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促进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中的疗效。方法将32例四肢浅Ⅱ度烧伤患者64个烧伤部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个部位应用凡士林油纱换药方法治疗,治疗组32个部位在凡士林油纱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观察比较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治疗组(8.4±1.2)d,对照组(11.6±1.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浅Ⅱ度烧伤能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背景: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在其他创面治疗中目前已取得较多临床证据,但其 对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康复的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覆盖对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康复的作用。 方法:将57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术后给予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换药,3 d 1次,对照组术后给予无菌凡士林纱布换药,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首次换药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明显减少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康复时间及换药费用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首次换药时创面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5),渗液明显减少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康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但试验组换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覆盖于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可减少刺激,明显减轻疼痛,提供湿性修复环境,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已证实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肉牙组织形成、加快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抗菌作用有限。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的效果及对瘢痕的作用。 方法:纳入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涂于创面表面,并以纳米银敷料覆盖;对照组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涂于创面表面,并以普通无菌纱布覆盖。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细菌阳性率、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后增生瘢痕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创面愈合后扁平瘢痕率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7,14,21 d创面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过敏反应及局部烧灼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提高美观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四环素眼膏在烧伤残余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烧伤残余创面的患者根据创面应用药物不同分为3组,创面应用四环素眼膏治疗的患者归入四环素眼膏组(简称眼膏组)、创面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归入rhEGF凝胶组(简称凝胶组)和创面应用传统碘伏油纱换药治疗的患者归入碘伏油纱组(简称油纱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度、治疗费用、1年后随访效果和创面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 (1)眼膏组和凝胶组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时间均短于油纱组,平均提前3~5d(P0.01),眼膏组与凝胶组的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眼膏组平均疼痛度评分为(2.56±0.14)分,与凝胶组疼痛度评分(2.61±0.0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伏油纱组疼痛度评分为(4.23±0.26)分,与眼膏组和凝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愈每1%残余创面所需敷料和药物费用眼膏组费用最低:(121.35±1.16)元,油纱组次之:(269.17±3.6)元,凝胶组较为昂贵:(449±17.2)元。(4)1年后对部分患者随访,根据相应评价指标进行评分,预后眼膏组(5.23±0.26)分和凝胶组(6.13±0.32)分明显优于油纱组(3.98±0.46)分,P0.01,眼膏组与凝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72h可见凝胶组细菌阳性率最高(42.31%),油纱组72h细菌培养阳性率(16.13%)明显低于凝胶组,眼膏组细菌培养阳性率(3.70%)又明显低于油纱组。结论四环素眼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对比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碘伏油纱,能有效控制感染,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度,同时降低治疗费用,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藻酸盐辅料应用于低位单纯肛瘘术后创面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断低位单纯性肛瘘,并行低位肛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1例。观察组术后换药应用藻酸盐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换药次数、创面清洁度和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为(9.03±3.86)次,少于对照组的(13.47±3.9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Ⅰ级清洁率(76.03%)高于对照组(13.22%),Ⅱ、Ⅲ级清洁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7.67±5.37)d,短于对照组的(25.32±3.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藻酸盐敷料应用于低位单纯肛瘘术后创面换药,可显著减少换药次数、创面分泌物,愈合时间较传统敷料明显缩短,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比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与碘伏油纱用于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小面积Ⅱ度烧伤患者,分成2组:其中使用rhEGF凝胶治疗的患者为rhEGF凝胶组,使用碘伏油纱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患者疼痛度、换药工作量及预后色素沉着情况并留取照片,1年后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rhEGF凝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凝胶组的愈合时间【(9.82±1.52)d】明显短于对照组【(14.42±2.10)d】(P﹤0.01),平均愈合时间提前3~5d;患者疼痛度明显减轻(VRS-5评分分别是:1.56±0.07和3.23±0.14,P﹤0.01);换药工作量也明显缩小(治愈每1%TBSA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57.2±0.8)min和(84.9±4.3)min,P﹤0.01);1年后部分患者随访证实凝胶组远期色素沉着较轻,并较少引起疤痕增生。结论rhEGF凝胶用于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效果确切,患者愈合时间缩短、疼痛度减小、换药工作量减少、预后色素沉着减轻,并且1年后随访发现多数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的缺乏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导致创面不愈合的发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作用于糖尿病溃疡动物模型创面的疗效。 方法:Wistar大鼠40只建立糖尿病溃疡动物模型,随机等分为模型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前列地尔组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前列地尔组,分别予以1%碘伏清创、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敷、前列地尔静脉滴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敷和前列地尔静脉滴注联合治疗。 结果与结论:干预后3,7,10,14 d观察发现,相比于模型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或前列地尔治疗后,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溃疡面积减小、愈合时间缩短、创面动态愈合率上升(P < 0.01),且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前列地尔单独治疗(P < 0.01),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或前列地尔单独治疗的效果接近,提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前列地尔联合使用比单纯使用前列地尔或单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更能显著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研究表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烫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分析其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 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2组,对照组于创面喷洒生理盐水,实验组喷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烫伤后0,1,3,5,7,10,14,21 d取创面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并测定两组大鼠创面愈合率。 结果与结论:烫伤后7-21 d 实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在1 d明显降低(P < 0.05),随后又升高,7 d达峰值且对照组比实验组高(P < 0.05);峰值过后,对照组逐渐下降,21 d接近烫伤前水平,实验组迅速下降,14 d达谷值,随后上升,21 d接近烫伤前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早期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规律,并显著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磨削术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68例开水烫伤儿童烧伤患者,烧伤创面以深浅Ⅱ度为主,完全随机法分为皮肤磨削组(36例)和保守换药组(32例)。皮肤磨削组患儿伤后48 h 内,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以钢丝球打磨创面坏死组织,直至创面出现弥漫性小出血点,银离子烫伤抗菌敷料覆盖于创面,纱布、棉垫加压包扎,5-7 d 去除外敷料,保留内层银离子烫伤抗菌敷料,给予外喷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保守换药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外涂复春散1号,抗菌敷料覆盖、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与抗菌剂隔天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热次数、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情况、医疗费用、后期随访效果等方面资料。结果68例患儿均治愈,住院期间,皮肤磨削组患儿换药次数、发热次数、愈合时间、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均低于保守换药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087、3.389、-3.971、-4.697,P 均〈0.05),皮肤磨削组医疗费用高于保守换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05,P〈0.05)。创面感染率、植皮百分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随访3个月,皮肤磨削组患儿术后大部分创面无明显增生,基本恢复正常,保守换药组愈合时间稍长,瘢痕增生较多。结论磨削术虽存在手术风险与费用高问题,但临床上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贝复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2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贝复济组(降血糖 抗感染 贝复济局部换药)16例,对照组(降血糖 抗感染)1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过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贝复济组治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贝复济组创面愈合时间(29.34±1.46)d 明显比对照组(38.23±2.87)d 缩短(P<0.05).两组均无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中应用贝复济,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性甲壳素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创面先外用rh-bFGF喷洒,再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清理创面后,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患者换药疼痛指数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烧伤创面愈合率、患者换药疼痛指数比较均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1.55±2.02) d,较对照组[(12.63±1.96) 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治疗组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0±4.28)%、(95.53±3.65)%和(99.55±0.68)%,明显高于对照组[(84.23±3.38)%、(93.50±3.21)%和(99.10±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63、2.27,P=0.04、0.01、0.03);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3.46±0.51)分,对照组患者换药疼痛NRS评分为(3.50±0.5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瘢痕增生;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联合rh-bFGF能明显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背景:将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应用于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报道不多,采用自身对照分不同厚度的研究目前尚未检索到。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促进中厚皮供皮区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选择需自体中厚皮片移植的烧伤及瘢痕增生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供皮区为大腿部位,根据供皮区创面深度分为0.40 mm组和0.55 mm组,每组各30例,采用自身对照,选择两处面积相等、深度一致,部位对称的创面,或同一深度创面一分为二,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对照组外用凡士林敷料。术后3,7,10,14 d换药,观察创面外观、愈合时间、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术后14 d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相对光滑,色素沉着轻;治疗组不同时间点换药时创面疼痛刺激轻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术后10,14 d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P < 0.05);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过敏现象,也未见局部组织过度增生。表明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能缩短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创伤、压疮、糖尿病等所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RP治疗将研究对象分为PRP组和常规组两组,其中PRP组32例,常规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门诊手术彻底清创,PRP组术后给予PRP凝胶覆盖创面,3 d更换1次凝胶,3次为1个疗程;常规组术后常规换药,根据创面愈合情况选择植皮或皮瓣转移加速创面愈合。1个月后观察两组创面的愈合效果。结果 PRP组32例患者创面经过2 ~ 4次PRP凝胶治疗后,均获得痂下愈合,创面愈合时间(25.25±4.93)d,平均换药(5.09±3.21)次。常规组16例经常规换药后愈合,3例植皮后愈合,1例行带蒂皮瓣转移术后愈合,创面愈合时间(42.95±7.97) d,平均换药(24.70±5.70)次。PRP组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富血小板血浆能显著增加创面生长因子浓度,加速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便携式简易负压辅助闭合疗法对下肢慢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行性。 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湿润烧伤膏包扎,根据创面渗出情况每1~2 d换药1次,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且无明显渗出后可3 d换药1次。试验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无菌纱布、输液皮管、注射器及手术贴膜,自制便携式简易负压辅助闭合装置进行治疗,每更换1次简易负压为1个疗程,前期每4~5 d更换1次简易负压,创面基底条件好转、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每5~7 d更换1次简易负压。观察2组患者创面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对数据行t检验。 结果试验组换药次数为(4.1±0.8)次,创面愈合时间为(16.5±2.5) d,对照组换药次数为(11.4±2.3)次,创面愈合时间为(22.9±4.5) d, 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98、4.838,P值均小于0.05)。 结论自制便携式简易负压辅助闭合疗法是一种创新性的实用型设计,对下肢慢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在病房及门诊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放疗中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常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聚维酮碘治疗,但两者均有一定缺陷。而康肤霜能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能对放射性皮肤损伤有很好的疗效。目的:观察康肤霜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高能X射线照射Wistar大鼠臀部皮肤建立深Ⅱ度皮肤烧伤创面模型。照射后12d创面出现后,将损伤动物随机分为康肤霜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和聚维酮碘组。各组每日将药物均匀涂抹在创面,直至创面取材或创面愈合。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各组动物分别于创面治疗后7,14,21d取创面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以标记指数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评估组织创面的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康肤霜组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均优于聚维酮碘组(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创面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量也明显高于聚维酮碘组(P0.01),但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康肤霜能减轻创面早期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加速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发现并改进一种促进大面积取皮后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需要在大腿上切取中厚皮片的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取皮术后试验组采用银离子水胶体油纱和自黏性聚氨酯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凡士林油纱和无菌纱布、棉垫覆盖创面,并用绷带加压包扎.对比术后局部感染的情况、首次换药时的疼痛评分、术后至完全愈合期间的换药次数、完全愈合所需的时间及术后两周时未愈合面积的百分比,并用SPSS17.0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无一例感染,对照组有两例发生感染,创面分泌物培养均为铜绿假单胞菌,经换药治疗痊愈.试验组在首次换药时的疼痛评分、完全愈合前的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1.5,P=0.001;U=109.5,P=0.011;t=0.769,P<0.001).结论 采用银离子水胶体油纱结合自黏性聚氨酯泡沫敷料有助于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痛苦,且该方法换药次数少,操作简便,术后两周内供皮区基本愈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银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小面积骨外露创面换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小面积(5 cm2)骨外露创面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18~88岁,中位年龄56岁。均采用纳米银浸透的多层敷料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为其换药,换药过程中均在前、中、后3期送细菌培养,记录细菌培养阳性率。对其创面愈合情况进行随访观察,记录创面最终的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2~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1±1.62)个月。27例患者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愈合时间8.62周。愈合后创面外形满意,无骨外露,无红肿渗液,无窦道及骨髓炎发生,达到一期愈合。结论应用纳米银敷料及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在抗感染的同时可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的生长,最终达到创面愈合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小面积骨外露创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中国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较为广泛,但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对中国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万方数据库(1982/2011)、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0),以“表皮生长因子”和“深Ⅱ度烧伤”为检索词,收集有关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与不采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相比较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53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第2周和第3周创面愈合率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 2,P=0.01);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瘢痕增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 < 0.000 01);而在减少烧伤创面疼痛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6)。表明应用表皮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和减少瘢痕增生的形成,但对缓解创面疼痛程度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春散1号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青岛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57例存在坏死组织的难愈性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两组创面均按照常规换药清创,清除能够提起、粘连不紧密的坏死组织,以0.5%碘伏消毒,0.9%氯化钠溶液清洗。治疗组(30例)将复春散1号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混合外用,对照组(27例)内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湿敷,两组外层均用干燥无菌纱布包扎。两组均每日换药1次,共30 d。观察两组患者创面坏死组织完全脱落、露出肉芽组织所需时间,治疗15、30 d后的创面愈合率,创周炎症反应、创面分泌物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坏死组织完全脱落、露出肉芽组织所需时间平均为(11.4±2.5)d,对照组为(17.8±3.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4,P=0.000)。治疗15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3.8±8.4)%和(18.4±6.8)%;治疗30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7.5±15.1)%、(39.9±2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5、5.762,P=0.000、0.000)。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创周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和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P0.05);治疗组创面湿润或微湿,无明显分泌物,对照组创面均有多少不等的分泌物。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春散1号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有利于难愈性创面坏死组织的脱落、杀菌消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生长,显著缩短了创面愈合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用凝血酶凝固成胶冻状,不仅可以黏合组织缺损处,还可以防止血小板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分泌生长因子,避免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液态重组生长因子试剂在伤口及移植区易流失易蒸发的缺点。  目的:观察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2008-01/2010-01在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儿童各30例。均以左侧面部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换药1次/d;对照组创面单用等渗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换药1次/d。干预7,14 d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与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7 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 0.05);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14 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0.05),愈合时间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 0.05);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说明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显著加快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