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国农村优生工作开展情况,探讨农村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利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检查服务工作时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中的孕环检对象,进行有关优生工作的问卷调查.结果在外来已婚育龄妇女633人问卷调查中,婚前检查者363人,没有检查者270人;优生知识培训参加1次29人,没有参加604人;对优生知识初步了解237人,不了解396人;孕期注意保健161人,顺其自然472人;对叶酸制剂(福施福、斯利安)全部不了解和没有使用;参加产前检查为0次219人、1次96人、2次121人、3次128人、4次及以上69人.结论目前我国基层政府与有关部门对优生工作尚未重视,农村广大育龄妇女优生知识普遍缺乏,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尚未得到全面实施.全面启动我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优生法律体系,农村基层政府与有关部门领导要转变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与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实施,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优生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做到优恋、优婚、优孕、优生、优育,彻底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国农村优生工作开展情况,探讨农村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利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检查服务工作时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中的孕环检对象,进行有关优生工作的问卷调查。结果:在外来已婚育龄妇女633人问卷调查中,婚前检查者363人,没有检查者270人;优生知识培训参加1次29人,没有参加604人;对优生知识初步了解237人,不了解396人;孕期注意保健161人,顺其自然472人;对叶酸制剂(福施福、斯利安)全部不了解和没有使用;参加产前检查为0次219人、1次96人、2次121人、3次128人、4次及以上69人。结论:目前我国基层政府与有关部门对优生工作尚未重视,农村广大育龄妇女优生知识普遍缺乏,出生缺陷于预措施尚未得到全面实施。全面启动我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优生法律体系,农村基层政府与有关部门领导要转变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与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实施,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优生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做到优恋、优婚、优孕、优生、优育,彻底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三级优生网络综合干预对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缺陷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已出现了发育异常,出生后用肉眼可见或辅助技术诊断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它包括先天畸形在内的所有出生异常的疾病[1]。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99·60/万,每年约有30~40万缺陷新生儿出生,神经管畸形(NTDs)发生率23·96/万,位居世界第一位,是造成胎儿和婴儿死亡及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振兴[2]。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为两年内有生育意愿的女性、治疗性原因接受中期引产的孕产妇、在18所助…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实施优生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优生干预措施,观察其对降低出生缺陷的效果。方法: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以农村人口为主的3个县中,各抽取经济条件中等的3个乡,对1998年3月~1998年 12月妊娠的5 100例孕妇进行优生干预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被调查孕妇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27‰(55/4882),经过优生干预后实际分娩新生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99‰(34/4 861),P<0.05。在出生缺陷中,神经管缺陷居首位。结论:优生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在以后的优生干预措施中,适当增加宫内感染的检测手段以及服用叶酸类制剂药物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浅谈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实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条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目前,出生缺陷是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工作,把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列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之首。1999年实施了“山东省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综合技术示范工程”。 一、建立优生技术网络 国家计生委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围绕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责,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群众需求变化和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的要求,组织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生殖道感  相似文献   

6.
<正>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是人口问题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优生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病率、实现优生目标、提高人口素质将起到巨大作用。为建立以市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劳务工育龄夫妇优生知识的知晓率,调查劳务工育龄夫妇优生宣传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优生知识调查问卷,抽取1800个已婚未育或准备再次妊娠的家庭,按照其意愿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分别进行优生知识和认知水平等的基线调查;干预组进行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及两组的比较。结果基线调查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优生知识和认知水平及态度需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进行干预后在优生知识和认知水平及态度需求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传教育的干预方式在提高劳务工优生知识及改变其认知、态度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岳增芹 《泰山卫生》2006,30(1):18-18
优生优育是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乡在平抑出生高峰的同时,把提高人口素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作为重点。近两年来,我站将多种优生措施应用于计划生育临床中,把优生工作做在孕前、孕期、产后,把好优生关,有效地避免了一些不良孕育,控制无一例缺陷儿出生,为育龄妇女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提供科学指导,为提高我乡的人口素质,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关心群众的生育问题,提供孕前优生保健服务,将计划生育和防治出生缺陷的优生技术服务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指导群众自觉参与计划生育,与此同时促进当地计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建设,扩大服务的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予以高度重视,实施以一级综合干预为重点的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经过五年的探索性研究,在运作模式的探索、实验室的建立、技术队伍的建设、宣传工作的开展、组织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使计划生育网络的优生工作走上规模,走向规范.  相似文献   

10.
孩子出生前就已经发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或代谢方面的异常被称为出生缺陷。出生缺陷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也是巨大而沉重的。从2009年开始,我国在全国实施优生促进工程,该文通过分析当前推进优生促进工程所面临问题,提出了四条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能力,找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循证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快速评估中的现有资料利用、抽样调查、小组讨论、访谈和观察法等方法。结果: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中专、大专为主,有75.5%的获得技术职称,技术职称较低,79.2%的人员为初级职称,高、中、初级结构比为1:10.4:43.4。除个别县级服务站外,绝大多数县、乡机构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有保障;从设备和资质看,初步具备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的条件,1/3的县服务站已基本具备较为全面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能力,1/5稍加改进可具备条件,其余约50%的机构需要不同程度地从执业资质到学科建设加以努力。医学检验学、男科学、医学影像学、医学遗传学是重点需加强的学科。宣传倡导、健康促进、营养素补充这三项工作完全有能力做好,而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结论:人口计生部门有能力组织实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各项内容并日渐规范。建议从组织管理、部门配合、规范操作流程和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严峻形势及重大危害;分析了妇幼保健机构在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中的重大责任;指明了妇幼保健机构如何发挥在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旨在为有效降低区域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供决策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服务的提供和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从服务提供的角度,提出改进服务细节的建议。方法:采用定量、定性研究方法,对云南省红河州7个试点县为期3年的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项目实践,了解目前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育龄夫妇对这些服务的了解程度、利用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收集现场的有关数据。结果:7个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具备了开展出生缺陷一级干预的相关工作基础和条件,3年中有超过40%的目标人群接受了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其中健康教育率为73.14%,叶酸增补率为41.63%。以全面实施三级干预的1个县为例,2005年6月~2006年12月共计出生婴儿5151人,参加队列研究的4058人,占出生人数的78.78%,项目筛查出了部分有生育出生缺陷儿风险的目标人群,通过积极干预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结论:通过服务提供者的能力建设,健全技术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强咨询,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促进育龄群众对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六枝特区2000年出生缺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六枝特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布特点及可能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制订干预方案。方法:由接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全特区2000年所有生育妇女7 351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出生缺陷138例,其中存活儿125例,因缺陷死亡儿10例,其他原因死亡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87.73/万。各乡镇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x~2=92.6226,P<0.01)。结论:本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乡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孕期感染及服药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吕梁地区出生缺陷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掌握山西省吕梁地区重点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生水平及分布特点,寻找可疑的致畸因素,为有效降低山西省出生缺陷率和制订出生缺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吕梁地区13个县(市),每个县随机抽取5~6个村,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的18~45岁育龄妇女逐个入户进行KAP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经核实后录入微机,用SPSS(10.0)/PC软件包处理,统计方法有x~2检验,x~2趋势检验,聚类分析。结果:共得有效问卷6086份,发现出生缺陷276例,出生缺陷率为193.64/万,其中神经管畸形65例,先天性心脏病31例,唐氏综合征29例,发生率分别为45.60/万、21.75/万、20.00/万。各地区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x~2=102.654,P=0.003),离石县最高为370.05/万,交口县最低为20.45/万。不同年限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x~2=11.796,P=0.003),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无脑畸形、唐氏综合征)。出生缺陷率在不同年龄及孕次的孕母、出生季节、胎儿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孕期抽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做X光检查、食用霉变土豆组的出生缺陷率与非暴露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8.599、4.655、10.285、11.805,P值均小于0.05)。结论:山西省吕梁地区出生缺陷率高,出生缺陷率无性别、季节差异,存在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出生缺陷现状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个乡镇作为项目点进行基线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6.33%的服务对象通过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获得优生优育知识;41.60%的服务对象做过孕前TORCH实验室筛查,8.79%做过唐氏筛查;32.94%使用了叶酸增补剂;出生缺陷前3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脑积水。结论:出生缺陷应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加强孕前一围孕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0~7岁儿童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9个县(市、区)0~7岁儿童出生缺陷的调查,了解影响山东省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域分布、经济、社会、人口分布等确定示范点,并对183 249例0~7岁儿童进行基线调查。采用回归性询问填表法初筛可疑阳性患儿,并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逐个查体,明确诊断,填写统一调查表,录入微机,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筛查183 249例儿童,确诊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2782例,发病率为15.18‰(2 782/183 249)。②不同地区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001)。③排前10位的疾病分别为腹股沟疝及脐疝(n=442)、智力低下(n=317)、鞘膜积液(n=245)、先天性心脏病(n=243)、眼部畸形及视力障碍(n=122)、肢体畸形(n=206)、脑瘫(n=202)、唇(腭)裂(n=124)、先天性耳前瘘管(n=233)及聋哑(n=115)。④多胞胎76例(2.73%,76/2 783)。⑤出生时妊娠周数<37周的206例,占7.40%(206/2 782),>42周的76例,占2.74%(76/2 782),平均39.59±2.10周。⑥出生时体重<1.6kg的16例,1.6~2.7kg的363例,两者占13.62%;≥4.0kg的巨大儿325例(11.68%,325/2 782),平均3.30±0.58kg;母亲年龄18~22岁37例,35~45岁127例,>45岁7例,平均28.3±3.9岁。⑦患儿男性占68.6%(1 908/2 782),女性占31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农村育龄妇女生育指标出生队列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不同出生队列育龄妇女生育情况的变化趋势,为计划生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按经济水平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4个抽样点育龄妇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用出生队列法分析数据。结果随出生队列推进,4个抽样点的育龄妇女怀孕和足月产次数减少,哺乳时间缩短,选择宫内避孕环和避孕套的比例增加,绝育术的比例下降,在医院分娩和剖宫产的比例增加,且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变化明显。结论农村育龄妇女生育模式趋向城市化,应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避孕节育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干预研究方式将四川省成都市和攀枝花市作为研究现场,利用结构式问卷对2 197 名 18~49岁流动人口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并随机分为2 组, 其中干预组1 198 人,对照组999 人。采用卡方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干预对流动人口避孕节育 需求的影响。结果:2 组对象最希望获得的服务是咨询和宣传教育服务。评估调查时希望获得宣传教育服 务和咨询服务的比例,干预组分别为82.71%和83.26%,对照组分别为74.10%和76.88%,2 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干预活动对研究对象避孕节育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需求的影 响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比对照组对象有更多的宣传教育服务需求(OR=1.62,95%CI 为1.29~2.04)和咨 询服务需求(OR=1.70,95%CI 为1.34~2.15)。结论: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研究对象避孕节育宣传教育、咨 询服务的需求,提示避孕节育干预对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节育需求,转变观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与环境危险因素的关系及规划相应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广西2000年出生的围产儿1075例(包括出生缺陷儿317例和正常对照儿758例)进行干预模式拟合。结果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暴露于农药、激素类药、妊娠合并症、镇静药、中成药、母亲患地中海贫血、父亲接触化学制剂、母亲孕期体力劳动过重和产次大于2次且孕期营养不良等9个因子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6.836、3.216、3.163、2.058、1.965、1.818、1.803、1.568和1.303。结论今后在广西进行出生缺陷干预时可从优生健康教育和对高危孕妇孕期监测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