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径路选择,探讨不同手术径路的优缺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或)MRI检查,三种手术路径分别为颈侧径路45例、口内径路20例、颈-腮径路2例。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8~1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结果 67例中良性肿瘤共59例(88.1%),恶性肿瘤8例(11.9%);24例(35.8%)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颈侧径路20例(29.9%),口内径路3例(4.5%),颈-腮径路1例(1.5%),其中7例(10.4%)随访后好转。复发患者7例(10.4%),颈侧径路4例(6.0%),口内径路3例(4.5%)。结论 咽旁间隙解剖毗邻复杂,病理类型繁多,肿瘤以良性为主,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肿瘤大小及解剖关系决定手术径路。颈侧径路仍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首选方法,但在肿瘤最大直径<6 cm并位于动脉内侧的良性肿瘤患者中,可考虑口内径路。  相似文献   

2.
经口径路咽旁间隙巨大良性肿瘤切除术(附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口径路手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经口径路切除6例患者咽旁间隙巨大良性肿瘤,其中气管切开3例.结果:6例肿瘤均顺利完整摘除,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其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膜瘤2例,多形性腺瘤2例.随访20个月~5年,无复发.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尤其可以了解肿瘤范围及其与颈内动静脉的毗邻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患者行咽旁间隙巨大良性肿瘤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4 1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 ,经口入路 6例 ,腮腺径路 6例 ,经颈外径路切除 2 5例 ,颈外加下颌骨切断 2例 ,侧颅底径路 2例。术中气管切开 8例。4例部分切除肿瘤 ,37例完全切除肿瘤。结果 :术腔感染 2例。永久性神经损伤有 :Horner综合征 2例 ;其他神经损伤 5例 ,主要为Ⅶ、Ⅸ、Ⅹ、Ⅺ脑神经损伤。 1例巨大神经鞘瘤并发大出血。随访 11个月~ 6年 ,复发 6例 ,1例为口咽径路的良性肿瘤 ,5例为恶性肿瘤。结论 :熟悉咽旁间隙解剖 ,详细的术前评估 ,合理的手术径路和完善的术腔处理是避免并发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咽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 ~77岁,中位年龄42岁.CT扫描结合MRI检查有助于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方式包括:经口入路1例,经颈部入路22例,经腮腺-颈部入路8例,下颌升支纵行裂开入路1例,经颈部-下颌角部分切除入路4例,经腮腺进路2例,耳后颅颈联合入路2例.结果 4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涎腺来源15例,神经来源12例,其余13例为其他组织来源.28例良性肿瘤中,23例经一次手术治愈,随访13~47个月无复发,中位数39个月.12例恶性肿瘤经随访3~50个月,中位数29个月,6例存活(随访时间24~ 50个月,中位数36个月),3例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失访.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腔感染2例,迷走神经损伤3例.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首选方法,绝大多数肿瘤可以经单纯颈侧入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或较大的良性肿瘤应选择较宽阔的手术入路.咽旁间隙的良性肿瘤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总结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尤其是经口进路切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收治的48例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全部行CT增强扫描,部分行MRI扫描.全部手术治疗,经口进路16例(33.3%),单纯颈侧进路19例(39.6%),颈侧腮腺进路13例(27.1%).结果: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状、大小、范围及可能的病理性质.术后3年内复发2例.经口进路术后发生霍纳氏征1例,术腔血肿形成1例.颈侧进路发生暂时性面瘫5例,副神经麻痹1例.结论:CT和MRI扫描能区分咽旁肿瘤位于茎突前或茎突后间隙以及和邻近组织的关系,手术入路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重要血管之间的关系来选择.部分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经口进路切除安全可行,与颈侧进路比较并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复发率, 符合微创美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临床罕见的咽旁间隙肿瘤。方法总结1986年~1997年7月收治的59例患者的回顾性资料。结果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以神经源性肿瘤居多,约占60%。高分辨CT及MRI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颈侧切开广泛应用于75%的良性病变;应用下颌骨正中裂开切除2例局限于隙上部的良性肿瘤和1例侵及颅底的颈动脉体瘤;应用侧颅底入路切除1例起源于颈静脉孔生长至咽旁间隙的神经鞘瘤。结论认为经口径路仅用于较小的肿瘤切除;经颈腮腺径路主要用于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的切除;经颈下颌骨正中裂开径路是切除咽旁间隙特殊肿瘤安全有效的入路。  相似文献   

7.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路径探讨(附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路径。方法:回顾分析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路径。46例中,11例经口咽路径,23例经颈侧路径,2例经颈侧腮腺路径,7例经颈-下颌骨正中裂开外旋路径,3例经颞下窝路径切除肿瘤。结果:43例完整切除肿瘤,3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并发面神经损伤致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瘫; 2例术后出现Horner′s综合征,均于术后半月内恢复;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术后复发3例, 1例为经口咽路径切除的良性肿瘤,2例为恶性肿瘤。术后随访3~5年, 2例死亡,余均健在。结论:手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应根据位置的不同正确选择手术路径,充分暴露术野,辨清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总结1966-2002年收治的88例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中神经鞘膜瘤73例,占83%,神经纤维瘤15例,占17%。颈部CT扫描及彩色B超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经颈侧径路摘除肿瘤75例,经咽侧径路摘除肿瘤12例,经颈侧及咽侧联合径路摘除肿瘤1例,均完整摘除。术后出现神经麻痹9例。结论 颈侧径路是安全、彻底切除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最佳手术入路。对咽旁间隙巨大肿瘤,应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先天性颈侧瘘管及囊肿治疗方式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9例复发性先天性颈侧瘘管及囊肿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期提高颈侧瘘管及囊肿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手术切除后复发的颈侧瘘管及囊肿患者的诊治过程。其中第一鳃裂来源12例,第二鳃裂来源6例,第三鳃裂来源21例。结果:所有患者经历瘘管或囊肿切除手术2~5次。最后1次术后随访9个月~17年,6例失访;6例复发(第一鳃裂瘘管1例,第二鳃裂瘘管3例,第三鳃裂瘘管1例、囊肿1例);1例第一鳃裂瘘管患者第3次术后发生癌变,第4次术后1年死亡。2例第三鳃裂瘘管穿过甲状腺,术中切除瘘管穿行的甲状腺组织。所有术中找到明确内口并进行有效结扎的颈侧瘘管患者术后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提高对颈侧鳃裂畸形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是复发性颈侧瘘管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间隙肿瘤手术进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最佳手术进路切除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间隙肿瘤,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间隙肿瘤患者,包括组织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及手术人路。结果:50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2~5年,均无复发;16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2~5年,生存期不足1年4例,2~4年8例,5年及以上4例。结论:扩大上颌骨切除术适于上颌窦原发恶性肿瘤侵及翼腭窝、颞下窝和(或)咽旁间隙的患者;面正中揭翻术适于鼻腔、鼻窦、鼻咽及翼腭窝良性肿瘤及局限的恶性肿瘤患者;颈侧高位切开下颌骨外旋人路术适于咽旁间隙肿瘤累及翼腭窝和(或)颞下窝的患者;颈颌径路-下颌骨截骨术适于咽旁间隙-颞下窝良、恶件肿瘤侵犯侧颅底及翼腭窝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咽旁间隙肿瘤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讨论临床罕见的咽旁间隙肿瘤。方法 总结1986年-1997年7月收治的59例患者的回顾性资料。结果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以神经源性肿瘤居多,约占6%高分辨CT及MRI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颈侧切开广泛应用于75%的良性病变;应用下颌骨正中裂开切除2例局限于隙上部的良性肿瘤和1例侵及颅底的动脉体瘤;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咽旁隙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原发性咽旁隙肿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5例原发性咽旁隙肿瘤病例.结果 本组病例共包括24个病种,以神经源性最为多见(72.6%),其次为涎腺来源的肿瘤(15.6%),其他类型少见(11.8%),其中良性121例(89.6%),恶性肿瘤14例(10.4%).135例患者中,13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是颈侧切开.11例手术的良性肿瘤患者中,4例术后局部复发.至随访期末,1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5例(35.7%)死亡,5例患者带瘤生存(35.7%),4例患者无瘤生存(28.6%).结论 咽旁隙肿瘤较少见且多为良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咽旁隙的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经口内镜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43岁。肿瘤位于茎突前间隙者13例,位于茎突后...  相似文献   

14.
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咽旁隙解剖特征,提高咽旁隙肿瘤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近9年收治的45例咽旁隙肿瘤病人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外科径路、手术所见及手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人随访8个月~9年。结果良性肿瘤40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5例。术前CT或MRI能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扩展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术后出现伸舌偏斜2例,口角偏斜1例,Hoiner综合征4例,右上肢曲屈障碍1例,3例术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原发性咽旁隙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MRI和/或CT检查是诊断咽旁隙肿瘤及术前确定手术方案的基础,且MRI检查优于CT。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特性,手术可选择经口径路、颈侧径路或颈侧联合径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患者16 例,其中颈外径路12 例,经口径路2 例,联合径路2 例,分析并总结将内镜应用于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方法及优势。结果16 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恶性肿瘤4 例,良性肿瘤12 例。所有患者均无永久性并发症。所有原发性咽旁隙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2~34个月均无复发。 结论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可以完整切除咽旁隙肿瘤而无需截断下颌骨,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腮入路及其拓展术式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4月行经颈腮入路手术治疗的29例咽旁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颈腮入路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肿瘤,1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离断再复位切除侵犯颅底咽旁隙巨大复发性多形性腺瘤,2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后缘部分切除暴露咽旁隙切除侵犯颅底的多形性腺瘤,22例颈腮入路将下颌骨前上牵拉暴露颅底咽旁隙并切除该部位肿瘤,2例颈腮入路结合内镜辅助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神经来源肿瘤。结果本组29例患者皆成功手术,其中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27例;27例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25例,复发神经来源肿瘤2例。25例多形性腺瘤病例中3例为复发多形性腺瘤;本组病例均无出血、张口受限等不良并发症。复发良性肿瘤病例中2例行术后预防气管切开,术后1个月皆拔除气管套管。2例颅底咽旁隙复发恶性肿瘤中手术后最短存活时间为1年7个月,最长3年。结论颈腮入路不仅适应于大部分咽旁隙肿瘤的切除,而且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和累及颅底的范围进行适当拓展,以实现有效切除肿瘤和保证重要解剖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咽旁隙肿瘤由于解剖部位深在和毗邻关系复杂,手术切除是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文章报告我们1978年1月~1998年1月收治的67例咽旁隙肿瘤的诊治情况。67例咽旁隙肿瘤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5~82岁。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经颈颌切开和经口咽软腭切开摘除肿瘤。结果表明良性肿瘤占70.15%(47/67),恶性肿瘤占29.85%(20/67),良性肿瘤最常见是混合瘤,其次是神经源性肿瘤(19.4%);恶性肿瘤以淋巴结转移癌为最多(9/67,13.4%)。文章结合我们的经验,讨论了咽旁隙的解剖、肿瘤的病理分类、咽旁隙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