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三年来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防治对策,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加强疟疾病人的管理及预防服药,加强疫情管理,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规范发热门诊,强化乡村医生的培训和健康教育的力度。结果项目地区疟疾发病率连续2年大幅度下降,2004年比2003年和2005年比2004年疟疾发病率分别下降66.49%和2.40%。疟疾高发区逐步缩小,疫情漏报率显著下降,现症病人治疗、疟史休治等抗疟措施落实程度有很大提高,居民和小学生对疟防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群众对疟防工作的依从性已有了明显改进。结论项目地区目前所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行之有效,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云南澜沧县疟疾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澜沧县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疲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以及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 2002-2004年,澜沧县的疟疾发病率为0.229‰略低于项目实施前的0.24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33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栓和走访漏报率分别为0和93.46%;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前有明显提高,使用蚊帐的人口增加显著。结论 澜沧县抗疟措施落实程度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传染源监测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市参加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的4个县近15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方法收集4个县近15年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和疑似疟疾病例资料,采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个县的人群发热病人血栓占当地总人口的5.84%,人群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的2.14/万降至2009年的0.04/万,未发现内源性恶性疟病例。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逐渐增多,恶性疟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是在东南亚国家感染。结论百色市4县区域疟疾得到有效控制,其发病率逐年下降,流动人口病例中没有发现当地继发性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4.
常德市1950~2006年疟疾防治效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价1950-2006年常德市疟痰防治效果,进一步巩固基本消灭疟痰的成果。方法收集全市历年疟疾疫情和防治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常德市属非稳定性中低度疟痰区,据疫情报告统计,57年间全市共发生疟疾578404例,死亡204例,年发病率在0.002—233.94/万之间。1988—2006年,全市年发病率一直控制在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万)以内。结论全市广大卫生工作人员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依靠科学,发动群众,坚持反复斗争,采取以灭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疟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百色市西林县1995~2012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林县近18年疫情报告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5~2012年,西林县共检查本地发热病人173 39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8例,疟原虫阳性率为0.005%;检查流动人口发热病人9 408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例,疟原虫阳性率为0.021%。结论西林县18年来疟疾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2004年起未检出本地传播疟疾病例。当前要继续加强流动人口尤其是境外务工返乡民工疟疾监测与管理,早期发现和治疗输入性传染源,继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6.
郭超  郭子叶  班淑敏  郭璐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00-1201
目的了解夏邑县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疟疾策略,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夏邑县2003—2009年疟疾疫情报告、个案病例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夏邑县2003--009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207例(其中1例为输入性恶性疟疾),年发病率为0.8/10万~38.16,10万,2003~2006年发病率均较上年升高4倍以上,2007年较2006年上升48.81%,2008年和2009年分别较上年下降了33.67%和60.07%。专项调查显示居民疟原虫带虫率由2006年的0.73%降至2009年的0.20%,24h完成规范治疗的比例由2006年的15.38%提高至21309年的34.48%。一周内从村医报告到乡镇的比例由2006年的48.39%升至2009年的84.31%。2008年5—9月媒介调查共捕获中华按蚊289只,未发现嗜人按蚊。结论经采取各项防治措施后,夏邑县疟疾疫情快速上升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推广应用全省疟疾防治试点毛阳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加速控制疟疾进程。方法 建立健全基层抗疟组织和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疟疾防治,全面开展疾病例侦查。及时发现、处理病人、病灶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采用拟菊酯类杀虫剂防制传疟媒介,用氯喹、哌喹、防Ⅱ合并伯氨喹防治传染源,并部分用磷酸萘酚喹防止流动人口疟痴感染。结果 疟疾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2年的17.18‰下降到1999年的0.81‰,居民带虫率从1992年的3.11%下降到1999年的0,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率从1992年的25.58%下降到1999年的2.45%,大劣按蚊已捕不到,控制疟疾效果显著。结论 8年实践表明,毛阳经验行之有效,防治疟疾效果良好,可继续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粤桂琼流动人口联合管理区广西片1992~2010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联防联控措施。方法收集1992~2010年广西片8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19年间广西片共血检当地发热病人78.8万人次,流动人口19.2万人次,两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3%和0.38%,共检出疟疾病例759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3.69%(28/759),输入性病例占96.31%(731/759)。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6%(211/373 825)。结论广西片参加三省疟疾联防19年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99年起至今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发生,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3.23%降至2010年的0.029%,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有效,联防联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沿海开发城市钦州市钦南区在历经多次行政区域划分后近28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该地区近28年疟疾防治的各种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属多种疟原虫混合流行的高疟区,80年代初开始与周边的县市进行疟疾联防,1988年发病率已控制在1/10万以下,至今仍未发现内源性疟疾病例。结论在行政区域划分反复变更的地区实施疟疾联防,同样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使其达到卫生部基本消除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50-2013年广西田东县疟疾流行情况,评价疟疾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全县历年疟疾流行和防控的资料,包括历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方案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该县20世纪50、60、70年代人群疟疾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41.51/万、85.07/万、89.24/万,80年代疟疾发病率为4.39/万,90年代为1.15/万,1998年后没有发现本地疟疾病例;当地流行的疟原虫有3种,其中间日疟占86.61%、恶性疟占12.39%、三日疟占0.83%,混合感染占0.17%;总共疟疾死亡病例17例.结论 田东县疟疾流行经历了4个时期,即50年代高度流行时期;60-70年代的感染率快速下降时期;80-90年代的散发状态时期和2000年后无本地病例时期.全面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对田东县最终达到消除疟疾目标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剖析南桥试点半个世纪的抗疟进程,探讨高疟区消除疟疾的规律和经验,为海南消除疟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试点的抗疟措施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杀虫剂滞留喷洒后,主要媒介微小按蚊迅速被消灭,致使疟疾大幅度下降;由于仍存在重要媒介大劣按蚊,致使疟疾下降缓慢,长期徘徊;由于土地和森林不断开垦,大劣按蚊密度下降,加之增加了蚊帐使用,减少了人蚊接触,使疟疾得以持续稳定下降,但偶尔出现小幅波动。表明控制蚊媒是控制疟疾的关键,继续减少人蚊接触和降低媒介能量是巩固抗疟成果,成功消除疟疾的关键。近10年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期间抗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结论南桥试点60年的抗疟成绩巨大,现正进入消除疟疾阶段,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抗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潍坊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效果与防治对策,为调整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88年基本消灭疟疾后,在全市范围内设专职或兼职镜检站246处,积极开展病例侦察,及时发现和治疗现症病人,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定时对各镜检站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随机抽查居民患病情况和媒介密度。结果:1988-2005年共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886535人次,疟原虫阳性9例,血检往返高疟区流动人口270761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27例,1999年后未再发生内源性病例,居民疟疾抗体监测5821人份,阳性率0.206%,中华按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输入性病例为现阶段病例的主要来源,基本消灭疟疾的防治成果得到了巩固,现行疟防措施可以适当简化,流动人口的监测与管理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广西疟疾流行情况,评价防治措施和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1年疟疾发病情况、调查数据、防治疟疾措施和效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综合防治,疟疾发病率从1954年296.67/万下降至1987-1999年1/万以下,2000-2011年降至1/10万以下;疟原虫阳性率从1954年18.93%(3 490/18 433)下降至2010年和2011年的0(0/282 714和0/217 185)。2003-2011年,全自治区未发现本地感染恶性疟。结论广西基本消除疟疾,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管理是巩固成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发病情况与监测效果,为修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8市县2010年疟疾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8市县查见疟疾病人3例,其中间日疟2例,恶性疟1例,均为输入性疟疾,发病率为0.04/10万。2010年8市县当地居民血检13 477人,均为阴性,流动人口血检10 338人,检出间日疟2例,恶性疟1例,阳性率为0.029%。结论 8市县疟疾疫情稳定,当地疟疾传播已降到很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术评价中的过度量化现象及其有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冠英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2):216-216,F0003
学术评价中适度量化模式管理是必要的,但不可过度。过度量化模式管理导致“量化模式崇拜”在我国高校(含医学院校)盛行。在量化模式管理仍在实施或者说仍需改造的当下,应将原创性、前沿性作为学术评价的核心指标,应将高质量、高水平作为学术评价的重要标准,应将同行评价和同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等作为学术评价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要时刻牢记“学术乃天下公器,学术研究者乃社会良心”,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见利忘义,始终保持内心的自由和独立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8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效果及流行动态,为修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8市县2008年疟疾疫情资料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8市县查见疟疾病人7例,均为输入性疟疾,发病率0.01/万,与上年持平。结论8市县疟疾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近10年疟疾监测及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林荣幸  张贤昌  吴军  吴旭光  朱泰华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0):1095-1097,1083
目的探讨广东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疟疾病人个案表确定病例性质和发病前所从事的职业。媒介监测以半通宵人诱法,然后将捕获的按蚊进行种群鉴定和解剖。结果1996~2005年广东省共发现疟疾11852例,年发病率在0.020/万~0.370/万之间;10年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11677例,平均每年检出1167.7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占47.46%,本省居民占52.54%。通过职业分析,从事打石、砍伐和种养等职业的患病率最高。近10年间日疟是广东省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在10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7种按蚊,未发现子孢子自然感染。用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阻断媒介传播疟疾效果显著,可作为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疫点的重要措施。结论广东省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目前疟疾流行以散发或输入为主,主要抓住病例的早治疗和疫点的早处理,阻断疟疾在广东省的传播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护理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人手,加强护理感染控制的组织结构建设,规范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强化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推进院感信息化实时监测。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由2008年的4.9%下降至2011年2.1%;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上升,由2008年73.5%上升至98.7%;手卫生依从性提高,由2008年14.3%上升至2011年39.7%;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下降,由2008年3.2‰下降至2.4‰。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环江毛南族自治县50余年疟疾流行过程,评价控制措施和防治效果,为疟疾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环江县1950~2008年疟疾疫情、防治监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50多年的反复防治,疟疾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发病率从1954年的490.16/万降至2007年的0.027/万,2008年,经卫生厅组织专家考核,全县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结论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毛南族疟疾高发区,只要政府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因时因地制宜措施,就能把疟疾发病控制在很低水平。但要继续加强疟疾监测,才能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控制残存疟疾病例扩散和输入疟疾传播,巩固防治成果。方法 1995-2007年对下辖各县、乡进行疟疾监测,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措施,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疟疾患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疫点处理。结果 全市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0.48/万下降至2007年0.01/万,连续13年未发现本地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疟疾监测措施有效,防治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