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高疟区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情况,为间日疟患者的治疗和根治提供安全保障。方法按《云南省高疟区部分少数民族G6PD缺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方案》,用纯化学反应荧法对5 807例高疟区少数民族的标本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结果 5 807例标本中共筛查出G6PD缺乏261例,G6PD缺乏率为4.49%,G6PD缺乏率傣族居首位为9.22%,其后依次为瑶族6.99%、汉族3.39%、彝族2.41%、布朗族2.28%,拉祜族2.12%,哈尼族2.10%,傣族高于其它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G6PD缺乏率为6.51%,女性G6PD缺乏率为2.92%,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6PD缺乏率勐腊县居首为6.24%,依次为景洪市2.82%、勐海县2.47%,勐腊县高于勐海县和景洪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双版纳州属G6PD缺乏症和疟疾感染的高发区,提示在间日疟患者的治疗和根治中应做好G6PD缺乏的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防止因治疗和根治药物引起的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2.
225例间日疟患者G6PD缺乏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三亚市间日疟患者对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状况,为预防患者在服伯氨喹治疗过程中因G6PD缺乏而引起溶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25例间日疟患者血液用"米基牌"定性定量G6PD比值法进行快速筛查。结果 225例患者中G6PD缺乏共19例,阳性率为8.4%;其中黎族10例,占53%;苗黎1例,占5.3%;回族5例,占26.3%;汉族3例,占15.8%;男性9例,占47.4%;女性10例,占54.6%。有23%患者怕服伯氨喹啉出现溶血,1.2%患者因服用了伯氨喹啉发生了溶血反应。结论三亚地区疟疾患者G6PD缺乏发生率较高,通过G6PD快速的筛查,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是避免疟疾病人治疗时出现溶血反应最有较方法。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郊区为间日疟流行区,现将我区传播休止期疟疾患者的发病因素及控制方法予以介绍。发病因素一、通过3年的观察,我区休止期疟疾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即复发病例减少了,新发病例增加了。1979~1981年1~5月底的复发病例,各占该期总病例的75.6%、57.1%和28.3%;又各占上一年病例总数的2.8%、1.5%和0.9%。而休止期新发病例在该期总病例中的比例则分别为24.4%、42.9%和7.7%。出现复发病例减少与新发病例增高的主要原因:(1)“三治”(即现症治疗、复治和休治)的正规服药率逐年提高了。(2)随着疟疾发病率的降低,间日疟的长潜伏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梁河县2001-2006年期间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6年的发热病人血检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疟疾流行因素间的关系。结果6年血检38824人,阳性1836例,阳性率4.73%,年均发病率191.37/10万;其中间日疟1330例、恶性疟471例、未分型35例;当地感染发病300例,占16.34%;外出感染输入发病1536例,占83.66%。结论梁河县2001~2006年期间疟疾发病数逐年上升,造成回升的主要原因是民工外出感染发病,提示只有加强疟疾监测,对外出务工者实施预防服药和做好休止期根治,才能有效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5.
广西基本消除疟疾策略和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疟疾流行规律,研究基本消除疟疾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方法建立疟疾防治管理体系,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疟区,分类防治。全面防治阶段,疟史率达到20%的村庄,采取现症病人根治,病灶村灭蚊,疟疾流行休止期和高峰前期全民根治,流行高峰期全民预防服药的综合措施。疟史率10%以上的村庄,采取现症病人根治,病灶村灭蚊,近两年内疟史者、脾肿大者、带虫者疟疾流行休止期和高峰前期抗复发治疗。其它病灶村,采取现症病人和病家周围人群根治,对象休止期抗复发治疗。疟疾监测阶段,采取现症病人和带虫者根治,该两者次年休止期抗复发治疗,活动性病灶点灭蚊处理。结果疟疾发病率从1954年296.7/万降至2000~-2008年0.009/万-0.09/万,居民疟原虫阳性率从1953~1958年7.1%~23.4%降至2000~2008年0.0003%~0.05%。到2008年,全区109个县(市、区)经卫生厅组织考核确认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结论研究采取的疟疾控制消除的策略和措施有效,至2008年广西基本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6.
<正> 我校一院1950—1984年住院的疟疾患者共有531例,经病原学确诊者447例。本文试图利用后者的病例资料,探讨西安地区散发疟疾的若干特点,希望有助于疟疾的诊治与预防工作。资料分析一、流行特征本组病例中,间日疟426例(占95.3%),恶性疟17例(内3例同时存在间日疟),三日疟4例。在间日疟患者中,系初次发病者243  相似文献   

7.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在20世纪30-40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解放后经过多年的努力防治,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小规模暴发不断,南方不少地区恶性疟疾病例未见明显降低。按照疟疾流行的性质、疟疾的类型、媒介(按蚊的差异)可将我国疟疾流行区分为三大区:北纬25度以南的山区为高度疟区,恶性疟多为间日疟;北纬25~32度之间为中度疟区,间日疟与恶间疟均存在;北纬32度以北为非稳定疟区。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地区均有疟疾流行。它的传染源是患者及带疟原虫者,经按蚊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发病多,但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4季都可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枝江市1979-1998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其防治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巩固灭疟成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改进方案,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20年共观察人年数9986827,发生疟疾1225例,发病率(IR)为1.23‰人年;发病率由10‰下降到0.02‰、近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1990年后IFAT及居民带虫率结果阴性;灭疟 后期现症病人根治率及休止期根治率为100%,结论:枝江市疟疾发病具有典型的灭疟后期的流行特征;现症病人根治,休止期根治及病家防蚊灭蚊是主要关键技术措施;流动人口增加和传染源输入是影响流行潜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技术措施的由来我省地处北纬31~35°之间,间日疟在全省呈地方性流行,其中80%集中在徐、淮、盐、扬地区,严重地危害广大贫下中农的健康,影响抓革命、促生产及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几年来疟区广大干群及医务人员通过斗争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各项措施的效果及其局限性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休止期疟史根治在流行休止期对上一年有疟史的病人以乙、伯八日疗法进行根治,能大幅度降低疟史病人的远期复发。但在一次暴发流行之后,无疟史带虫者也大量存在,因此,休止期  相似文献   

10.
中部疫情不稳定地区疟疾发病特征及休止期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安徽及其周边疟疾高发区疟疾发病特征,探讨休止期科学合理的服药策略.方法 收集相关省2004~2006年网络直报数据、年报数据及五省联防资料进行比对分析,通过Excel5.0和MapInfo Professional 7.8软件作图.结果 中部疫情不稳定地区疟疾发病特征包括病例分布广而散、中华按蚊疟区发病超过嗜人按蚊疟区并逐年上升、发病时症状典型、月分布明显和发病以新发病人为主.结论 症状典型有利于病人的及时诊断和治疗;休止期根治对防治有疟史者的复发是必要的,但对以长潜伏期发病为主的地区,达不到清理潜在传染源的目的,全民服药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新的以“灶点”(如水体周围)为依据的服药范围划分方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淮安市实施消除疟疾综合防控措施情况,评估措施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淮安市2010—2015年疟疾疫情、现症病人处理、高危人群休止期根治、"三热"病人血检、疫点处置、疟防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等数据分析,判断淮安市综合防控措施对消除疟疾的效果。结果 2010—2015年淮安市共网报疟疾病例267例,其中22例为本地间日疟病例,245例为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99例为输入性恶性疟,占74.53%,2例死亡病例。高危人群休止期服药1 430例,正规服药率99.93%。共血检"三热"病人303 016例次,血检阳性231例,阳性率0.08%。处置疟疾活动性疫点117处,室内滞留喷洒1 389户。培训疟防人员4 542人次,居民健康教育受益人数13 222 607人次。结论淮安市6年来消除疟疾综合防控措施效果显著,已连续4年无本地病例,建议今后消除疟疾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云南省间日疟病例G6PD基因特征,摸清病例G6PD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分布,为云南省疟疾规范治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度云南省间日疟病例标本和病例流行病学史等信息,对照G6PD基因特征序列,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获得分析片段,对获取的片段进行电泳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使用MEGA及SPSS进行分析,分析位点突变率、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及地区间突变差异情况。结果共计检测样本188份,基因主要突变类型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20280 C>T和1311 T>C突变率较高,突变率均为78.1%(147/188),1311 T>C系沉默突变(silent mutation),20280 C>T突变表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未发现A95G、G1376T和G1388A突变。通过比对,云南间日疟病例G6PD基因与GenBank G6PD基因遗传距离为0.00~0.028,1311突变型(T>C)与1311野生型遗传距离为0.021。腾冲市1311 T>C突变率为92%(23/25),盈江县1311 T>C突变率为77.8%(102/13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省间日疟病例G6PD基因主要突变位点地区间差异不明显,现有的疟疾治疗方案不需要调整,但治疗时应密切关注药物性溶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G6PD缺乏症及其与疟疾流行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及基诺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病率及其与疟疾的关系。方法运用四氮唑蓝纸片法对72例傣族及43例基诺族样本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并调查其中31例傣族及25例基诺族的既往疟疾病史。结果经筛查发现西双版纳州傣族及基诺族G6PD缺乏症的患病率分别为0.2500和0.1395,且后者G6PD缺陷的基因频率为0.1579。结论西双版纳州属G6PD缺乏及疟疾高发区,两种疾病的流行区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G6PD基因突变可能是自然选择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疟疾治疗和预防服药中,因少数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缺乏,致使服用伯氨喹等抗疟药后发生溶血反应,影响到疟疾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解新平县高疟区乡(镇)傣族居民G6PD缺乏及带疟原虫情况,于2002年7月对3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灰色预测模型对流动人口疟疾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应用灰色模型预测江苏省流动人口疟疾发病趋势。方法采用2000-2004年江苏省流动人口间日疟发病人数建模建立的流动人口间日疟病例的数学模型:Y⌒(t)=333.48e^0.2277(t-1)-257.483进行拟合分析。结果经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C=0.155,P〉0.95,模型拟合好,可用作外推预测。对2005年江苏省间日疟发病人数进行外推,估计流动人口间日疟发病人数为210例,经回代验证当年实际发病人数为188例,误差率为10.5%。结论江苏省流动人口疟疾发病人数呈上升态势,为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缅甸北部边境地区疟疾发病急剧回升,其中克钦邦拉咱及附近地区2023年年带虫发病率是2019年21.47(95%CI:18.84-24.48)倍,导致云南输入病例数从2019年的188例回升到2023年398例。缅北地区除军事冲突影响外,也因国际新冠疫情影响,我国与缅甸建立的边境疟疾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及其疟疾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为此,建议相关部门从技术上评估出中缅边境地区现行疟疾跨境传播措施的执行质量和效果,并针对目前缅北地区以间日疟为主的流行特点,需要提供大量能阻断疟疾传播和根治间日疟的伯氨喹啉,同时为有效减少输入疟疾病例死亡和防止输入再传播,云南边境地区仍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意识和警觉性,以及中国对输入性疟疾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3—2020年张家港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的特点,为今后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0年张家港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20年张家港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52例,其中恶性疟35例(67.31%)、卵形疟13例(25.00%)、间日疟2例(3.85%)、三日疟2例(3.85%)。除2例间日疟病例来自大洋洲外,其余全部来自非洲国家。经圆形分布分析显示张家港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季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7 8,P>0.05)。地区分布以金港镇为主,共33例。病例以男性为主,女性仅2例;除1例病例为2岁外,其余均为20~57岁;职业发病最多的为木材行业,共36例。发病-初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 d,平均值为2.33 d;初诊-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 d,平均值为0.88 d;出国-回国时间和发病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存在线性递增趋势(χ2=15.257,P<0.05;Z=13.501,P<0.01)。结论 2013—2020年张家港市境外输入性疟疾引起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疟疾参比实验室应用巢式PCR技术诊断输入性三日疟的效果。方法采用巢式PCR对2015-2017年湖北省网报疟疾病例和疑似病例血标本进行疟原虫核酸检测,筛查三日疟阳性标本,并与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检测结果、吉氏染色显微镜镜检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7例网报输入性疟疾病例中,经巢式PCR共检出15例(4.1%)三日疟病例。在这15例三日疟病例中,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镜检13例诊断为三日疟,1例为间日疟,1例为卵形疟;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镜检7例为三日疟,8例为间日疟;RDTs方法阳性6例;阴性9例。结论在输入性三日疟的诊断和分型上,巢式PCR明显优于RDTs和镜检法,RDTs不能取代镜检对罕见疟疾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江苏省泰兴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评价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收集泰兴市1950—2014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和监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泰兴市自1950年至今共发现疟疾病例2 358 190人,曾经发生过2次疟疾大流行,1971年发病率最高时达到2 794/万。中华按蚊系唯一传播媒介,综合防治阶段(1979—1988年)通过"一防、三治、压高峰"等措施,休止期根治1 010 914人次,现症治疗37 945人,清理复治23 068人,流行季节预防服药4 231 309人次。2005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通过近10年的监测,泰兴市的疟疾发病率始终控制在1/万以下,最后1例本地病例发生在2009年。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4年)共血检48 042人,查出疟疾阳性35人,其中恶性疟31人,间日疟1人,三日疟1人,卵形疟2人,均为输入性病例,开展主动病例侦查174个行政村,34 954人,走访结果未发现疟疾病人。近4年未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论泰兴市疟疾防控措施卓有成效且防治效果巩固,已经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20.
海南疟疾发病率居全国首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 ,大量非疟区易感人群进入海南疟区 ,在流动人口聚集点引起疟疾暴发 ,为控制疟疾的发病与扩散 ,我们在 1992~ 1997年对进入垦区的省内外流动人口中“四热病人”或者居住在疟疾病灶点者采耳垂血涂厚薄血膜各一个 (厚血膜直径 1cm左右 ) ,编号登记 ,染色后镜检疟原虫并分类 (下简称血检 )。 6年共血检 6 4 4 5 7人次 ,检出疟原虫性阳性 4 5 91例 ,阳性率为 7 12 % ,其中间日疟 30 4 0例 ,恶性疟 15 34例 ,混合感染 17例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 6 6 2 2 %、33 4 1%、0 37% ;间日疟与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