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要探讨《伤寒论》语法特点,结合具体原文,举例论述。重点论述《伤寒论》语序有直叙、夹叙、倒叙。还有文法,介绍了假宾定主,正反设变,分承并举,比较发明,虚实对举等。  相似文献   

2.
郝印卿,男,58岁,湖北中医学院伤寒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伤寒论》专家洪子云教授和李培生教授。1981年毕业,现任山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郝教授舌耕之余,阐编撰出版《中医多选题题库·伤寒分册》、《中医学问答题库·伤寒分册》等论著七部,发表《论伤寒内经是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结合》、《伤寒论·递变源流叙议》等学术论文30余篇。问:郝教授,近年来中医界研究《伤寒论》的学术空气已不如八十年代那么浓厚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也在减少。您一直从事《伤寒论》教学和研究,对此您感想如何?郝印卿:研究不敢当,只能说是一直在孜…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是一部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纲领,论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六经是全书的理论核心,辨证论治是全书的基本精神。 关于《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过专题论述,对于指导学习《伤寒论》都有所帮助。本文根据《伤寒论》原文及前人的阐述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总结为五个方面,即:一、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二、以八纲、八法作为辨证论  相似文献   

4.
从《内经》《难经》《伤寒论》对温病学说的影响着手,试分析温病学说在伤寒体系内发展的原因.由于对《内经》部分条文的理解失当,《难经》又明确地将温病置于伤寒范围内,加之《伤寒论》依从《难经》之说,于伤寒范围内论述温病,均使得温病学说在伤寒体系内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于大、小、缓、急、奇、偶、复组方配伍规律的论述,本文从七方理论的角度探讨《伤寒论》中的方剂配伍规律,一共讨论了《伤寒论》中典型方证30余例,将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方剂均进行了分析,总结后发现:《伤寒论》中的方剂体现了七方理论的核心内容,方药配伍规律与《黄帝内经》的论述基本相符,七方理论在伤寒论方中可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6.
论《伤寒论》中的湿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伤寒论》中的湿热证张正昭伤寒教研室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认为《伤寒论》是专论风寒外感的,因此外感湿热证一直被划归于温病的范畴,所以迄今为止尚未见有人明确提出《伤寒论》中有湿热证的。事实上,《伤寒论》中不仅有较多的湿热证的论述,就连“湿温病”、“暑...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的版本一向为学者所注意,但因年代久远,汉唐之时,书籍皆靠手抄传授而无刻版印刷,难以广为流传.通过对近10年《伤寒论》版本研究的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纳总结《伤寒论》版本研究的成果和现况.近年来,对于《伤寒论》版本研究的成果并不特别突出,《伤寒论》在版本研究方面,多数认同以宋本和成注本为权威版本.《伤寒论》版本的研究者中以钱超尘教授为首,其对宋本《伤寒论》的研究最为透彻,对张仲景本人及宋本《伤寒论》的流传演变研究颇为详细.另有其他学者亦对宋本《伤寒论》及其他版本的《伤寒论》进行了版本研究,但研究不够深入且不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学习《伤寒论》过程中如何掌握常见的疑难点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笔者体会对怎样学好《伤寒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医和法思想植根于先秦诸子,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论》,定型于清代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黄帝内经》对以“和”作为指导思想的治法、治则、养生等有不少论述,是后世“和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消化系统疾病(脾胃病)是中医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表现有腹痛、痞满、呕吐、腹泻、黄疸、食欲不振、便秘等,《伤寒论》均有较精辟的论述,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现就《伤寒论》部分论述做一简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寓证于方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伤寒论》方证的以方测证问题,例举当归四逆汤,麻杏甘石汤,桃核承气汤,麻杏甘石汤,四逆散,桃核承气汤,理中丸,从功效着手,补《伤寒论》论述证候之未逮、阐述了这些方剂的适应病证,增加了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总结《伤寒论》治喘六个常用方,列举了其加减化裁方法,选名家论述及临床应用附于后,并探讨了《伤寒论》治喘的方药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中医教授任应秋云:“学习祖国医学,尤其是系统学习祖国医学,伤寒论是必读的经典。大多数人都有此主张,其理由是:一伤寒论最有系统,便于学习;二.伤寒论最适用,有理论,有经验;三.学通了伤寒论,溯由而上,进一步可以再读内经,如要旁窥博览,亦易于理解唐宋以后的各家学说。”由此可见,无论做临床医疗工作,或是做研究整理工作,学好伤寒论是实属必要的。《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他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总结和发扬了汉以前的医疗经验,创立“六经证治”学说,它不仅论述多种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辨脉法篇与平脉篇,详细的论述了切脉的部位,脉的生理、分类、形状、主病,五脏平脉,误治脉象,欲解脉象,死候脉象、以及各种病脉,脉的治法等。因此学习和研究仲景切诊者,都以《伤寒论》为主,很少有入学习和研究《金匮》的切诊。但是仲景的切诊除在《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15.
金东明教授在中医经典《伤寒论》博、硕、本教学、临床与研究经验中,对如何讲好课,从开头与结尾、内容与时间、教材与己见、讲课与讲演、板书与 PPT、集中与展开、安稳与热烈、掌控与应激、传授与演练、直叙与出彩、教师与导师、医技与医德、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等方面,首次从中医药高校教学角度系统探讨《伤寒论》教学针对各专业、博硕本三级讲课;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提高学生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方法]以公开发表的中医临床实际病案为素材,整理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病例,建立病例库,开发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将平台运用于教学工作中,观察学生使用平台进行临床模拟训练前后的学习情况.[结果]使用临床模拟训练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对《伤寒论》的兴趣、加深对《伤寒论》的理解、提高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会增加《伤寒论》的学习难度.[结论]建立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能够改善《伤寒论》课程的临床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杰作,书中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注解伤寒论·林亿序》),理法方药俱全,自成系统,诚可谓众方之祖。本文论述其在方剂学上的成就,并从《伤寒论》方剂的角度探讨六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伤寒论》承《内经》调中之思想,在六经辨证过程中重视脾胃。其补土思想影响深远,为后世研究脾胃病之圭臬。立足《伤寒论》原文,剖析其理、法、方、药,从虚实、脏腑、煎服、剂量、归经、瘥后调摄等角度加以论述,管窥《伤寒论》补土顾中之概貌,对于丰富仲景学说及临床应用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所谓之“汗出”,即现今之“汗证”。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临证以自汗、盗汗为多见。《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条文共77条,以自汗为多,盗汗、战汗、脱汗论述较少,而黄汗一词未提及,在《金匮要略》中有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所言结胸,是一证候名称。尽管目前临床上较少运用这一名称,但由于《伤寒论》对该证的论述颇详,其辨证的明晰,处方的精当,至今对临床实践仍具有较大的启发和帮助。本文就《伤寒论》的有关条文分析归纳,从其证候分类、治法、运用和治禁、预后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