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患者的超急性期心电图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所收治的102例超急性期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102例患者发病后10分钟到2小时内的18导联心电图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再利用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或者是冠状动脉的造影等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明确的诊断。最后对所记录的患者心电图做进一步分析。结果在所有超急性期患者当中有,有36例急性前壁患者,22例前间壁患者,19例急性前壁的侧壁患者,16例急性下壁患者,9例急性前壁且合并下壁的患者。其中,有81例患者的心电图出现了T波高尖,有62例患者出现了ST段抬高现象,有31例患者出现了急性损伤阻滞,还有19例患者出现了缺血性的J波,只有8例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此外,有42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超急性期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有可能出现缺血性的J波、ST段抬高,或是T波高尖,又或者是伴随急性损伤阻滞,然而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缺血性的J波可以看做是患者急性心肌缺血的一个指标,一旦出现患者的心电活动就会紊乱,很容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5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58例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心电图特征。结果缺血性J波患者19例,比例为32.6%,无J波患者39例,比例为67.2%。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波组中有13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4%,无J波组中18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6.2%,J波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J波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心电图出现了T波高尖,39例患者存在ST段抬高现象。结论心电图检查在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心电图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纳入研究,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进一步对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28例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98例(76.56%);房性早博11例(8.59%);短阵性室速21例(16.41%);完全性右束支阻滞9例(7.03%);室性早搏31例(24.22%);房颤13例(10.16%);短阵性房速12例(9.38%)。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可能合并多种症状。(2)有缺血性J波一共32例(25.00%),其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18例(56.25%);无缺血性J波96例,其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36例(37.50%);由数据可知,存在缺血性J波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无缺血性J波者要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的情况诊断出来,尤其是在患者心肌梗死部位诊断中价值突出;相信,在充分掌握心电图检查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全面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从而为进一步的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对变异性心绞痛(VAP)诱发缺血性J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VAP在DCG检测中发生ST段抬高者,并进行缺血性J波的分析.结果12例ST段抬高者中同时合并缺血性J波者5例,占47%.伴有缺血性J波者100%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不伴有缺血性J波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71%.结论:ST段抬高合并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性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郭衍 《中国卫生产业》2012,9(21):129-129
目的 探讨使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在临床检测缺血性ST段、心律失常方面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02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观察分析缺血性ST段下降、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其中41例冠心病组患者中有24例出现缺血性ST段下降(58.54%),有17例出现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41.46%);3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中有有29例出现缺血性ST段下降(90.63%),有3例出现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9.37%);21例心悸组患者中,有12例出现缺血性ST段下降(57.14%),有1例出现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4.76%),15例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71.43%);8例健康组中,有3例出现缺血性ST段下降(37.5%),有0例出现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0%),3例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3.75%).结论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临床检查,可以检测出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可以对缺血性ST段的改变情况进行有效定位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确诊率,分析和探讨心电图在诊断中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试验组,在同时间段采取同样的方法选取4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对照组,入组的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测,比较2组心电图表现差异;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51,P0.05)。结论将心电图检查应用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的诊治过程中,特征明显,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变异性心绞痛ST段抬高的形态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比较发作时ST—T改变导联(缺血部位)、形态、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时的心律失常、猝死前的心电图特点等。结果①多部位病变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②ST段抬高≥4mm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ST段抬高〈4mm者明显增高(P〈0.05);③“巨R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J波者恶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P〈0.05);④猝死病例全部出现于ST段抬高〉14mm及“巨R型”ST段抬高和缺血性J波者。结论ST段抬高〉14mm或“巨R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J波,尤其是近一周内VA频繁发作者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极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以至猝死。强烈提示临床应对这类患者提高警惕,给予及时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广芝 《中国医师杂志》2003,5(8):1032-103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选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126例,追踪描记12导联心电图,予以分析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前壁心肌梗塞61例、前间壁心肌梗塞26例、前壁及下壁心肌梗塞9例、下壁心肌梗塞22例、正后壁心肌梗塞8例、伴有急性损伤阻滞者56例,其心电图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特点。结论 心电图ST段、T波、R波的改变及假性正常化等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缺血性J波与室性心律失常 当J波增高增宽形成明显J波或大J波,并见于低温、高血钙、心肌缺血或神经系统病变时,常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缺血区心室外膜细胞完全丢失动作电位穹顶,这种非均一性的Ito介导的穹顶完全丢失导致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形成显著增大的复极电压梯度,从而易于形成2相折返,其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为一个在T波上RonT的室性早搏,RonT室性早搏很容易触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因此引发多种室性心律失常.所以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出现J波综合征的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事件、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引起的继发性ST-T改变(右胸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着),可掩盖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缺血、损伤性ST~T改变,或削减ST段抬高的幅度,必须指出右束支阻滞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心电图诊断。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管病变多为伴前降支病变的多支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患者有38例,且部分伴随胸骨后疼痛症状。有11例患者上腹部疼痛、表现出恶心、呕吐、腹泻;另外5例患者表现出精神不振、意识模糊等。均未出现ST段提高和Q波异常情况,仅ST-T改变,30例表现为单纯T波改变,24例患者表现为ST水平型、下斜型。54例患者中肌红蛋白水平增高35例,肌钙蛋白异常35例,其中4例患者在发病10d后恢复正常。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结果为不典型的Q波,诊断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血清酶学及心电图动态进行综合应用,以保证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较多的资料显示,伴有急性心肌缺血的多种临床情况均可引起缺血性J波.我们分析42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包括ST段抬高、T波高耸、缺血性J波、对应导联ST段下移等),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的病因与高危心电图表现。方法分析48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心源性晕厥患者的病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护心电图形。结果48例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最常见的基本病因为急性冠心病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其次为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病因;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诱因;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其高危心电图表现: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异常J波;复杂性室性早搏;急性心肌梗死伴ST—T电交替,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扩张型心肌病伴进展性QRS波群低电压。上述各种病因心源性晕厥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晕厥存在多种病因及高危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情况,分析心电图检查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资料,统计心电图诊断正确情况及住院期间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收集患者97例,其中心电图检查判断正确82例.住院期间,28例死亡,其中ST段抬高幅度前壁≥10mm的患者9例.结论 心电图改变有助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ST段抬高幅度对于患者预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8年3月—2022年4月在天津市桃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检查的6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形态分为ST段抬高组(n=37)及非ST段抬高组(n=23)。对心电图检查特征及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不同特征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心电图检出急性心肌梗死52例,漏诊3例,误诊1例,诊断灵敏度为94.5%,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93.3%,与综合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1、1.111、2.328,P=0.242、0.292、0.127)。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占比67.3%(37/55),高于表现为非ST段抬高的32.7%(1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6%,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系统治疗后,病情康复率为94.4%,高于ST段抬高患者的73.0%,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后8周左右对每一位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生化标志物检测,根据常规心电图fQRs的有无,将研究对象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分别统计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fQRs组24h室性早搏的发生数明显高于非fQRs组(3140±555 vs 1226±142,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34.4%VS10.7%,P〈0.05)。结论心电图12导联fQRS波可能可预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形态及意义。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缺乏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ST段广泛压低29例;出现异常高尖不对称T波4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3例;其他表现4例。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重要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电图是否呈现ST段抬高将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所有患者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监测结果.选择资深心电图医师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概率为30.56%,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56%,ST段抬高的患者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且其预后结果低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结论: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并展开救治,提高患者生存率,应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