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锋  周水淼  张速勤  许月 《上海医学》2004,27(5):352-354,i003
目的 探讨实验性上颌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扩大兔上颌窦自然开口对慢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5侧),假手术对照组(10侧)、窦口阻塞组(13侧),仅注入细菌组(10侧)窦口阻塞加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组(20侧),窦口阻塞加注入肺炎链球菌组(22侧);将鼻窦炎模型再分为窦口开放和窦口扩大两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的窦腔脓性分泌物和细菌培养情况。结果 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假手术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3.3%(2/15侧),窦口阻塞组为84.6%(1l/13侧),仅注入细菌组为10.0%(1/10侧),窦口阻塞加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组均为100.0%(20/20侧,22/22侧)。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对实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率达80.8%(21/26侧),开放上颌窦窦口对实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率达50.0%(8/16侧)。结论 窦口阻塞加注入细菌的方法可成功制造实验性上颌窦炎模型,窦口扩大术对实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较窦口开放术好。  相似文献   

2.
胡德峰  朱小红 《吉林医学》2011,(31):6657-6658
目的:分析上颌窦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减少漏诊、误诊;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血管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8例临床资料齐全的上颌窦血管瘤患者,均在鼻内镜下通过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用上颌窦息肉钳、电动吸割器及弯头刮匙切除上颌窦血管瘤。结果:8例患者上颌窦血管瘤手术切除彻底,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为血管瘤,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上颌窦血管瘤术前诊断靠病史、体征及鼻窦CT检查综合判断,上颌窦穿刺有一定的价值,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鼻内镜下上颌窦血管瘤摘除术是一种损伤小、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零兴勤  何中杨 《微创医学》2010,5(3):238-239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上颌窦自然窦口不同处理方法对术后效果的影响,为鼻内镜术中如何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提供参考。方法 106例193侧有上颌窦炎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于鼻内镜手术中针对上颌窦自然开口采取不扩大自然窦口、四个方向环形扩大窦口、保留下缘的前后缘扩大三种处理方法。分为A~E组。术后6个月对窦口及窦腔内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检查时行上颌窦口扩大开放组有13侧(9.5%)窦口瘢痕或黏膜水肿增生,致窦口狭小;4侧(2.9%)窦口闭锁;上颌窦下缘未被破坏组窦腔内分泌物潴留少(4.0%);被破坏组分泌物潴留比例较高,达31.2%和22.2%。结论上颌窦自然开口下缘是上颌窦纤毛传输的重要途径,手术中应注意保护,除非病变广泛或病变严重,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减少窦腔分泌物潴留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两种术式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6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B组28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A组治愈30例,治愈率93.8%,B组治愈27例,治愈率96.4%。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确切,术中务必彻底清除窦内全部真菌团块,必要时联合下鼻道开窗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对上颌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上颌窦炎21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后组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切除部分肥厚明显的中鼻甲;B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组筛窦,不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尽量保留中鼻甲,特别肥厚者也行部分切除。结果:218例均随访1年以上。按海口1997年疗效评定标准,A组治愈100例,治愈率92%,B组治愈99例,治愈率91%;A组好转9例,好转率8%,B组好转10例,好转率9%。结论:鼻内镜手术范围的关键是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是否扩大上颌窦口并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何志刚  张云高  刘健民  欧江勇  黄涛 《广东医学》2006,27(11):1728-1729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总结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以来收治的25例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其中霉菌性上颌窦炎18例,霉菌性蝶窦炎7例.结果 25例中23例一次性治愈,随访1~6年无复发,1例非侵袭性霉菌性蝶窦炎和1例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筛窦炎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1年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后完全治愈。结论 对有深部头痛或一侧头痛患者伴有回吸性血痰等症状应进行详细的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手术中尽量扩大病变的蝶窦开口和上颌窦开口,手术后定期冲洗窦腔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的推广应用为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1997年1月至1997年10月,我们对慢性上颌窦炎80例施行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慢性上颌窦炎80例中男46例,女34例;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术并下鼻道硅胶管置入冲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疗效。方法:2005年以来,我们采用鼻内镜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术并下鼻道硅胶管置入冲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2周~1个月拔除硅胶管,并获随访资料。结果:22例病人,置入硅胶管24侧,随访6~12个月,治愈16例,好转6例。结论:采用鼻内镜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术并下鼻道硅胶管置入冲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是一种疗效可靠,费用经济,操作简单的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法,可作为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常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车翔  汪本翔 《海南医学》2006,17(11):117-117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的常见病,由于上颌窦自然开口位置较高再加上开口处黏膜肿胀等病理改变导致自然开口阻塞,故临床上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手术器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为多例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患者施行一种简易的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选择至少随访一年以上的1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度数鼻内镜(包括0°、30°、70°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上颌窦炎手术治疗中的观察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1月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鼻咽癌放疗后确诊并发上颌窦炎患者33例.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予鼻内镜下行中鼻道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炎,用不同度数鼻内镜进行观察。术前观察指标包括:钩突、筛泡、中鼻甲、上颌窦自然开口;术中观察上颌窦指标包括:前壁、后外壁、内侧壁、上壁、底壁、窦内脓性分泌物;术后上颌窦炎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上颌窦开口、出血、水肿、坏死、脓性分泌物、结痂、瘢痕。对镜像评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前指标观察:70°镜在术前观察平均得分最高,为(7.0±0.2)分,存在的死角或盲点最少,不同角度镜头存在的死角或盲点集中在上颌窦自然开口。术中指标观察:70°镜在术中观察平均得分最高,为(7.7±0.2)分,存在的死角或盲点最少。术后上颌窦炎治疗效果指标观察:70°镜术后观察上颌窦炎治疗效果指标平均得分最高,为(9.8±0.2)分。不同度数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上颌窦炎手术治疗中观察效果:70°镜对鼻咽癌放疗后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观察效果最好。结论不同度数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观察效果存在差异性,70°镜观察效果最佳,结果可供镜头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虎军  谢金 《安徽医学》2012,33(12):1626-126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2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其中复发性上颌窦炎伴息肉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5例、上颌窦囊肿12例、出血坏死性息肉2例。泪前隐窝入路解剖或不解剖鼻泪管,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去除上颌窦前内下壁骨质,所有患者均行下鼻道开窗。结果随访6个月~1年,复发性慢性上颌窦炎伴息肉病例,术腔局部黏膜囊性泡状隆起;真菌性上颌窦炎窦腔黏膜水肿,3次换药及鼻腔冲洗,创面逐步上皮化。所有患者切口完全愈合,无膜性鼻泪管损伤或面颊部麻木发生,下鼻甲形态正常无坏死,下鼻道开窗口引流通畅。结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视野宽阔,清除病灶彻底,术后换药视窗清晰。该方法为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提供了创伤小、疗效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兔实验性上颌窦炎模型观察手术前后上颌窦黏膜纤毛运动的变化.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正常对照(35侧)、鼻窦炎(50侧)和鼻窦炎术后(40侧)3组,建立实验性上颌窦炎模型,并采用窦口开放、扩大术治疗鼻窦炎.分别采用99mTc-SC核素法和活性碳粉末法观察上颌窦黏膜纤毛的运动.结果:99mTc-SC核素法可很好显示纤毛的运动方向;活性炭粉末测量法显示纤毛运动速度正常对照>鼻窦炎术后>鼻窦炎,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活性碳检测上颌窦黏膜纤毛运动是一种有效判断纤毛功能的方法.术后再生的黏膜纤毛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鼻窦炎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窦炎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对168例(225侧)复发性鼻窦炎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均实施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中鼻甲部分或完全缺失95例(121侧),上颌窦窦口狭窄阻塞51例(75侧),鼻腔粘连85例(117侧),钩突残留48例(57侧),筛窦骨质增生38例(65侧),鼻中隔偏曲25例。106例(134侧)痊愈,40例(56侧)好转,22例(35侧)无效。结论:病变残留、鼻腔粘连、窦口狭窄闭锁、钩突残留、筛窦骨质增生、鼻中隔偏曲是实施修正性手术的主要原因。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术前鼻窦CT检查、选择好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解剖参照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急性鼻窦炎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预防、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对同1例患者的两侧鼻窦做配对比较,记录其鼻中隔偏曲两侧鼻窦(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炎的发病情况,并对严重度进行量化分析,评价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结果]鼻中隔偏曲患者两侧鼻腔、急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及鼻窦炎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患者两侧鼻腔,急性鼻窦炎的易感性、严重程度相同;单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并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鼻窦炎;对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需同期评估和处理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代偿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两种不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鼻内镜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治愈3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32例,无效8例(χ2=4.507,P <0.05)。结论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优于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其在临床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扫描的63例解剖变异伴副鼻窦炎症患者的影像资料,先行轴位薄层容积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行多平面重建,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影像特点及其与鼻窦炎症发生的关系。结果 (1)解剖变异:钩突偏移17例,其中向内偏移9例,向外偏移8例;中鼻甲过度充气20例;中鼻甲反向7例;筛泡过度气化7例;Hallor气房6例。(2)鼻旁窦炎症表现:上颌窦炎26例(左侧10例,右侧11例,双侧5例);筛窦炎19例(左7例,右6例,双侧6例);上颌窦并筛窦炎15例(左5例,右6例,双侧4例);右侧鼻旁窦炎合并左侧上颌窦炎1例,左侧鼻旁窦炎合并右侧筛窦炎2例。结论MSCT多平面重组(MPR)着重OMC细节的显示,构建鼻道引流通道,提供治疗方案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陶天武  代萍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99-100,161
目的探讨CT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2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霉菌性上颌窦炎并总结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9例上颌窦内完全充填软组织密度影,17例可见钙化灶,4例可见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结论霉菌性上颌窦炎有特异性的CT表现,CT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手术中处理病变中鼻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建平 《右江医学》2001,29(2):133-134
目的 :研究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FESS)中对病变中鼻甲的处理。方法 :在 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中 ,对病变中鼻甲适当处理 ,并术后观察中鼻甲、筛窦术腔及上颌窦口开放情况。结果 :术后 6个月中鼻甲恢复正常 31例 ,发生粘连 9例 ;上颌窦口开放 33例 ,狭窄 7例 ,病变中鼻甲大多恢复正常。结论 :在FESS中 ,适当处理病变中鼻甲 ,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