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国英  黄清臻  李彦  石华  韩华 《医学动物防制》2010,(11):1061-1061,1063
本文结合玉树地震灾区的特点,概述了赴灾区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急性高原病,便于医务人员等做好宣传、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玉树灾区部队集结区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传播特点,及时做好部队急进疫区的预防对策。方法迅速派出流调小组走访部队集结沿线及震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集资料,调查分析。结果玉树灾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动物种类较多,构成了人间鼠疫传染源的多样性。人间鼠疫以狩猎旱獭等染疫动物为主要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为感染方式,病例多散在发生,病死率较高。本区人间鼠疫虽源于旱獭等动物鼠疫,但在流行时间上并非完全吻合。结论部队急进青海高原鼠疫疫区,普及防护知识、预防接种、迅速摸清鼠疫传播特征,及时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是极其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密集,人口流动频繁,各个地区的传染病控制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传染病流感、水痘及手足口疾病的相关情况,针对这些传染病给出了合理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我们随辽宁驻什邡市师古镇公共卫生工作队进驻,现对地震前后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医学杂志》2008,6(4):33-34
流行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看起来虽然是小病,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可能引起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气管炎等合并症。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很早就已发现某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并对这些疾病的原因、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观察研究。在病因学方面,人们从传染病的一系列现象上,认识到自然界存在某些独特的致病因子,并每以瘟疫、疫疠、温毒、蛊毒等名称来概称之;发现传染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又有冬温、春温、暑温、湿温之说;在传播途径上,初步认识到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接触是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玉树地震灾区伤病员手术后心理、疼痛、功能、内环境变化以及经心理疏导、疼痛治疗、功能锻炼后再次进行评估,分析康复情况。方法:于2010年9月收集玉树地震时经受创伤并在玉树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认知功能正常的手术后患者,进行心理、疼痛、功能、内环境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疼痛治疗、功能锻炼后,于2011年3月再次到原地进行调查、评估,比较、分析两次评估及患者康复情况。结果:①心理评估: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次评估总分均超过160分,总均分为2.07±0.48、1.87±0.53,因子分≥2的为7个、2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两次评估均大于8分,大于20分分别为占当时评估人数的17.8%、22.2%。精神性因子分和躯体性因子分两大类两次评估分别为15±5、16±6和7±3、5±2。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两次评估均大于7分,大于24分占当时评估人数的7.1%、13.1%;②疼痛、功能、内环境评估、疼痛评估:第一次调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3分的有24人,VAS:(4-6)分的有27人,VAS评分≥7分的有5人。第二次回访人数为VAS评分≤3分的有23人,VAS评分(4-6)分的有13人,VAS评分≥7分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5.3%。功能评估:两次评估中术后伤员上下肢的肌力大多数为(Ⅳ-Ⅴ)级,运动功能障碍评估多为(Ⅰ-Ⅱ)级,第二次运动功能明显好于第一次。远期生活质量评估由第一次(60-80)分上升至第二次(70-90)分。内环境评估两次内环境监测各项目相比红细胞比积(Hct)有差异(P<0.05),但两次监测二氧化碳总量(TC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O2)均低于正常值,Hct、血红蛋白(Hb)、Na均位于正常值的高位,离子检测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玉树地震灾区手术后伤病员心理疾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率高,但症状评分不是很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如躯体化、敌对、恐惧等逐渐好转,但抑郁、焦虑有所加重,经过治疗后疼痛、功能较前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传染病如伤寒脊髓灰质炎、麻疹、结核等,因其传染性强和流行快,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计划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和注射抗毒素或球蛋白,使人体产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从而减少或消灭传染病[1].人体接种某种传染病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当传染病病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就被这些抗体杀死.而抗毒素或球蛋白则是直接杀灭细菌或病毒的武器,但有效时间不如疫苗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但是,近年来,全球传染病的的发生几率却居高不下,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做好社区预防工作是关键。本文对传染病社区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建立中小城市外来人口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城区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情况及收集相关资料。结果:98.6%本地居民和97.4%外来人口愿意接受上门预防接种服务;55.64%以上的外来人口赞成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方式以医生为主: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生病时不就医的原因以医疗费用太高为主。结论:临床医生是外来人口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执行的需求主体,外来人口的传染病预防和治疗应该纳入本地人口的医疗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王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14
目的了解和掌握山西省左云县传染病疫情发病流行趋势,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和制定防控对策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山西省左云县2005-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乙类传染病13种16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2.70/10万。2005。2008年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居前几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布病、麻疹。结论继续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监测防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苏巧云  杨凤啸 《河北医学》2013,19(7):1109-11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间102例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164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与感染性疾病之间的联系。以上病例均经我院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等临床实验确诊。结果: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感染源及疾病程度不同时,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不同。细菌性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降钙素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降钙素原相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降钙索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C反应蛋白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临床感染进行诊断,可以提高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且可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传染病流行的趋势,为及时制定、调整防控措施,减少和防止传染病的进一步蔓延,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利用2008—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掌握5年传染病流行变化趋势。结果:5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伴有小幅增长,疾病谱的排序有所变化;15岁以下青少年仍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高发人群,20~50岁的中青年人群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及性病的高发人群。结论:对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但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及性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传染病学的学科特点、当前传染病总格局及传染病临床见习带教中面临的困难,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思想教育、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及开展教学评估,促进带教质量提高等方面探计传染病学,临床见习带教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制定相应对策,控制降低石嘴山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并分析2005~2008年石嘴山市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情况。结果石嘴山市2005~2008年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从2005年的493.04/10万下降至2008年的309.48/10万。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4/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15.73%;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20.38/10万,占54.14%;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1.53/10万,占29.86%;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0.96/10万,占0.24%;新生儿破伤风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占0.03%。发病数居前3位的是肝炎、痢疾、肺结核。结论在巩固以往控制传染病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加强对肝炎、痢疾、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达到全面控制并逐渐降低乃至消除有关传染病的目的,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唐红  陈旭  付玉华 《医学综述》2014,(24):4541-454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感染性疾病儿童临床资料,对细菌培养情况、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进行分析。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分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即为细菌感染组(100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为非细菌感染组(80例)。结果 180例患儿中,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和WBC阳性率分别为5.0%(4/80)、72.5%(58/80)和7.5%(6/80),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和WBC阳性率分别为90.0%(90/100)、84.0%(84/100)和36.0%(36/100),显示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而CRP阳性率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WBC阳性率明显低于PCT阳性率。PCT阳性率与细菌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作为区分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患儿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明显优于CRP和WBC检测,PCT与患儿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剂量静脉注射丙球 (IVIG)对小儿肺炎、急性腹泻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予IVIG ,2 0 0~ 30 0mg/ (kg·d) ,1~ 2天 ,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程长短及某些临床表现的缓解率。结果 用IVIG的肺炎、急性腹泻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观察组的病程分别为 (7.85± 2 .15 )天、(7.6 0± 2 .17)天、(4 .0 6± 1.4 8)天 ,而未用IVIG的相应的对照组的病程分别为 (9.4 0± 1.90 )天、(8.6 6± 2 .72 )天、(6 .0 5± 1.31)天 ,肺炎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观察组的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Р <0 .0 1、Р <0 .0 1) ;肺炎观察组在病程第 7天 ,发热、肺部罗音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Р<0 .0 5 ,Р<0 .0 5 ) ;急性腹泻病观察组在病程第 7天 ,大便次数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Р <0 .0 5 ) ;反复呼吸道感染观察组在病程第 4天 ,发热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Р <0 .0 5 )。结论 常规治疗结合小剂量IVIG有利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诊断学的带教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专科性质的医院中更为突出。针对传染病专科医院的特点,谈谈在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