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平罗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平罗县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 2008-2011年共检测水样318份,总合格率为20.75%;2008-2011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18.06%、20.73%、17.07%、2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22.11%和4.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合格率略高于丰水期合格率,末梢水水质合格率略高于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分散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毒理学指标合格率高于集中式供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罗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桂林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枯水期水质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改善广大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和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桂林市的2个城区11个县的农村集中式供水枯水期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分别进行采样,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 2015年枯水期共检测水样510份,其中出厂水234份,合格92份,合格率为39.32%;末梢水276份,合格100份,合格率为36.23%。结论桂林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枯水期水质合格率较低,水质存在严重卫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桂林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丰水期水质卫生及其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桂林市11个县2个城区的农村集中式供水的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采样,对水样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监测,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丰水期共检测集中供水水样527份,出厂水243份,微生物指标合格117份,合格率为48.15%;末梢水284份,微生物指标合格135份,合格率为47.54%。结论桂林市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应加强水源水的卫生防护,进一步完善水净化消毒工艺和设施,大力开展饮水卫生宣教,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霸州市2015-2018年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现状和变化趋势,为上级行政部门改善农村饮水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河北省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要求,获取枯水期及丰水期各供水单位的出厂水、末梢水等水样常规指标和氨氮指标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2018年共监测农村生活饮用水1 948份,合格率24.4%。不同年度水质检测结果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0,P0.01),合格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出厂水与末梢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39.8%和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P0.05)。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P0.05)。单指标合格率较低的依次是氟化物、总大肠菌群数、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氯化物、游离余氯。结论霸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水质存在微生物污染,可能是由于农村地区供水消毒处理不到位和不能保证24 h供水。建议加强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和管网消毒,提高饮用水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矿区城镇和农村集中供水卫生现状,发现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进而谋求解决对策,提高饮用水卫生安全质量。方法对全区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水井16眼、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单位水井29眼,共计45眼水井水,于2010-2012年的丰水期(7~8月)、枯水期(2~3月)各采样检验,测定方法、结果及评价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执行。结果石家庄市矿区总体水质合格率为16.11%,其中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合格率为0.00%、城镇集中供水合格率为45.31%,集中式供水合格率高于小型集中式供水;枯水期与丰水期无明显差异;矿区生活饮用水主要不合格因素是微生物指标、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超标。结论石家庄市矿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较差,微生物污染严重,总硬度普遍超标,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甘州区2010年至2013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水质监测,分别对2010年至2013年度19个、44个、52个、52个监测点的基本情况和水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2010-2013年甘州区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100%。2010年至2013年甘州区连续四年动态监测的集中式供水水样总体合格率为63.72%,各年度总体水质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12年合格率最高(83.65%),2011年最低(66.29%);2010年至2013年枯水期总体合格率为85.03%,丰水期为6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枯水期和丰水期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论:甘州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已全区覆盖,2010-2013年度饮用水水质情况良好,但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桂林市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变化状况,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方法 对2009、2010 年桂林市所辖12个县1个城区农村集中式供水309、287个监测点水质结果进行分析.于2009、2010 年丰水期(7月)、枯水期(3月)进行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结果 2010年水质合格率为33.10%,2009年为17.31%,2010年水质合格率高于200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9,P<0.01).国债项目水质合格率(25.03%)与非国债(24.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 ),在各项检测指标中,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在95%以上.毒理学指标合格率达100%,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最低,2009年、2010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分别为48.98%、60.56%,而总大肠茵群合格率分别为22.01%、39.52%,这是造成桂林市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国家重点投资的饮水安全工程水应加强消毒管理,水质合格率有待提高.结论 对村级饮用水管理人员应加强培训,强化饮用水消毒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防止和减少水源受到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夏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区22个市县中抽取有代表性的10个县区作为监测县,每个县设10个监测点。结果 2008年和2009年两年共采集水样589份,合格率分别为56.07%、28.22%,集中式水质合格率高于分散式水质合格率(χ2=49.391,P<0.05);集中式供水以深井水作为水源的水质合格率高于浅井水和其它水源方式的水质。结论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高于分散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水质卫生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襄阳市城区不同类型供水单位的卫生状况,了解其供水水质卫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襄阳市城区市政集中式供水、自建集中式供水各2个水厂和二次供水单位10个的卫生管理、制水设备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区二次供水、末梢水、出厂水和水源水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市政集中式供水、自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8.37%、85.19%、74.07%,以市政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最高(P〈0.01)。不合格的指标分别有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游离性余氯。结论襄阳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应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加速改造制水工艺和配水系统,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阳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实施农村改水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控制介水疾病传播的目的。方法于2010年,对辖区各镇(街道)、开发区进行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质处理及饮用人口)调查,每个镇(街道)设12~15个监测点,于枯水期(1~3月)、丰水期(6~8月),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水质要求进行评价。结果惠阳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只有47.4%,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51.6%,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5.2%,集中式供水合格率高于分散式供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枯水期的水质合格率为59.1%,丰水期的水质合格率为35.7%,枯水期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P〈0.05)。结论惠州市惠阳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不佳,生物污染为当前农村饮用水污染的主要卫生问题,加强饮水消毒工作是改善农村饮水卫生状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蒙启飞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6):714+721-714,721
目的了解平装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为农村改水工程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09年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8.09%和14.89%,2年平均合格率为16.49%,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也仅为19.38%,分散式供水没有1份水样合格。不合格指标中,微生物超标率最高,达到83.51%,其中,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茵群超标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6.59%和73.40%,提示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极低,水质受到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结论影响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和水质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夏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区22个市县中抽取有代表性的10个县区作为监测县,每个县设10个监测点。结果 2008年和2009年两年共采集水样589份,合格率分别为56.07%、28.22%,集中式水质合格率高于分散式水质合格率(χ2=49.391,P〈0.05);集中式供水以深井水作为水源的水质合格率高于浅井水和其它水源方式的水质。结论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高于分散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水质卫生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平果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情况,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及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结果 2011-2013年共检测水样360份,总合格率为13.33%。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69.72%、20.28%和32.50%。结论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低,安全饮用水还未达到千年发展目标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州区2010年至2013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水质监测,分别对2010年至2013年度19个、44个、52个、52个监测点的基本情况和水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2010-2013年甘州区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100%。2010年至2013年甘州区连续四年动态监测的集中式供水水样总体合格率为63.72%,各年度总体水质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12年合格率最高(83.65%),2011年最低(66.29%);2010年至2013年枯水期总体合格率为85.03%,丰水期为6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枯水期和丰水期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论:甘州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已全区覆盖,2010-2013年度饮用水水质情况良好,但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饮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标准对2012年洛阳市9个县(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抽检500份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39.80%,500份末梢水水样合格率为38.00%。不同水处理工艺、不同水源类型的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枯水期水质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P0.01)。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要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管理,完善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提高农民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洪洞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洪洞县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2011-2012年共检测水样230份,总合格率为33.9%;2011-2012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29.09% 、3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枯水期合格率略高于丰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超标项目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之间有十分显著性差异;出厂水水质合格率略高于末梢水水质合格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常规化学指标、感官性状合格率均高于分散式供水.结论:洪洞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受微生物污染严重,居民饮用水质量不容乐观,应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吉林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对饮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水样进行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3年共监测生活饮用水样283件。城市供水合格率为94.25%,农村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71.67%,农村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6.73%。结论吉林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情况良好,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存在安全隐患,应加强消毒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居民饮水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长沙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2014-2016年长沙市农村饮用水进行监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16年共监测1 838份水样,合格1 021份,总合格率为55.5%,其中2015年的水质合格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三年间,丰水期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9.43%、61.24%和55.71%,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9.94%、73.90%和70.32%,地面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7.08%、77.38%和74.24%,地下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6.55%、46.11%和4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长沙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总体偏低,微生物学指标是影响本市水质合格最主要的指标.与2014年相比,水质质量虽有所改善,仍应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管工作,完善制水工艺,规范水质处理与饮用水消毒措施,避免水源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同市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为指导水质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水源防护、水质消毒等基础信息调查和水质采样检测.结果 城市集中式供水卫生管理状况较好,供水水质合格率为80.66%,高于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的53.95%.全市集中式供水总合格率较低,为60.72%.结论 全市集中式供水卫生管理状况总体而言城市好于农村,农村集中式供水由于管理薄弱,水源卫生防护设施差,供水设施标准低,水质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应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政府增加财政投入,逐步配套完善各类供水设施,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徐佳楠 《大家健康》2013,(5):163-164
目的了解和掌握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调查,根据各县区不同的供水方式(集中式、分散式),不同饮用水源,人口所占比例共设置141个监测点,每年的枯水期(3~5月)和丰水期(7~9月)对监测点地下水质进行采样分析,检测指标为水质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农村供水类型、取水方式和水源类型及其覆盖人口进行调查。结果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92.5%,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占30.8%;2009~2011年抽测合格率82.5%。其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82.5%,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及毒理学指标合格率100%(297/297)。不合格指标: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农村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水平在38.89%~56.67%之间。结论阿鲁科尔沁旗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受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和水质消毒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