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梗阻性黄疸在发现时常已晚期而不能作外科根治术,而姑息性外科旁路分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又相当高。采用介入放射学技术,经皮金属内支架内引流,不仅能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各种症状,改善肝功能,且具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的功能[1]。我们自2001年6月至2003年4月对40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现对其方法及疗效做一总结。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3~85岁,平均57.5岁。胆管癌13例,原发性肝癌7例,胰头癌15例,肝门淋巴结转移压迫胆管5例。4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男18例,女10例。胆管癌13例,胰头癌4例,胆囊癌3例,肝门区转移癌8例。共置入胆道内28枚金属内支架。结果28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结论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配合动脉内灌注化疗可提高恶性阻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张福君  吴沛宏  顾仰葵  赵明  范卫君  肖湘生 《癌症》2004,23(Z1):1567-1571
背景与目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单纯引流仅解决黄疸问题,没有对肿瘤本身进行治疗,患者常在短期内死于肿瘤的进展.近年来出现的经外引流管胆管内后装放疗、多极射频消融(ro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及动脉药盒(port-cathetersystem,PCS)局部化疗栓塞等介入微创技术,因其对肿瘤的直接治疗作用而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拟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内支架(expandablemetallic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植入术后,经外引流管胆管内后装放疗、RFA及PCS局部化疗栓塞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49例不能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区肿瘤25例(肝门原发性肝癌17例,肝门转移性肝癌8例),胆管癌11例,胰头癌6例,汇管区胆管腺癌7例.分4组,第1组为单纯EMBE组;第2组为EMBE加后装放疗组;第3组EMBE加RFA组;第4组为EMBE加PCS组.所有患者先行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然后第2组行经外引流管后装放疗;第3组行经皮RFA;第4组行PCS植入术,按肿瘤生物学特性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经药盒泵入化疗药物.结果:49例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成功,其中13例行单纯EMBE植入术,16例在EMBE植入术后行胆管内后装放疗,9例行RFA,11例在EMBE植入术后行PCS植入术.随访1~12个月,EMBE组:1~3个月内6例(46.1%)出现再闭塞,2~6个月内死亡8例(61.5%),12个月内死亡11例(84.6%);EMBE加后装放疗4例(25%)1~3个月内出现再闭塞,2~6个月内死亡5例(31.25%),12个月内死亡6例(37.5%);EMBE加RFA组1~3个月内2例(22.2%)出现再闭塞,2~6个月内死亡2例(22.2%),12个月内死亡3例(33.33%);EMBE加PCS组3例(27.27%)1~3个月内出现冉闭塞,2~6个月内死亡5例(45.45%),12个月内死亡6例(54.54%).EMBE组分别与近距离治疗3组的死亡率及再闭塞率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EMBM后应主动进行抑癌治疗,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联合胆道双支架治疗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对32例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植入64枚胆道支架,其中17例(试验组)术后5~7 d后行HIFU治疗;15例(对照组)术后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结果支架置入1个月后2组患者黄疸均得到有效缓解,2组患者黄疸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梗阻性黄疸再次出现的时间为术后4~13个月,中位时间为7.5个月;对照组梗阻性黄疸再次出现的时间为术后2~6个月,中位时间为4.1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HIFU联合胆道双支架治疗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性黄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 993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 ,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1 0 3例 ,且术前均经超声检查 ,现将超声检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讨论。1 资料和方法1 0 3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 6 9例 ,女性 34例 ;年龄 2 7~ 77岁 ,平均年龄 5 4岁。就诊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上腹部不适、疼痛等。采用LS 5 0 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和AlokaSSD 1 70 0Ⅱ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 5MHz。查前 8~ 1 2小时禁食。患者为仰卧位、左侧卧位、半卧位 ,必要时饮水5 0 0ml。仔细观察肝门、肝内外胆管内、胆囊、胰及…  相似文献   

6.
戚晓军  薛军  赵海东  刘伟 《中国肿瘤》2001,10(2):118-119
目的 研究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植入14枚胆道内支架,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胃癌肝门转移2例,胰腺癌3例,壶腹癌3例,10例支架植入后进行了局部治疗。结果 12例采用经皮肝穿放置胆道支架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8.3%(1/12),早期并发症率16.7%(2/12),6个月生存率58.3%,6个月胆道再狭窄率25%(3/12),春中1例进行了再次介入治疗。结论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阴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6例,根据梗阻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17例行根治性切除,29例行姑息性引流术。结果:17例根治性切除患者除2例死于急性肾衰外,余下15例1年生存率73.3%,2年生存率53.8%,3年生存率40%,5年生存率20%。22例姑息性内引流者平均存活8月,姑息外引流7例,平均存活3个月。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不能根治切除者应引流减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梗阻性黄疸在发现时常已晚期而不能作外科根治术,而姑息性外科旁路分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又相当高.采用介入放射学技术,经皮金属内支架内引流,不仅能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各种症状,改善肝功能,且具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的功能[1].我们自2001年6月至2003年4月对40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现对其方法及疗效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对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入组42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和(或)裸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在胆道内置入内外引流管和(或)裸金属内支架,进行引流胆汁的姑息性治疗。结果全组42例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本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最长可达20个月。结论介入疗法对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肝穿刺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其经验。方法在DSA下对52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内置入金属内支架治疗。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52例患者中,45例植入单支支架于肝总管和(或)胆总管,7例植入2支以上支架于总管和分支胆管,其中2例为肝内胆管支架再狭窄后的重新植入。52例患者术前血清胆红素(236.25±112.27)μmol/L,术后2周复查血清胆红素下降到(120.40±51.20)μmol/L(P<0.01),并发症5例(9.62%)。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7例不能切除壶腹周围,胰头癌梗阻性黄疸病例的治疗结果,一组行单纯黄疸内引流术;另一组在黄疸内引流同时行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2组病倒手术死亡率,住院时间长短基本相同,术手并发症,黄疸内引流同时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组略高于单纯黄疸内引流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单纯黄疸内引流组术后存活3月以上42例中,20例(48%)由于肿瘤发展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提出对胰头癌,壶腹周围癌梗阻性黄疸患者,只要肿瘤腹腔内无广泛转移,在黄疸内引流同时,应行预防性胃空肠短路术。  相似文献   

12.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支架及PCS化学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支架植入术后,动脉药盒植入术局部治疗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6例均已不能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其中肝门区肿瘤25例(肝门原发性肝癌12例,肝门转移性肝癌13例),胰头癌7例,胆管癌4例,随机分两组,一组为单纯内支架治疗(EMBE);另一组为EMBE加PCS治疗组。先行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然后行动脉药盒(PCS)值入术,再按肿瘤生物特性及药代动力特  相似文献   

13.
张新  刘澜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9):1802-1803
目的:对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8例,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0±29)岁,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结合临床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全部行PTCD或胆道支架置入,28例患者术后给予TACE治疗,3例患者行PTGD治疗。结果:58例患者均胆道穿刺成功,置入引流管或放置胆道支架,各项胆红素(TBL,DBL,IBL)下降至正常者50例,无明显下降者5例,升高者3例,28例行TACE治疗,6例行PTGD治疗。结论: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缓解梗阻性黄疸明显,先TACE治疗患者生存期超过未行TACE治疗患者,高位梗阻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8例,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0±29)岁,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结合临床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全部行PTCD或胆道支架置入,28例患者术后给予TACE治疗,3例患者行PTGD治疗.结果:58例患者均胆道穿刺成功,置入引流管或放置胆道支架,各项胆红素(TBL,DBL,IBL)下降至正常者50例,无明显下降者5例,升高者3例,28例行TACE治疗,6例行PTGD治疗.结论:PTCD及阴道支架置入缓解梗阻性黄疸明显,先TACE治疗患者生存期超过未行TACE治疗患者,高位梗阻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1 方法 从1999年5月到1999年10月我们对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或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术(EMS)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2~65岁,平均为53.5岁。5例患者中,采用单纯置管外引流1例,置管内外引流2例,金属内支架置入术2例(共置入3枚支架,其中1例置入2枚)。本组病例介入治疗前均进行B超、CT、MRI、MRCP检查,均为不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5例均经右腋中线第7肋间  相似文献   

16.
胰头癌常可侵犯总胆管,约80~90%患者在病程中发生阻塞性黄疸,多数病例作姑息性胆管肠道吻合术以缓解症状,但手术死亡率高达20%。1980年 Soehendra 报道经内镜胆管内修复术获得成功。为此,作者等于1980年8月至1984年1月对221例(男114例,女107例,平均年龄71岁)经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US)、体层扫描(CT)及病理检查,证实67例为胰头部癌伴阻塞性黄疸,应用活检孔道为4.2mm 的 OympusTJF-10十二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腹腔镜姑息性手术治疗经验,并回顾总结近年相关文献.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入院行姑息性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检索并回顾总结近年相关文献.结果: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中,壶腹部癌3例,胰头癌2例,胆管癌4 例;2例中转开腹,1例为难以控制的出血,1例为高碳酸血症;腹腔镜下完成的术式包括胆囊空肠吻合术4例,胆肠吻合口手工缝合2例,机械缝合2例,平均手术时间115min;平均失血量56.3ml,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天;围手术期死亡率0.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胆肠吻合口手工缝合1例,机械缝合2例,平均手术时间180min;平均失血量150ml;术后并发症: 自限性胆汁瘘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天;围手术期死亡率0.结论: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的安全、有效和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PTCD( 17例 )及金属支架置入术 ( 14例 ) ,1周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结果 :31例PTCD或胆道内支架置入后 ,血清总胆红素下降。 2例患者 2个月内死于与本治疗无关的原因。 2例支架再狭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平均生存 9个月 ,最长 2 6个月。结论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介入治疗可以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目前多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但各文献报道的疗效差异很大,患者生存期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我们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综合治疗的疗效,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侵犯或压迫肝门部胆管的恶性肿瘤造成的胆道高位梗阻,因梗阻部位多位于胆总管上段、肝总管,左右叶肝管甚至互不相通,单侧PTBD引流只能局限于引流管头端所放置的单一分支肝管,部分病例PTBD术后黄疸没有明显减退,甚至短期内加重,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本研究探讨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术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7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3.4岁),行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治疗。置入2枚支架的15例;2例为一侧肝管至胆总管置入支架,另一侧留置引流管。15例PTBD术后行TAI/TACE或放疗。结果:全部患者PTBD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57.7±142.5)μmol/L降至(174.7±87.6)μmol/L。引流通畅中位时间8.9个月,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1.2个月。结论: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近期疗效肯定,早期引流与多支引流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