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基因、耐药基因、毒力因子的表达差异,探索肠道菌群在AE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入选符合AECOPD诊断的患者共15例,并选取年龄、吸烟史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例,收集所有肠道粪便标本,进行宏基因测序,结合临床数据,分析AECOPD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AECOPD患者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β多样性存在差异(P=0.022)。AECOPD组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厌氧棒菌属(Anaerostipes)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肠球菌属(Enterococcus)、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信号通路富集在糖酵解Ⅰ、Ⅱ通路,肠球菌属相关的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表达丰度增加。AECOPD在属水平表达相对丰度较高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其表达相对丰度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肠球菌属表达丰度与耐药基因msrC、efmA表达丰度呈正相关(P<0.05),与毒力因子acm、EcbA/fss3表达丰度呈正相关(P<0.05)。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厌氧棒菌属的表达丰度与AECOPD用力肺活量(force vital capacity, FVC)呈正相关(P<0.05);布劳特氏菌属、厌氧棒菌属的表达丰度与BMI呈正相关(P<0.05);布劳特氏菌属、厌氧棒菌属两者的表达丰度呈正相关(P<0.05);Lachnoclostridium属的表达丰度与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AECOPD患者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相对丰度高,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厌氧棒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信号通路富集在糖酵解相关代谢通路。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厌氧棒菌属的表达丰度与临床指标FVC及T淋巴细胞比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可能通过“肠-肺轴”参与AECOP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中医证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TNBC患者21例作为患者组,其中脾胃虚弱证组5例,肝肾阴虚证组8例,肝郁气滞证组8例,并纳入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粪便标本,利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各组间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分布情况,并进行组间差异分析获得各组间的差异菌属(P<0.05)。结果 TNBC患者组与正常组以及TNBC不同证型组之间的菌群多样性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TNBC患者组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的菌群包括毛螺菌属(Lachnospira)、光冈菌属 (Mitsuok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臭气杆菌属(Odori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脾胃虚弱证组显著富集(P<0.05)的菌属包括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Tyzzerella)、成对杆菌属(Dyadobacter)、奇异球菌属(Deinococcus)、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等,肝肾阴虚证组显著富集(P<0.05)的菌属包括(Tyzzerella)、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亨盖特氏菌属(Hungatella)等。肝郁气滞证组显著富集(P<0.05)的菌属包括解黄酮菌属(Flavonifractor)、变形菌属(Proteus)、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厌氧球形菌属(Anaeroglobus)、醋杆菌属 (Acetobacter)等。结论 TNBC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证型TNBC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也显著不同。TNBC的发生与肠道内粪球菌属等有益菌的减少和Hungatella等有害菌的增加有关,不同中医证型的证候差异与其肠道内环境的菌群变化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睡眠障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和非睡眠障碍MH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探讨MHD患者睡眠障碍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至7月就诊于温州市中心医院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为睡眠障碍和非睡眠障碍的MHD患者各30例。采集两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16S r D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学信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睡眠障碍组患者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高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P<0.05)。经β多样性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EfSe分析,相较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睡眠障碍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毛螺菌属、链球菌属、副拟杆菌属、巴恩斯氏菌属及颤杆菌克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均P<0.05),而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及罗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睡眠障碍MHD患者和非睡眠障碍MHD患者在肠道菌群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可能在MH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克雷伯氏菌属检验在临床上的意义及药敏分析周玫(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检验克雷伯氏菌正常存在于人的肠道、呼吸道以及自然界的水和谷物等处。为条件致病菌,该属细菌有7个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和比较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相对丰度及分布的改变,发现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显著相关的菌属结构,旨在探究慢性鼻窦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的菌群变化及预测相关代谢通路。方法 选取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住院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1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 例作对照,对粪便样本相关细菌采用粪便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提粪便样本中DNA,并进行DNA片段长度测定和定量,用一系列PCR引物扩增原核生物16S rDNA基因的V3、V4高度可变区,再进行文库构建、Illumina MiSeq测序、序列比对和物种鉴定分析。分析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多样性及分布特点,进而预测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与健康对照人群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糖多孢菌属 (Saccharopolyspora)丰度增加,而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粪球菌属(Coprococcus)、柯林斯氏菌属(Collinsella)、杆菌属(Dialister)含量降低。其中在代谢通路预测中,9条代谢通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组与健康对照组对比,肠道菌群结构特点发生了明显改变,预测其与多个代谢通路水平变化相关。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发展中,肠道菌群微生态的改 变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肠道菌群组成与其血脂、血糖代谢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于2016年11月在成都市纳入51例中老年人,收集其血液及粪便样本,测定其血糖、血脂,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及菌种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受试中老年人粪便细菌主要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高血糖受试中老年人的粪便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低于血糖正常的受试中老年人(P<0.05),但是Shannon指数和血脂无明显关系。在粪便细菌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分别在高血糖的中年、老年女性受试者粪便中的比例高于血糖正常受试中年、老年女性(P<0.05)。在粪便细菌属水平上:粪杆菌在高血糖受试中老年人粪便中的比例降低(P<0.05),且其丰度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278,P=0.048);普氏菌属、帕拉普氏菌属在高血脂组的比例降低(P<0.05),且均与血脂水平呈负相关(r=-0.357,P=0.10;r=-0.365,P=0.008)。结论 不同血糖、血脂水平的中老年人其肠道菌群的构成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肠道菌群与中老年人血糖、血脂代谢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老年人血糖、血脂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氨基酸配方(AAF)替代喂养对重度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肠道菌群特征的影响。方法 纳入23例确诊为重度CMPA且人工喂养的≤3月龄婴儿,采用同一品牌AAF进行喂养干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收集所有婴儿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肠道菌群的特征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 Simpson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具有差异,且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门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及LEfSe分析结果均显示,AAF干预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显著富集。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结果显示,AAF干预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中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弓形菌属、克雷伯菌属、梭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干预前降低,LEfSe分析结果显示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弓形菌属、克雷伯菌属为在丰度上有显著差异的标志物种。在种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10的菌群中,产气荚膜梭菌、产酸拟杆菌、丁酸梭菌、格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多糖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采用ELISA法、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分析、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研究发酵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CFAs)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肠道炎症水平、屏障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发酵枸杞多糖(FLBP)可显著降低小鼠肠道炎症水平,改善结肠组织结构,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ZO-1表达量,同时显著增加肠道SCFAs含量。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FLBP可富集小鼠肠道杜氏芽孢杆菌(Dubosiella)和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降低Turicibacter菌属、肠杆菌属(Faecalibaculum)、埃希氏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研究结果表明,FLBP激活重塑的杜氏芽孢杆菌在改善结肠炎中占主导作用,显著提升SCFAs含量,增强肠道屏障,降低肠道炎症。研究旨在为改善结肠炎提供更安全有益的选择,并为开发FLBP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过敏性性哮喘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特点,以期为开发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的过敏性哮喘患者(14例)以及同期健康人群(15例)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分析入组人员肠道菌群的菌群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 过敏性哮喘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菌群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多样性分析结果提示过敏性哮喘组与对照组的菌群结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属水平的差异菌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罗氏菌属(Roseburia)、另枝菌属(Alistipe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多尔氏菌属(Dorea)、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_UCG-002)、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凸腹真杆菌属([Eubacterium]_ventriosum_group)、丁酸球菌属(Buty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与健康人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收取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pSS患者的粪便样本,其中9例为病情活动组(A组)、9例为病情不活动或低活动组(B组),另外收取10例健康人的粪便(C组)。收集每份粪便样品的细菌总DNA,PCR扩增,针对16SrDNA基因的V3~V4区进行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得到3组的肠道菌群生物信息数据,随后结合文献智库信息挖掘进行组间OTU分析、样品多样性分析、样品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及LEfSe分析。结果 肠道菌群多样性比较:α多样性(Alpha diversity)指数分析,Shannon指数在A组和B组间、Simpson指数在A组和B组间及A组和 C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结构比较:将3组分别进行序列分析,在门水平上3组均主要有 4 个菌门组成,分别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3组均主要有4个菌属组成,分别是:大芬戈尔德菌属(Finegoldia),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_1),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分析显示3组肠道菌群主要菌门和主要菌属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treptococcus属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 16S V3~V4 区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在属水平上,3 组间相比,在 Alloscardovia 属、Bacteroides 属、Barnesiella 属 、Butyricicoccus 属 、Facklamia 属 、Faecalibacterium 属 、Lachnospiraceae_FCS020_group 属 、 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属、Lachnospiraceae_UCG-001属、Lachnospiraceae_UCG-004属、Lachnospiraceae_UCG-008属、Ruminococcaceae_UCG-002属、Streptococcus属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Coprococcus_1属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P<0.01)。3组间肠道微生物进行高维生物标识和揭示基因组特征的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在主要菌门水平和菌属水平上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在Streptococcus属等一些特定细菌比例有显著差异;3组肠道菌群在16S V3~V4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菌群结构的差异在pS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志贺氏菌属(Shigella)是肠杆菌科中一群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痢疾及急性胃肠炎)。本属细菌分布广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我院细菌室在1999年1月~2001年7月对来我院急诊科、肠道专科门诊就诊以及住院的1853例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了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肉食偏好模式下学龄期儿童的肠道菌群差异。方法 选取深圳地区学龄期健康儿童共44例,年龄范围8~10岁。根据每个儿童白肉和红肉的月均摄入频率的比值将所有儿童分为3组:红肉模式组(15例)、均衡组(16例)、白肉模式组(13例)。采用膳食频率调查问卷进行面访调查及采集晨便,提取粪便DNA后进行扩增并使用 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儿童肠道菌群测序分析。结果 红肉偏好模式和白肉偏好模式的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低于均衡饮食模式(P<0.05)。LEfSe分析发现与均衡组相比,红肉组的样本中主要富集埃希-志贺菌属、粪芽孢菌属和嗜冻菌属,白肉组主要富集霍尔德曼氏菌属,而与红肉组和白肉组相比均衡组分别显著富集了31和25个菌属,包括毛螺菌属、瘤胃球菌属等。采用PICRUSt2对细菌功能信号通路预测发现,与均衡组相比红肉组显著激活菌群脂多糖生物合成(P<0.01)、花生四烯酸代谢(P< 0.01)、甲状腺激素合成(P<0.001)和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功能(P<0.05);但相比白肉组,红肉组仅显著激活菌群花生四烯酸代谢(P<0.05)和甲状腺激素合成通路(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相比均衡模式,红肉和白肉偏好模式均会显著下调肠道菌群丰度及改变菌群结构,并且红肉模式饮食可能会更多富集埃希-志贺菌属,并可能显著上调脂多糖生物合成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深圳市2003年食品、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151452份标本进行肠道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检验,并进行菌型分布分析。方法:参照国标肠道致病菌中的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检验方法。结果:151452份标本中检出肠道沙门氏菌属与志贺氏菌属带菌者665例,带菌率为0.44%,其中检出沙门氏菌455例,共7个群25个血清型。德比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依次为鸭沙门氏菌和阿贡纳沙门氏菌等,其构成比为25.05%和13.19%,10.77%。志贺氏菌检出210例,带菌率为0.139%,以B群最高,D群次之,构成比为66.19%和28.57%。结论:455株沙门氏菌和210株志贺氏菌菌型分布绝大部分均为深圳市常见菌型,符合以往的检测结果,值得提出的是检出E1群的吉韦沙门氏菌为我市首见。福氏志贺氏菌(B群)仍为深圳市引起菌痢的主要菌群,而宋内氏志贺氏菌(C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S rDNA测序分析功能性便秘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组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 年1月至12 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婴幼儿17 例作为便秘组,正常婴幼儿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粪便,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的方法检测2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门水平中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是2组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其中疣微菌门在便秘组中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在属水平中,双歧杆菌为2组优势菌种,乳酸菌属与阿克曼菌属在便秘儿童肠道中的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便秘组中双歧杆菌种、疣微菌门、阿克曼菌属、副干酪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齿双歧杆菌、放线菌目、放线菌科、放线菌属、鼠李糖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功能性便秘婴幼儿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便秘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菌痢是一种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仍颇高。但由此菌属所致的败血症则甚罕见,笔者仅见一例报告(高大智等:福建医学1983:23(3)),我科自1982年以来,从腹泻患儿粪便中共检出痢疾杆菌475株,发现合并福氏志贺氏菌败血症2例,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肠菌群是指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群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大肠菌群的检出则表示食品被粪便污染,目前在食品中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已被国内外卫生防疫人员广泛采用。过去大肠菌群检测采用发酵法(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证实试验),共需3 d时间,费时、费力。随着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现将这些方法加以介绍,以利于卫生防疫人员对食品卫生快速监测,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纸片快检法大肠菌群纸…  相似文献   

17.
王昀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61-1562
目的:观察感染性疾病继发性腹泻患儿口服三联活菌和布拉氏酵母菌前、后肠道菌群、粪便pH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6种进行培养和计数;64例感染性疾病继发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三联活菌及布拉氏酵母菌治疗10d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粪便pH值。结果:治疗后金双歧组中双歧杆菌增加,梭菌减少;布拉氏酵母菌组双歧杆菌增加,而肠球菌、肠杆菌等需氧菌及梭菌减少;两组的粪便pH值降低(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继发性腹泻患儿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粪便pH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联合代谢组学探讨逍遥抑激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10例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患者,收集患者逍遥抑激汤治疗前后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多样性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差异,筛选差异性菌群;通过粪便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分析差异性表达代谢产物和通路。结果:IBS-D患者在逍遥抑激汤治疗后,门水平上肠道菌群中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发生明显改变,厚壁菌门明显上调,属水平上巨单胞菌、志贺氏埃希氏菌、双歧杆菌、普拉梭菌是优势菌群,多样性分析表明治疗后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减低,但均匀度和多样性均增加,群落结构和组成基本一致,Negativicutes、韦荣球菌属是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特异性菌群。筛选出21种疾病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涉及16条代谢相关通路,苯丙氨酸代谢影响最显著。结论:逍遥抑激汤可能通过调控厚壁菌门、韦荣球菌等肠道菌群,调控苯丙氨酸代谢和组氨酸代谢等通路以达到治疗IBS-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人工饲养树鼩粪便菌群多样性,为树鼩的正常饲养繁殖和微生物质量控制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10份树鼩粪便样品,利用有氧及厌氧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后PCR扩增16SrRNA基因并测序鉴定。结果 本实验从树鼩粪便样品中,经有氧培养分离鉴定出25株、12种细菌,经厌氧培养分离鉴定出25株、10种细菌,包括变形杆菌属、肠球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属、葡萄球菌属、气单胞菌属、拉恩氏菌属、拉乌尔菌属、微小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结论 树鼩肠道好氧菌及厌氧菌具有丰富的种属多样性,普通变形杆菌群、费格森埃希菌群和屎肠球菌群可能是树鼩肠道的主要寄生菌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乌梅木瓜汤对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乌梅木瓜汤低、高剂量给药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均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8 d诱导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造模成功后,乌梅木瓜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乌梅木瓜汤[3.77、7.54 g/(kg·d)]连续8 d,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水,记录小鼠体质量的变化。末次给药后收集各组小鼠粪便,分别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福林酚比色法、DNS比色法检测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等菌丰度显著升高(P<0.01或P<0.05),厚壁菌门、脱硫菌门、norank_f_Muribaculaceae属、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乌梅木瓜汤干预明显改善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P<0.05),显著降低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性(P<0.01或P<0.05),可显著增加菌群中norank_f_Muribaculaceae属、乳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减少变形菌门、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等条件致病菌的群落丰度性(P<0.01或P<0.05)。[结论] 乌梅木瓜汤可改善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降低致病菌丰度、升高有益菌丰度,降低肠道消化酶活性,对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