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静脉癌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HCC合并静脉癌栓患者,其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2例合并肝静脉癌栓。对静脉癌栓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进行剂量验证。随访评估癌栓治疗效果,计算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观察放射性损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随访期间未见癌栓复发,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0.00%(9/10),疾病控制率达100%(10/10)。术后患者生存期为8~36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70.00%,术后2年生存率为40.00%。2例术中出现肝出血、2例术中出现肝区疼痛,2例术后轻度恶心、食欲下降,未发生急晚期放射性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HCC合并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同轴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局部晚期胰腺头颈部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局部晚期胰腺头颈部癌患者,均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同平面模拟扇形布源系统。采用同轴穿刺技术植入~(125)I粒子,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术后将CT图像导入TPS行剂量验证。术后2、4、6个月行腹部CT扫描,评价治疗有效率及局部控制率,并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38.10%(8/21)、47.62%(10/21)及52.38%(11/21),局部控制率为95.24%(20/21)、80.95%(17/21)及80.95%(17/21)。术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局部腹腔出血2例,皮下软组织血肿2例,误穿胰管1例。术后10例出现发热,3例食欲下降;急性放射性肠炎0级18例,Ⅰ级3例。结论采用同轴穿刺技术植入~(125)I粒子治疗局部晚期胰腺头颈部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125)I粒子具有放射性低、精确度高、对周围正常组织创伤小及高度适形性等特点,可通过近距离照射杀伤癌细胞。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是微创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对于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体质较弱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NSCL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125)碘粒子植入治疗具有高度适形性,通过近距离照射肿瘤杀伤癌细胞,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本文对~(125)I粒子植入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CT导引下125I粒子瘤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机制。方法25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5例复查满2个月者25例,满6个月者15例,满8个月者5例,满10个月者2例,满18个月者1例。随访中发现3例患者分别在粒子植入术后8、10、18个月肿瘤复发,存活期均超过200天;复发部位多位于粒子分布稀疏区。其他未按时来复查者情况不详。结论粒子分布不均匀所致照射剂量相对不足、生存时间延长后放射性粒子逐渐失去活性以及未能进行综合治疗可能是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8月84例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4例患者共植入粒子3 630粒,其中肿瘤≤3.5 cm患者平均17粒;肿瘤>3.5 cm患者平均46粒,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植入成功。患者植入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达完全缓解(CR)者为40例,部分缓解(PR)36例,疾病稳定(SD)8例,总有效率(CR+PR)为90.5%。术后随访3~45个月,患者平均生存率期为16.5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3%、31.0%。 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转移性肝癌的一种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 mCi(0.5~0.8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140~160 Gy.术后行质量验证.2个病灶质量验证不满意加行补充外照射,剂量为30、60 Gy,分次剂量2.0 Gy.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34个月).疼痛缓解率83%(5/6).术后2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疾病稳定SD)为93%(14/15).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均为83%.1年生存率72.9%,2年生存率62.5%,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1例死于肺转移,4例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植入粒子后皮肤破溃未愈合,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外照射治疗软组织肿瘤尤其是复发和转移性软组织肿瘤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资料,共63枚腹部转移性淋巴结,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对55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植入~(125)I粒子,术后验证辐射剂量达到术前计划要求。术后1、3、6、9、12个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6.19%(48/63)、80.65%(50/62)、71.43%(30/42)、77.50%(31/40)、78.95%(30/38),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3.65%(59/63)、88.71%(55/62)、80.95%(34/42)、85.00%(34/40)、84.21%(32/38)。42例术前伴腹痛及腰背部疼痛患者术后1个月疼痛缓解39例(39/42,92.86%)。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骨髓抑制、大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3、6、9、12个月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00%、98.20%、61.80%、58.20%、54.50%。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腹部转移性淋巴结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NSCLC患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灶内。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血常规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此后每3个月复查脑部和肺部CT,每6个月行全身骨扫描复查,随访12个月观察局部病灶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肺部目标病灶完全缓解6例(6/24,25.00%),部分缓解18例(18/24,75.00%)。术后发生少量气胸4例,痰中带血4例,发热5例,给予对症治疗后1~3天症状消失。术后1个月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轻度下降,所有患者血清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水平均不同程度好转。随访期内1例患者发生对侧肺转移,2例出现骨转移,1例脑转移,无死亡患者。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NSCLC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125I粒子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无严重操作技术相关及放射性损伤并发症。植入通道及使用粒子数与术前放疗计划一致者为87.50%(21/24)。术后2个月,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达50%以上者占75.00%(18/24);术后6个月累计生存率均为91.67%(22/24)。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肿瘤大小、分期、植入粒子与术前放疗计划吻合程度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125)I粒子胆管腔内联合瘤体内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头癌(PH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不可切除PT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接受胆管腔内联合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125)I组),35例接受腹腔镜姑息性手术(PS组),对比2组术后肝功能、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及截止随访终点时生存率。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3及6个月时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且术后3、6个月时~(125)I组较PS组更为显著(P均0.05)。P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0/35),~(125)I组为21.62%(8/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PS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125)I组为1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胆管腔内联合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可有效缓解PHC所致胆管梗阻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乏血供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乏血供肝癌患者资料,其中25例(30个病灶)接受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A组),21例(27个病灶)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B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B组临床有效率(RR)为96.30%(26/27),明显高于A组[86.67%(26/30),χ~2=8.694,P0.05];直径≤3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均为100%(8/8、10/10);在直径3~5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分别为81.82%(18/22)、94.12%(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37,P0.05)。治疗后6个月,A、B组的RR分别为93.33%(28/30)、96.30%(2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2,P0.05);直径≤3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均为100%(8/8、10/10);直径3~5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分别为90.91%(20/22)、94.12%(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6,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RFA均为乏血供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TACE联合RFA相对近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载~(125)I粒子链胃肠管长期留置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对1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载~(125)I粒子链胃肠管长期留置,记录技术成功率,术前及术后2个月进食困难分级、食管病变最大层面的管壁厚度,统计治疗有效率及胸痛、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载~(125)I粒子链胃肠管,技术成功率为100%(11/11)。术后2个月时,11例患者进食困难均获不同程度改善,进食困难Stooler分级由术前的(3.55±0.52)级,降至(1.09±0.70)级;食管病变最大层面的管壁厚度由术前(21.65±4.50)mm,降至(11.38±4.20)mm,管壁厚度收缩率(48.89±10.50)%;治疗有效率为90.91%(10/11);均未见食管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回收的鼻肠管均未出现断裂、粒子丢失及移位。结论载~(125)I粒子链胃肠管长期留置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