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灸法理论与技术不断创新,灸法研究在灸材、施灸方法、灸量、艾灸理化特性与安全性、效应规律与机制研究、文献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结合973计划灸法项目的研究成果,就灸法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灸法的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35-537
传统灸法历史悠久,功效卓著,对灸法进行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应熟知灸法运用的五大关键因素:选择施灸材料,明确灸治部位,掌握操作技巧,分辨刺激程度,注重灸后调理。如此掌握要点,知常达变,才能充分发挥灸法应有的治病效能,使传统灸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灸法作用机理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兰凤 《江苏中医》1994,15(5):30-30
  相似文献   

4.
5.
灸法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申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过程中,对灸法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思考,认为灸法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于初步客观地阐释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本文基于灸法作用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的研究现状,简述灸法研究的迫切性、关键点和取得突破的可能性。1灸  相似文献   

6.
试论灸法补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灸法是针灸疗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颇为盛行。早在《灵枢·官能》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医学入门》则有“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利,必须灸之”的说法。  灸法治病,既可补虚又可泻实;既可温寒又可散热;既可扶阳,又可养阴[1,2]。但是自《伤寒论》提出“火逆”、“火劫”之说,针法属泻,灸法属补的传统观察已被奉行了1000多年,直至1985年6月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法灸法学》还在“灸治注意事项”中指出“凡是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因此灸法反属温补的观点确实值得进一…  相似文献   

7.
杨莉  杨金生  李亮  朱兵 《光明中医》2010,25(5):900-901
通过对近年来对灸法作用机理的研究报道的分析,得出现阶段研究主要从灸热刺激、灸的红外辐射和灸材的药用性三方面入手的结论。探讨其他学科对灸法作用机理研究的影响,指出灸法作用机理研究的新方向。今后应加强机体反应对灸法的热刺激作用机理、皮肤光学吸收对灸法的红外辐射作用机理以及灸药及灸药生成物对灸法灸药性作用机理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古籍文献对灸法的应用以及对灸法、灸量、灸位、灸材、灸烟、灸程标准的论述,全面分析灸法、灸量、灸位、灸材、灸烟、灸程对疗效的影响,阐述进行灸法标准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我国针灸标准制定、修订的现状进行了回顾,然后就关于灸法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考;灸法标准化建设步骤的思考;灸法国际标准建设的思考;针灸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思考进行了论述。旨在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重视灸法标准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灸法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研究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促使灸法向更客观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灸法治疗眼睑下垂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光  叶秀华 《针刺研究》1992,17(4):236-236
  相似文献   

10.
话说穴位保健灸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1.
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应用广泛,通过热效应、光效应、艾烟及药物作用4种起效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集中在调节内分泌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相关因素、改善子宫微循环等方面,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应当加强艾灸起效机制研究,重视灸法光效应之中的光谱范围及波峰治疗痛经的机制探索,完善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作为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温灸疗法主要通过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的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灸疗主要通过温热效应改变穴位温度发挥其温经散寒的功效,因此,对温灸疗法的温度特征研究已成为目前灸疗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从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其研究进展,并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旨在对温灸疗法的机制研究提出参考基础,对其临床应用也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灸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患者对该疗法的接受度。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采取清艾条温和悬灸膻中、大椎穴,热量以患者感舒适为度;每位患者每天接受1次10min灸疗,一共治疗10d。结果28例患者在10次治疗中均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且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呼吸困难积分差异变化显著(P〈0.05),同时28例患者均表示愿意接受艾灸治疗。结论温灸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具有辅助治疗意义,并且其产生的艾灸烟雾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刺激或加重患者呼吸道症状,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运用温灸疗法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从温补学说的形成;温补乃治虚之本;温补之法,莫过于灸法;温补中阳、脾胃之要;温、通、疏三法的灵活应用等5个方面,对艾灸温补作用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和探源。希望对今后能更好的研究和探讨艾灸温补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艾灸起效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效应,不仅受传统因素如艾灸材质、施灸方法、施灸时间等影响,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的热效应、光效应、烟效应也与艾灸疗效呈相应量效关系。本研究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简述各因素在艾灸起效中的不同作用,探讨艾灸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艾灸疗效的标准化与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灸感是气至病所的一种标志体现,也是影响艾灸疗效的重要前提。通过综合分析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描述灸感的表现形式,分析灸感的影响因素与艾灸不同作用因素、机体不同状态、环境因素等有关。艾灸的不同作用因素主要从艾灸方法、灸量和灸温3个方面进行阐释;机体不同状态包括年龄、邪正盛衰、施灸部位;环境因素主要指四时和地域对灸感的影响。通过分析论述以上3个方面对灸感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中更加重视艾灸经络感传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逆灸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一种重要疗法,目前主要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肿瘤化疗后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上。现代研究发现逆灸可以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物质,该文收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逆灸调节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探究逆灸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影响,归纳逆灸对某些疾病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状况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痛经、不孕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艾灸治疗EMS具有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势,故使用艾灸疗法治疗EMS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对近10年艾灸治疗EMS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治疗方法上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概况进行综述,并总结归纳了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特点。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但目前临床治愈率、辨证分型、远期疗效、穴位特异性、穴位组合的合理性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