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5年收治的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治疗均采用椎板减压囊肿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4例病人中,3例疼痛症状消失,1例缓解。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有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5年收治的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治疗均采用椎板减压囊肿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4例病人中,3例疼痛症状消失,1例缓解。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有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lumbar intraspinal synovial cysts,LISC)起自关节突关节内侧关节囊,囊肿突出椎管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等临床症状,不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临床上少见,易被误诊。文献报道LISC多发于脊柱活动量最大的L4、5(61%90%)节段,其次是L3、4和L5S1节段(5%90%)节段,其次是L3、4和L5S1节段(5%17%)[1]。本院于2012年11月6日收治1例腰椎关节突关节囊肿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L4,5 DLS患者中随机选取115例作为观察组,男28例,女8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3岁。自体检人群(无脊柱滑脱及腰腿痛表现)中随机选取与DLS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15例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84例;年龄45~77岁,平均56.4岁。两组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及多层面重建检查。于侧位X线片测量DLS组患者腰椎滑脱程度(Taillard指数),CT图像分别测量滑脱组及对照组L3,4、L4,5节段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并评估两组小关节不对称程度,矢状面CT重建图像测量两组L3,4、L4,5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edicle facet angle,P?F角),对两组相应节段所测角度进行比较分析;CT横断面骨窗下对两组L4,5关节突关节进行退变程度分级并比较,且对DLS组不同退变等级之间的滑脱程度进行分析。对DLS组L4,5的关节突关节角、P?F角与滑脱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LS组L4,5均为Ⅰ度滑脱。DLS组L3,4、L4,5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相应节段相比明显偏向矢状位;P?F角均较对照组大,更倾向于水平位。小关节不对称程度,L4,5节段DL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3,4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LS组患者L4,5关节突关节不同退变等级之间,滑脱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LS组L4,5滑脱程度与其关节突关节角、P?F角无相关性。结论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更小的关节突关节角、水平化的P?F角、小关节不对称)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但其作用不应被夸大;关节突关节退变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继发性改变,而腰椎滑脱加剧了小关节的退变。  相似文献   

5.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76名正常人及173名因下腰痛而手术患者的X线平片、CT扫描及MRI资料进行分析以调查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对称性与某些腰椎疾患的联系。在76名正常对照者中有21人存在L4~5或L5~S1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占27.6%,而在腰椎手术病人中则有84例,占48.6%,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具有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L_(3~5)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盘摘除并不同幅度椎间孔成形前后对L_4/L_5关节突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既往无腰椎疾病史的20岁男性志愿者,获取其腰椎CT数据构建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L_4/L_5椎间盘中度退变模型(M1)的基础上,模拟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技术,去除椎间盘左后侧约1/4纤维环中部及1/4髓核,模拟腰椎椎间盘摘除术,构建模型M2;以圆柱体代替环锯模拟切除L_5上关节突部分骨质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构建一级椎间孔成形模型M3(环锯直径5.0 mm)、二级椎间孔成形模型M4(环锯直径6.5 mm)和三级椎间孔成形模型M5(环锯直径7.5 mm)。给予特定加载条件,比较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L_4/L_5关节突关节应力变化。结果建立的L_(3~5)三维有限元模型有效。M1模型在各种工况下L_4/L_5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左侧较右侧大。M2模型在前屈工况下左侧L_4/L_5关节突关节应力下降,右侧应力上升;在后伸工况下左侧应力上升,右侧应力下降;在右旋工况下,左侧应力变化不明显,右侧应力稍下降;在左侧屈及左旋工况下两侧应力均上升;在右侧屈工况下左侧应力稍下降,右侧应力变化不明显。除M5模型左旋工况下右侧应力增加明显外,其他各种工况下M3、M4、M5模型应力变化不明显。结论椎间盘摘除后引起病变节段关节突关节面所承载的负荷不对称;在精确穿刺的指引下,环锯直径5.0、6.5、7.5 mm行椎间孔成形对病变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可导致顽固的下腰痛和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就目前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在形态学与生物力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及阶梯化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X线平片和CT检查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诊断价值,通过对80例腰椎CT片中L_3、L_4、L_5关节突关节角及其形态进行了测量与观察,所获504个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性别同一椎体、同一性别不同椎体关节角均有显著差异,L_3、L_4关节突关节形态多为浅弧形,L_5则多为直线形。同时关节角的大小和形态个体变异较大。表明X线对关节突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而CT扫描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关节突关节,为临床提供较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腰椎关节突人工关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具国人尸体腰椎标本,测量椎体和椎间盘高度;研制假体装置ZJS,并应用于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重建腰椎稳定性,不做椎骨间植骨融合,观察其腰腿疼症状的缓解程度、X光片测量腰椎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评价其初步的临床疗效。结果国人腰椎椎体后缘高度(23.43±3.10)mm~(34.45±3.28)mm,椎间盘后缘高度(5.38±1.36)mm~(7.96±2.05)mm。3例患者随访11~16个月,症状明显缓解,满意程度高。术后X片显示手术椎节活动度:前屈后伸3°,左右侧屈3.5;°手术节段椎间盘后缘间隙高度能维持于中立位状态3.5~4.5 mm,在脊柱后伸活动时该高度亦无明显降低。结论国人腰段脊柱具备置入ZJS的条件;近期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经后路椎管减压,置入ZJS既能重建腰椎稳定性,保持手术节段的椎间孔高度,又能保留手术椎节的部分活动功能,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非融合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0.
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接近于椎弓根螺钉,在腰椎融合术的融合率及临床效果也相似,是除椎弓根螺钉之外另一个较为可靠的选择。本文综述了关节突关节螺钉的生物力学特性和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7例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黄韧带囊肿1例,小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6例;病变位于L4、5节段5例,L5S1节段2例。术前常规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CT与MRI检查,其中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椎间不稳。治疗方法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囊肿切除、关节突内侧1/3切除术,伴椎间不稳患者加行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个月,通过VAS及ODI量表评估治疗结果。[结果]7例病人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5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明显缓解。3例术前存在下肢感觉障碍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CT及MRI影像学诊断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结论]腰椎椎管内小关节突旁囊肿是下腰痛的病因之一,CT及MRI检查对其有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随着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1],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2,3],成为脊柱外科重要的手术方式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42岁。腰部扭伤后、突然剧烈腰痛 ,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查体 :腰部活动受限 ,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左小腿后外侧感觉减弱 ,左拇趾背伸力减弱。检查 :腰椎右侧凸 ,骨质增生 ,腰椎 CT扫描 ,L4,5 左侧硬腹外肿块阴影 ,硬膜囊受压。住院后全麻下行 L4,5 椎板间“开窗”肿块切除术。术中可见 :L4,5 椎管内左侧大黄豆样囊状物 ,囊膜较簿 ,内容物为带血性液体。囊肿与小关节面毗邻 ,压迫神经收稿日期 :2 0 0 0 - 1 2 - 1 5根及硬膜囊 ,但无粘连。切除囊肿后神经根松弛。探查 L4,5 间盘无膨隆 ,病理 :绒毛结节状增生的结缔组织 ,附合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角的改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07-2014-07我科收治的50例L4-5单节段退变性前滑脱患者作为DLS组,另选同期50例无腰腿痛和脊椎滑脱的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且使性别、年龄与DLS组相匹配。两组均行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三维CT检查,在腰椎侧位X线上测量腰椎滑脱指数;在CT矢状位图像上选取平行于L3-4、L4-5、L5-S1椎间隙上缘终板的CT横断位图像作为关节突的头侧部分;过椎弓根下缘且平行于L3-4、L4-5、L5-S1椎间隙下缘终板的CT横断图像作为关节突的尾侧部分,在横断位上进行关节突角度测量,同时在骨窗下对关节突的退变进行评估。结果 DLS组L3-4头侧关节突关节角(61.9±6.3)°大于对照组的(56.3±7.5)°,尾侧关节突关节角(57.1±6.9)°大于对照组的(51.9±6.8)°;DLS组L4-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55.8±5.6)°大于对照组的(50.2±6.7)°,尾侧关节突关节角(53.2±6.8)°大于对照组的(47.0±5.9)°;DLS组L5-S1头侧关节突关节角(49.1±7.8)°大于对照组的(43.9±6.9)°,尾侧关节突关节角(45.1±6.9)°大于对照组的(41.7±5.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DLS组患者L4-5头尾侧角度差值(2.1±0.8)°小于对照组的(5.0±1.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LS组L4-5左右两侧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度(8.0±2.0)°大于对照组的(4.2±1.3)°,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关节突关节退变等级将DLS患者分成3组,各组间滑脱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退变等级中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差异具有显著性(r=0.457,P0.05)。结论关节突关节矢状化改变更可能是腰椎退变性滑脱发生预先存在的解剖学因素。  相似文献   

15.
腰椎关节突螺钉技术是一种较传统的内固定技术,在力学性能上与近年主流的椎弓根螺钉相似,均能提供足够的初始稳定性.关节突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对脊柱后方结构破坏少、置入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既可单独作为脊柱手术内固定技术,又可作为辅助性内固定技术发挥其独有的优势.该文就关节突螺钉力学性能、临床应用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退性变腰椎滑脱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34例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CT扫描片,侧位X线片上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及腰椎滑脱程度进行分析。结果: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方向与对照组比较更偏向吴矢状位(P<0.01),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程度也更为明显(P<0.05),小关节椎弓根角更倾向于水平位(P<0.01),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程度及小关节椎弓根角与腰椎滑脱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文献报告较多。本文统计1992年以来31例临床资料.其中在治疗中否定诊断5例。总结26例的诊治经验,报告我们对该症的认识。1 临床资料男14例,女12例。年龄34-71岁,平均47.76岁.农民4人,体育工作者1人,办公室人员21人。病因:弯腰负重10人,变换体位(起立、转身)8人,受凉或原因不明6人,挥臂动作2人.12人有慢性腰痛史.发病时间最短1天,最长5天.腰椎X线片2例阴性,4例有退变、增生、失稳等变化;CT检查4例阴性,4例有下段腰椎间盘膨隆。诊断与鉴别诊断本…  相似文献   

18.
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解放军第262医院(北京100088)张永廉,王克田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是引起急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作者自1976年以来采用旋转复位法治疗48例,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2例,女16例;年龄22~39岁,平均32...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3):1208-1212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ZJ)毗邻动脉分布规律,为减少腰椎后路开放、微创手术中动脉损伤后出血,避免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腰段标本,显露腰椎侧方及横突前方动脉,解剖显微镜下观测自腰椎(lumbar,L)椎间孔出口区起L14腰动脉(lumbar Artery,LA)所发出的横突前支、背侧支,获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1A4腰动脉(lumbar Artery,LA)所发出的横突前支、背侧支,获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1AL4A背侧支出现率为L4(82.50%)5支末梢动脉并继续走行分出肌支进入前方肌肉筋膜组织。两侧观察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J毗邻动脉的走行、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掌握其解剖学特点,可有效减少后路手术出血,便于术中操作,降低重要组织损伤,避免术后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关节鼠主要是关节内的软骨因创伤、劳损破裂而产生的碎片。经关节液营养形成游离在关节腔内,随着关节的活动而运动。轻者引起疼痛,重者导致关节交锁,活动困难。国内外学者对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大关节的关节鼠均有报道,但腰椎关节突关节鼠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