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十年来,许多学者视右心室为一个孤立的几乎多余的结构。然近年来逐渐积累的实验和临床资料不支持上述观点,人们开始注意各种疾病时右心室及其功能状态的改变。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非侵入性评价方法。一、心电图QRS综合波是左心室和右心室所产生电力的综合结果,通常左室除极指向左后方,右室除极指向右前方,正常情况下左室电力占优势。从向量角度看,左心室肥厚倾向于夸大正常的左室优势,而右心室肥厚趋于抵销这种左室优势。由于正常的左室电力较右室强好几倍,右心室电力必须有相当的增加方能抗衡或取消左心室的优势,因此心电图检测右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很低。最近Murphy对323例男子用尸检结果作对照评价10项常用心电图右心室肥厚标准的敏感性,发现V_5或V_6的R/S≤1敏感性最高,为23%,电轴右偏> 90°为14%,Rv_1≥7mm和V_1R/S>1伴Rv_1>5mm的敏感性均不到10%。他们建议采用V_5或V_6的R/s≤1,Sv_5或V_6≥7mm,电轴右偏> 90°和肺型P波(Ⅱ、Ⅲ和aVF中P波呈尖峰状且高度>2.5mm)四项标准中的任何一项来诊断右心室肥厚,此时敏感性为43%,特异性为83%。  相似文献   

2.
也谈以体表心电图能否准确测定Q—T离散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伯根 《心电学杂志》1997,16(3):149-150
近年来对于Q-T离散度(Q-T_d)的研究,国内外均在深入开展,据报道Q-T_d与心肌局部复极不同步有关,测定方法多根据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以最大Q-T值减去最小Q-T值。何秉贤首先指出了这种测量方法的错误性。本人深有同感,在此浅谈一点拙见。 与测量心电图Q-T间期有关的主要是QRS、T向量环。QRS环主要由4个瞬间综合向量组成:(1)室间隔除极向量。由室间隔左侧朝右侧除极,指向右前偏上或下方,约占0.02s。(2)心室前壁除极向量。因左右心室前壁同时除极,左室除极向量明显大于右室,故指向左、前下方,时间约0.02s。(3)左室游离壁除极。室间隔及前壁除极0.04s后左室后、侧壁除极,指向左、后下。(4)基底部除极。经过0.06s后左右心室大部除极完毕,只有左室后基底和肺动脉圆锥部仍在除极,而出现指向左后上的终末环。T环形成主要为3方面:(1)室间隔、左心室心尖部复极向量,方向左、前下。(2)左右心室、心尖部及左心室侧壁复极向量,仍指向前偏左。(3)左前侧壁继续复极指向左侧。 如果我们随意组合在额面观察QRS向量环在心电图肢导联aVF、Ⅰ导联上的投影(图1),和在横面观察T向量环在胸导联上的投影(图2),就不难发现心电图QRS、ST-T波形振幅值取决于环体投影在坐标X和Y轴上的正负值,而心电图波形的时限长、短测量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希氏束在室间隔上端分出右束支,并视为希氏束的延续,其纤细、单独一支沿室间隔右侧内膜下走行,至右室心尖部再分支到右室乳头肌及右室游离壁。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除极的三个向量:1.间隔除极向量:右束支阻滞时心室的初始除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同时依次记录,及时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方法选自临床诊断明确,心肌酶谱升高,有典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资料。分析在左室下壁心肌梗死条件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改变。结果5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向量图以 ST 向量向右侧增大为主要特点。结论心电向量图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心电向量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对146例患者作心电图、心电向量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对照研究,提出应用心电向量图RX+SZ的测量方法对左室肥厚进行判断。通过对QRS环的最大左向力与最大后向力及其角度的测量和分析,可增加诊断信息,弥补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向量图对左室肥厚诊断的不足,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48例非对称倒置T波比值≥2.0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照研究结果。48例中45例(93.8%)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室肥厚或扩张(左室肥厚或扩张42例,右室肥厚3例)。45例中有15例未达到传统或现用的心室肥厚心电图诊断标准,而非对称性倒置T波比值≥2.0,结合临床,可供诊断心室肥厚或扩张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右心室心肌重量仅占左心室心肌重量的1/6,心室激动心电综合向量指向左侧,因此传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右室肥厚的敏感性低,且常被同时并存的左心室肥厚电力抵消,被心肌梗塞掩盖或酷似心肌梗塞。1986年Butler提出新的心电图诊断右室肥厚(RVH)指标,在正常人中获得了95%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因样本较少仍在60%左右。为此我们选择了一定数量的病因明确的右室肥厚病人及正常人,检测这一新指标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89例心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术前、术后心电图改变与缺损大小之间的关系,为VSD术前提供初步预测性意见。方法依据心电图分为正常、左室肥厚、右室肥厚、双室肥厚、束支阻滞和期前收缩六类,与术中所见室间隔缺损大小、心室壁厚度进行对比。结果室间隔缺损≤1cm者,心电图多为正常,手术后较少出现束支阻滞:室间隔缺损1.1~2.0cm者,心电图出现的左、右室肥厚的术后均可消失,右束支阻滞较多见;室间隔缺损>2.0cm者,心电图多为双室肥厚、较多合并心房肥大、右束支阻滞,术后均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结论室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可以间接评估缺损大小及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除极向量与左室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除极向量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向量图技术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和非左室肥厚组心房除极向量最大向量振幅(MVA)、最大下向量振幅(MDVA)、最大后向量振幅(MBVA)、最大左向量振幅(MLVA)及总运行时间(TM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超声心动图A/E与MBVA、MLVA、TMT、MVA及MDVA呈高度线性相关(r=0.78~0.41,P<0.01~0.001)。结论结果提示心房除极向量定量分析有助于评价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并且早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术后3d内电张调整性T波(EMTV)产生的相关性、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7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左室特发性室速47例,右室特发性室速4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观察心室除极顺序及术后3d内心电图EMTV产生的相关性.结果 (1)EMTV的产生与心室异常除极顺序有关,右室流出道室速RFCA后不出现EMTV;(2)左室特发性室速比右室特发性室速更易产生EMTV(P<0.01);(3)EMTV的产生与术中消融的即时有效时间呈负相关,与其他的诱发条件无显著相关性;(4)不同部位的心室最早异常除极产生EMTV的导联分布特征及其深度、宽度不同.结论 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术后可出现EMTV,EMTV是一种心肌电生理特性,根据其特性可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T波改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正> 右胸心电图曾被用于右室肥厚的诊断,而用于右室梗塞(RVI)的诊断则是近十几年来心电图临床应用的新进展。RVI绝大多数与左室梗塞(MI)并存。由于冠状动脉供血的区域特性,RVI可以是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左室MI的延伸。尸解已发现左室下壁合并RVI,左室下壁合并孤立性右室乳头肌MI,左室前壁合并RVI,左室侧壁合并RVI,左室心内膜下合并RVI以及左室复合MI合并RVI等。其中以左室下壁、左室前壁MI合并RVI多见。本文着重综述这两型RVI的右胸心电图特征。正常人的右胸心电图完整的右胸心电图包括V_(1R)~V_(7R)7个导联,但因V_(1R)、V_(2R)就是常规V_2、V_1导联,其位于左右室共同部分的室间隔,大部分作者仍用V_2、V_1表示。V_(3R)~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心电图(ECG)与心向量图(VCG)同时记录分析,及时发现诊断急性右室梗死(ARVI)。方法选自临床诊断明确,心肌酶谱(CK-MB)升高,有典型急性右室梗死ECG与VCG资料。分析在有或无左室梗死条件下急性右室梗死心向量图改变。结果 4例ARVI以ST向量向右侧增大为主要特点。单纯右室梗死ST向量指向右上方,伴有下壁梗死ST向量指向右前下方,伴有下、后壁梗死的ST向量指向右后下方。结论 VCG对ARV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右室结构和功能,并将其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和非左室肥厚(NLVH)组.结果两组病人右室收缩功能和室腔大小均正常.NLVH组与正常组比较通过三尖瓣的E峰较低,A峰较高,E/A比值较小,快速充盈分数(RFF)、1/3充盈分数(1/3FF)和每搏量校正的最大充盈率(PFR)降低,下降时间延长;LVH组A峰、E/A比值、PFR进一步损害,右室壁厚度较正常组和NLVH组明显增加.表明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右室舒张功能已受损害,但收缩功能正常,左室肥厚的同时存在右室肥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心电瞬间各向量的综合问题。方法 30只豚鼠环第1、4肋间隙,选取4组相互成180。方位的标测点,采用头胸导联记录心电图,观察每组波形正立与倒置的情况,来确定左、右室,以及前后壁在心电除极过程中瞬间心电向量的综合与否。结果 8组16个位点都出现了明显的R(r)波。结论 左、右室之间以及心脏前后壁之间可能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向量综合。  相似文献   

15.
右胸导联异常Q波的一个可能病因——间隔分支阻滞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左束支的间隔分支阻滞近年来已日益受到临床和心电图工作者的重视,一般认为它的主要心向量图特征为横面QRS 环体向前移位;心电图改变的特征为右胸导联出现高R波,左胸导联正常的小q 波消失。因而在诊断上往往着重于与其他以前向电力增大为特征的心电图异常如右室肥厚、右束支阻滞、A 型预激征、后壁心肌梗塞、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6.
左心室肥厚与心电QRS、ST-T变化的关系汪庚辛田利平杨回珍(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1009)关健词心肌病,肥大性超声心动描记术心电描记术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图对左室肥厚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心脏超声检查为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肌肥厚程度提供了客观定量指标。作者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十二导联心电图QRS时间-电压面积诊断左室肥厚的价值.方法选择147例高血压病或有瓣膜反流性心脏病引起的左室肥厚病人以及271例无左室肥厚的对照者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Sokolow-Lyon 和十二导联总和两种标准的单纯电压、电压-时间乘积和时间-电压面积数值.结果十二导联时间-电压面积总和标准和Sokolow-Lyon时间-电压面积标准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75.5%和64.6%)明显高于十二导联电压-时间乘积标准和Sokolow-Lyon电压-时间乘积标准(54.4%和53.7%),也高于十二导联电压总和标准和Sokolow-Lyon电压标准(45.6%和42.9%);时间-电压面积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 呈高度相关,电压-时间乘积和单纯电压与LVMI呈中度相关.结论时间-电压面积标准明显提高了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它有希望成为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心电图增加了新内容,起搏器植入后的心电图不同于一般心电图,由于感知及起搏这两大基本功能的相互作用在以下几方面对心电图发生影响:①起搏电极位置放于右房、右室或双侧心房及心室,致使心脏最初除极位置变化;②心脏起搏后除极顺序...  相似文献   

19.
马先福  董静 《山东医药》2002,42(24):19-19
体表心电图中V1导联负向P波,即V1导联的终末P向量,简称PTF-V1.PTF-V1多见于左房肥大、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室肥厚伴有左房负荷增加及(或)左室功能不全.至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PTF-V1动态变化以及合并症对PTF-V1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溶栓后)报告较少.1998~2000年,我们收治AMI10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心室内起搏法评价心电图a VR导联四步法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的价值。方法 32例164份心室不同部位起搏12导联心电图,两名心电工作者双盲法应用a VR四步法进行判读,验证其有效性;手工法测量a VR导联宽QRS波起始40 ms除极时间与终未40 ms除极时间比值(Vi/Vt)并比较不同部位心室起搏Vi/Vt比值差异。结果 164份心室起搏心电图中160份被判读为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诊断准确率97.6%,146份(89.0%)Vi/Vt1;右室高位间隔(0.30±0.13)、右室中位间隔组(0.37±0.13)组Vi/Vt比值较小(P0.05);左室侧壁组(0.79±0.69)、左室基底部组(0.70±0.47)、右室流入道组(0.65±0.31)、右室低位间隔组(0.57±0.29)a VR导联Vi/Vt比值较高(P0.05)。结论心室内起搏研究中,心电图a VR四步法诊断室速准确性较高。a VR导联Vi/Vt1是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为室速的简单、快捷、有效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