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利用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各向异性进行成像,是目前唯一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疾病状况。本文回顾DTI的原理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如脑缺血性疾病、脑发育、脑肿瘤、外伤性脑损伤和癫痫、多发性硬化、代谢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磁共振扩散成像对脑缺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在缺血性卒中诊断价值方面的认识也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扩散成像在神经系统其它疾病中的应用也逐渐被认识.对扩散成像技术方面的发展与现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以利于指导临床更合理地应用扩散成像,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磁共振扩散成像对脑缺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在缺血性卒中诊断价值方面的认识也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扩散成像在神经系统其它疾病中的应用也逐渐被认识。对扩散成像技术方面的发展与现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以利于指导临床更合理地应用扩散成像,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磁共振弥散成像提供了与常规MRI技术不同的图像对比,它的图像对比主要依赖水分子的运动。可通过三个方面反映组织的弥散特性。①平均弥散:反映组织分子总的位移平方及总的弥散障碍特性。②各向异性程度:描述分子在空间各个方向上弥散的不同,与组织的方向性有关。③弥散方向性:反映组织的空间方向。磁共振弥散成像主要应用于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在脑肿瘤亦有重要作用。通常偏良性脑膜瘤细胞密度较小,细胞外问隙较大,ADC值较高,问变性脑膜瘤细胞密度较大,ADC值较低。良性脑膜瘤周边白质纤维主要由于肿瘤占位效应受压移位,各向异性程度无明显变化;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白质纤维部分破坏,各向异性程度下降。结合常规MRI,ADC及FA图有助于脑膜瘤良恶性分级。FA图及白质束成像可清楚显示肿瘤组织与周围白质纤维的关系,提供术者关于病灶与邻近重要白质纤维问三维可视化解剖学信息,指导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并有效保护提供锥体束。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苗延巍  张德辉 《放射学实践》2003,18(10):767-770
MRI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以及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故在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脑肿瘤的定位、定性、分级等更具有优势。常规MRI序列,主要包括自旋回波(spinecho,SE)序列的T1wI、T2WI以及钆喷葡替胺酸(Gd—DTPA)增强,所显示的是病变的含水量、血流的流空现象和对比剂透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和总结MR DWI扫描试验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现特征.方法 术前经MRI常规检查和DWI检查的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20 ~72岁,平均(42±13)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利用美国GE公司图像后处理软件Functool,根据不同的b值(300、500、800 s/mm2)产生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部位的ADC值,对其进行独立样本的£检验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试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42例甲状腺占位病变样本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的28例,包括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恶性肿瘤14例,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滤泡样甲状腺癌2例、不典型增生1例.b值为300 s/mm2时,甲状腺良性病变的ADC值为(2.39±0.38)×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为(1.60 +0.5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P<0.05).b值为5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85±0.33)×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为(1.65±0.42)×10-3mm2/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70,P>0.05).b值为8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61±0.30)×10.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为(1.44±0.29)×10-3mm2/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7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b值为300 s/mm2时,以1.98×10-3mm2/s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临界值,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8.6%.结论 b值为300 s/mm2时,DWI图像质量好,甲状腺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的ADC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低场磁共振弥散序列对各期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方法 应用磁共振T1W1,T2WI和水抑制反转恢复成像(T2 FLAIR)和DWI对70例各期脑梗死病人进行86人次MRI检查,并作ADC图,测定ADC值。结果在超急性脑梗死病例中,DWI和ADC图均表现缺血,但T2及T2FLAIR成像表现正常,病灶的ADC值随梗死时间延长,呈由低向高变化的趋势。结论低场磁共振DWI对急性期及超急性期脑缺血病变高度敏感,显示率及敏感性是100%.常规T2WI敏感性37%;ADC图可进一步量化缺血程度,二者结合应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病灶的转归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特发性震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特发性震颤患者基底节区核团及红核FA值、ADC值变化,希望为临床诊断和病理学研究提供支持。方法:ET患者13名为病例组,健康人8名为对照组,对每名患者进行临床评分(Fahn-Tolosa-Marin),并予以全脑横断面DTI检查,检测患者双侧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丘脑、红核的FA值、ADC值。结果:病例组双侧红核ADC值较对照组升高(0.89±0.13,0.78±0.08;P=0.002),其他感兴趣区FA值、ADC值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双侧红核可能存在神经元退行性改变,DTI可能为临床诊断ET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恶性肿瘤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胃腺癌38例,胃淋巴瘤10例。另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MRI(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0,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常规MRI胃恶性肿瘤检出敏感性为91.7%(44/48);DWI成像检出的敏感性为100%(48/48);DWI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恶性肿瘤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45.33±170.10,正常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9.80±36.24;在b值为800s/mm2时,胃恶性肿瘤平均ADC值是(0.87±0.11)×10-3 mm2/s,正常胃壁平均ADC值是(1.79±0.11)×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患者平均ADC值是(0.83±0.07)×10-3 mm2/s,胃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是(1.03±0.07)×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功能成像及其在脊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脊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通过分析影像信号、测量兴趣区的ADC值和灌注参数,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0例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及弥散成像。结果 早期脑梗死DWI显示优于常规MRI,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梗死病灶在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的表现各有特点 ,ADC呈规律性变化。结论 合理的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可提高脑梗死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2003年12月经MRI(0.3T)检查的119例颅脑病变,主要探讨低场MRI快速成像技术在临床急诊颅脑疾病诊断工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同b值的MRI弥散加权成像特性,提高病变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方法:对连续的MRI平扫和增强明确诊断的1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弥散加权成像b值分别为0s/mm2,100s/mm2和700s/mm2时的特征。结果:MRI平扫和增强分别显示34个(87%)和29个(74%)病变;在弥散加权成像中,b为0s/mm2时显示21个(54%),小的病变与血管和胆管易混淆;b为100s/mm2时显示39个(100%),病变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b为700s/mm2时显示33个(85%)。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以b值为100s/mm2最高(19.15±0.85);病变的信噪比以b值为0s/mm2时最高(12.89±0.96);病变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对比度以b为700s/mm2时最低(0.37±0.02)。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进一步提高了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以b值为100s/mm2时,病变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DWI)在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起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其仅在一个或三个方向施加弥散梯度磁场 ,所以不能正确评价具有不对称组织结构的各向异性特点。随着磁共振成像设备及技术的发展 ,新的弥散成像方式弥散张力成像 (diffusiontensorimaging ,DTI)已初步应用于临床 ,成为临床诊断和研究脑白质病、脑血管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的新方法。1 弥散张力成像基本原理与方法1.1 基本原理弥散的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 :弥散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 ,自然界中物质的分子不停地进行着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评价在3.0T磁共振非脂肪抑制憋气DWl序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正常志愿者与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在3.0T磁共振上,术前行基于SE-EPI的非脂肪抑制憋气DWI序列,b值为0和600s/mm2,统计学比较分析正常胰腺、胰腺癌及远端炎症区的ADC值.结果:不同组织的ADC值从低到高依次为胰腺癌、正常胰腺、远端炎症,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值为18.716,P值为0.0004,两两比较分析显示胰腺癌分别与正常胰腺及远端炎症的ADC值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0483及0.00191.结论:在3.0T磁共振上,非脂肪抑制憋气DWI序列有助于病灶筛查,其ADC值能够较好的反映胰腺癌、正常胰腺及远端炎症的组织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0例不同脑部病变(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脑肿瘤、脑白质病变)的DWI图像以及同一病变在不同扫描序列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WI对急性、超急性脑梗塞高度敏感(达100%),对急性出血性脑梗塞也很敏感,对脑肿瘤的敏感性(75%)低于T2/Flair(92%),对脑白质病的敏感性低于T2/Flair,但可显示部分多发性化的活动病灶,对急性脑出血敏感性较差。结论 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梗塞,对急性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也很有价值。能区别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梗塞。还有助于脑肿瘤、脑白质病变的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成像(DWIB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筛查、良恶性肿块的初步鉴别以及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DWIBS的研究,普遍认为DWIBS在评估恶性肿瘤及其转移方面有一定的价值,但亦存在一定的不足.该文综述了DWIBS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低磁场MRI脑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应用。方法:对33例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及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对超急性和急性期脑梗死,DWI可显示常规MRT2W1不能显示的病灶,在T2W1及FLAIR加权像可显示的病变中。弥散加权像可更清楚更全面地显示病灶,结论:DWI对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十分敏感,脑梗死病灶检出率为100%,因而对脑梗死治疗方案的及时制定与调整及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TensorImaging ,DTI)主要用来评价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是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DTI的基本原理1 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 DWI是一种测量自旋质子的微观随机位移运动的较新技术。目前在活体中主要是测量水分子的运动 ,其图像对比度主要关系于水分子的位移运动并非水的内容物 ,它通常是在标准MRI序列上再加上对弥散敏感的梯度脉冲来获得。水分子的运动特性可以用弥散敏感梯度方向上的表观弥散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