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10%人口为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在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1]。据资料统计,我国现有乙肝患者约3000多万、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由于目前医学界尚无根治乙肝的良药,而疫苗接种则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降低乙肝危害的根本措施^[2]。  相似文献   

2.
乙肝病的流行与危害乙肝病在我国的人口感染率为35%~60%。资料表明1991年我国至少有6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如此众多的人口感染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乙肝又是目前已知的五型(甲、乙、丙、丁、戊)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有1/4最终发展为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每年肝病死亡约达万多人。据统计,每年约有80万~100万新生儿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一部分成年后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过去曾叫“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学者进行肝穿刺活组织观察研究表明,大部分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肝细胞受损害,部分…  相似文献   

3.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大国,HBsAg阳性率为9.75%(约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25%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无症状HBV携带者中约90%的人其肝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但因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HBV聚合酶基因YMDD序列变异产生  相似文献   

4.
业已证实,约有1/3-1/4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而HBV变异株感染者比例则更高㈣1。我国为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高发区,2008年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HBV携带率为7.18%,且目前有HBV携带者约9300万人。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无论血清ALT水平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5.
乙肝的危害性 全球60亿人口中,约有1/2人口生活在乙肝高流行区,其中有20亿人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其中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25%-40%最终死于肝硬化或(和)肝癌。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有50%~75%的人是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估计5年中从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20%,从代偿期肝硬化到失代偿期肝硬化为20%~23%,从代偿期肝硬化到肝癌为6%-15%。  相似文献   

6.
林红霞 《浙江医学》2007,29(12):1335-1336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传染病。据WHO报告,全世界HBV携带者约3.5亿人,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出率达10.09%,HBsAg携带者达1.2亿[1]。为了解高校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存在的健康问题,全球HBV感染约20亿,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地区,HBsAg(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0%,人群中30%~50%的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故了解新生儿健康状态,阻断母婴传播势在必行。2005年以来对我院住院分娩的484例新生儿脐血进行肝功能检查、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0%左右,HBV感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乙肝患者妊娠对孕妇本人、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的不良影响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ASC)指乙肝阳性持续半年以上,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者。目前世界有超过3.5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而我国1.2亿人长期携带HBV。HBV感染是肝硬化甚至肝细胞性肝癌的主要病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  相似文献   

10.
乙肝(HBV)是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乙肝患者有3000万。而由于实施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以后,农村乙肝病毒携带者明显减少,为了解我县农村的乙肝免疫能力及乙肝病原携带情况,2007年8月,笔者协同永嘉县疾控中心对7个不同年龄组的农村群众进行ALT、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检测,结果,ALT异常率为0.78%,HBsAg阳性率为3.10%,抗-HBs阳性率为56.98%。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乙肝携带者高达10%-15%,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宫内感染。为阻断这一传播途径,自2002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对56例HBV阳性孕妇于孕晚期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芳 《肝博士》2008,(1):24-24
庞大的群体 我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和9.51%。也就是说,我国的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165例母乳喂养与HBV母婴传播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新生儿HBV感染状况,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选择喂养的方式。方法将在产科做定期检查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HBeAg阴性)所分娩的新生婴儿165例分为两组,母乳喂养(组)64例,人工喂养(组)101例。对所有新生儿均在生后4-6小时内注射HBIG200IU,第2日注射乙肝疫苗1支(5μg),生后1、6个月各分别注射1支乙肝疫苗。结果两组婴儿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3.13%、5.94%(χ^2=0.029,P=0.865),HBeAg阳性率经χ^2Fisher精确检验,P=1.000,提示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联合免疫阻断母婴HBV传播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母亲可以采用母乳喂养,但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概有1.2亿~1.3亿乙肝病毒(HBV)携带者,3000万左右的乙肝患者。这些携带者和患者的存在,造就了我国巨大的乙肝医疗、医药市场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HBV(乙型肝炎)感染者约20亿。其中慢性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感染时年龄越小,变成慢性携带者的机率越高。因此,阻断母要传播是控制和预防HBV感染的重要措施。护士接触孕产妇和婴儿时间最长,护理工作在阻断HBV母婴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炎血清流行病学凋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的HBV标志物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分别为57.6%和9.7%,估计约7亿人曾感染HBV,其中1.2亿人为HBsAg慢性携带者。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很大。笔者1997年3月~2004年12月用乙肝健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8例,其中治愈36例,有效20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乙肝(HB)及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心脏病手术患者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肝功能测定,其中肝功能正常组45例、HBV携带组42例,HB组18例。结果体外循环对HBV携带者的肝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对其术后出血也无明显影响。HB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升高,且其术后出血量较肝功正常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术前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受心脏手术是安全的.HB患者心脏手术中肝功能损害是可逆性的,只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也可以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目前有一亿多HBsAg阳性携带者和约3000万乙肝患者。随着现代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和肝炎疫苗的研制和大量使用,人群中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尤其是青少年自出生起便进行计划免疫,乙肝病毒感染率呈大幅下降趋势。为了了解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免疫水平,现将近5年来我市高中新生入学体检资料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患乙型肝炎,又可由乙肝转变为肝硬化,其中少数病例甚至演变为肝癌,由此可见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转归不容乐观。清华大学对1982~1983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携带者调查结果为7.4%与5.9%[1]...  相似文献   

20.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约有60%的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有10%以上的人群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也就是说我国约有HBsAg阳性携带者1.5亿,每年有200多万例的急性肝炎发生,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数约35万,每年用于乙肝治疗的费用高达300~500亿元。在军内,对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的防治一直是军队卫生防病的重点。自90年代初,全军病毒性性肝炎发病有逐年升高趋势,可能与部队人群的特殊性有关,而且部队乙肝的流行与国家乙肝的流行有一定的联系。针对部队每年增加新兵,而新兵中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