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象药物及方剂的研究吉林省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264006)朴莲荀朝医根据人的天禀脏理阴阳分布、体质不同,出现疾病的性质也不同,随之用药也不同。从而提出“药乃局限于人”的观点,创立了“药物归象,按象要药,辨象施治.随证加减,不可混用,防止药物异象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作者在临床当中遇到的疑难案例为举,以朝医学“治病必求于体质”的体质学说和“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指导下,阐明了四象医学独特的“辨象施治,药物归象,按象用药”观点。  相似文献   

3.
朝医四象医学的创始人李济马先生根据人的天禀脏理阴阳分布、体质不同,出现疾病的性质不同,随之用药不同,从而提出"药乃局限于人"的观点。本文就朝医在药物归象、按象用药、辨象施治、同象异病同治,异象同病异治的用药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药乃局限于人”是朝医所独有的四象药性观,根据四象人天禀脏局强弱、阴阳分布、体质特点,药物归象,辨象施治是朝医学的主要特点。朝药的分类及功用有其独到之处,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朝医方剂严格遵循"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选方用药,本文通过朝医六味地黄汤、麻黄定喘汤、补中益气汤分别与中医方比较,分析朝医方剂按象用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辨象论治是朝医学的主要特点,“药乃局限于人”,按象用药是朝医学独特的用药规律。辨象是四象诊断的关键一环,若辨象有误,则治疗也就一错到底。明确少阳人的辨象标准,有助于在临证中正确地辨象用药。笔者现对少阳人的辨象标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象医学”是延边朝鲜民族的传统医学,也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四象医学”四象用药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认为一种疾病因“人象”不同,出现的症状不同,用药亦不相同,强调药物归象,按象用药,辨象施治。随象加减的用药原则,并以体质论和脏腑论为基础。依据阴阳失调原理,提出了四象人的基本药物方剂,划分了四象人的用药品种。  相似文献   

8.
朝医四象医学理论体系有天人性命整体观,阴阳、“四维之四象”理论结构,四象人辨象学说,“精、气、神、血”与肺脾肝肾四脏及其党与的关系,“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创立四象病理学说,创立辨象施治原则,创立了以四象养性为主要内容的预防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东西寿士保元》说:“人禀脏理有四不同:肺大肝小名曰太阳人,肝大肺小名曰太阴人,牌大肾小名曰少阳人,肾大脾小名曰少阴人”.“人而有病,千而不同,万而不同,以同药用同病或中或不中,以其人之四象不同”.由此朝医把人分成太少阴阳人,在治病上有独特的见解,即辨象论治.辨象是四象医学的核心,如果辨象一错,临证治则一错到底,故先辨象,后辨证.又按《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及“同象异病同治”、“异象同病异治”的原理,笔者在实习期间,用辨象论治的方法治疗咳嗽,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朝医学是以“四象学说”为主要理论构成的辨象施治的医学体系,其独有的“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填补了医药界机体对药物的选择性问题。朝医独特的特性体质学说奠定了朝医方剂不同于中医学及其它传统医学的组成、配伍原则,体现出朝医学因人而宜,因象而宜的特点,据记载朝医常用方剂共有531首,其中太阳人4首,少阳人167首,少阴人178首,太阴人182首,以下浅谈朝医方剂的构成特点及配伍规律。1 因象而立朝医四象医学根本点就是辨象施治,即先把病人按照体质不同分成四种象别(太阴人、太阳人、少阴人、少阳人)。其依据是形体容貌、性情、行为、心理…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痛风相关专利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中医治疗痛风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近10年相关专利,将符合标准的484篇中医治疗痛风专利中的中药归类,并分别查出其功效、性、味、归经、证型、治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痛风出现频数最高为茯苓,其次是牛膝、当归,占全部用方的85.96%;从功效角度以利湿为主共达29.68%,其次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此3类药物占全部功效组成的48.60%;药物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多,其次是归肺经、胃经、脾经、肾经的药物,药物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74.76%;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多,其次是辛味、苦味药,此3药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62.56%;从药性角度主要是性温,其次是性寒、性平的药物,此3种药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69.65%。从中医证型角度主要为:湿热蕴结证45.94%、瘀血阻滞证24.48%、肝肾亏虚证17.75%、脾虚湿盛证11.83%等四大主证。[结论]从以上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临床上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补肾、健脾化浊之法。  相似文献   

12.
或然证一般列在主证之后,症状前标有明显的"或"字;类或然证也是疾病主证之外可能出现的病证,未列在主证之后,而是在方证后加减里体现,症状前无"或"字。这些病证与主证在病机上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也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主证作为疾病的特有症状,反映了疾病的主要病变原因并决定着方证治法的确立,或然证及类或然证反映了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或疾病发展进退的某一阶段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决定着主方用药的加减化裁,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提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从《伤寒论》七个或然证及类或然证可以看出,病有主证,证有主方,方有主药,药随证减,药随证加。同一症状在不同的方证中加减的药物有同有异;同一味药加在不同方证不同症状中有同有异;同一方证中加减同一味药寓意有同有异。仲景立方有是证而用是药,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对于每一个或然症状仲景都有其独到的用药经验,分析这些用药规律,对于更好地理解辨证论治的原则有着很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良铎教授中医临床数十载,其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总结了一套独特的临床遣方用药经验,形成了角药组方用药理论。通过角药药物配伍变换,巧妙组方,深谙药性,知药巧用并且善用引药,直达病所。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该理论进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同时活用经方,灵活合药合方并注重随证加减,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4.
杨乐  李定祥 《光明中医》2024,(9):1684-1688
目的 探求先秦至东汉腹痛证治规律。方法 选取该时期具有治疗腹痛功效的方剂,对方剂证型、药物性味归经、药物频次、药物功效类属进行频数统计,并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选取73方,涉及112味药(归经纳入107味),证候以脾胃虚寒证最为多见,药性以温性、热性为主,药味多为甘味、辛味,药物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高频药物之首为白芍,取高频药物前10味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结论 先秦至东汉时期腹痛证型、用药多样,辨证论治已趋成熟,为后世腹痛的辨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现代临床应用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的用药加减规律.方法 检索从1994~2010年近20年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和归经分析.结果 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时方中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多取其中小剂量,炙甘草的常用剂量为中剂量.其加减用药共计52种,按频次从高到低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理气药;其归经以脏为主,出现频次前5位分别是心、肺、肝、脾、肾.结论 炙甘草汤辨治治疗心律失常时常配以补益药加强其补养气血之功,又伍以清热、安神、活血理气之品,以通补兼施、标本同治.炙甘草汤证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蛇串疮"的中医辨治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近十年中医文献中有关治疗蛇串疮的医案、方剂,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学分析。结果:药物类别上以清热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及解表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及理气药;药性以寒性药物占多数,其次为微寒药、温性药和平性药;药味以苦、甘、辛味药物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药味的药物;药物归经以肝经、胃经为主;高频药物包括甘草、柴胡、栀子、黄芩、当归、生地、龙胆草、板蓝根、泽泻、蒲公英、车前子、金银花、木通、大青叶、赤芍。结论:中医治疗"蛇串疮"用药以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宣散通滞并用的特点,同时又注重疏肝清心健脾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把中医理论思维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研究孙桂芝教授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经验,为继承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孙桂芝教授使用方药为线索,对临床治疗胃癌的351张原始处方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比、综合归纳,以药证为纲领,以孙桂芝教授理论精髓为依据,发掘“随证用药”的规律。结果:其处方药证规律:①在“以法统方”的基础上,根据胃癌辨证基本证型,常用基础方有6个;②遣方用药中涉及214味药物,根据出现频次和频率分布归纳总结了23味最为常用药物;③常用23味中药按药性理论进行分析,性温性平味甘的药物的使用较多,其次是苦寒药;④6组基础方中常见61味药物按其功能分类,其中补虚药居首位,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使用次之。结论:扶正祛邪并举是孙桂芝教授防治胃癌学术思想的核心内涵.攻补兼施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寿世保元·卷六·耳病》对耳部疾病的辨治用方,探讨龚廷贤治疗耳部疾病的谴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统计、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探析龚廷贤对耳部疾病的诊疗经验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21首,涉及69味中药,总用药频次239次,高频(≥5次)药物共18味,占比26.09%;性、味、归经最高频的分别是温性、甘味、脾经,药物类别以补虚药为最;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出4个药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6个药对关联组和30个角药关联组。结论:龚廷贤对耳部疾病的辨治重视病位思想,注重病、证、症有机结合,治病求本;谴方用药以调和脏腑、温通利窍为核心,随阴阳气血、寒热虚实变化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松龄教授应用加减逍遥汤辨治偏头痛之临证经验。偏头痛乃临床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头部偏侧搏动性疼痛为其特征,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王师认为肝郁血虚挟瘀为该病的常见证型,针对此种证型,确立疏肝养血,祛瘀行血,通经止痛的治疗方法。依中医辨证论治之原则,王师参名方逍遥散之组方规律,结合其临床实践,自拟经验方加减逍遥汤,随证遣药,不拘一格,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论《脾胃论》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李东垣代表作《脾胃论》中 ,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1擅用脾胃益气升阳药物 ;2喜用风药 ;3不宜用淡渗分利药 ;4随证加减 ,灵活权变 ,因时、因人、因脏腑所伤部位不同 ,灵活掌握 ,随方加减 ;5配方君臣有序 ,每方用药剂量小 ,每次服用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