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诊断结果、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胃肠道疾病所致恶心呕吐所占比例高达61.00%,是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与其他恶心呕吐发生原因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00%,其中显效率高达61.00%,与无效率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恶心呕吐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接诊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饮食及精神状态,根据其实际情况准确判断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消化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结果:消化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反流性食管炎29.0%、急性胃肠炎26.0%、胆系结石21.0%、急性肠炎8.0%,同其余形成病因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消化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众多,临床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做出应对,以便及早确诊并实施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恶心呕吐的有效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分组对照研究,接受针对性治疗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缓解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完全缓解率(56.90%39.66%)、治疗有效率(98.28%86.21%)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诱发原因,有针对性的予以施治,消除其病因,更好的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rrjk》2017,(16)
目的:增强对内科疾病导致恶心呕吐的认识,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分析,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12月我院消化内科83例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资料。结果:所有恶心呕吐患者的原因分为消化系统疾病、非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消化性疾病中以反流性胃炎最多见,非消化性疾病中以糖尿病性胃轻瘫最多见。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8.31%。结论 :引起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比较复杂,临床医生应该仔细鉴别、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消化内科患者的会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迫切需要呕吐的感觉.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2到我院前来诊治的39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观察其恶心呕吐病因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工作.结果: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有:白细胞减少症状、急性胃炎症状、消化性溃疡症状、胃内异物症状、急性阑尾炎症状都会导致消化内科患者出现呕吐和恶心的现象.结论:消化内科疾病的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因此,厘清临床病因能够有效的确定适宜的方案,有效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郭冬 《中国卫生产业》2014,(6):150-150,152
目的探讨针对消化内科的患者,造成其出现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为医院消化内科的有关工作提供具体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消化内科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22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所患疾病类型,研究造成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针对220例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最为常见的疾病就是反流性食管炎,患有此种疾病的患者有62例,患有急性肠炎的患者有58例,患有胆系结石的患者有48例,同其他所患疾病类型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导致在医院消化内科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非常多,最为常见的就是患者患有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急性肠炎等;宴求医生应该给予充分童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无痛胃肠镜运用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消化道内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胃肠镜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无痛胃肠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100%(50/5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8%(39/5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内科疾病患者通过对无痛胃肠镜技术的使用能够产生显著的诊断结果,患者并发症相对较少,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其手术期间出现的不适应症状,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血管患者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感染因素,并对其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本文通过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自2013年1月份---2014年1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临床中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多变性的基本特点,容易使患者发生感染。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感染因素均不相同,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临床中产生并发症,由于患者心功能不好而产生并发症,病房感染以及患者在服用抗生素之后产生感染等。除此之外,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也有所差异,根据临床资料显示,有呼吸道感染62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胃肠道感染1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8例。在患者住院期间,很多患者产生病发证,在临床中对此进行治疗,患者表现状况良好。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比较常见的感染因素非常多,其中主要的感染因素包括了并发症感染、心功能不好产生感染、患者服用抗生素产生感染等。在临床中,对该类感染因素进行预防与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对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理论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芳 《药物与人》2014,(9):237-237
目的:对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临床疾病的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内科收治的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确诊为急性胃肠炎者1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者14例,肝胆胰腺疾病者12例,不明原因者5例。结论:内科腹痛表现患者以胃肠道疾病较为常见,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手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常见的麻醉药如七氟醚有增高颅内压的副作用。当颅内压升高时,患者会受到刺激而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麻醉药可能会影响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导致患者胃内压力过大而发生呕吐。此外,如手术因素、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等均会造成全麻手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同时患者体质不同其耐受力不同,而术后的恶心呕吐会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甚至会引发并发症和伤口撕裂。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全麻手术后的恶心呕吐极为重要,了解其引发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预防与治疗。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全身麻醉手术后为什么会发生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护理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熊洁  王军 《中国卫生产业》2012,(30):131-131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发生呕吐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5例呕吐新生儿,对其发生呕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新生儿发生呕吐的原因内科性因素占89.2℅,外科性因素占10.8℅。经过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后,所有患者呕吐症状均逐渐消失。结论加强新生儿呕吐原因的分析与采取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呕吐的发生,更好的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胃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胃肠镜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痛胃肠镜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两组各50例患者.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无痛胃肠镜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身体恢复较快,它消化内科中的应用值得被推广.结论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得知无痛胃肠镜治愈率非常高,并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情况,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糖尿病、肥胖、术后切口暴露时间、贫血等因素相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本文100例患者接受治疗之一期愈合率为96%,最后都得到康复,患者以及家属对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需要接受针对性的护理以及治疗措施,从而降低其出现腹部气口脂肪液化的现象,保证患者的伤口能够得到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心呕吐的病因,为临床提供依据,避免漏误诊发生。方法通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10例出现恶心和(或)呕吐症状,对其病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恶心呕吐常见病因为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结石、颅内病变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其它原因还有十二指肠溃疡、粪石梗阻、肝功损害、肠系膜动脉缺血、急性阑尾炎、腹部术后和流行性出血热(EHF)等。乙型肝炎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关,急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减少和溃疡性结肠炎亦可有恶心呕吐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笔者通过对某院患有消化类疾病患者病历进行收集并整理后对其进行研究。选取某院在2010年12月到2014年12月所收治的患有消化类疾病患者100名,根据统计学上的随机原理将这100名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50名。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传统的西医疗法,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疗法,在对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有胃炎的18名患者有10名治愈,患有慢性腹泻的12名患者仅有7名治愈,患有其它类型消化性疾病的患者20名中有11名治愈,从整体来看,采用西医疗法治疗消化类疾病的总的治愈率为56%。经治疗后,研究组中20名患有胃炎的患者全部治愈,13名患有慢性腹泻的患者有10名治愈,其余17名患有其它类型的消化类疾病有10名治愈,从总体上看,利用中医治疗消化内科类疾病的总的治愈率为80%。结论:把中医治疗加入到消化内科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胆管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探讨立体定向放疗在晚期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海军总医院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的58例晚期胆管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率为100%,全组患者近期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30例,病情稳定(SD)15例,临床获益率(CBR)为91.4%。有11例患者发生Ⅰ-Ⅱ级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为19.0%,13例出现腹痛,发生率为22.4%;4例患者发生发热,发生率为6.8%。结论:体部伽玛刀是治疗晚期胆管癌的有效方式,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临床五官科患者发生慢性咳嗽的诱因,探讨治疗手段。方法:分析我院五官科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耳鼻喉疾病致慢性咳嗽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对以上患者行X线、鼻窦摄影、血Rt等辅助检查后,综合临床分析病因,根据病情诱因采取适当治疗措施。结果:经临床分析,引起耳鼻喉患者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有咽喉炎症、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60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全部治愈,11例患者治疗显效,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五官科患者发生慢性咳嗽的引发因素较多,在临床治疗中应当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加以鉴别,有针对性的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才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引起术后全麻苏醒病人恶心呕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全麻苏醒患者120例,针对患者的恶心呕吐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在120例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为20.8%;术后全麻苏醒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晕动史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结论:针对具体原因提供防范护理,值得在临床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资料与病历,分析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假性延髓性麻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高龄、卧床时间长等是肺部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36例患者痊愈。结论:重视脑卒中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在患者接受基础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机制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10年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均好转出院。结论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易与外科急腹症,消化内科疾病相混淆,临床医师应对以剧烈呕吐、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提高认识,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