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研究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当下医学研究的进展和水平,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未来基础医学研究的水平和层次.基于目前医学研究的全球化,信息数据的网络化时代背景,认为应加强基础医学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为此,我们在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行了Meta分析、癌症数据统计分析、网络药...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知识面广 ,基础扎实 ,工作能力强 ,素质高的医学人才 ,在基础医学教学中 ,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启迪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目前我们开展的以病案为基础的医学微生物学课堂讨论 ,只是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和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我们还必须加强同学们的实验操作动手的培养 ,以及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  相似文献   

3.
基础医学七年制的临床课程教学及实习是加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为以后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而临床教学管理工作是医学生临床教学实习工作顺利实施和完成的重要保障之一.为加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培养拔尖基础医学人才,结合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是关系到培养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一项基础建设。我们学院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本省实际需要,我院提出“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方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实用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目的由“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转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我们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紧密围绕这一办学宗旨,努力开展与培养目  相似文献   

5.
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以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再学习和发现新问题、认识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基础医学是医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石,基础医学实验课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良好摇篮。作者以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实践为例,在学生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既要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怎样才能使二者有机地统一,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是病理教学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我们在病理教学中加强了临床病理讨论课教学,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七年制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而病理生理学作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涉及发病机制的重要内容而备受关注.因此,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培养临床"应用型"和"技能型"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现行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有必要加以改革高级基础医学专门人才或高水平基础医学科学家,理应是既有宽厚扎实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基础,又应经过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全面训练,并能深入掌握本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9.
突出中医特色不断加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进行,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诸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提高中医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我们在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白求恩军医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卫生士官培训院校,学院以特色立院,突出基层部队特色、士官教育特色、战区军兵种特色、传统育人特色。作为基础医学课程的生理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贯彻学院办学方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卫生士官教育必须采取与学历教育不同的教学模式,必须围绕岗位需求、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组织教学活动,基础课程应突出4个特色。  相似文献   

11.
浙江医科大学在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中,9年来走理医结合道路,与浙江大学联合办学。医学生在浙江大学2年的学习中,可培养理科素质和打下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基础。为加强对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二·二·三”七年一贯制的教学,进行三阶段科研培训。强调要把基础学科的知识和培养方法运用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去,加强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渗透,为培养高级医学人才取得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是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的教学体系.它的教学特点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学生则系统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听懂和理解所讲授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不太注意培养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其优点是学生能打下扎实的基础,缺点是创新不足.当前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还要具有探索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认为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性教育观念,改革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体系,建立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建立操作性强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热点。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依托综合院校平台,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践。培养目标注重以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养;课程设置注重专业基础和人文素养并重,充分利用综合院校的学科优势进行设置;培养模式实行基础与临床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探索符合基础医学基本特征的研究生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有扎实技能同时科研思维活跃的专业人才。而基础医学课程在培养过程中所占地位尤为重要,所以优化基础医学课堂效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学生双方交流沟通缺乏,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PBL、翻转课堂、虚拟实验等,已经陆续走进了课堂中,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中医学院从2005年起开办五年制护理学(英语方向)专业,培养能适应国际化需求、具备扎实英语语言基础的护理学高级人才,以适应临床需要及对外交流。《正常人体解剖学》属于护理学(英语方向)专业必修课中的专业基础课,共计65学时,占5个学分,在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中仅次于《英语》和《病理及病理生理学》,可见其重要作用及意义。而《正常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也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  相似文献   

16.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基础医学尤其免疫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更好地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严谨的科学作风,创造性思维及开拓型复合人才,我们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式改革。  相似文献   

17.
刘小梅  李群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85-1286
我们在中华医学杂志的编辑工作中,特别是在同广大读者、作者的交流过程中发现,有一些作者和读者对中华医学杂志还不够了解,认为中华医学杂志的内容是以基础医学研究为主,甚至认为中华医学杂志是基础医学杂志,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的专科杂志才是临床医学杂志。还有一些作者和读者,尤其是从事临床工作的作者和读者认为,向中  相似文献   

18.
以实验教学课程化为基础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科学,特别是分子水平的各种实验技术和实验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各个学科,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教育模式也已使医学教育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在基础医学理论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相对而言,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重视不够,尤其是实验教学内容陈旧过时,项目单一,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加快基础医学实验内容的改革已显得更为迫切.但如何改革并无公认的模式,我们通过分类整合等形式,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课程化,以课程化的模式设置实验项目,以探索基础实验教学内容新的改革形式.  相似文献   

19.
强化操作训练 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实现办学专业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1]的目标,激发学生刻苦练习专业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真正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我们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中实施技能操作强化训练与达标考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并且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要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必须加强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建设水平反映学科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应从硬件和软件2方面着手.硬件建设包括实验室重新整合、布局,实验设施、设备的投人;软件建设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