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30例/组.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而对照组仅开展常规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感染率更低,组间比较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中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通过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患者感染8例,感染率为4.0%,观察组患者感染1例,感染率为0.5%,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2,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整个操作简单、针对性强,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探讨行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行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过程中,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进行比对,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患者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常规护理患者少14.29%,并且其置管时间也明显比常规护理患者长,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延长置管时间,同时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黄丹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6):138-138,141
目的:探究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对2019.6~2020.2在本院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1例、研究组(集束化护理)41例,观察患者CRBSI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RBSI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14.63%(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减少CRBSI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为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医院行血液透析患者48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1-12月医院行血液透析患者8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观察组为(25.57±10.38)d,对照组为(33.32±14.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感染率为3.70%,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16.67%,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病原菌13株,其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8株占61.54%。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将指南及概念转化为了具体的临床实践,将其应用到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显著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和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7,(12):1871-187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6月收治的14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将2016年7月—12月163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27 972 d,发生置管相关性感染12例,发生率为0.429‰;实验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29 335 d,发生置管相关性感染5例,发生率为0.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为临床降低CRBSI发生率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ICU收治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163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病例病原菌构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分别为11.90d和10.84d;对照组置管部位中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分别有8、61例和11例,观察组分别有10、67例和6例;两组患者在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0%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ICU CRBSI的发生率,应加强ICU集束化护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方法将ICU 791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1阶段2009年6-11月371例,4105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为对照组;第2阶段2010年1-6月420例,4824个导管日为集束化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住ICU时间及血液病原学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集束化组CRBSI发生22例,发生率4.56‰,对照组发生34例,发生率8.28‰,两组比较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作用。方法:将入住在ICU,有中心静脉置管的危重症病人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证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观察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P=0.000 1)、平均住院时间(P=0.002 5)均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的CVC-RI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x2=5.165,P=0.048);观察组的CRBSI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x2=6.135,P=0.029)。结论:入住ICU有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证,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护理(centralline bundle)在预防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成效。方法参照美国IH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护理措施,制定ICUCRBSI预防的集束护理措施,培训一线医护人员,将其运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的过程中,并进行感染监测,对集束护理的成效进行分析。结果导管使用率从67.6%升至72.4%,导管感染事件间隔时间从9~94d上升到178~181d,感染率从4.29‰降低到0.65‰,下降了85.0%,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护理对预防CRBSI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集束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和相关的感染监测是降低CRBSI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7~12月在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血管通路均采用了中心静脉置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及平均治疗费用、置管舒适度、住院满意度和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平均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舒适度评分和住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红细胞比容、尿素降低率和尿素消除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治疗费用,还可以提升血液透析质量以及患者置管舒适度和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肿瘤科收治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及置管时间,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2,P0.05)。观察组置管(116.5±16.8)d,对照组患者置管(101.3±14.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3,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行PICC置管时应用集束化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可大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某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7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0年1-12月该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未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RBSI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 CRBSI发生率为3.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2‰(χ2=5.340,P=0.021);且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6.43±7.16)d vs (33.25±8.51)d;t=8.35,P<0.001],发生CRBSI的时间显著延长[(10.11±2.34)d vs (6.23±1.92)d;t=17.703, P<0.001],手消毒液消耗量明显增加[41.2 mL/患者日 vs 3.5 mL/患者日;t=34.469,P<0.001]。结论在ICU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有利于CRBSI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管理预防肝移植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为临床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规范化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10月32例肝移植患者行PICC术未采取集束化干预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1月-2013年10月29例肝移植患者行PICC术采取集束化干预管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3 840d,发生CRBSI 7例,CRBSI发生率1.82‰;试验组29例,导管留置时间4 524d,发生CRBSI 3例,CRBSI发生率0.66‰;两组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肝移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分析集束化管理在预防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3例PICC患儿为实验组,选择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113例PICC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管理方法,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血流感染发生、血栓形成、堵塞发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88%、血栓形成率为0、堵塞发生率为1.77%,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8.85%、12.39%、13.27%(P0.05);实验组患儿出现1例皮肤炎性反应、2例不明原因发热,对照组患儿出现6例皮肤炎性反应、7例不明原因发热。结论集束化管理在预防新生儿PICC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护理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措施在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接受治疗的PICC肿瘤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PICC导管及集束化管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集束化组,各75例;常规组为传统管理法,集束化组为PICC导管集束化管理法,观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与PICC导管的利用率。结果集束化组患者置导管时长(236.43±10.12)d,短于常规组的(238.67±9.3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80,P=0.1612);集束化组患者的导管平均用时为(136.43±10.49)d,大于常规组的(88.45±9.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6.43±8.49)d,常规组患者为(257.02.02±10.3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仅有4例出现CRBSI,其发生率为12.70‰,常规组患者出现18例CRBSI,其发生率为33.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的导管利用率为53.12%,常规组患者为33.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管理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以显著提高PICC导管的利用率和降低血流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姜琦  朱波  姜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623-3624
[目的]研究使用集束化干预措施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中从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期间所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人,统计2009年1~6月CRBSI发生率作为基线数据,在2009年6~12月利用集束化干预措施预防CRBSI,统计CRBSI发生率与实施干预措施前比较。[结果]在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CRBSI发生率由实施前的8.6‰降至实施后的3.8‰(P﹤0.01),CRBSI发生的时间由干预前的平均6.2d延长至干预后的9.4d(P﹤0.02)[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本ICU病房中CRBSI发生率,推迟CRBSI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医院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24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5.0%,对照组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15.8%,研究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期间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4.2%,对照组为3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术后置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有利于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减少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