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文婷  廖国阳 《西部医学》2017,29(11):1617-1620+1625
【摘要】〓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十分密切。肠道微生物可以对免疫系统,包括全身性的固有免疫、特异性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疾病产生影响。来自于机体内外的理化刺激和生物刺激会打破正常菌群与人体之间的动态平衡,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都会导致肠道内菌群的紊乱,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在多种免疫疾病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反复炎症性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肠道疾病,目前普遍认为与免疫异常反应有关;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信号通路的传导,姜黄素在治疗IBD方面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而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有研究发现, 帕金森病与炎症性肠病在流行病学方面存在相关性, 同时也存在相似的病理生理机制, 例如遗传因素、肠道炎症、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等。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是肠道内重要的功能组分, 在帕金森病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的部分治疗药物对帕金森病有保护作用, 粪菌移植、益生菌等肠道微生态调节方法在炎症性肠病与帕金森病治疗中均有一定前景。本文就帕金森病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风险、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等进行综述, 着重关注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在两种疾病中的变化, 以期为更好研究帕金森病和炎症性肠病之间的关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肠道微生物群系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蠕虫等,在肠道保护屏障和肠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所引起的肠道功能障碍常常伴随着肠道微生物群系的失调,通常表现为多样性下降、致炎微生物增加及抗炎微生物的减少。目前炎症性肠病中肠道微生物群系的研究以细菌方面为主,但也有研究证明真菌、病毒和蠕虫等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肠道微生物群系来改善肠道炎症的治疗方法,如粪菌移植和饮食习惯治疗等,现有的药物治疗也被认为可以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系来发挥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系已成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重点。现对细菌、病毒、真菌和蠕虫等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系进行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总结,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滑膜慢性炎症导致关节僵硬、肿胀、疼痛及关节损毁等临床症状。这些炎症以先天免疫系统的成纤维细胞样的滑膜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为特点,还有适应性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先天免疫系统最显著的功能是对微生物病原体的初始识别,当遭遇外源性物质侵入机体时,首先由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介导质膜绑定或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激活先天免疫系统,从而导致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大量研究表明,类分湿关节炎发生阶段,先天免疫系统持续处于激活状态,导致大量炎症细胞因子的持续过表达,引起作用受体及信号通路的改变,促进RA的发展。本文就先天免疫系统中髓单核细胞的产生、作用受体、细胞因子的改变引起RA变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主要包括环境改变、遗传易感、细菌及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各种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遗传易感人群在生物、心理、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由肠道多种微生物启动肠道的先天免疫反应及后天获得性免疫反应,破坏肠黏膜免疫系统,引起消化道溃疡反复发作、炎性增生坏死等病理生理的改变,其中肠黏膜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炎性改变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异常表达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主要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起病及进展的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gut microbiota,GM)在宿主细胞的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M早已被发现与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等疾病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几年,很多研究表明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与骨骼代谢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菌群涉及影响骨骼健康的各种机制,例如肠道微生物菌群可以打破骨形成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此外,肠道微生物菌群通过调节钙的吸收、免疫系统以及肠道激素等影响骨代谢,从而影响人体骨骼健康。本文综述肠道微生物菌群与骨代谢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免疫系统主要细胞有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PMN)。肝硬化不但存在全身免疫功能紊乱,而且肝脏本身免疫也出现异常。肝内免疫功能变化:早期1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细胞)占优势,之后逐渐向2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细胞)漂移;晚期多种细胞因子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上调。淋巴细胞随病变不同而分布不同,坏死区CD8^+细胞占优势,肝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增多,随着痰病的进展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赵翠娟  王承党 《医学综述》2008,14(22):3435-343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多数学者认为,UC是由环境因素、微生物因素和肠道免疫系统之间复杂地相互作用于遗传易感人群,引起肠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本文拟对一些与UC发病关系密切的肠道免疫系统的相关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互动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焦点。新一代测序发现不仅肠道,呼吸道也存在着微生物群,且肠-肺微生物群之间通过免疫细胞及其活性因子等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本综述旨在探讨肠道和肺部微生物群如何调节免疫应答,包括其在局部和全身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同时,解析肠-肺轴之间的免疫联系,对深入理解微生物在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探索新的疾病诊疗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使用64排螺旋CT检查肠道系统,并进行损伤程度的判断。方法:任意抽选本院肠道系统损伤病人68例,运用64排CT检查病人肠道损伤情况。结果:在CT影像中,有27例病人出现肠管增厚及肠壁血肿情况,有10例病人腹腔中存在游离气体,10例病人肠道系膜出现水肿及淤血情况,21例病人肠道内粘膜血肿。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为病人肠道进行检查,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肠道系统中出现损伤的部位以及具体损伤程度,因此64排CT用于检测肠道系统损伤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黄疸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梗阻性黄疸时小肠粘膜的病理改变。方法 无菌条件下结扎大鼠总胆管,取末端回肠观察其组织学改变,测量小肠粘膜的绒毛高度,绒毛面积和肠粘膜厚度;计算内脏细菌移位率。结果 在光镜下观察到总胆管结扎组肠粘膜萎缩,绒毛水肿,部分上皮细胞脱落;绒毛平均高度、绒毛平均面积和粘膜平均厚度减少。在电镜下观察到微绒毛稀疏,排列紊乱,内质网数目少且结构不完整;线粒体数目少,轻度肿胀,膜不清楚,嵴少而乱,内有空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和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38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115例,非手术治疗率为30.3%,平均住院5.2d;手术265例,手术治疗率为69.7%,平均住院12.4d。结论: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因梗阻原因、部位、病变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体征也可不完全一样。临床上如何掌握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十分重要,过晚可以造成肠坏死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并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Piezo2性质、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分析,并检测其在肠道的表达.方法 利用Protparam程序预测人Pi-ezo2蛋白基本理化性质;TMHMM Serve 2.0预测跨膜结构域;ProtComp Version 9.0分析亚细胞定位;用SOPMA程序预测其二级结构;SWISS-MODEL服务器生成其三维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Piezo2在肠道组织的表达位置,以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Piezo2在不同肠段的表达量及与Epac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iezo2蛋白分子式为C14539 H22436 N3662 O4087 S130,相对分子质量为318.092×103,等电点pI=5.82.Piezo2蛋白存在35个跨膜结构域,并有多个蛋白修饰位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Piezo2蛋白表达于肠道上皮与神经节,其在结肠表达水平较回肠丰富(P<0.01),其中结肠Piezo2与Epac1在mRNA水平表达呈正相关(r2=0.65,P<0.01).结论 Piezo2在结肠表达丰富,可能通过Epac1通路参与肠道机械力感知与调控.  相似文献   

15.
丹参注射液对肠道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加用丹参注射液后缺血再灌注肠管粘膜超微结构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后的肠粘膜超微结构、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有病理诊断的大肠息肉,更好地认识老年与非老年大肠息肉的差别。方法:回顾整理连续4年内资料完整可用的老年大肠息肉病例。分析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息肉部位、数目、是否有蒂、黏膜情况、是否分叶、病理类型、息肉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癌变等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及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老年和非老年大肠息肉(不含幼年性息肉)在患者的性别,息肉的部位、是否有蒂、大小和不典型增生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意义;老年与非老年患者大肠息肉癌变或不典型增生率只有在光滑息肉中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和非老年大肠息肉(不含幼年性和错构性息肉)癌变或不典型增生均在大小、黏膜情况、病理类型、是否分叶状等因素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老年大肠息肉在部位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与老年和非老年息肉癌变或不典型增生独立相关的因素均为息肉的大小、病理类型、黏膜情况和是否有蒂。结论:老年和非老年大肠息肉是有差别的,但影响息肉癌变或不典型增生的因素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汉民族健康成人的肠道正常菌群数的平均值。结果表明维、汉二者八种菌正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沿海城市正常成人相比较厌氧菌量明显增高(p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β2 微球蛋白、铁蛋白、CA242的表达水平和诊断价值以及与大肠癌某些肿瘤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3例大肠癌病人血清中上述4种标志物.[结果]大肠癌血清癌胚抗原、β2 微球蛋白、铁蛋白和CA242的阳性率分别为57%,39%,21%和54%;临床病理分期A期中其阳性率分别为28%,0%,42%和57%,癌胚抗原在D期阳性率为100%;癌胚抗原在浸润浆膜外组和肌层组间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0%,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82%和31%.CA242均值在结肠和直肠之间分别为370μg/L和1136μg/L.[结论]CA242是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调肝理脾法为历代医家认可,肝脾既有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又有体阴用阳的协同作用,现代医学已经阐述了肝脾参与消化系统的机制。肝脾一体的思想滥觞于《黄帝内经》,从肝治脾、从脾调肝、肝脾同治可以体现在肠道微环境改变;"肝喜调达"与"六腑以通为用",亦从中医理论解释了肝脾一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精氨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房林  薛崇德  周以明 《华夏医学》2000,13(2):124-126
目的:了解精氨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精氨酸组予精氨酸0.25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肠梗阻组予生理盐水作对照,1次/d,共5d。再手术将肠梗阻组、精氨酸组大鼠结扎回肠,造成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模型,假手术组仅作剖腹探查。术后24h处死大鼠采集标本。结果:①细菌移位率和移位数水平肠梗阻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精氨酸组和肠梗阻组相比明显减少。②血浆内毒素水平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