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病例组,另选取未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分析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腰椎均值及股骨颈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粗隆、粗隆间及总髋部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病例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BALP、CICP、CTX-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均值和股骨颈的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不具有相关性(P0.05);粗隆、粗隆间、总髋部的骨密度均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有相关性,应在患者早期骨代谢水平变化时给予一定的预防治疗,以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另选取50例骨密度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标志物25(OH)D3、BALP、β-CTX、BGP、PINP水平,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值明显升高,BGP、β-CTX、PINP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仍明显低于对照组,BGP、β-CTX、PINP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25(OH)D3、BAL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与PINP、β-CTX、BGP呈负相关(P0.05),与BALP、25(OH)D3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β-CTX、BGP、PIN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有着密切联系,其可作为临床诊断与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1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采用Soloway分级标准,将骨转移组患者再分为A、B、C3个亚组,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分析血清PINP、PICP、ICTP与骨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转移癌患者血清PINP、PICP、ICT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其中PICP、ICTP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INP、PICP、ICTP水平在A、B、C3组均依次递增;血清PIC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相关性良好(P〈0.01),ICTP、PIN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呈一定相关(P〈0.05);血清ICTP水平与PINP水平呈中度相关。结论:检测血清PINP、PICP、ICTP水平都能反映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检测血清PICP、ICTP水平临床价值高;血清PICP水平与骨转移数目的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老年男性吸烟与骨转换标志物、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关系.方法 调查576例60~97岁老年男性吸烟等情况,按照是否吸烟分成吸烟组31例和非吸烟组545例.检测两组骨转换标志物[包括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骨钙素(OC)]、骨密度[包括股骨颈骨密度(FNBMD)...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改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钙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组检测者的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糖尿病组的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糖尿病组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与股骨颈和Ward's区的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如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如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肽的含量,尿液中吡啶啉的含量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升高。结论:在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时,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量有很好的拟合性,可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并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分析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Ⅰ型胶原蛋白氨基端前胶原肽(PINP)、Ⅰ型胶原分解片段C端肽β型(β-CTx)及骨钙素变化情况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及早预防骨折发生。对照组则根据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不进行骨转换生化标记物监测。治疗结束时通过骨密度检查判定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骨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8.89%;对照组治愈率66.00%。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骨转换生化指标均处于本地区临床标准范围内。研究期间观察组发生骨折患者3例,占5.56%;对照组发生骨折患者4例,占8.00%,两组比较骨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转换生化指标能敏感反应患者骨形成与骨吸收情况,检测简便且廉价,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显著的医疗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马季  智晓东  王浩  王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8):1057-1062+1067
目的 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相关危险因素,开发并验证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和Nomogram图(诺模图)。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31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骨折组(169例)和非骨折组(162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跌倒史、骨折史、吸烟史、饮酒史、日常活动<30 min、腰椎骨密度(BMD)、股骨BMD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N端片段;骨代谢相关指标:钙、磷和甲状旁腺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和诺模图。计算C指数(C-index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判断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110)、跌倒史(OR=1.828)、日常活...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特点。 方法:以120名20~40岁初次单胎妊娠的孕32周孕妇为实验组,120名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检测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 结果:实验组血清OC、β-CTX在20~25岁段最高(χ2=15.61~23.42,P均<0.01)、31~35岁段最低(χ2=19.01~23.97,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OC在20~25岁段升高(U=256.00,P<0.01),其他年龄段则降低(U=4.00~223.00,P均<0.01);而β-CTX在31~35岁段降低(U=145.50,P<0.01),其他各年龄段均升高(U=38.00~220.05,P均<0.01)。 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表现不同,25岁前妊娠孕妇的骨代谢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组建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参考区间。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48-A文件要求,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的β-CTx结果。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体检人群共4 918例,分为男性青年组(19~44岁)2 835例,男性中年组(44~59岁)336例,女性青年组(19~44岁)1 544例,女性中年组(44~59岁)203例。男性青年组血清β-CTx检测结果为0.549 0(0.436 0,0.694 0)μg/L,男性中年组为0.515 0(0.392 5,0.684 5)μg/L,女性青年组为0.409 5(0.336 8,0.533 5)μg/L,女性中年组为0.418 0(0.285 5,0.581 5)μg/L。各组人群的95%置信区间为:男性青年组为0.273 0~0.978 2μg/L,男性中年组为0.211 8~1.036 3μg/L,女性青年组为0.216 8~0.709 6μg/L,女性中年组为0.137 7~0.882 8μg/L。结论β-CTx的参考区间不仅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存在差异,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符合本地区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N-端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吸收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7例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8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采用不同分类依据将骨转移组分为A.B.C三个亚组。定量测定N-MID.β-CTx和TPINP。结果 N-MID.β-CTx和TPINP在骨转移组中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TPINP和N-IMD在与骨转移程度呈正相关。各标志物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检测血清N-MID.β-CTx和TPINP水平都能反映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对于骨转移诊断及病情监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钙素(BG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及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1NP)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由该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患者93例为骨质疏松组,选择同期50例无骨质疏松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及t-P1NP水平;并根据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骨折组,同期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无髋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无折组,检测两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组β-CTX、P1NP水平明显高于无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β-CTX以456pg/m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0.00%,78.00%,79.00%,P1NP以44ng/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2.00%,78.00%,80.00%,二者联合时分别为96.00%,94.00%,95.00%,二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变化与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的发生有关,检测其水平变化可作为其预测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的重要指标,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佳的效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6例AMI患者发病后第 5 ,15 ,30 ,90天及 2 5例健康人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标准导联心电图QRS记分和第 90天的 6min步行试验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MI患者第 5 ,15 ,30 ,90天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P <0 0 1) ;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显著相关 (均P <0 0 0 1)。结论 :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 3个月以上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心功能状态 ,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张富贵  赵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0):1476-1478
目的 分组建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 T x)的参考区间.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48-A文件要求,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的β-CTx结果.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体检人群共4918例,分为男性青年组(19~44岁)2835例,男性中年组(>44~59岁)336例,女性青年组(19~44岁)1544例,女性中年组(>44~59岁)203例.男性青年组血清β-C T x检测结果为0.5490(0.4360,0.6940)μg/L,男性中年组为0.5150(0.3925,0.6845)μg/L,女性青年组为0.4095(0.3368,0.5335)μg/L,女性中年组为0.4180(0.2855,0.5815)μg/L.各组人群的95% 置信区间为:男性青年组为0.2730~0.9782μg/L,男性中年组为0.2118~1.0363μg/L,女性青年组为0.2168~0.7096μg/L,女性中年组为0.1377~0.8828μg/L.结论 β-CTx的参考区间不仅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存在差异,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符合本地区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6.
背景: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骨痂形成较差,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而Ⅰ型胶原纤维和钙质成分是骨痂的主要成分。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早期过程中骨痂组织中Ⅰ型胶原纤维含量和骨密度的变化,分析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的原因。方法:10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细胞诱导为糖尿病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大鼠,腹腔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组大鼠均造成右胫骨斜形骨折,于伤后第1,2,4,6周取骨痂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正常对照组X射线片显示骨痂生成量多,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1),各组Ⅰ型胶原纤维表达均呈上升趋势,在第2周达到峰值,第4周下降,至第6周进一步下降。模型对照组骨痂中Ⅰ型胶原纤维表达和骨密度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较正常大鼠骨痂生成下降,骨痂中Ⅰ型胶原纤维表达和骨密度升高幅度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患者血液、骨折断端骨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变化,探讨Sirt1在OPF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医院骨科就诊的绝经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25例(OPF组),骨量正常患者25例(对照组)。术前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irt1浓度。术中于骨折端内用刮匙刮取骨组织约1.0 g,提取骨组织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T-qPCR方法检测Sirt1的mRNA表达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PF组患者血清中Sirt1浓度明显下降,骨组织中Sirt1的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OPF的发生可能与Sirt1表达降低有关。Sirt1可能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个重要靶标,可通过调控Sirt1的表达干预OPF的发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I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II型),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最高。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诱发骨折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多。因此,普遍重视对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更把注意力集中于研究反映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涂欢  邢蒙 《医学临床研究》2022,39(4):608-610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PTB-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3例PTB-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在入院24h内(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血清β-CTX、PINP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采用双能X线检测所有患者骨质疏松情况,并按骨质疏松情况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TB-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β-CTX及PINP对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肌酐(SCr)、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血清PINP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r、血清β-CTX水平偏高及体重指数(BMD)、血清PINP水平降低均为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β-CTX、PINP单一及联合预测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95%CI:0.652~0.872)、0.730(95%CI:0.617~0.843)、0.831(95%CI:0.733~0.929),β-CTX、PINP单一对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低于两者联合(P<0.05)。【结论】β-CTX、PINP可用于临床预测PTB-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且骨质疏松的PTB-DM患者血清中β-CTX表达水平更高,PINP表达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20.
激素与运动疗法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到来,妇女因绝经继发骨质疏松的比率越来越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大众健康问题。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3的绝经妇女会受到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困扰,其发生骨折的比率远远超过胸癌、脑卒中及心脏病.这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严重的健康及经济问题。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多因素骨疾病.其中绝经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骨吸收相对或绝对增多.使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是其关键病理环节之一闭。运动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康复干预手段.其对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作用备受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几种激素与运动疗法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