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24h平均脉压(ABPP)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资料,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24h平均脉压(ABPP)分为≥60mmHg组和<60mmHg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及心脏彩超检测的舒张期左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内径(EDd)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PP≥60mmHg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ABPP<60mmHg组,左室肥厚程度ABPP≥60mmHg组重于ABPP<60mm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 h平均脉压(ABPP)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 2 4h平均脉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3例健康者 ,4 6例原发性高血压 (PH)患者 ,3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 (PH IGT)患者的平均脉压 (MPP)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PH IGT组脉压明显增高 ,与PH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2 )PH IGT组中LVH及CVD事件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高脉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PH IGT患者脉压显著高于单纯PH患者 ,有助于危险性分层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与平均动脉压(MAP)及脉压(PP)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和奈曼旗2个乡共2 589名年龄≥20岁的蒙古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包括CRP、ICAM-1、E-选择素及其他生化指标,按调查对象MAP及PP的第75百分位数为界分为MAP升高组(>108 mmHg)和正常组(≤108 mmHg),PP升高组(>50 mmHg)和正常组(≤50 mmHg),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炎症标志物与MAP和PP升高的关系。结果 MAP升高组的CRP和ICAM-1水平分别为(12.01±10.65)mg/L和(344.28±97.45)μg/L,均高于MAP正常组的(8.42±8.50)mg/L 和(323.73±97.5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升高组的CRP 和ICAM-1水平分别为(11.34±10.83)mg/L和(342.97±97.54)μg/L,均高于PP正常组的(8.66±8.54)mg/L和(324.39±97.6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CRP最低四分位者比较,最高四分位者MAP升高的OR(95%CI)为1.37(1.01~1.90);与ICAM-1最低四分位者比较,最高四分位者PP升高的OR(95%CI)为1.38(1.03~1.85)。结论 在蒙古族人群中CRP水平与MAP呈正相关,ICAM-1水平与PP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脉压(PP)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120例药物规则治疗下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根据脉压水平的不同,分为PP〈60 mm Hg和PP≥60 mm Hg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PR)、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内径(LD),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A/E),生化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评价不同脉压水平的靶器官损害。结果 与PP〈60 mm Hg组比较,PP≥60 mm Hg组CAPR、IMT、LD、AOD、LAD、LVM I、A/E、BUN、Scr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脉压增大,可促进心脏、血管及肾脏等靶器官损害,控制脉压可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脉压是收缩压减去舒张压的差值,由心肌收缩力、心搏量、动脉系统的弹性所决定。近年来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脉压增高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脉压可更敏感地预测原发性高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严重的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压(PP)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120例药物规则治疗下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根据脉压水平的不同,分为PP<60 mm Hg和PP≥60 mm Hg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PR)、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内径(LD),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A/E),生化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评价不同脉压水平的靶器官损害。结果与PP<60 mm Hg组比较,PP≥60 mm Hg组CAPR、IMT、LD、AOD、LAD、LVM I、A/E、BUN、Scr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脉压增大,可促进心脏、血管及肾脏等靶器官损害,控制脉压可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心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将PP≥60mmHg和PP<60mmHg分为两组,将两组的多普勒加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中主动脉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EF、E/A,以及两组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PP增大,出现心电图异常病例增多,心肌肥厚、心脏扩大、主动脉内径增大病例增多,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P的水平是收缩压及舒张压综合信息的反映,PP增大,增加了对靶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对心脏的损害,进而造成心血管发病率增高,因此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积极控制脉压将能有效减轻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山东省居民24 h尿钠钾比与MS的关系。方法 2011年在山东省采用四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测量其血糖、血脂四项、尿钠、尿钾和尿肌酐等指标。依据24 h尿钠钾比值将研究对象按照四分位数法分组, 采用二分类logistic分析钠钾比与MS的关系。结果 1 90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 其中男性1 003人, 女性903人。MS患病率为24.7%。经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 与24 h尿钠钾比值<4.3组相比, 4.3~5.6、5.7~8.1和≥8.1组MS患病风险OR值(95%CI)分别为1.27(0.93~1.71)、1.06(0.78~1.46)和1.45(1.06~1.97), 趋势检验显示, P<0.05。在MS各组分中, 中心性肥胖和血压升高风险与24 h尿钠钾比之间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5)。结论 随着24 h尿钠钾比增加, MS患病风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尽管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对艾滋病患者器官病理学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对艾滋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各种损害,特别是扩张型心肌病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病因和发病机制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职业中毒与心血管系统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许多职业危害因素均可引起靶器官损害,同一毒物可作用于1个或多个靶器官,而不同毒物又可作用于同一靶器官,心血管系统是职业危害因素作用的靶器官之一,如化学物、物理因素、粉尘等均可损害心血管系统,其中以化学物最为常见,但心血管系统损害在职业中毒病人临床表现中多不突出或被其他系统损害的突出表现所掩盖,因而,特别值得警惕,以免误诊、漏诊,贻误抢救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散点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效果,旨在为心律失常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更丰富的相关资料与数据。方法:以2019年1月~2010年12月为研究背景时间,以心律失常患者68例为分析对象,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着将检查结果绘制成散点图,分析散点图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差异性传导与室上性前期收缩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室性早搏与室上性前期收缩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2)散点图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窦性心律、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室上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早搏中诊断符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ROC曲线结果显示,窦性心律、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室上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早搏诊断的心律失常的AUC分别是0.859、0.778、0.640、0.721、0.681,B线斜率诊断心律失常的AUC为0.928,B线斜率AUC值比其他指标的AUC值高(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应用散点图作为参考依据,诊断准确度高,可减少误诊,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依...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尿β2-MG、24h微量Alb异常者与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程度的关系,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00份尿β2-MG、24h微量Alb异常报告及血清Cr报告,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血清Cr报告值均在正常范围,尿β2-MG、24h微量Alb比健康对照组高,具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测定尿β2-MG、24h微量Alb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提示医师进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对早期肾损害的指示作用.方法 纳入80例经诊断证实为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的老年患者作为A组,同时选取60例仅诊断为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作为B组,再随机抽取3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作为C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PP、PPI检测,并对A组患者早期肾损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A组中PP≥6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PPI≥0.5的患者分别占70.0%(56/80)、75.0%(60/80),明显多于B组的41.7%(25/60)、43.3%(26/60)和C组的26.7%(8/30)、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PP≥60mm Hg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U)、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分别为(13.23±3.22)mg/L、(56.6±13.2)mg/24 h、(1.9±1.2)mmol/L、(2.6±1.2)mmol/L、(2.01±0.80)m/L,与PP<60 mm Hg患者的(12.03±2.32)mg/L、(42.7±12.3)mg/24 h、(2.2±1.3)mmol/L、(2.9±1.3)mmol/L、(1.21±0.90)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尿酸(SUA)、血肌酐(SCr与PP<60 mmHg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I≥0.5患者β 2-MG、SCr、MAU、LDL及Cys-C分别为(10.53±2.43)mg/L、(97±22)μmol/L、(52.5±12.4)mg/24 h、(2.2±1.2)mmol/L、(1.91±0.90)mg/L,与PPI<0.5患者的(14.00±2.15)mg/L、(82±16)μmol/L、(40.7±11.3)mg/24 h、(2.7±1.3)mmol/L、(1.23±1.10)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UA、HDL与PPI<0.5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中PP≥60 mm Hg及PPI≥0.5的患者明显多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P及PPI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对该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PP及PPI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22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24 h平均脉压(MPP)分为EH1(24 h MPP≥60 mmHg,1 mmHg=0.133 kPa)组(128例)和EH2(24 h MPP< 60 mmHg)组(101例).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脉压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EH1组24 h平均收缩压(MSBP)、24 h MPP明显高于EH2组[(156.20±6.11) mmHg比(143.67±5.46) mmHg,(69.09±5.87) mmHg比(51.15±7.15) mmHg],EH2组24 h平均舒张压(MDBP)明显高于EH1组[(92.52±5.93)mmHg比(87.11±5.5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1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较EH2组明显增高[(104.80±24.25) mg比(91.29±24.03)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 MPP、24 h MSBP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259,0.201,P< 0.01),24 h MDBP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180,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 MPP与高血压性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脉压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许多流行病学和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明高血压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高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线性相关。传统的高血压定义、诊断、干预策略的制定均是以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为依据,认为SBP、DBP、平均压(MAP)是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然而  相似文献   

16.
许多流行病学和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明高血压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高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线性相关.传统的高血压定义、诊断、干预策略的制定均是以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为依据,认为SBP、DBP、平均压(MAP)是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积极的降压治疗并未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降至预期值,显然传统的对高血压的认识是局限的.近年来,关于脉压(PP)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均证实,PP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PP增高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对心脑血管病的预测作用甚至大于SBP与DBP,尤其是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双缩脲法手工与上机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双缩脲法手工与上机测定24h尿蛋白实验比较。方法:采取60份尿蛋白定性+~++++的尿样,分别用手工法与生化分析仪进行24h尿蛋白定量。结果,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手工操作的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建议24h尿蛋白定量检查最好用手工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将确定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的动态脉压指数对自身靶器官的损害影响相关性,以及怎样有效防治靶器官的损害。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详细询问患者吸烟史、高血压病程以及患者确诊高血压后发生的脑血管病史等,进行常规检查,后对患者进行二十四小时血压测定,每隔二十或三十分钟进行测量一次,连续测量二十四小时,并计算患者在二十四小时内的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和脉压指数等。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脉压指数与靶器官受损几率呈正比,证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与患者自身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相关性。结论:动态脉压是可以准确反映出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硬化和高血压危险程度的敏感指标,动态脉压可以作为准确评价以及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自身靶器官损害情况的预测因子,在临床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的情况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检查孕妇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相关指标来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与平均动脉压的对比性研究。方法:对226例正常孕妇于妊娠2024周时用多谱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其左右两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 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和血流频谱中的舒张早期切迹等4项指标,同时测双臂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孕中、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例数及时间,按照妊娠结局分为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例)和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7例),比较分析正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测值、频谱图及2种检测方法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阳性预测结果。结果:226例孕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阳性预测值MAP 31.6%,彩色多谱勒检测子宫动脉R I值及舒张早期切迹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5%和84.2%,后者远高于前者,差异显著(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相关指标与正常孕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彩色多谱勒检测孕中期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相关指标,是一种简便、有效、无创性之方法,用于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雪银 《医疗装备》2019,(24):26-27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先后予以常规心电图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各个时间段发作情况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24h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83.67%,高于常规心电图的4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阳性次数350次,发病高峰阶段排序:6:00~11:00发生203次(58.00%),15:01~22:00发生111次(31.71%),11:01~15:00发生24次(6.86%),22:01~5:59发生12次(3.4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出现心率减慢14次(4.00%),出现心率加快205次(58.57%)。结论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提升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其可反映患者症状发作时间段的特点及心率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