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应用MRI、CT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为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滕州市中医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检查的135例疑似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RI、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MRI、CT影像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结果与诊断价值;分析MRI、CT影像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及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检查;DSA检查结果显示,101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异常部位346个病灶,MRI检查对基底节区、丘脑、额叶、顶叶部位的病灶检出率,以及总体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 相较于CT影像检查,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诊断价值相对更高,对不同部位病灶的检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发病时间进行分期。结果:52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中,超急性期10例,DWI显示新发病灶100%,T1-FLAIR未见显示,T2WI、T2-FLAIR像只有2例部分显示病灶。急性期42例,T1-FLAIR、T2WI、T2-FLAIR及DWI像均能100%显示病灶。在急性期DWI像上较T1-FLAIR、T2WI、T2-FLAIR像上病灶显示更清晰、更直观。结论: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的部位及病程方面较常规MRI优越,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敏感性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中选择CT和MRI进行诊断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患有多发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先后采用CT检查和MRI影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对比两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MRI组的总诊断检出率(97.50%)显著高于CT组的总诊断检出率(5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MRI组诊断的病灶个数、病灶大小以及检查时间等常规指标均显著优于CT诊断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影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检出率,同时也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临床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病例58例,其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脑梗死15例,亚急性期闹脑梗死3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和弥散成像检查,比较两者对病灶检出率和临床关系。结果1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清晰显示,而在常规MRI上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晰。15例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及常规MRI均能显示。3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上显示无特异性,常规MRI均能明确显示。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灶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MRI和CT影像检查方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方法 共选择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分别使用MRI和CT影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24h、24~72h、>72h患病时间检出率,直径≤2mm、直径>2mm病灶检出率,病灶大小、病灶数量、检查消耗时间、发病-确诊时间等检查指标。结果 MRI诊断方法检出率高于CT诊断方法,MRI诊断方法检出率高于CT诊断,MRI诊断方法病灶大小、病灶数量、检查消耗时间高于CT诊断,发病-确诊时间低于CT诊断方法(P <0.05)。结论 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通过给予患者影像学诊断方法,完成了对患者的科学及有效诊断。从本文研究结果中可知,MRI诊断方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CT诊断方法,检出率更高,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且检测方法简单,患者对检测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疾病诊断优势明显,为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及强有力的支持,临床应用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诊断的效果及准确率。方法:在本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48例纳入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72h之内均进行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对所有脑梗死患者的病历相关资料和影像学、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对比脑梗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与CT检查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显示核磁共振(MRI)诊断的敏感性为95.83%、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6.15%。而CT诊断的敏感性为79.17%、特异性为33.33%、准确率为76.47%。核磁共振各项均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能够有效诊断出脑梗死患者病灶情况,弥补CT检查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出血的影像诊断中,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临床及影像资料对58例面积较大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后续跟踪,对磁共振SWI序列显示梗死后继发出血的患者行CT扫描,并对两者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脑梗死患者中,磁共振SWI检查显示10例有出血表现,部分出血信号持续数周,CT检查显示5例有出血表现,3例1d后显示出血表现。结论对于脑梗死后继发出血的影像诊断,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明显优于CT,可及早显示梗死灶内出血及微出血,并可显示不同时期出血。SWI是诊断脑梗死后继发出血的可靠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特征在指导临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图像完整,分析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与MRI影像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46例经MRI诊断的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共取出54个病灶。MRI诊断的46个病灶中,44个病灶部位与手术后病理结果一致,定位准确性为95.6%(44/46);手术和病理检出的54个病灶中,多病灶的病历4例,即48个病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一致,定性准确性为88.9%(48/54)。结论 MRI诊断卵巢肿瘤是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于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均有一定意义,可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PI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早期局灶性脑梗死中的价值,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85例临床可疑为脑卒中患者,24h内行CT检查,排除了颅内出血性疾患,随即行常规MRI及EPI弥散加权成像。结果上述85例患者中78例为早期局灶性脑梗死,病灶直径最小者约2.5mm,最大者20mm左右,其中脑质内合并其它病灶者46例,CT诊断与DWI无一例相符,常规MRI检查发现梗死病灶位置和数目与DWI完全相符者13例;另32例脑质内不合并其它病灶,CT怀疑缺血性病灶区域与DWI相符者9例,常规MRI检查发现梗死病灶位置和数目与DWI完全相符者23例。结论对于临床怀疑脑卒中患者,在行CT检查排除了脑出血后,结合常规MRI,行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局灶性脑梗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头颅MRI在急性脑干梗塞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干梗塞患者作为调查对象,86例患者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分析急性脑干梗塞的临床特征。结果: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后明确梗死病灶有98个,MRI检查确定梗死病灶有94个。多发梗死、单发梗死、脑桥处梗死、延髓外梗死、中老处梗死、混合梗死等检查结果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和病理学诊断基底节、额叶、脑干、顶叶、颞叶以及小脑病灶检出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I影像结果发现,在86例患者中,T2WI信号较高的有41例,占比为57.67%。T1WI信号相同,T2WI信号凸显稍高为26例,所占比为30.23%。然而T1WI信号和T2WI信号混杂不匀为9例,占比为10.47%。结论:应用MRI诊断急性脑干梗塞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CT影像技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应用CT影像技术和MRI检查技术相关性。结果: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I级严重的有18例,II级严重度25例,III级严重度7例,IV级严重度6例;在使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病例的时候,共检出股骨头坏死38个,检出率为67.9%,而在应用MRI检查技术的时候,共检出股骨头坏死51个,检出率为91.1%,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时候,相对于CT影像技术,MRI诊断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东超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17-117,119
目的 对我院62例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采用CT、MRI等方式进行诊断,比较两者的临床价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62例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CT、MRI等方式对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分析与诊断,比较两者的临床价值意义.结果 由CT和MRI的诊断结果显示,病毒性脑膜炎病灶多位于皮层、皮层下、脑室旁脑白质内、丘脑及基底节区,MRI 上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强化或脑回样强化,CT平扫为低密度.在我科收治的62例患儿中,病灶区位于皮层的患儿21例,位于皮层下的患儿18例,位于脑室的患儿12例,位于丘脑的患儿7例,位于基底节区的患儿4例,均呈阳性表现.结论 通过采用CT、MRI进行检查,进一步促进了对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CT和MRI在脑缺血灶和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初次诊断为脑缺血或脑梗死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影像资料。结果经CT诊断脑梗死患者114例,32例未观察到任何异常,未检出脑缺血患者;经MRI诊断脑梗死患者135例,11例未观察到任何异常,101例存在脑缺血灶。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MRI影像表现存在显著差异,MRI检出病例数显著高于CT(P0.05)。MRI影像表现可以鉴别诊断出脑缺血和脑梗死患者。结论 MRI技术在诊断脑缺血灶和脑梗死中明显优于CT技术,首选MRI用于临床诊断,可大大提高脑梗死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周研  周琇  林斯宏 《现代养生》2013,(24):64-65
目的:探讨MRI联合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ICA系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0例ICA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MRI联合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进行诊断。结果:所有患者经MRI诊断均存在责任病灶,其中23例患者合并非责任病灶;经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诊断8例患者未发现明显的脑灌注异常,42例患者均发现与责任病灶一致的脑灌注异常区,经测量发现,责任梗死区域患者的CBF明显小于对侧相应区域患者(P<0.05)。结论:MRI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ICA系统脑梗死中的诊断可以早期发现缺血性病变,对治疗方案选择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CT与MRI检查,依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分析C T和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及单纯MRI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及单纯MRI扫描的诊断结果及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目和病灶位置等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3例,检出率为94.64%(53/56),单纯MRI成像检查超急性期脑梗死37例,检出率为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82例,单纯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54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检出的梗死灶更多。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更容易发现梗死病灶。该方法检查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进行MRI常规(T1WI,T2WI)程序及DWI程序检查,比较信号强度和病灶大小。结果超早期(≤6h)DWI检出高信号病灶而常规MRI扫描未检出病灶(P〈0.01);急性期(7—72h)DWI病灶检出率100%,常规MRI病灶检出率55.6%(P〈0.05);亚急性期(4~7d)DWI与常规MRI扫描均100%检出病灶(P〉0.05);稳定期(8~15d)DWI病灶检出率74%,常规MRI病灶检出率100%(P〉0.05);慢性期(〉15d)DWI病灶检出率35.7%,常规MRI病灶检出率100%(P〈0.01)。DWI在超早期及急性期可显示T2WI不能显示的病灶。病灶面积在稳定期之前,DWI〉T2WI;稳定期二者相等;稳定期之后,DWI〈T2WI。病灶面积越大,DWI扫描呈高信号的持续时间越长。结论DWI对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显著优于常规MRI,应用DWI可以判断新旧梗死病灶;应用DWI和T2WI从影像学角度对脑梗死进行分期,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鞠琴 《工企医刊》2002,15(6):12-1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对652例住院确诊的首次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随访。结果:652例脑梗死患者中继发癫痫56例(8.59%),其中2周内发生率为26例(46.43%),2周后发生率为30例(53.57%)。脑梗死后癫痫发生在脑叶梗死者占82.1%,以颞叶最多,可见其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单纯部分性发作29例(51.8%)。结论:脑梗死后癫痫发作与皮层梗死密切相关,以部分性发作为多见,大面积脑梗死易继发癫痫持续状态,死亡率高。癫痫发生的机理,多与动脉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12我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确诊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CT检查,以DSA作为"金标准",对比MRI、CT单独与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析临床价值。结果:200例患者均经DSA诊断,确诊多发性脑梗死,MRI、CT联合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率97.00%(194/200)高于MRI 80.00%(160/200)、CT 75.50%(151/200)单独诊断(P0.05);200例患者均经DSA诊断,基底节区病灶178个,脑室旁病灶67个,额叶病灶122个,顶叶病灶91个,丘脑病灶63个,颞叶病灶45个,小脑病灶52个,MRI、CT联合诊断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顶叶、丘脑、颞叶、小脑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诊断(P0.05);MRI、CT联合诊断平均病灶检出数较单独诊断多,病灶大小较单独诊断小(P0.05)。结论:MRI、CT联合检查能提高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尤其是病灶较小患者检查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早期针对性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情况。结果:MRI对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和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CT检查,MRI对6小时、6-24小时时间段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CT检查相比,MRI对早期脑梗死的检出率更高,有着显著的早期诊断价值,而且具备方便高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