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灸法理论与技术不断创新,灸法研究在灸材、施灸方法、灸量、艾灸理化特性与安全性、效应规律与机制研究、文献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结合973计划灸法项目的研究成果,就灸法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灸法的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从灸材、灸量、艾灸的光热效应、艾灸的调节机制等方面综述灸法研究的现状,提出制约灸法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对灸法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3.
艾灸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临床实践中,其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具有骨保护作用,对抗风湿药物有增效减毒作用。艾灸治疗RA的施灸方法主要以“温针灸”“麦粒灸”“悬灸”及“长蛇灸”等为主,治疗效果与灸量有关,辰时和酉时施灸疗效可能优于其他时机,常用穴是“肾俞”“足三里”。艾灸治疗RA临床效果显著,不同层面的艾灸方式对RA均有一定效果,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艾灸治疗RA的机制研究多为基于病理表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认知;(2)灸法、灸量、灸时是灸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三者缺乏统一的研究标准;(3)当前选穴研究方面配伍单一,未充分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4)艾灸治疗RA多为动物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较少且样本量小,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致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今后,应深入研究本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加强艾灸治疗RA的实/试验研究,结合中医理论体系进一步发掘适用于RA人群的灸法、灸量、灸时及穴位配伍,形成较为统一的艾灸操作流程及量效标准。  相似文献   

4.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综述近年来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献,认为传统的艾灸疗法能通过多种机制、多种灸法有效治疗该病,在社区防治膝骨关节炎具有独特价值。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艾灸的作用,需要设计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阐明具体的灸法、灸量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仁 《家庭中医药》2019,26(7):30-33
<正>"灸"的本意是烧灼,给一般人的印象,灸就是用燃着的艾绒烤灼穴位。其实,现代施灸的方法远不止于此。灸法包括温热灸和非温热灸两个大类。温热灸中,又分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艾灸法是最常用的灸法,有艾炷着肤灸法(也叫直接灸法)、艾炷隔物灸法、艾条悬灸法、艾条压灸法、铺灸法(又称长蛇灸)及艾灸器灸等。非艾灸法有线灸法,较常用的有壮医药线灸、线香灸等;点灸法,如用于防治小儿腮腺炎的灯火灸等;传统的灸法,如黄蜡灸、药锭灸等。另外,尚有藏医火灸法和蒙医灸法,都含有艾灸法和非艾灸法。  相似文献   

6.
张景岳《类经图翼》灸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亮  常小荣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77-1278
本文对《类经图翼》中灸法的记载进行整理和评述,将其学术特点总结为:对灸法的推崇、重视艾灸温补作用、提炼前人用灸经验、采用丰富的艾灸方法、总结用灸禁忌等方面,认为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关于灸法的记载对后世用灸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牟建蛟  任驰  胡幼平 《山西中医》2012,28(1):34-34,61
《黄帝明堂灸经》记述灸法较为详备,其中所论灸法特点包括用火忌八木、点灸时宜与艾灸禁忌、人神所在不宜灸、重视艾灸在急症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f MRI相关的针灸文献,主要分析运用f MRI技术阐释针刺和艾灸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针刺f MRI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腧穴特异性、穴位配伍、针感等方面,多数研究支持腧穴特异性,针感和穴位配伍能引起不同的脑功能响应,但针刺的中枢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而艾灸f MRI研究较少,以热敏灸为主,其他灸法研究稀少;针刺与艾灸比较效应的f MRI研究更少。  相似文献   

9.
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诗燕  高宏  张全爱  李邦伟 《新中医》2018,50(5):189-192
以温和灸、热敏灸、隔物灸等不同灸法为纲,对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分析灸法在IBS-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施灸材料、部位、适应症以及联合其他疗法等相关技术参数;认为加强规范艾灸治疗IBS-D的操作技术,保障施灸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艾灸治疗IBS-D的推广运用;并对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对古代文献关于艾灸治疗外科实热阳证、艾灸治疗实热阳证用灸法治疗的中医原理、艾灸法治疗疔疮等实热阳证不拘壮数、用不同隔物灸治疔疮实热证、灸法判断疔疮预后、灸后禁忌、现代研究关于灸法抗炎作用等记载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来指导现代医家对灸法的运用,扩大灸法的治疗范围,以促进灸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笔者回顾了近年针刺治疗、针灸并用、针药结合等治法治疗VD的研究近况,分析目前针灸治疗VD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临床治疗和研究VD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吴中朝 《中国针灸》2003,23(6):363-365
中医针灸在埃及传播应用已有30多年历史,从民间交流到政府合作,使中医针灸在埃及不断得到发展。中埃两国中医针灸合作前景广阔。现今埃及病人普遍愿意接受针灸治疗。埃及目前尚未建立正规针灸教育体系,其学习针灸途径不一。针灸临床开诊从业形式多样,临床水平参差不齐,普遍有待提高。政府目前尚未有正式中医针灸法规出台,业内人士对于针灸立法管理呼声很高,行业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针灸在瑞士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石良 《中国针灸》2004,24(4):283-285
该文介绍了目前针灸在瑞士的发展情况.瑞士全国共有163家医疗机构能够提供针灸医疗服务,针灸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在瑞士从事针灸治疗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通过与中国有关医疗机构合作从中国引进的专业针灸人才;第二类是爱好针灸的瑞士西医医生;第三类是欧洲自己培养的一些缺乏现代医学理论基础的治疗师.这三类人员都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支持.在瑞士,针灸临床的常见病种与中国国内有较大区别.关于医疗保险支持情况,瑞士是欧洲各个国家中医疗保险系统对针灸(中医)项目支持力度最大的国家.瑞士有3家取得政府教育部门认可的中医教育机构,学制3年,瑞士联邦政府目前尚未出台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4.
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焕淦  施茵  张卫  周爽  刘慧荣 《中国针灸》2006,26(6):454-458
目的:分析近10年来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状况,为今后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穴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5-2005年国内期刊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从针灸临床、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效果明显,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科研设计和创新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结论:今后,应从针灸临床治疗有效病症着手,研究经穴特异性与影响经穴特异性效应产生的因素,从中总结出共性规律,丰富和发展经穴特异性理论,以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3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中操作规范、疗效确切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主要有毫针刺、灸法、耳尖放血、头针、电针及综合疗法。研究发现针灸疗法疗效确切、独具优势,但缺乏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远期疗效随访少、中医症候分型不一、主穴不明、选穴较多等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鲁之俊与针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丝益  鲁崎唔 《中国针灸》2006,26(11):809-813
著名外科学家和针灸学家鲁之俊同志是卫生战线业绩卓著的领导干部。他是中国共产党内西医学习中医的带头人、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主要创建人和新中国中医科研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人。本文概括回顾了鲁之俊学习、应用针灸疗法的历程和几十年来他忠实执行党的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为包括针灸学在内的中医药学的发展所做的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刺法量学要素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光 《中国针灸》2004,24(5):359-360
为了避免针灸学的量学研究背离中医学的原则和精神,指出新版中医专业针灸学教材中提出的关于针灸操作的量学要素的一些不妥之处.认为针灸的刺激强度不是一个机械的规定,而是应该根据不同个体对针灸的反应性来定,要"因人制宜";针刺的间隔时间,不应根据西医学的个别指标来定,要重视历史的经验,考虑到临床的可行性.指出针灸学的量学问题是一个复杂而牵涉面广的课题,要花大力气研究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联合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FS-14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疗法治疗CFS可有效改善疲劳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论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病针灸研究中的新思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喆  赖新生 《中国针灸》2004,24(1):69-72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回顾近年国外大量有关神经干细胞(NSC)的研究成果,系统复习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结果,从临床疗效与作用机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促进了内源性NSC参与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结构与功能的修复与重塑.开展针灸与NSC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脑缺血后内源性NSC激活作用的研究;针灸对内源性NSC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类工作尤其是重点研究针灸对脑缺血后NSC的分化、增殖和迁徙的影响规律等,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归纳中国现代针灸临床的治疗病症,总结现代针灸临床病谱。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1978-2005年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即频次)。结果: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了16类针灸病谱461种,包括西医病338种,西医症状73种,中医病症50种。结论:针灸疗法适应证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