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食管癌后并发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某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186例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胃食管颈部吻合的患者84例为颈部吻合组,采用胸腔内吻合的102例患者为胸腔内吻合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 颈部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瘘2例,乳糜胸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胸腔内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1例,吻合口瘘9例,乳糜胸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颈部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胸腔内吻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显示,颈部吻合组生存率均高于胸腔内吻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手术行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术方法,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底,患者预后较好,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的有效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成功行改良法左胸、左颈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10例患者颈部吻合口瘘情况。结果: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0例,发生率为9.1%,无一例瘘入胸腔,经抗感染、换药、引流治疗,均痊愈。结论:改良法经左胸左颈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能减少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吻合口瘘治疗简单,均能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10月72例食管癌手术后颈部吻合口患者,2011-2013年38例颈部吻合口瘘均采用常规换药,自然愈合,愈合时间14~56天,平均时间22天。2014-2016年34例颈部吻合口瘘采取早期普理灵线缝合瘘口+颈部留置负压管引流,愈合时间9~30天,平均愈合时间15.88天。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种处理方式术后吻合口瘘愈合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愈合时间14~56天,平均时间22.76天;实验组:愈合时间9~30天,平均愈合时间15.88天。两种不同颈部吻合口瘘处理方式在愈合时间上进行比较,t=5.378,P=0.002﹤0.05,两组在颈部吻合口愈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早期普理灵缝合加颈部负压引流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延迟拔除胃管对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出现颈部吻合口瘘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术后5 d内出现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继续保留胃管予胃肠内营养,共110例;B组仍拔除胃管进食,共110例.结果 A组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为(3.9±1.1)d,B组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为(8.5±3.6)d.A组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 对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出现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应延迟拔除胃管,予胃管内注入流质进行胃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吻合口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吻合口瘘胸腔感染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脓胸上下置单根"Y"型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抗感染冲洗治疗与护理,瘘口愈合良好,术后60 d痊愈出院。结论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复杂,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有效地胸腔冲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是防治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12月确诊并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229例食管癌患者分为有吻合口瘘组24例和无吻合口瘘组205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釆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放和(或)化疗(OR=4.762,9 5%CI为1.253~9.236)、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1.592,95%CI为1.301~8.826)、病变位置(OR=2.339,95%CI为1.240~7.832)、吻合途径(OR=3.787,95%CI为2.041~5.169)、术后并发肺部感染(OR=1.447,95%CI为1.024~6.752)是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放和(或)化疗、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病变位置、吻合途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中经食管床路径上提管状胃,并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可能降低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胸中下段食管癌应尽可能选择胸内吻合,以减少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内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720例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4例患者的术中、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吻合口瘘患者均经胸腔置入双引流管冲洗、引流,控制感染,综合治疗,本组病例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对可能出现吻合口瘘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不同途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食管癌三野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方法将54例食管癌术后3~14天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营养指标、肝功能的变化。结果52例瘘口愈合,2例继发纵隔感染死亡。两组平均愈合时间相似,肠内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血转铁蛋白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增加(P〈0.05)。肠外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较瘘发生第1天和肠内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均显著升高(P〈0.05)。肠内营养组肝功能无波动。结论肠内营养作为吻合口瘘治疗基础,能够提高机体蛋白合成,保护肝脏功能,同时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9.
张慧琴 《现代保健》2010,(22):102-10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观察和预防性护理.方法 对8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做好口腔护理,实行有效的胃肠减压,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加强颈部伤口及病情的观察,指导合理饮食.结果 856例患者术后并发食管胃吻合口瘘3例,颈部吻合口瘘10例.结论 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胸腔内吻合、食管胃颈部吻合两种吻合方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食管胃胸腔内吻合,观察组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食管切除长度及切端癌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切除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食管切端癌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反酸、嗳气、胸痛、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第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而言,食管胃颈部吻合能够达到与胸腔内吻合相当的治疗效果,尽管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其手术切除范围更广,切缘阳性率更低,远期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吻合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食管癌和贲门癌162例患者随机分为机械吻合(A)组,手工吻合(B)组。A组患者术中应用常州GW-1型圆型吻合器吻合,B组常规手术吻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90.5min,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率为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吻合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率。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3月确诊为食管癌患者进行病灶切除,食管重建手术198例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病灶部位、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病灶最深浸润深度、手术医生职称、病理类型、输血、淋巴转移、淋巴结数目、病灶分期、吻合方式;术后白蛋白、术后血红蛋白、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吻合口良性狭窄18(9.1%)例。狭窄的发生与病灶部位、性别有关。结论颈段或胸上段的食管癌男性患者易发生吻合口良性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行胸上段食管癌切除,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近三年来共收治的8例胸上段食管癌行了左胸、组颈部两切口食管癌切除,左颈部胃食管分层吻合术的病例。结果8例病员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基层医院行经左胸、左颈部两口食管癌切除,左颈部、胃食管分层吻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李纪远  马新 《现代保健》2010,(28):38-39
目的评价主动脉弓上机械吻合与颈部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不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30例食管癌手术,比较机械吻合和手工吻合两组术后与吻合方式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机械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均较手工组缩短。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5年生存率,机械吻合组分别为0.86%、35%和27.3%,手工吻合组分别为2.1%、1.2%和28.1%。结论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手工吻合法,但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于手工吻合法,5年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君  张翼  谢虹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69-187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7年1月共收治的316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7例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术中、术后的处理加以分析。结果1例颈部吻合口瘘病人,因吻合口瘘通入胸腔,感染加重,衰竭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5例病人治愈出院。结论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出现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食管后壁套入、前壁斜形食管胃吻合术。方法 采用食管后壁套入、前壁斜形食管胃吻合术治疗158例食管癌患者 ,其中胸内吻合 53例 ,颈部吻合 10 5例。结果  158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2例 ,占 1.3 % ;无一例吻合口狭窄。随诊结果满意。结论 食管后壁套入、前壁斜形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 ,并发症少 ,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颈部单层吻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提高切除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38例,其中4例经右胸入路颈部吻合手术,9例经腹、右胸入路右颈部吻合手术,25例经左胸入路颈部吻合手术.结果 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不完全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29.63%,完全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45.45%.结论 食管-胃单层斜口吻合可减少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经骶前腹膜外引流和经骶前会阴引流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56例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引流方法的疗效差别. [结果]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引流物情况以及腹部切口感染率、吻合口出血率、吻合口瘘发生率等近期并发症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但在患者术后引流管外周组织的局部情况、引流管切口和盆腔感染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经骶前腹膜外引流优于经骶前会阴引流,前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在没有经腹膜引流禁忌症情况下可作为直肠癌Dixon术后的首要骶前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单节段腰椎减压术后切口不放置闭式引流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对连续208例行单节段腰椎管减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机械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切口不放置闭式引流管为无引流组,术后切口放置闭式引流管为引流组,每组10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硬脑膜外血肿发生率、切口敷料分级以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等.结果 术后第1天对所有患者的切口敷料进行评估分级,引流组切口敷料A级率明显高于无引流组[69.2%(72/104)比57.7%(60/104)],切口敷料C级率明显低于无引流组[5.8%(6/104)比19.2%(20/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均较好.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36(22.00±8.57)个月,均未出现切口血肿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未出现引起神经症状的硬脑膜外血肿.结论 单节段腰椎减压术后切口不放置闭式引流管并不会增加术后硬脑膜外血肿和切口血肿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医院感染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研究,降低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92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43例患者为吻合口瘘组,未发生吻合口瘘的877例患者为非吻合口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医院感染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结果 92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43例,感染率为4.67%,吻合口瘘组患者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43.24%,非吻合口瘘组患者发生感染11例,感染率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组患者感染部位分别为泌尿系、手术切口、腹腔、盆腔及下呼吸道感染分别占12.50%、6.25%、12.50%、31.25%及37.50%,非吻合口瘘组患者分别占9.10%、0、18.18%、36.36%及3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并且感染部位好发于呼吸道与盆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