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昆明市道路交通伤害人员分布的流行现状和特点,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市、1类农村和2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共调查11628人.结果 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0.7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成年劳动力人口明显高于老年与幼年人口.事故原因由机动车驾驶员责任引起占61.73%,其中酒后驾驶和超速行驶占到8%和40%.致伤车辆主要由小型客车和摩托车引起分别占25.93%和38.27%.我市受伤时道路类型以普通公路和农村道路为最高.结论 通过多种措施干预,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医学动物防制》2016,(9)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恙虫病流行特征,为儿童恙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2006-2014年广州市恙虫病的发病资料,描述不同性别、年份的发病率;分析儿童恙虫病发病的季节趋势、空间聚集性;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病到确诊间隔的差异。结果 2006-2014年广州市共报告儿童恙虫病病例270例,年均发病率为3.01/10万;男女儿童发病率分别为3.41/10万和2.52/10万;幼儿、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率分别为3.43/10万、2.94/10万和2.75/10万。其季节性集中度和圆形分布分别为0.5 318和0.5 137,流行期为每年的6月19日~10月31日。幼儿、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的发病到确诊间隔分别为(11.52±20.0)、(7.73±8.90)和(6.86±6.64)d,不同类型儿童发病到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9,P<0.05)。结论广州市儿童恙虫病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且主要集中于农村区域,不同年龄段发病到确诊时间差异较大,应加强对儿童恙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张家港市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的病例特征,评估《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实施效果,为制定和评估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张家港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上报的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在男性、30~<75岁、文化程度低的人群高发。该类交通伤害病例在《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实施后减少了34.70%,男性病例减少了38.40%,女性病例减少了30.30%,0~<15岁年龄组病例减少了47.62%,多部位伤病例减少了62.10%,重伤病例减少了74.36%,脑震荡、脑挫裂伤病例减少了25.64%,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伤害病例减少了55.00%,饮酒致伤情况无明显变化,大部分重伤和死亡病例的伤害性质为脑震荡和脑挫裂伤。结论 《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形势依旧严峻,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强化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以减少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流动儿童与本地户籍儿童跌落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儿童跌落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广州市儿童意外伤害监测网络,回顾性分析0-6岁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跌落伤害发生的特点。结果:跌落伤害好发3-6岁男童,集体多于散居;流动儿童跌落伤害中,男童、大中班、核心家庭的比例高于本地;跌落伤害高发月份在3月和9月,流动儿童夏季发生跌落比例高于本地,本地儿童冬春季发生比例高于流动;流动儿童跌落时父母在身边,孩子正在玩耍或娱乐活动、伤后家中处理比例高于本地,而本地儿童跌落时老师在身边、伤后医务室处理比例高于流动。结论:广州市流动儿童和本地户籍儿童跌落伤的特征有所不同,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灌南地区中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道路交通伤害(RTI)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自拟调查表,对灌南地区6所中学的初、高中4个年级共911名学生进行RTI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学生RTI发生率24.5%,95%可信区间为21.7%~27.3%,男性、十五六岁、初中、不住校、以骑自行车上下学、来自非城区学校、家住城郊或集镇以及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是RTI高发人群.中学生RTI发生时的交通方式为骑自行车(46.6%)、步行(33.2%)和其它道路使用方式(20.2%).结论:应针对RTI的分布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R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吴薇;贺栋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9):1029-1031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特点,为预防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0~14岁儿童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共监测儿童伤害病例7988例,其中男童5233例、女童2755例,男女性别比1.90∶1;1~3岁组病例最多2844例,占总数的35.60%。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动物伤、机动车车祸。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5.46%)、公共居住场所(21.14%)、学校与公共场所(15.36%);伤害性质主要为浅表损伤、开放性损伤、扭伤拉伤脱位、骨折、烧烫伤;绝大多数病例为轻度,经治疗后回家休息。结论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时期的主要健康问题,针对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应采取有效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学现状及特点。方法以1997~1999年间居住海口市1年以上的0~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意外伤害的分类及诊断。结果受调查的海南省海口市1997~1999年2万名0~14岁儿童中,严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10/10万,死亡率为20/10万,残疾发生率为30/10万。意外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为40%,居死亡顺位的第一位,意外死亡的原因为外伤(车祸、跌落)、溺水、中毒。严重意外伤害的原因依次为外伤(跌落、切割伤、交通事故)、溺水、烧伤和腐蚀伤、中毒、异物、电击伤、中暑。意外死亡及严重意外伤害均男童多见,7~14岁学龄儿童占大多数。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及学校多见。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依次为男童、7~14岁学龄儿童、环境因素(缺乏交通管理和安全意识、建筑工地缺乏安全措施)、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收入及父母文化程度)、儿童气质。结论意外伤害是海口市1997~1999年间0~14岁受调查儿童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信息化干预与道路交通伤害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急诊科就诊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人数及受伤原因进行季度性统计分类,并将其结果反馈有关部门,同时通过交通部门、社会媒体、行政部门、学校等途径进行信息化干预,再将4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内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4~2005年下降4.49%,2005~2006年下降22.38%,2006~2007年下降1.95%。结论通过伤害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将之反馈给相关部门,对其工作进行指导性的建议,对减少交通类伤害的发生取得积极作用,这也是进行伤害调查与信息化干预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德阳市儿童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针对患儿道路交通伤的科学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1~12月收治的1187例儿童道路交通伤致伤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1187例儿童道路交通伤最易发生年龄段在5~9岁(52.99%),高于其他儿童年龄段。儿童道路交通伤以轻伤为主,擦挫伤为主要类型。汽车和摩托车是最主要肇事车辆和导致死亡的肇事车辆,主要的致死原因为颅脑损伤和腹部损伤。结论德阳市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政府的立法保障及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等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参与,能有效的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农村地区 0~6 岁儿童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农村地区 0~6 岁儿童伤害发生的现状和疾病负担,探讨家庭安全隐患对儿童伤害的影响,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平谷区 3 个镇 53 个行政村和 25 个幼儿园的 2 558 名 0~6 岁儿童进行伤害状况调查及家庭安全状况观测.结果 平谷区 0~6 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发生率为 6.45%,伤害发生的高峰为 2 岁年龄段,男女性别比为 1.50∶1.伤害类型前 5 位依次为跌伤(38.18%)、动物咬伤(27.88%)、烧烫伤(15.15%)、锐器伤(5.45%)和被下落物击中伤(3.03%).伤害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伤害医疗费用支出平均为 708.09元.大多数家庭存在 5~14 个安全隐患,家庭安全隐患越多,儿童伤害发生率越高.结论 北京市农村 0~6 岁儿童伤害情况较为严重,并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应该针对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预测模型,以期从宏观上掌握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为控制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951-2003年的道路交通伤害资料.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结果 建立了我国道路交通伤害事故数、万车死亡率和10万人死亡率各自的ARIMA模型方程,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结论 时间序列模型在道路交通伤害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伤者性别、受伤者类别、车辆类型、受伤地点与交通损伤的关系。方法:对武汉市部分城区(市区)1993年和2003年1219份交通事故活体损伤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伤者性别比例、事故发生地点的分布上两年份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汽车乘客与摩托车手受伤比例增长了一倍,汽车司机、行人受伤比例基本不变,骑自行车者受伤比例由原来的约30%下降到15%;在导致交通损伤的所有车辆中摩托车、乘用车所占比例相对增多,货车所占比例相对下降,客车所占比例基本不变。结论:机动车辆数量的增多导致市民受伤和伤残案例大幅度上升,中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损伤发生率正进入高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4.
15.
姜保国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1,124(23)
At present in China, the undesigned ambulance route, unstandardised rescue procedure, wanting of information exchanging between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rescue, short of well skilled providers and lack of trauma response and evaluation system, put the trauma rescue system at stake.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we put our concern on find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the trauma rescue now and build up a standard system suitable for China based on city scale.This project will focus on 6 different scaled cities, Bei Jing, Chong Qing, Da Lian, Tang Shan, Liu Zhou and Tian Jin Bin Hai new area. The “Trauma Life Supporting Expert Committee” in state wide will be constructed to finish 4 subunits which are: 1.) create severe trauma information platform, 2.) provide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providers and 3.) focus on research and implement of the trauma integrated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and 4.) to create a treatment evaluation system. Furthermore, several relevant guidelines for the trauma life supporting will be edited. We aim to provide 30 trauma rescue training courses within 3 years for 1000 prehospital providers and 2000 inhospital providers, and to improve 50 medical institutes on emergency treatment. In these 6 test cities, our targets are that to shorten rescue time and decrease the disability and death rate.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54例儿童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因、伤情特点。初步探讨儿童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54例儿童脊髓损伤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一般状况,受伤机制,脊柱、脊髓损伤的节段,残损分级以及治疗康复的方案、效果。结果:本组平均年龄7.1(0.5~14)岁,男:女=1:1,伤因中车祸伤占38.9%,脊髓炎占24.1%,舞蹈练习占9.3%,损伤节段胸髓占72.2%,颈髓占20.4%,其中完全损伤占64.8%(35/54)。结论:本组儿童脊髓损伤以车祸、脊髓炎、坠落伤为主,舞蹈练习损伤比例亦较高。损伤节段以胸髓最多见,且完全损伤者为多。只有不完全脊髓损伤获得一定程度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为防治蛲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随机选择萝岗区城市地区幼儿园3所,农村地区幼儿园2所,按等比例分层抽样抽取大班、中班、小班的儿童(2~6岁)共597人,运用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蛲虫检查。结果萝岗区幼儿园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4.4%。农村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为8.3%,较城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1.7%高(χ2=15.25,P<0.05)。流动人口儿童蛲虫感染率7.2%,较本地人口儿童蛲虫感染率1.9%高(χ2=9.84,P<0.05)。大、中、小班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7.2%、1.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5)。而不同性别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萝岗区农村地区、大班儿童、流动人口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蛲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的颌面创伤流行病学情况,明确本地区现阶段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的颌面创伤的发生频度、规律,总结有效的治疗技术。方法通过与霸州市交警大队建立网络联系,预先建立病例数据库格式,逐一录入2012-07-01/2013-06-30日一年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各项信息,对事故发生的时间、路段地点、车辆种类、事故成因、总损伤与颌面损伤,等,进行汇总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颌面部交通事故伤的发生一年中7、8月及1、12月,每周一及周末发生较多,与车辆类型及驾驶员相关。本组资料受伤人员197例,其中颌面部伤占30.46%,头颈部伤占10.02%,四肢伤占40.55%,躯干伤占5.01%,颌面部合并头颈部伤占1.48%,颌面部合并四肢伤占9.07%,四肢合并躯干伤占1.41%,颌面部合并躯干伤占1.21%,头颈颌面部、四肢和躯干合并伤占0.79%。颌面部交通事故伤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为4.6∶1。青年人(20~30岁)是颌面创伤的好发群体。结论道路交通事故导致颌面部损伤有一定时限性,在总损伤人数中占有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