL呈正相关,与FA呈负相关,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血清Hcy水平对血清FA及TG、TC、LDL水平进行评估,进而预测相关并发症可能发生情况,并据此制定、调整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期血清维生素A、D、E水平与孕期贫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1~2019-01于该院接受产检1 000例妊娠期女性,根据血红蛋白(HGB)水平分为贫血组(n=600,HGB 100 g/L)和无贫血组(n=400,HGB≥100 g/L),比较两组贫血三项(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血常规指标[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及血清维生素A、D、E水平,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A、D、E水平异常情况(缺乏率与过量率),分析血清维生素A、D、E与贫血三项、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贫血组随访情况。结果贫血组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HGB、HCT水平显著低于无贫血组(P 0. 05);贫血组血清维生素A、D水平显著低于无贫血组(P 0. 05);贫血组维生素A、D缺乏率显著高于无贫血组(P 0. 05);两组维生素E缺乏、过量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维生素A、D与铁蛋白、HGB呈正相关(P 0. 05),血清维生素A、D、E与叶酸、维生素B12、MCV、HCT无明显相关性(P0. 05)。对贫血组给予对应维生素合理化用药指导、膳食调整等指导后,516例分娩前HGB恢复至≥100 g/L。结论血清维生素A、D与铁蛋白、HGB呈正相关,维生素E水平与孕期贫血发生的关联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含量的变化,探讨Hcy、FA、VitB12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检测。165例患者包括85例一过性脑缺发作(TIA)患者和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健康对照组60人。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Hcy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和VitB12水平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FA和VitB12的含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水平与脑梗死关系。方法 测定 112例脑梗死患者及 4 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维生素B12 (VitB12 )和叶酸 (FA)水平。结果  ( 1)脑梗死组的血清tHcy平均水平 ( 17 10± 8 5 3)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 ( 11 18± 3 0 2 ) μmol/L ;( 2 )血清tHcy水平与FA与VitB12 水平均呈负相关 ;(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cy >15 0 μmol/L) ,经校正性别、年龄、吸烟、血脂、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后 ,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 (OR)为 4 78,[95 %可信区间 (CI)为 1 70~ 13 4 6 ]。结论  ( 1)血清tHcy水平升高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度 ;( 2 )FA、VitB12 是tHcy的非遗传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各类贫血病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维生素B_(12)和叶酸浓度,籍此探讨其与贫血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1.贫血患者217例。所有病例均测定了血红蛋白、血清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清铁蛋白、  相似文献   

20.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临床及实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病因、发病年龄、黄疸程度、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贫血程度及其与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经骨髓象检查确诊的MA患者同时检测血液常规、胆红素及LDH,并对临床及实验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70例,膳食异常47例,部分患者多种病因并存,尤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6例;患者平均年龄(59.35±17.74)岁,女55例,男37例,红细胞(1.54±0.52)×1012/L,血红蛋白(61.87±16.86)g/L,三系列减少占0.54,中、重度贫血86例,总胆红素(29.79±21.81)mmol/L,LDH(987.32±789.36)U/L。结论: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及膳食异常是引发MA的主要原因,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亦可致MA,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贫血多为中、重度,半数以上患者周围血可表现三系列减少,血清LDH水平明显增高并表现一定程度的黄疸,且黄疸与LDH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