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30例42椎,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取俯卧位调节手术床使椎体骨折部位过伸,达到满意的闭合复位后,经皮双侧或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填充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改变情况。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Oswestr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定临床疗效。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伤椎处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从术前平均(8.45±0.48)分降至术后平均(2.45±0.52)分,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随访期间疗效满意,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的骨水泥渗漏并发症。术后椎体高度及伤椎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VAS及Oswestry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能迅速缓解疼痛,减少骨折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2):2017-2021
[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穿刺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胸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中胸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79例96椎,采用个体化设计穿刺路线,经椎弓根外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24.7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伤椎前、中椎体高度,Cobb角,VAS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同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6例,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7例患者发生新的椎体骨折,其中4例发生在邻近节段。[结论]个体化穿刺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中胸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4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来评价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测量病椎的高度和后凸畸形的改变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结果 32例术后获得随访7~26个月.VAS评分从术前平均(9.2±3.1)分降至术后平均(4.2±2.5)分,ODI指数从术前平均71.4%降至术后平均43.3%,椎体前、中、后壁高度平均增加5.2、6.8、1.3 mm,椎体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0.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10采用改良单侧PKP治疗的9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结果 9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3~27个月,平均13.7个月。手术时间19~55 min,平均28.3 min。98例骨水泥均分布满意,7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邻近椎体骨折。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较术前降低,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时间较短,骨水泥渗漏率较低,骨水泥分布情况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应用Fabric pod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应用fabric pod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2月~2010年4月应用fabric pod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13例共15个椎体,男2例,女11例;年龄56~81岁,平均72.2岁;T9 1例,T11 2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椎体后壁骨折2个椎体,其余椎体后壁完整。均无脊髓和神经受损的症状和体征,疼痛节段椎体MRI脂肪抑制序列均为高信号,VAS评分为8.9±1.4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86.1±9.7)%,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14.50±1.34mm,伤椎后凸Cobb角度为28.50°±1.85°。随访观察患者的VAS评分、ODI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均安全耐受手术,手术时间每节段36~58min,平均45min。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无感染、血管栓塞、脊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24h VAS为2.1±1.3分,ODI为(30.5±7.6)%,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3.20±1.12mm,伤椎后凸Cobb角度为11.30±1.40°,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性差异(P<0.05)。随访6~22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VAS为2.2±1.5分,ODI为(32.7±8.4)%,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2.82±0.85mm,伤椎后凸Cobb角度为12.48°±0.70°,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24h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fabric pod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显著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避免骨水泥渗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74-1277
[目的]探讨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案。[方法]2008年11月~2014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抗骨质疏松及康复功能锻炼治疗经皮椎体强化术术后椎体再骨折22例。记录并分析伤椎高度压缩率、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5~49个月,平均(17.3±6.2)个月。所有患者骨水泥注射过程顺利。术后CT扫描显示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发生率为22.73%,其中椎管内渗漏1例,椎间隙渗漏2例,椎间盘渗漏1例,针道渗漏1例。均无明显症状,未行特殊处理。1例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4.55%。患者术后伤椎高度压缩率、伤椎后凸Cobb角、VAS及ODI评价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抗骨质疏松及康复功能锻炼是治疗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有效方法,止痛效果好,并且能够改善椎体形态,减少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6例(38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术后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改善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仅1例(1个椎体)骨水泥渗漏至椎体侧方,但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术后腰部疼痛均显著缓解。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并发症少,并能显著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OVBF)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58例OVBF,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22例,PKP组3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与PK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2例(9.1%),明显少于PKP组骨水泥渗漏14例(38.9%)(χ^2=4.670,P=0.031),均无神经脊髓症。58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4月。2组间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和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明显小于术前(P均=0.000),且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进一步降低(P均=0.000)。2组间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和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均=0.000),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丢失(P=0.144)。2组患者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P均=0.000),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变化(P=0.288)。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1例手术椎体再骨折,2例非手术椎体骨折,PKP组4例非手术椎骨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和PKP治疗OVBF均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伤体后凸畸形,但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2例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面积率,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胸背部、肋间疼痛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椎体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胸背部、肋间VAS评分、ODI术后1 d均较术前降低(P 0. 01),末次随访时进一步降低(P 0. 01)。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 d较术前增加(P 0. 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丢失(P 0. 05)。椎体Cobb角术后1 d较术前减小(P 0. 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改变(P 0. 05)。随访过程中有2例再发非手术椎骨折。结论单侧经横突-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缓解肋间痛,恢复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穿刺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1例均CT证实为后壁破裂的椎体骨折,接受PKP手术,损伤节段为T11~T4共31个椎体。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2~26个月,平均17个月。31例均成功实施手术,6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无经后壁向椎管内渗漏病例,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椎体前、中柱高度,Cobb角,伤椎楔形角,在术前与术后2 d、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经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于2000年3月至2001年11月,采用经后路椎间盘镜施行腰椎间盘手术(MED组)66例,与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采用传统开放手术(传统组)58例进行了比较观察,MED组恢复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MED组中男44例,女22例,年龄30~65岁,平均48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2年5个月;其中多间隙突出8例,巨大中央型突出5例,突出髓核伴钙化11例,明显小关节内聚伴侧隐窝狭窄10例,腰椎间盘侧后方突出或或脱出29例,伴黄韧带肥厚3例,其中6例合并以上两种病变。传统组…  相似文献   

12.
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系统重建椎体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由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生物陶瓷与骨水泥等组成的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系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健康2~4岁山羊14只,平均体重28.6kg,经氯胺酮诱导,气管插管,安氟醚吸入麻醉后,取右下腹腹膜外斜切口,前路切除L4椎体后,应用钛合金解剖型固定钢板、骨水泥、磁性生物陶瓷组成的“生物陶瓷人工椎体”植入体内。结果一般情况:所有试验动物均成活,术后8h即可恢复站立,行走(不使用任何外固定支架);24h后恢复正常行走,进食。术后6个月,腹部彩色B超检查未见血拴形成,腹部大血管血供正常。定期X线检查,肉眼大体标本观察,光境观察,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与骨实现“生物愈合”。结论“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系统”是一个制约性固定结构,类似于“钢筋骨水泥”,稳定性极强,能够保证生物材料与椎骨的“生物愈合”,形成“生物固定”,减少了长期固定“松动”发生的可能,整个系统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具有极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椎体成形术(PVP)或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有效缓解OVCFs引起的疼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针对其术后死亡率的相关文献报道鲜见。目的:总结OVCFs手术治疗的术后死亡率,探讨患者术后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0年6月因OVCFs行PVP或PKP并获得随访的203例患者资料。根据总体死亡率和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构成特点。结果:PVP或PKP治疗OVCFs的术后死亡率为14.7%%(30/203),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5.4%(11/203),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血管事件(9例)、呼吸功能衰竭(7例)、慢性疾病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恶性肿瘤(5例)、脑血管疾病(3例)、原因不明(1例)。统计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PVP与PKP治疗OVCFs的患者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行PVP或PKP治疗OVCFs的创伤小,能显著缓解疼痛,适用于高龄患者,可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01—2013-01间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58例,A组为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共计30例,B组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共计28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伤椎相邻椎体矢状位Cobb角、计算椎体压缩比,并对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A组矢状位Cobb角术前平均25.4°,术后平均减少至11.3°,椎体压缩比术前平均57.8%,术后平均增加到89.1%。B组矢状位Cobb角术前平均25.7°,术后平均减少至10.1°,椎体压缩比术前平均58.2%,术后平均增加到92.3%。两组间对比可见B组术后伤椎相邻椎体后凸矫正程度及椎体压缩复位程度均好于A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对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椎体高度相比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更为有效,但应根据不同病例进行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伤椎附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伤椎附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效果。方法2007年02月-2009年01月,我院收治的15例胸腰椎椎体骨折进行加用伤椎螺钉固定,我们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随访4~23个月。均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后路伤椎固定无一例椎弓根钉松动及断裂。伤椎复位后未见椎体高度明显丢失。结论伤椎附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好、固定牢固、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探讨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及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35例39椎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施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男8例,女27例;年龄48 ̄85岁,平均68.3岁。术中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法:对前壁破损的患者采用骨水泥分次灌注的方法,以防骨水泥向前方渗漏;对后壁或侧壁破损的患者采用全程动态“C”型臂X线机监测下灌注骨水泥,以防骨水泥向后方或侧方渗漏。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68.46%。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8.6°,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72,P<0.01)。27例31椎获得随访6 ̄41个月,平均20.1个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VAS评分由术前8.7分降至2.6分。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法防止骨水泥渗漏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椎体前壁破损者采用骨水泥分次灌注,椎体后壁或侧壁破损者采用术中全程动态“C”型臂X线机监测,有助于防止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保守疗法治疗OVCF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椎体高度恢复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并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分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组,保守治疗组,每组选取15例患者。采用VAS、ODI评分标准和影像资料分别评估,对比分析组之间的疗效、影像资料变化,并分析椎体高度恢复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①PVP、PKP组椎体高度的恢复效果显著;②两组早期止痛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日常生活,但远期疼痛缓解效果与保守治疗组相当;③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程度与疼痛有一定的相关性,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与疼痛的缓解无相关性;④PVP手术过程中发生了4例骨水泥渗漏、PKP组2例,术后随访发生了4例椎体再骨折。保守治疗组在卧床恢复期间出现肺部感染2例、褥疮2例。结论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程度与疼痛有一定的相关性,压缩骨折椎体中等程度压缩时疼痛值相对较高;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与疼痛的缓解无相关性。PVP与PKP手术治疗后中短期临床疗效优于保守疗法;保守疗法在经济性及安全性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