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4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发生栓塞和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57.1%),且观察组患者发生脑栓塞、脑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可明显缓解其心房颤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在非瓣膜性房颤病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依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对照、观察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胺碘酮及其华法林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令其服用达比加群酯+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对照、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45%和94.52%,差异显著,同时,两组治疗前后各抗凝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而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抗凝指标提高更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0.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27%,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各抗凝指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NVAF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为2.0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对照组(未用抗栓药物).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时间18个月.结果 136例患者失访4例,进入研究的132例患者中,男77例,占58.3%.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钠片的剂量为(2.5±1.0)mg.随访期间共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2例,其中华法林组1例(2.50%,1/40)、阿司匹林组4例(9.52%,4/42)、对照组7例(14.00%,7/50),三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4,P=0.353).伴随≥3种危险因素的三组之间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4,P=0.041).华法林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5.00%(2/40)比2.38%(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随≥3种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华法林导致出血并发症多数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下(INR 2.0~3.0)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华法林对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诊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外周血管栓塞、左房附壁血栓及死亡)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为26.09%(12/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19,P=0.0111).观察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5/46),对照组为6.52%(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华法林能够降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但是患者出血并发症值得关注,应密切关注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控制在1.8~2.5,观察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卒中或血栓事件发生率以比较治疗效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肝肾功能变化以比较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卒中或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非瓣膜性房颤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以来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每日给患者服用一定量的阿斯匹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栓堵塞发生率分别是1.61%和8.61%,两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6.2%和5.71%,但是两组患者的出血严重程度构成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有较好的疗效,而且用药比较安全,几乎没用什么不良反应,患者服用后血栓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王云 《医疗装备》2020,(2):101-102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恢复更加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症状缓解更加显著,且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凝作用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华法林对于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70例老年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华法令治疗组(A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B组),结果A组PT监测,第1、2、4、8周,均较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12个月,在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两组脑卒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病人选择华法林3~4mg/d抗凝治疗,使INR保持在1.8~2.5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高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140例高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78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年龄>75岁者INR为1.6~2.5]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联合治疗组62例,阿司匹林100mg1次/d+双嘧达莫100 mg 3次/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随访12~28个月.华法林组失访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严重出血2例,轻微出血6例;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6例,周围动脉栓塞2例,轻微出血3例,无严重出血病例.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2.7%(2/75)比13.3%(8/60),P<0.05];出血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8/75)比5.0%(3/60),P>0.05].结论 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高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当INR>3.0时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严密监测下(INR 2.0~3.0)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王慧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125-125,127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112例房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均使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检测INR指标,同时记录护理阶段发生栓塞、再出血的案例.结果:观察组INR指标达标情况较优,发生栓塞的案例较少,再次出血的案例较少,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保障治疗效果,降低栓塞、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在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疾病中应用达比加群酯与利伐沙班的临床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患者共有57例,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共有5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栓塞事件和临床相关出血事件.结果 利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配,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凝血指标、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凝血原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原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7.483、6.473、10.073、7.711、4.940、3.519,P均<0.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0、8.361、19.677、15.066、21.327、18.711,P均<0.001)。2组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4)。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方面效果与华法林相似,在预防出血性事件发生方面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持续性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应用个案管理方式干预的护理效果,使患者及时就医、尽早治疗、早日恢复健康。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30、60、90 d的INR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25±1.75)d,短于对照组的(7.45±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采取个案管理可提高INR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住院时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林凤仙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806-2807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份到2010年4月份收治的6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含34例。针对对照组,提供阿司匹林治疗,针对观察组提供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病程等方面的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终点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方法,能够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在应用这种治疗手段之前,需评估患者病情,筛选可以接受该疗法的患者,并在治疗中需控制华法林的用药剂量,严格防控风险,确保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性永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4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4.05岁,老年组40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0岁。两组采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目标范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 INR在1.6~2.5时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华法林维持剂量分别为1.25~3.75mg/d,平均2.86±0.62mg/d和1.88~3.75mg/d,平均2.66±0.12mg/d。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出血,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发生轻度牙龈出血6例和7例、皮下淤血各3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2例和1例,粪便潜血弱阳性3例和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新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华法林剂量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王海亭 《健康生活》2011,(6):37-37,39
刘女士因为心脏疾病在医院做了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手术中,她一直遵医吃长期服用抗凝药华法林,因为心脏瓣膜置换,安置支架,起搏器等手术后和房颤的病人,容易发生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0例老年房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各组均常规给予病因治疗,合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心室率等,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治疗组化验凝血四项后开始口服华法林,2.5mg/日,定期监测INR调整华法林用量,调整INR在2.0-2.5。对比两组患者服用华法林和阿斯匹林等抗血栓药物后,3年内脑栓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55例中脑栓塞11例(31.4%),脑出血2例(5.7%),治疗组55例中脑栓塞1例(2.9%),脑出血2例(5.7%)。脑栓塞发病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脑出血发病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距(P〉0.05)。结论口服华法林对房颤病人发生脑栓塞的预防疗效明显,不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胡国 《药物与人》2014,(10):303-304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房颤的总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发生率7.5%[1]。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率,但我国目前仅有2%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原因主要是应用华法林所致出血并发症而且老年患者常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有痴呆,影响用药依从性。本文着重探讨房颤患者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蚌埠市某医院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并发组,选取在该院就诊的单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无并发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并发组患者男性268例,女性256例,平均年龄(72.85±8.81)岁;无并发组患者男性251例,女性273例,平均年龄(65.76±9.05)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74岁(OR=6.764),75~86岁(OR=4.288)、BMI≥28.0 kg/m2(OR=3.871)、吸烟(OR=2.898)、饮酒(OR=3.431)、病程≥5年(OR=9.771)、高血压(OR=2.481)、糖尿病(OR=3.153)、TC异常(OR=2.225)、FIB异常(OR=2.544)的NVAF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大,抗凝治疗(OR=0.199)的NVAF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低。结论 非瓣膜...  相似文献   

20.
贺娟  贾丽枝 《现代保健》2009,(35):111-112
目的对比总结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治疗中护理对出血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或门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应用华法林患者共191例,其中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86例(1组),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05例(2组),对第2组患者进行护理全程干预,对两缉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组轻微出血5例,占5.8%,严重出血3例,占3.5%。2组轻微出血7例,占6.7%,严重出血0例。1组出血率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血是华法林应用的严重并发症,用药过程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进行用药知识宣传、跟踪回访、督促按时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对预防出血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