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及丹参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常有血栓前状态 (或谓高凝状态 )。丹参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抗红细胞聚集扩张血管作用 ,丹参酮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丹参应用于COPD患者可增加肺小血管血流量和抗微血栓形成。为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 ,凝血和抗凝系统与血液流  相似文献   

2.
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技术对23例中老年肺科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测,并与26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中老年肺科疾病患者血液凝固机能的改变、结果发现本组52%的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高凝状态为3/4,肺心病为5/13,肺癌为3/4.肺梗塞1例,经血栓弹力图动态监测,配合肝素治疗抢救成功。本文结果认为中老年肺科疾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以缺氧为中心环节的多种病理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1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检测其凝血像(包括9种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腺苷二磷酸、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胶原诱导法)以及自然全血法血栓弹力图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液凝固性的改变。结果全组有20%~22%患者的凝血像呈高凝状态,与对照组100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2例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者占58.2%,与对照组100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55例自然全血血栓弹力图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ma幅度明显增宽者占70.9%的病例,与对照组50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血小板聚集率和自然全血血栓弹力图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晚期肺癌初诊患者凝血功能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晚期肺癌初诊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凝血功能异常检出的差异。结果经TEG检测发现38例(42.2%)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经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发现85例(94.4%)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两种检测方法对晚期肺癌初诊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经TEG检测存在高凝状态的比例低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1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检测其凝血像(包括9种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腺苷二磷酸、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胶原诱导法)以及自然全血法血栓弹力图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凝固性的改变。结合全组有20-22%的凝血像呈高凝状态,与对照组100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22例血以聚集率明显增高者占58.2%,与对照组100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55例自然全血血栓弹力图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m  相似文献   

6.
张秀芹  倪松石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33-1435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诊断肺癌血栓前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1.选取30例Ⅰ~Ⅲa期手术患者作为手术组,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vWF、GMP-140、TpP,荧光生化法定量检测Hcy。2.Ⅱ期、Ⅲa期手术病人,取癌旁2cm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寻找微小血栓,比较找到微小血栓的血管根数及相应血液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1.手术组vWF、GMP-140、TpP、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2.Ⅱ期、Ⅲa期手术标本找到微小血栓的血管根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应血液标志物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随着肺癌TNM分期,血液指标逐渐升高,肺内存在的微小血栓数目逐渐增多。2.vWF、GMP-140、TpP、Hcy均可作为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的血液标志物,其中TpP、Hcy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继发性危险因素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AECOPD组及AECOPD并PE组共60例,分析继发性危险因素。结果AECOPD组与AECOPD并PE组在既往肺血栓栓塞症史、恶性肿瘤、6周内手术史、下肢外伤史、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制动(长期卧床)的危险因素结果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发生肺栓塞的常见继发性危险因素有既往肺血栓栓塞症史、恶性肿瘤、6周内手术史、下肢外伤史、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制动(长期卧床)。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立宇  王辰  庞宝森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4):1081-108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因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致慢性缺氧,可继发红细胞增多和血黏滞度增高,引起血流高黏、高聚、高凝及微血栓形成。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进一步恶化,对病情进展的影响已经为临床高度关注。研究同时发现COPD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关系密切,其合并深静脉血栓(DVT)甚至肺血栓栓塞症(PTE)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状态,通常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COPD急性加重期的凝血纤溶异常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与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 COPD患者PT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3.732、10.430,P〈0.05),FIB、D-D、PLT等凝血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值,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D-D值和PaCO2值均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t=4.689、2.032,P〈0.05),PaO2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t=4.553,P〈0.05),而FI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急性发作期的高凝低纤状态更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血栓弹力图是应用血栓弹力图仪动态检测凝血、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凝血块的黏弹性变化所绘制的一条时间与血栓弹力的变化曲线,常规凝血检测大多数仅能检测凝血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片段,而血栓弹力图可动态检测凝血全貌,这决定了血栓弹力图可作为检测血液凝固状态(高凝、低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现象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近年来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指导术中输血、高凝状态的监测及纠正、创伤病人的救治及凝血机制的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凝血监测、评估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等)疗效及抵抗进展等方面越来越多地应用,现就血栓弹力图的设计原理、参数解读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王成华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518-1519
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系指肺、心、肾、肝、消化道、凝血系统等生命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在短期内先后发生功能衰竭的病理状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急性加重期易并发MOF,是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因,其治疗比较棘手,预后差、死亡率高为其特点,现将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MOF32例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血栓前状态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易导致肺血栓并发症,内皮细胞受损在促使血液凝固中起重要作用[1]。已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时常发生肺血管微血栓栓塞,但常规试验,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常难以及早发现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处于心肺功...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Ⅲ酶抗原(AT-Ⅲ: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及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血映凝血功能的指标ⅧR:Ag、Ⅷ:C及Fbg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反映抗凝血功能的指标AT-Ⅲ:Ag和AT-Ⅲ:A均明显降低(P<0.01);纤溶指标D-dimer明显增高(P<0.01)。治疗缓解期各项指标均明显恢复。但仍未达正常水平(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在血液高凝状态及抗凝血功能障碍,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应重视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丁亮  刘华  倪松石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1):878-8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COPD患者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COPD急性加重合并VTE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血栓前状态的研究是如今的热点.COPD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已成为公认的事实,然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肺血栓栓塞症相关的诊断指标,很难给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检索与此相关的文献,针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VTE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抗凝治疗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和诊疗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价值。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加用预防性护理。将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86%)、并发症发生率(5.71%)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可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急性加重因素。方法系统回顾我科2002年10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1274例AECOPD住院病人,逐例统计并核实各级COPD急性加重的因素。结果1274例病人急性加重因素计有34种。其中,单纯肺/支气管感染者490例(占38.5%),单纯心衰者138例(10.8%),肺/支气管感染和心衰同时存在的218例(17.0%),总的肺/支气管感染和总心衰分别是706例(55.4%)和354例(27.8%)。分级越重,心衰和感染发生率越高(P〈0.01)。前十位诱因尚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32例(2.5%)、气胸29例(2.3%)、胸水27例(2.1%)、心律失常29例(2.3%)、药源性16例(1.3%)等。结论AECOPD诱因很多,肺/支气管感染和心衰是最多见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通"颗粒对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检测COPD患者"肺通"颗粒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和凝血四项变化。结果 COPD患者治疗组P-选择素的表达、血浆PAI-1、FIB三项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t-PA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COPD患者治疗组APTT和PT时间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与COPD治疗组TT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通"颗粒对COPD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等血栓前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瘦素(1eptin)的水平变化以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7例,分别测定其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稳定期血清]eptin、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急性加重期leptin、CRP及ALB水平与临床稳定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leptin水平与ALB呈负相关;与CRP呈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leptin明显升高,可作为急性加重期的炎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不同营养状态COPD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35 例不同营养状态的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血清TNF- α水平。结果 营养正常组(A组) 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TNF- α明显低于中度营养不良组(B组) 和重度营养不良组(C 组)( P < 0-05, P < 0-01);A、B组急性加重期明显高于稳定期( P<0-05),而C组无显著性变化( P>0-05)。结论 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血清TNF- α水平有一定关系,TNF-α增高可能导致COPD患者病情加重和营养状态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