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玲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27-132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8例窒息复苏新生患儿,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病情的变化、生命质量以及NBNA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后的生命质量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生命质量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提升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改善新生儿呼吸状况,促进新生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接受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高血糖2例,低血压1例;对照组患儿高血糖13例,低血糖10例.观察组患儿血糖异常例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患儿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病因、新法复苏方法和护理方法,为护理新生儿窒息提供一定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选取2007年6月—2009年6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复苏方法,观察两组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以及并发症容易导致新生儿精神发育异常,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法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罗凌志 《现代养生》2014,(4):145-14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接诊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复苏方案进行抢救及护理,而研究组则采取综合技术进行抢救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00%(38/40)、17.50%(7/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32/40)、37.50%(15/4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相关指标与Apgar评分改善十分明显,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采取综合技术给予抢救及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抢救率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传统复苏方案而言,效果更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廖明芬  黄萧  张柔 《现代保健》2013,(22):69-71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8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复苏与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更为系统化的复苏与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新生儿窒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模式的复苏与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痊愈出院的人数显著增加,而转院和死亡的人数则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性的新生儿复苏和复苏后护理能够全面提升新生儿的成活率,并进一步改善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科与儿科协作规范化复苏用于新生儿窒息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和2014年6月-2016年5月该院分娩的足月活产新生儿10 220例和11 959例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组给予产科与儿科协作规范化复苏,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窒息患儿病死率以及复苏后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复苏成功率及窒息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8%、97.2%及1.4%,对照组为2.2%、84.5%及3.6%,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的窒息患儿复苏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与儿科协作规范化复苏可快速地让患儿建立有效自主呼吸,改善缺氧状态,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 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NBNA的评分比较没有差异(P0.05);经护理后,实验组患儿NBNA的评分明显提高,两组患儿差异比较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行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对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采用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新生儿复苏率明显更高,死亡率明显更低,家长满意度明显更高,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助产护理在产妇中的应用可提高新生儿复苏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部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临床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将68例窒息复苏后伴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A(38例)、B(32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对症护理,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头部亚低温疗法,时长72h,期间给予密切监护,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时点生命指标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①患儿亚低温疗法及密切监护后,A组患儿不同观察时点心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血压、呼吸频率则无明显差别。②A组无死亡病例,B组治疗期间死亡4例(12.5%);随访1年后,A组33例(86.8%)患儿智力正常,B组20例(62.5%)患儿智力正常,两组临床预后差异显著(χ2=5.598,P=0.018)。结论采用亚低温疗法能显著改善并提高窒息复苏后伴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疗效,亚低温治疗中要施以密切监护与系统化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47-1248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病例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病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复苏时间≤5 min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出生1 min时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中新生儿窒息病例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可缩短窒息时间,提高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法复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月采用旧法复苏抢救的新生儿窒息7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采用新法复苏抢救的新生儿窒息66例作为观察组,以抢救成功率、复苏时间、复苏后5 min 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心率、肤色、原始反射、肌张力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5 min 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法复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促进新生儿复苏、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钟月明 《现代保健》2012,(17):65-6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按复苏方案进行急救复苏及护理。结果: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痊愈出院45例,好转但智力受到一定影响的9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取决于及时正确的护理诊断、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快速有效的抢救和医护密切配合是提高抢救窒息新生儿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13-1514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200例新生儿肺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生命体征监测、环境护理、口头健康指导、用药观察等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吸痰护理、感染护理、雾化吸入、合理喂养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热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炎新生儿采用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吸痰护理、感染护理、雾化吸入、合理喂养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分析早期干预、发育障碍保健应用于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5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干预、发育障碍保健的护理工作,分析NBNA评分、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早期干预护理后,选择盖氏对精神运动发育商进行评定,两组患儿在12个月时,研究组为(102.2±12.31),对照组为(90.5±14.21),在24个月时,研究组为(108.6±15.52),对照组为(92.0±17.3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无脑瘫病例,对照组有4例脑瘫病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预防,应实施早期干预,发育障碍保健康复,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DQ发育,降低脑瘫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临床培训应用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开始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操作程序培训及指导后进行复苏后的应用效果评价。选择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2010年至2011年为对照组,2011年至2012年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复苏后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8%比4.85%,0.29%比0.54%,P均小于0.01)。观察组复苏流程临床应用率,快速评估和正压通气100%,正压通气加心脏按压100%,气管插管70%,药物95%。结论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操作程序培训及指导后进行复苏后的应用效果评价,可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复苏流程并正确操作,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67例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MDI、P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患儿MDI、PD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7.06%,对照组为69.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促进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智力与运动能力改善,也能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抢救展开分析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所收治的24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此类患儿的复苏护理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所有患儿经过积极地抢救以及护理后,其中有2例患儿死亡,22例患儿被成功救活,其救治成功率为91.7%,所有患儿在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在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临床抢救室,复苏护理以及及时有效的抢救是确保新生儿能否被成功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就新生儿窒息应用助产护理的预防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孕产妇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新生儿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新生儿32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新生儿当做参照组,接受助产护理的新生儿当做实验组,最后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新生儿经不同方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窒息发生率较比参照组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后差异显著。结论:助产护理可以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得以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助产护理防止新生儿窒息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中心卫生院待产妇14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51%,低于对照组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助产护理可以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并有效提高临床复苏率,减少窒息新生儿器官损伤,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讨分析用不同体位护理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380例新生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190例采用常规体位护理方式干预治疗,观察组190例患儿实施不同体位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实施护理之前各项生理机能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在经过实施不同体位护理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体位护理方式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有显著治疗效果,能减轻患儿痛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