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5月1日~2010年10月31日长沙市辖区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资料,采用1∶2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5月1日~2010年10月31日长沙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215例,其中193例痊愈,22例死亡,病死率为0.33%。重症病例危险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间隔、地区、接触者有无症状和BM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地区、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是甲型H1N1流感由轻症转为重症的危险因素。相对于6~59岁组人群,5岁组和60~岁组人群发生重症的风险为2.016倍。相对于城市,农村发生重症的风险为0.193倍。发病2 d以上就诊的人群相对发病2 d以内就诊的人群,发生重症的风险为3.751倍。结论对于年龄5岁组或60~岁组、学生群体及城市居民,在出现甲型H1N1流感症状时应及早就医,防止发展为重症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转归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相关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转归和各种因素的关系。结果2009年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共150例,罹患率为5.53/10万,男性略高于女性(×冬5.494,P〈0.05);5岁及以下年龄组的罹患率最高,为26.67/10万,其次为60岁以上年龄组;城市居民所占比例略高(58%);危重症病例就诊间隔在1-2d的居多,占70%,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占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慢性肺部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可能提高死亡风险。OR值分别为10.628和8.063。结论男性、5岁以下婴幼儿及60岁以上老年人为罹患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高风险人群;伴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可能提高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199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以秋冬季节、本土聚集性病例为主.6~18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7.89%,性别比男:女1.52:1,学生占病例总数的79.40%.结论 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由散发的输入性病例为主转为以本土聚集性病例为主.甲型H1N1流感防控存在两个重点,一是加强学校重点场所的防控力度,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二是加强院内感染和高危人群的防控工作,防止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孕妇感染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孕妇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妊娠结局。方法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例甲型H1N1流感孕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甲型H1N1流感孕妇(组1)、非孕妇(组2)与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正常孕妇(组3)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甲型H1N1流感孕妇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3例流感孕妇出现低钾血症。流感孕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和尿素氮与非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感孕妇超敏C反应蛋白、血钾、乳酸脱氢酶和尿素氮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流感孕妇使用奥司他韦治疗,10例孕妇使用抗生素治疗,5例孕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流感孕妇住院期间终止妊娠,7例孕妇治愈出院后继续妊娠,随访24~27周,无孕妇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新生儿随访2~27周,除1例3胎妊娠出生后1胎死亡,其余生长发育情况均良好。结论孕妇感染甲型H1N1流感进展快,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积极住院治疗后可以痊愈。重症甲型H1N1未足月孕妇,经有效治疗后可继续妊娠至近足月,最大限度地减少围生儿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谢显清  刘福益  刘松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203-1204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街道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2009年流感样病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死亡病例进行个案分析。结果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65例,其中重症患者10例(死亡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10-11月(333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为高发场所(363例,98.9%);5~14岁青少年为易感人群(293例,79.8%)。结论深圳市某街道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高峰出现在11月,主要在封闭、人群集中、接触密切的学校和托幼机构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征,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2009年6~10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10月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1 531例,其中6~8月确诊22例,以散发的输入性病例为主,9~10月确诊1 509例,以本土聚集性病例为主。疫情分布在除城口之外的39个区县,病例数居前几位的集中在主城区。10~20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82.36%,性别比男∶女=1.52∶1,学生占病例总数的94.70%。6~10月哨点医院送检的3 397份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流感阳性标本463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256份,占55.29%。结论进入9月份之后,尤其是国庆长假后,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呈增速发展趋势,且由散发的输入性病例为主转为以本土聚集性病例为主。疫情从城市向农村逐渐扩散,城乡差距越来越小,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地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形势严峻。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加重,甲型H1N1流感防控存在两个重点,一是加强学校重点场所的防控力度,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二是加强院内感染和高危人群的防控工作,防止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许昌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俎炳灿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63-1464
目的了解许昌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许昌市2009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为243例,发病率为5.76/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05/10万,病死率为0.82%。学校、看守所报告暴发疫情4起,报告病例数为50例,死亡1例。发病高峰期出现在第45~51周,共报告发病216例(占总病例数的88.9%);10~3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共176例(占病病例数的72.4%)。结论应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和高危人群的医疗救治。  相似文献   

8.
背景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数据提示孕妇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目的对美国孕妇患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严重度与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关联做描述。设计、设施和病人对呈报给美国CDC孕妇患2009甲型H1N1流感数据进行分析,症状发作时间为2009年4—12月。主要结果测量因2009年甲型H1N1流感,孕妇患病严重度(住院、收入ICU和死亡)。根据抗病毒治疗时间和症状发作时所处妊娠期分层。结果我们收到了788例美国孕妇患2009年甲型H1N1流感报告,症状发作时间为2009年4—8月。其中30例死亡(为此期所报告的2009年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的5%)。509例住院孕妇中,其中115例(22.6%)收入ICU。与症状发作2 d内比较,症状发作>4 d后做治疗的孕妇更有可能收入ICU[56.9%vs.9.4%;RR=6.0;95%CI(3.5,10.6)]。症状发作2 d内治疗病人中仅有1例死亡。美国CDC对2009年12月31日前症状发作孕妇,住ICU和死亡监察数据不断更新。又识别出280例孕妇,其中165例收入ICU,56例死亡。死亡病例中,有4例(7.1%)处于妊娠早期;15例妊娠中期(26.8%)...  相似文献   

9.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1]。人类对甲型H1N1流感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随着流感的爆发和大流行,重症和死亡患者逐渐出现,肥胖者、孕妇和老年人等较易发展为重症的高危人群,成为我们重点排查和防控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温州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感监测结果,为科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流感大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温州市甲型H1N1流感报告信息和流感监测信息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温州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4 288例,其中2009年报告3 959例,报告发病率为51.28/10万,死亡4例,病死率为0.10%;2010年报告329例,报告发病率为4.22/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0.61%。首发病例为从美国回国的留学生。病例主要集中在0~29岁,占全部病例数的89.51%;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总数百分比(ILI%)从2009年第30周开始超过2007和2008年水平,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2009年9~11月达到流行高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结论儿童、青少年和学生群体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重点人群,应加强流感哨点监测,重点防控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和重症危重病例。  相似文献   

11.
张智龙  凌格 《新疆医学》2011,41(9):87-88
2009年5月11日,我国内地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国内多个省市陆续报告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现就我院确诊的8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的治疗资料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方法:通过中国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专题调查表,收集城关区9~12月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调查的76例病例中,重症22例,危重54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21.05%.妊娠期妇女5例,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5例,慢性肾脏疾病1例,慢性肝脏疾病4例,神经系统疾病1例,免疫抑制剂5例,血液系统疾病3例,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14例,合并3种以上疾病6例,无基础疾病26例.职业分布以农民、离退人员、干部职员、学生、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35.53%、13.16%、13.16%、11.84%、10.53%.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咽痛为主.结论:高危人群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工作重点.28.95%的病例住院期间感染甲型H1N1流感.故要求要进一步做好院内感染工作,通过减少患者的探视人数、时间,加强病房的消毒等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32.89%的患者是由周边县区转入省级医院治疗.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警惕性,以免延误病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甲型H1N1流感发病例数,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1 148例(实验室确诊1 064例,临床诊断84例),发病率为35.16/10万;发生重症及危重病例64例,死亡12人;报告24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共计发病338例;发病高峰为10月中旬~11月上旬,高峰期共报告病例629例,占总病例数的54.79%;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7~24岁,共报告838例,占总发病数的73.00%;发病以学生为主,报告809例,占70.47%。结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点人群为学生,安排学生及早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采取综合措施防范学校的暴发流行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对8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分析其流行病学、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及临床转归等方面资料。结果: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多见于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确诊后在治疗并发症与基础疾病基础上予以抗病毒处理,平均抗病毒治疗2.7d后体温正常,平均7.1d后咽拭子病毒转阴,平均15.1d痊愈。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脑炎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存在基础疾病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易转变为重症及危重症,在治疗并发症与基础疾病基础上及时抗病毒有助于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原学变迁与变异特征,分析重症病例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体系,定期收集生物学标本实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与测序分析;利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2013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3.83%(481/3 479)、4.46%(136/3 047)、9.13%(233/2 550)、0(0/2 643)和4.68%(159/3 400)。共完成18株毒株测序,2009-2010年的9株毒株位于第一主干枝,2011年的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聚集成第二主干枝,2013年的5株毒株中有4株位于第三主干枝。从2011年起,甲型H1N1流感毒株与疫苗株相距较远;共报告重症病例77例,其中40例(57.14%)有基础疾患,死亡1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慢性肺部疾病进入回归方程,OR=7.72(95%CI:1.97~30.23)。结论甲型H1N1流感监测系统在广州运行良好。甲型H1N1流感已经取代了A(H1N1)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慢性肺部基础疾患是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2011年起,甲流疫苗与广州人群的流行毒株匹配较差,应持续开展甲流监测,密切关注毒株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12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21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愈后.结果 21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12例,危重症4例,死亡1例,并发肺炎16例,其中单侧肺炎11例,双侧肺炎5例,胸腔积液3例,肺不张1例,纵隔气肿1例,右侧气胸1例,急性肺水肿1例,1例并发急性良性肌炎,1例热性惊厥,1例有基础病肾病综合征.危重症病例以ARDS、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结论 儿童亦是甲型H1N1流感的易感人群,患儿易并发肺炎,小年龄可能是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因素,早发现、早治疗、密切观察或监护是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赵川  蒋远明  唐坤伦  王容  谢巍 《四川医学》2011,32(4):499-501
目的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1月1日~2010年2月6日住院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是否接种疫苗、临床特征、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未接种疫苗;②重症患者中青壮年比例最高,特别是体重偏胖的青壮年;③发病症状重,并发症多;主要并发症有脑炎、肺炎,而以重症肺炎居多,危重患者多有肝功、肾功能、心肌酶异常,死亡患者死因主要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④治疗效果:单纯重症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危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体重偏重的青壮年、孕妇、有基础病变者是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危重者病死率高,流行季节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2009年保山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卫生部下发的调查问卷对2009年保山市甲型H1N1流感各暴发点的所有病例进行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这些流感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9月12日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至12月31日,保山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68例,重症病例2例,无死亡病例。最初的病例可能为输人性病例感染所致。研究期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12月最多,共报告36例,占52.9%;地区分布以隆阳区最多,共52例,占76.5%;发病人群分布以学生为主,共56例,占82.35%,5~19岁年龄组55例,占80.88%,男女性别比为1.43:1。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81%)、咳嗽(45%)、咽痛(30%)、畏寒(30%)、肌肉酸痛(27%),其它症状主要涉及头疼、乏力、鼻塞、流涕。结论保山市首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输入性病例感染所致,高发于青少年学生,今后应抓好学校内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9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和治疗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9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2009—2013年上半年共报告死亡病例9人,病死率为1.83%,共出现两个发病高峰,2009年11月~2010年1月和2013年3—4月,第一个发病高峰以小于10岁年龄组人群为主,第二发病高峰以大年龄组为主,平均年龄33.5岁。44.44%(4/9)的死亡病例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为主。死亡病例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时间为2.3d(0~7d),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为6.56d(3~19d),发病到死亡平均时间27.89d(6—81d)。66.67%(6/9)的死亡病例使用了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治疗,但是从患者发病到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平均为3d(2~5d),88.89%(8/9)的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所有患者均使用了氧气治疗,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并发症,以肺炎、呼吸衰竭为主。结论2013年上半年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特征与以往不同,需引起重视,加强监测。就诊、诊断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及时使用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救治体会。方法:2009年10~11月收治危、重症甲型H1N1患者5例,以《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为依据,进行个体化治疗。结果:5例痊愈出院。结论:对危、重症甲型H1N1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