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鞠颖  曹蓉  李守莉 《西部医学》2011,23(5):870-871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比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进入分娩活跃期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50例实施连续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镇痛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下肢运动、产程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宫缩强度、胎心率及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麻联合硬膜外镇痛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胎儿出生后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完全,同时能减少罗比卡因用药总量,产妇满意度增高,从而提高了分娩镇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孕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88例待分娩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娩过程中不使用任何麻醉措施,观察组分娩过程中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观察两组产妇总产程和第一产程时间、活跃期宫口扩张速率、第二产程时间,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产程及第一产程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宫口扩张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快(P<0.01).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产妇分娩过程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同时亦能促进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产妇可接受性,探讨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216例足月、单胎、正常初产妇在宫口开大2 ̄3cm时,自愿选择分为2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腰硬联合)组与对照组。在镇痛前后不同阶段行VAS评分,了解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安全性。结果:腰硬联合分娩镇痛效果显著,手术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率增加,但不影响脐动脉血气指标和新生儿的窒息率。结论:腰硬联合分娩镇痛效果满意,虽然增加手术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但对母婴相对安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展。  相似文献   

4.
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 ,采用一点穿刺 ,将腰麻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 ,取长补短 ,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椎管内阻滞技术。我院于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5月将CSEA用于分娩镇痛 ,并与连续硬膜外阻滞 (EA)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产妇身高 >15 5cm ,孕期 38~ 4 2周 ,无严重产科并发症 ,初产 ,头位单胎 ,胎儿情况正常的产妇共 6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CSEA) ,对照组 (EA) ,每组各 30例 ,二组产妇年龄、体重、孕期及镇痛前宫口大小均相似 ,有可比性。1.2 方法 当产妇进入产程活跃期 (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无产科、麻醉科禁忌证的初产妇(观察组)在宫口开大2-4 cm时,给予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30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宫颈扩张速度加快,经阴道助产分娩率增高(P〈0.05)。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应用于产科,可达到分娩镇痛、加速产程目的,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朱红凌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6):573-574
产妇的痛阈个体差异较大,多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腹痛和恐惧不安、焦虑心理,并且以此为应激源,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各种功能和代谢的改变,降低胎盘血流量,并可造成产妇产后的严重疲劳、衰弱、抵抗力降低。恰当的分娩镇痛措施不仅可以消除产妇的痛苦,还可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胎儿胎盘血流,缩短产褥期恢复过程,对母儿均十分有利。关于分娩镇痛方法的选择需具备以下特征:①确保母婴安全;②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能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要求;③不影响宫缩和产妇的活动;④产妇清醒可参与分娩过程;⑤方法简单易行,创伤性小,易于掌握;⑥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分娩镇痛效果及产程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和对照组(正常分娩)各50例,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评级及总产程和第一产程时间,活跃期宫口扩张速率,第二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总产程及第一产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宫口扩张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快(P〈0.01)。结论表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实,同时能促进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5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5)。对照组产妇未镇痛,实施自然分娩;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同时,观察2组产妇产后疼痛状况、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对比2组产后相关指标,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为(253.6±7.3)mL、新生儿Apgar评分(9.2±1.5)、产程(497.2±276.4)min,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为(227.3±7.9)mL、新生儿Apgar评分(7.4±1.3)、产程(447.8±265.1)min,对比显示观察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缓解分娩疼痛具有较好的效果,是临床分娩镇痛的有效方法,有利于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的:研究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妇幼保健院接收的产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11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持续麻醉的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的方法,对比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末及第二产程末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末及第二产程末的镇痛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采用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的方法,在产科分娩镇痛当中,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分娩过程中的剧烈疼痛引起的心理应激可造成母体和胎儿的内环境紊乱。为了减轻甚至消除分娩疼痛,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研究,以寻找一种既能解除分娩痛苦又对母婴较为安全的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镇痛产程进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CSEA用于肾移植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脊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CESA) 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中的效果,对22 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病人,使用脊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A 组) ,并与22 例连续硬膜外阻滞(B 组) 进行比较。结果:A 组麻醉起效快〔T8 阻滞时间(2 .9 ±1 .1) min〕,与B 组〔(9 .0 ±1 .9) min〕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1) ;2 组对循环系统影响相似( P>0 .05) 。A 组病人无1 例主诉术后头痛。结果提示:脊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是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罗哌卡因输注方式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R1组和R2组,每组25例,两组均在宫口开大至3~4 cm时行CSE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1.5 ml(3 mg)。40 min后:R1组行PCEA镇痛,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基础输注速率6 ml/h,单次PCA 3 ml,锁定时间10 min。宫口开全时停泵。R2组行硬膜外间断注药镇痛,首次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8 ml,以后在产妇有明显痛感时注入上述药物5 ml,在宫口开大至9 cm时注入最后1次药物。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情况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结论:两组产妇用药后10、30、609、0 min及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均〈2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SEA)行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分娩镇痛(镇痛组)和自然分娩(对照组)的足月初产妇(ASAⅠ~Ⅱ级)各50例。镇痛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2μg,硬膜外腔置管,接自控镇痛泵,30min后硬膜外给予0.1%罗哌卡因和2μg/mL芬太尼混合液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持续量5mL/h,自控量每次3mL,锁定时间为10min。比较镇痛前后产妇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宫缩程度及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镇痛组行PCEA前后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宫缩强度及双下肢活动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镇痛评级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镇痛组第二、三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效果满意,母婴安全,是分娩镇痛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行腰硬联合麻醉的不同年龄患者硬膜外给药的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下肢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腰穿后硬膜外麻醉组(B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每组均包括青年组(20~45岁)和老年组(60~85岁)各30例.记录各组的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麻醉效果均满意.B组青年组的阻滞效果接近于A组,而B组老年组的阻滞效果接近C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中硬脊膜穿孔后硬膜外给药会显著加强老年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应适当减少硬膜外给药剂量并加强麻醉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速度甲氧明静脉恒速泵注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患者,按不同速度甲氧明静脉恒速泵注[2、3、4μg/(kg·min)]随机分为3组,即M2组、M3组、M4组.2min后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2 ml.在入室(T1)、穿刺前(T2)、穿刺后l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15 min(T7)、20 min(T8)各时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和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变化;记录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患者恶心呕吐、高血压发生情况和单次追加甲氧明和阿托品的情况.结果 6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3组患者年龄、体重、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麻醉平面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MA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点各组间比较,M4组在T3、T4、T6时刻MAP高于M2组,M3组在T4时刻高于M2组(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H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点各组间比较,M4组在T5、T7时刻HR显著低于M2组(P<0.05);3组间CO、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SVR比较,M4组在T3、T4、T5时刻高于M2组,在T5、T7时刻高于M3组(P<0.05);3组新生儿1 min、5 ra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氧明追加率、阿托品使用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速度甲氧明[3μg/(kg·min)]恒速泵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对CO和CI影响小,同时心动过缓发生率低,是较为理想的输注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病人髋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6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择期手术192例,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称Ⅰ组,104例,由于药物选择的不同又分为布比卡因组Ⅰa和左旋布比卡因组Ⅰb;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EA)称Ⅱ组,88例。观察麻醉平面达T10的时间,最高阻滞平面,麻醉用药总量,追加量,镇痛效果,是否辅助用药,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Ⅰ组阻滞平面达T10所用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最高阻滞平面两组无差异;所用麻醉药总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Ⅰ组追加量显著少于Ⅱ组(P<0.05);Ⅰ组镇痛效果全优,Ⅱ组镇痛效果优:79例,良:9例;辅助用药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收缩压下降>35%的以Ⅱ组为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此研究中Ⅰa、Ⅰb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部骨折的病人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双盲观察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研究其可行性、安全性。方法:400例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75%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试验组使用0.75%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每组200例。药物有效性的观察指标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高感觉平面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评分。安全性的观察指标包括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并发症、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试验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最高感觉平面维持时间试验组略短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各时间段BP、HR、sPO2及麻醉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麻醉恢复时间试验组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spinalandepiduralanesthesia,CSEA)在老年患者中应用时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下腹部及下肢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90岁,全部病人麻醉穿刺前均经静脉输注血定安500ml预充血容量。根据手术部位选L2-3或L3-4穿刺行CSEA,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1.6ml+50%葡萄糖0.2~0.3ml。对于手术时间长,腰麻作用消退者,经硬外导管注0.375%~0.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观察记录病人腰麻注药前、注药15min及注药3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注药15min时的SBP较注药前及注药30min均有明显降低(P<0.05),注药前和注药30min时SBP无明显差异。各时点的HR、DBP、SpO2无差异。结论:CSEA应用于老年患者时术中血压和心率平稳。  相似文献   

19.
杨玲  郑立民 《河北医学》2008,14(4):386-388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CNI)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间,对100例肾和输尿管结石接受PCNI术患者的麻醉方法随机分为CSEA组和CEA组,每组各50例。其中肾结石患者7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24例;男性87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6.2岁。术中观察麻醉平均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平面、骶神经阻滞完善率、麻醉药的总量、麻醉辅助用药以及不良反应(SBP下降≥术前基础值30%例数,HR下降≤55,牵拉反应等)的例数。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BP下降≥术前基础值30%例数和术中使用阿托品例数两组间无差别(P>0.05),而麻醉平均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平面,骶神经完善率,麻醉辅助用药,麻醉药的总量,疼痛效果的评价CSEA组明显优于CEA组(P<0.05)。结论:CSEA用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起效快、麻醉药用量少、痛觉阻滞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时对患者呼吸、循环、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剂量与镇静深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生理盐水持续输注组(对照组,n=39)、B组为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持续输注组(速度0.2 μg/kg/h,n=39)、C组为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持续输注组(速度0.4 g/kg/h,n=37).记录三组患者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给药、持续静脉输注给药及给药后120 min内各个时点SpO2、呼吸频率(RR)、无创血压、心率(HR)、BIS等指标.结果 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60 min,A组、B组、C组BIS值变化无显著差异;70 min、80 min时点A组BIS值显著高于B组与C组;T9、T10、T11、T12时点A组与B组BIS值显著高于C组;TL~T12期间,A组、B组及C组HR、MAP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辅助镇静,1 μg/kg的负荷剂量即可产生60 min左右的镇静作用;1 μg/kg的负荷剂量加0.2μg/kg/h维持可产生90 min左右的镇静作用;1μg/kg的负荷剂量加0.4 μg/kg/h维持可以产生约120 min左右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