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波市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及其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非O1群霍乱弧菌是我市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通过研究其在人群中携带频度和产生毒素的种类,有利于对该疾病采取针对性措施。方法:用筛检方法分离菌株,经系统生化血清分型确定型别,K-B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用PCR、ELISA和动物等试验测定细菌的毒性。结果:从18416份标本中检出O1群霍乱弧菌236株,检出率为1.28%,其中腹泻病人检出率为8.3%,健康人群为0.3%,分属于25个血清型、9个噬菌体,除对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外,其他常用抗生素敏感在67.6%-100.0%之间,发现有15.3%的菌株对弧菌抑制剂O/129抗性。92.0%的非O1群霍乱弧菌对小鼠有毒性,CT毒素检出率为1.3%;ST毒素检出率为78.8%;溶血素血平板法阳性率为94.4%、试管法阳性率为88.9%;未检出耐热性溶血素、Vero毒素等多种。结论:宁波市人群中携带一定数量的非O1群霍乱弧菌,腹泻病人中检出率较高,健康人群携带率稍低,与报道一致。7-10月份为检出高峰,与疾病流行规律相符。菌株的生化和药敏特征未发现变异,但抗弧菌抑制剂O/129现象较严重,在鉴定、鉴别时应加以关注。从细菌中检出多种致病毒素,并对小鼠的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说明该菌的综合毒力较强。结果提示我们,非O1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复杂程度高于O1群霍乱弧菌,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宁波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腹泻病人等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感染情况及其菌株的耐药性.[方法]用过筛法筛选、VBO诊断血清作血清分型,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从人群中筛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236株,检出率1.3%(236/18 416);能被VBO分型的有188株,总分型率79.7%(188/236),分属25个血清型;检出株对头孢他啶、氯霉素和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等青霉素耐药性较高,有15.3%(36/236)对弧菌抑制剂O/129纸片(10 μg、150μg.)有抗性,涉及11个血清型.[结论]筛检方法适用于非O1群霍乱弧菌检测VBO2为腹泻病人的优势血清型;常用抗生素大多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病人分离株的耐药性高于从业人员,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检出菌对弧菌抑制剂O/129的抗性增高,鉴定时应考虑到该因素. 相似文献
3.
4.
非O1群霍乱弧菌致病因子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非O1群霍乱弧菌有多种致病因子引能起人群腹泻 ,为了解非O1群霍乱弧菌中致病性因子 ,对其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用平板法和试管法测定溶血素 ;用小鼠测定非O1群霍乱弧菌菌株的急性毒性 ;用VTEC -RPLA法测定菌株的Vero毒素 ;用EIA法测定菌株的ST毒素 ;用PCR法测定菌株的CT毒素。〔结果〕非O1群霍乱弧菌平板法溶血素 2 2 6株阳性 ,阳性率为 94.4% ;试管法溶血素 2 2 0株阳性 ,阳性率为 88.9% ;未检出耐热性溶血素。产ST毒素的菌株186株 ,阳性率为 78.8%。 45株产VTl毒素 ,67株产VT2毒素 ,同时产VTl和VT2两种毒素的 3 5株。 3株非O1群霍乱弧菌检出CT毒素其因 ,产毒率为 1.3 %。〔结论〕检测发现非O1群霍乱弧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能力 ,说明其对人群的危害较大、毒性较强 ;检出CT毒素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具有引起重症腹泻 (霍乱样腹泻 )的能力 ;检出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致病因子 ,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有多种。由于菌株发生CT毒素基因频度较低 ,目前不可能成为非O1群霍乱弧菌腹泻的主要的致病因素 ,而菌株发生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的频度较高 ,尤其是溶血素、ST毒素 ,有可能是非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5.
非O1群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外环境水体中,除O139群以外的有些菌株也可产生霍乱肠毒素,感染后引起人类腹泻,在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调查中,该菌的检出率可达5.13% 。但在正常人群中该菌的带菌状况及该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却甚少见于报道,为了解该组细菌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及相关的特性,我们于1998~2002年的5年间共检测饮服行业从业人员体检粪便12217份,从中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21株,并对其的型别、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作了系统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为本市饮服行业从业人员,均为成年人。菌株的分离和鉴定,按文献 ,粪便标本经碱性胨水36℃增菌过夜,接种四号培基,次日挑取可疑菌落接种普通斜面,作氧化酶试验,如为阳性,则按文献 作生化试验,符合霍乱弧菌特征的,分别用O1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用性。方法 取患者粪便标本,先用碱性蛋白胨水35℃增菌6h,然后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同时作霍乱弧菌常规培养,培养出细菌后用血清凝集法作为鉴别诊断O1群霍乱弧菌的金标准,用统计学方法对胶体金法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进行计算。结果 700份样本中,常规法培养出O1霍乱弧菌105株,胶体金法试验阳性108株,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表明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与常规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性为98.32%,阳性预测值为90.74%,阴性预测值为97.18%,假阴性率为1.68%,假阳性率为6.67%。结论 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特异性高(98.32%),灵敏度好,与常规培养法的一致性也较高,在快速检测O1群霍乱弧菌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 O1 群霍乱弧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能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几年因该菌引起的腹泻报道有所增加。为了解本地区外环境非 O1 群霍乱弧菌的分布情况 ,掌握其流行趋势 ,为疾病的防治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乌市地区非 O1 型群霍乱弧菌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相似文献
8.
饮食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检出3株O139型非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金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2):219-220
1992年10月以来,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先后发生霍乱样疾病的严重流行,临床表现与即往和当今流行的、由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古典型或埃尔托型霍乱无异,且临床症状严重者居多.但病原体即不与O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发生凝集,也不与O1群霍乱单克隆抗体A、B、C发生凝集,该病原体后被命名为O139型非O1群霍乱弧菌.我国自1993年以后该菌在新疆等地相继检出.我们在1998年4月初饮食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粪便中检出3株,该菌在我市尚属首次检出,在健康体检者粪便中检出更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水源水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分布与腹泻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95年共检测水样1962份,分离出非O1群霍乱弧菌803株,占40.93%,河、塘水样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34%和34.09%,河水明显高于塘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8.927,P<0.05);该菌在全年不同季节水源中均可生存,检出该菌最低水温为1℃,最高为33℃,最适水温为26~30℃,在一定温度范围内(0~30℃)其阳性检出率有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低温水中生存,提示该菌可以越冬;同时发现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VBO8型和VBO38型各2株;鉴定同一地区自腹泻病人和水源水中分离的146株非O1群霍乱弧菌,常见的有VBO2型、51型、7型和32型,血清型完全吻合,表示水源污染与腹泻病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对一类传染病———霍乱管理的不断加强 ,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患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有报道称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两者关系密切。 3 0 %霍乱患者在恢复期第 2~ 4周后 ,由粪便排出的细菌变为对霍乱血清不凝集的弧菌[1] 。自从 1992年我国在非O1群霍乱弧菌中分离出O13 9型霍乱弧菌以来 ,其致病性得到证实 ,相关的报道也较多。笔者拟结合工作实践 ,对除外O13 9型的非O1群霍乱弧菌与食源性疾患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区近 2a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食源性疾患 2起 ,其中 8月份 1起 ,人数为 6人… 相似文献
11.
12.
改良免疫荧光菌球法检测外环境中O1与O139群霍乱弧菌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2年 10月印度和孟加拉国发生了O139群霍乱弧菌 (O139VC)引起的霍乱大流行以来 ,国内外陆续有此菌报道〔1,2〕。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海水产品和水的媒介作用仍是沿海地区O1群霍乱弧菌(O1VC)和O139群霍乱流行的主要原因〔3- 5〕。为提高对O139VC的检测效果 ,对免疫荧球法进行改良 ,并应用于O1、O139VC的检测。现将 2 0 0 0年 5~ 10月间 ,我们用此法检测外环境自然水体水源和贝壳类、鱼类 (简称鱼介类 )等食品标本中O1和O139VC的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改进型荧球法器材 :普通生物显微镜和上海科艺厂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三峡库区长江水非O1群霍乱弧菌L型的流行病学状况,1994 ̄1998年作者在三峡库区选三地取长江水同时进行非O1群霍乱弧菌与非O1群霍乱弧菌L型的检测。结果发现O1群霍乱弧菌L型冬天阳性检出率较高,夏天阳性检出率较低。但各月份总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非O1群霍乱弧菌L型返祖回复后证实为非O1群霍乱弧菌。表明非O1群霍乱弧菌L型为非O1群霍乱弧菌越冬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卫生监督中,应加强对非为群霍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用霍乱弧菌噬菌体和溶血性等4项生物学试验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生物学分型实际应用意义。方法:用VP1-VP55组弧菌噬菌体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分型;用溶源性噬菌体敏感试验、溶源性测定、山梨醇发酵和溶血试验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生物学分型。结果:236株非O1群霍乱弧菌中能被5组O1群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62株,总分型率为26.3%,其中腹泻病人52株,从业人员10株,分型率分别为22.0%和9.3%,分属于11个噬菌体型,腹泻病人以21、26噬菌体型居多,从业人员无优势型别,对5组O1群霍乱弧菌体均不敏感的174株;62株非O1群霍乱弧菌分属于e、f、k、l等4个生物型,23个噬菌体-生物型在8-31型之间,均属非流行株范畴;对第Ⅳ组噬菌体(10^9/ml)及其常规稀释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溶源性表现为不裂解。结论: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分型,对预测非O1群霍乱弧菌流行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指导性意义。现成的噬菌体分型方法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分型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寻找更适宜于非O1群霍乱弧菌分型的噬菌体用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白山市外环境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菌型分布和致病性,掌握其流行规律,为感染性腹泻的控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4月-2008年8月对鸭绿江水系白山段水体进行了连续定点的监测,并对部分菌株进行了霍乱肠毒素的检测。结果共检测水样200份,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70株,可以用诊断血清分型的有41株,可分型率为58.57%,未定型29株,占41.43%。分离出携带霍乱肠毒素毒力基因(CT)的非O1群霍乱弧菌5株。结论通过对鸭绿江水系白山段水体的监测,证实该水体中广泛存在着非O1群霍乱弧菌,其血清分型是复杂和分散的。首次分离出携带霍乱肠毒素毒力基因(CT)的非O1群霍乱弧菌。鸭绿江水系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存在与人们的生活污水排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O1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霍乱的病原体[1]。根据其O抗原的不同可分为200多个血清群[2]。根据其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型(Classical biotype V.cholerae,CVC)和El Tor型(El Tor biotype V.cholerae,EVC)2个生物型。古典型与El Tor型不仅在表型和基因特性上不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8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型糖尿病12年,近1个月再发腹胀、水肿,尿少入院。住院期间患者寒战、发热,取血标本进行培养,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确诊非O1/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药敏试验提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后,继续使用当前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由3 g q12h改为3 g q8h治疗。10 d后患者无发热,血培养和粪便霍乱弧菌培养阴性,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非O1群霍乱弧菌能引起急性腹泻 ,是一群重要的肠道致病菌。近来有关该菌引起腹泻及食物中毒的报道显著增加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解本区非O1群霍乱弧菌的感染情况 ,掌握其流行趋势 ,我们对区内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进行监测 ,从中分离出 14株非O1群霍乱弧菌 ,并对菌株的各种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材 本区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腹泻物或肛拭子。1.2 培养基 碱性胨水 ,自制 ;4号琼脂 ,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牛产 ;TCBS琼脂、克氏双糖铁琼脂 ,上海医化试剂厂提供。1.3 微量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