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早期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20例健康成人晨尿脱落细胞及10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行FISH,并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FISH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结果:10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FISH检测均为阳性,膀胱尿路上皮癌FISH阳性表达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理分级越低FISH阳性突变越高(P<0.01).结论: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4例膀胱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表型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①4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及尿痛伴排尿乏力为主要症状,或于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②病理学检查肿瘤呈灰白色息肉状或菜花状;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内翻性生长,局灶可见外生性乳头成分,上皮条索较粗且宽度不一,实性上皮巢不规则增生,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容易查见核分裂。③免疫组化仅1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CK20弱阳性表达,尤其在表面增厚的尿路上皮呈全层表达;Ki-67和p53在4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细胞数分别为1%~4%和10%~50%。④术后随访,4例患者至今仍无瘤健在。结论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是较为少见的膀胱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主要需与内翻性乳头状瘤鉴别,免疫组化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LabuMat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对患者尿液中病理管型(PA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综合分析各种全自动尿沉渣仪检测P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110例患者尿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尿蛋白和PAT检测情况,以人工审核和显微镜复检结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1110例标本中,蛋白阳性84例,43例显示有PAT,PAT阳性率为51.19%,经人工审核和显微镜复检,真阳性9例,占10.71%,假阳性34例,假阳性率40.48%;蛋白阴性标本1026例,332例显示PAT阳性,PAT阳性率32.36%,经人工审核和显微镜镜检,未见PAT,仪器假阳性率为100.00%。尿蛋白阴性标本和尿蛋白阳性标本的PA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对PAT的检测只起一定筛选作用,对提示PAT阳性的标本审核尿沉渣涂片要仔细认真,必要时用显微镜复检,并结合病史发报告,给临床一个真实准确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染色体异常,探讨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留取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7例疑似膀胱尿路移行上皮肿瘤患者的肉眼血尿,行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和尿液脱落细胞学分析,结合活检病理结果,比较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和尿液脱落细胞诊断膀胱癌的效能.结果 通过膀胱镜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膀胱癌患者92例,其中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阳性患者70例,其敏感度为76.1%,特异度为92.8%,G1、G2、G3分级敏感性分别为61.2%、81.2%、92.3%,非肌层浸润性肿瘤、肌层浸润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3.6%及85.0%,尿脱落细胞学总的敏感度为33.7%,特异度为93.3%.结论 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的检测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快速、安全、灵敏度高的无创伤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尿脱落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提高临床尿路上皮癌的确诊率。方法选择395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尿脱落细胞薄层细胞学(TCT)和Feulgen染色的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DNA-ICM)进行检测,并将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对其中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进行组织学活检。结果细胞DNA-ICM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48.9%(192/395)、94.6%(192/203)、51.4%(203/395),TCT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28.1%(110/395)、38.4%(110/285)、72.2%(285/395),DNA-ICM检测的敏感度高于TCT的敏感度,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活检结果显示,DNA-ICM对癌、疑癌、异型细胞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2%、91.3%、80.1%。结论细胞DNA-ICM在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与TCT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尿脱落细胞的临床检出率和准确性,减少漏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与尿液脱落细胞学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中的灵敏性与特异性,评估FISH在中国人群中筛查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作用.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收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尿液,应用荧光标记的3号、7号、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p16位点探针,在尿液标本中的脱落细胞上进行FISH检测,建立正常人群的阈值.其后留取无膀胱癌病史的119例血尿患者的尿液标本,膀胱镜检查前同期行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FISH检测.对比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FISH检测结果 ,对FISH、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号、7号和17号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及p16位点异常的正常阈值分别为1.0%、2.0%、1.0%和2.0%.对血尿患者进行的FISH、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总的敏感性分别为83.1%(54/65)和52.3%(34/65)(P<0.001).对于pTa~1期、pT2~4期肿瘤,FISH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76.1%(35/46)和100.0%(19/19),而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分别为43.5%(20/46)和73.7%(14/19);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和尿液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分别为72.2%(13/18)和5.6%(1/18),而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7.2%(41/47)和70.2%(33/47).FISH检测、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分别为92.6%(50/54)、94.4%(51/54)(P=1.0).FISH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而两者的特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ISH技术能明显提高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筛查率,尤其是早期和低级别病变,可以成为筛查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外周血中血清肿瘤标志物CK20、CD105和CD146的表达,探讨CK20、CD105和CD146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微转移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K20及CD105/CD146的表达情况。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及CD105/CD146的阳性表达率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CK20及CD105/CD14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CK20和CD105/CD146在膀胱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和48.0%,其表达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有无远处转移、肿瘤直径、病灶数量等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患者中有10例同时出现CK20及CD105/CD146阳性表达,两者的表达有相关性(χ2=4.276,r=0.281,P〈0.05)。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CK20相比,阳性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CD105/CD146相比,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但阳性率仍有提高。结论CK20及CD105/CD146对于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检测CK20及CD105/CD146与单项检测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CK20及CD105/CD146可以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微转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变异体(CD44v)2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7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从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两个方面对患者癌组织标本进行CD44v2表达情况的分析。另外,收集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CD44v2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皮无阳性表达,拷贝数均小于1×102 copies/mL。在70例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9%(30/70),Ct值均小于35,基因拷贝数均大于1×104 copies/mL。CD44v2的表达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不同TNM分期和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v2有助于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0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29例可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29例患者在介入、手术及其他治疗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螺旋CT及18F-FDG PET/CT检查。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9例中,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26例(89.7%),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对照手术病理结果,IV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和75.0%;螺旋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80.0%;而18F-FDGPET/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100%。18F-FDG PET/CT的敏感性高于IVU和螺旋CT(P=0.041vsCT,P=0.036vs IVU),同时特异性也高于IVU和螺旋CT(P=0.041vs CT,P=0.036vs IVU)。结论 18F-FDG PET/CT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IVU和螺旋CT,为一种有用的临床诊断方法。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最后诊断需经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4v8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实验组患者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7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从病理和临床分期2个方面对CD44v8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20例患者为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结果 CD44v8蛋白在对照组膀胱黏膜上皮无表达,拷贝数小于1×10~2拷贝/毫升。75例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阳性表达26例(34.7%),CT值均小于35,基因拷贝数均大于1×10~4拷贝/毫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分期(TNM)相关,与肿瘤复发和数量无相关性。结论 CD44v8可作为判断膀胱及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参考指标,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UF-100全自动尿沉渣细胞分析仪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202份尿液标本同时进行UF-100尿沉渣分析、尿干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测,分析多个参数指标。结果大多数标本三种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在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测方面,UF-100对RBC、WBC、EC、CAST有较高的检出率,并能检测到溶解的红细胞(影红细胞),而对管型、真菌的假阳性太多,必须以显微镜镜检为准。结论UF-100在一定范围内能对尿标本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准确计数,定量报告,并能提示红细胞相关信息,与尿试纸法联合应用,将大大降低显微镜复检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UF-100全自动尿液细胞分析仪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对474例尿液标本同时进行干化学分析、尿沉渣镜检和UF-100检查,对比分析。结果 在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测方面,UF-100法与手工镜检法结果相近,符合性好,UF-100法与干化学检验结果存在差异。结论 UF-100在一定范围内能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准确计数,定量报告,并能提示RBC的相关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尿常规的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酵母样真菌对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白色念珠菌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03、104、105、106、107/mL浓度的菌悬液,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分别检测菌悬液以及生理盐水对照,分析红细胞、白细胞及酵母菌结果。再取各浓度菌液,加入定量的血细胞,用同样步骤进一步验证。结果白色念珠菌的浓度为103/mL和(或)104/mL时,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105/mL~107/mL时,酵母菌和红细胞的计数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红细胞计数随浓度增加而递增。浓度达到107/mL时还引起白细胞计数的增高(P〈0.05)。结论酵母样真菌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中的检出数量与产生干扰的数量相同,均为105/mL;大于或等于此数量可引起仪器红细胞计数假性增高;其浓度达到107/mL时,也干扰仪器白细胞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并分析 SYSMEX 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Arkray 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光学显微镜检测尿液红细胞的一致性。方法随机抽取427例患者新鲜尿液标本,分别用 SYSMEX 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Arkray 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 OLUMPUS 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测,比较分析3种检测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的结果是否一致。结果以显微镜检查作为对照,SYSMEX 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红细胞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为82.84%和86.35%,Arkray 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对红细胞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9.55%和83.96%,SYSMEX 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红细胞检测结果的 Kappa 值为0.580,一致性高;Arkray 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对红细胞检测结果的 Kappa 值为0.625,一致性高,SYSMEX 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 Arkray 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对红细胞检测结果的 Kappa 值为0.324,一致性较弱。结论将 SYSMEX 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Arkray 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作为过筛试验需结合光学显微镜检查进行复检,才能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有效、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迪瑞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FUS-200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等指标进行了评价,并用FastRead10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简称FastRead10板)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进行比对分析,检测FUS.200自动混匀能力。结果低、中、高值尿液标本中批内精密度(CV):红细胞分别为10.21%、5.18%、1.97%,白细胞分别为6.21%、2.35%、1.77%。FUS-200检测值与理论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红细胞:Y=1.005X+397.280,r=0.994;白细胞:Y=1.018X+133.458,r=0.992)。红细胞、白细胞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5%.0.22%、0。0.15%。FUS.200和FastReadl0板手工镜检两种方法对低、中、高值3个量级的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放置lh、2h的尿液与放置1h、2h后加人工辅助混匀的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FUS-200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高,可用于临床尿沉渣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三种方法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干化学方法、手工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UF-1000i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分别检测996例尿液标本中RBC、WBC,将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分别以RBC、WBC超过25和30个/μL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造血干细胞移植患预处理期血、尿糖的监控。方法 对5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在预处理前常规测血、尿糖,预处理始同步进行血、尿糖监测,测空腹血糖2 ̄3次/周,尿糖6 ̄8次/日。结果 发现45%患发生继发性血、尿糖增高,大部分患血糖升高是短暂轻度的,与预处理过程平行,经加用小剂量普通胰岛素(RI)即可纠正。而继发性血、尿糖升高的发生与性别、体质量、原发病及原发病治疗用药无关(P〉0.0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IQ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性能进行验证,并将该仪器和人工显微镜镜检法结果比对。方法共收集250份新鲜尿液标本,分别采用人工显微镜镜检法和IQ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评估该仪器检测尿有形成分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等性能指标,并对仪器与人工显微镜镜检法计数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评价,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各项参数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IQ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标本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线性范围以及携带污染率等性能指标满足厂家声明的要求。IQ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与人工显微镜镜检法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SQEP)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0.949、0.950。仪器检测RBC、WBC、SQEP的灵敏度较高,管型(CAST)、真菌(YST)、结晶(CRY)的灵敏度较低;所有项目的特异度均较好,但检测WBC、SQEP、CRY的特异度高于RBC、CAST、YST;检测RBC、WBC、SQEP的准确度均高于90%,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47、0.974、0.980。结论IQ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性能验证结果符合质量要求,对RBC、WBC、SQEP的诊断性能优于CAST、YST、CRY,可用于临床尿液标本初筛,但仍然要与人工显微镜镜检相结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尿淀粉酶/肌酐比值,并将它与单纯的尿淀粉酶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同时测定正常人尿淀粉酶及尿肌酐,建立尿淀粉酶及其与肌酐比值的参考值范围;将该两项指标同时用于43例拟诊胰腺炎病人的诊断之中,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尿淀粉酶的参考值范围为0~595 U/L(x-±2s),尿淀粉酶/肌酐的参考范围为3.2~57.2 U/rmo1(x-±2 s);尿淀粉酶的灵敏度为55.6%,而尿淀粉酶/肌酐的灵敏度为72.2%,特异性分别为57.1%和85.7%,尿淀粉酶/肌酐有效地降低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论尿淀粉酶/肌酐可消除诸多因素的影响,优于单一的尿淀粉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UF-100i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在脑脊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无菌采集脑脊液后,用UF-100i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对标本进行分析及传统手工方法分别计数脑脊液细胞,对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F-100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与显微镜目测法计数经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计数脑脊液中的细胞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适合临床常规检测脑脊液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