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采用酶法测定血糖、β-羟丁酸、乙酰乙酸、尿酮体,综合分析糖屡病酮症时血酮体、尿酮体变化规律,认为β-羟丁酸、乙酰乙酵可以较好的反应酮症酸中毒的程度,具有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酶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的方法学评价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化评价方案对酶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进行初步评价,并探讨β-羟丁酸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及治疗监测的意义。方法分析酶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的精密度、准确性、线性范围和干扰因素。测定60例正常人、50例糖尿病DM患者和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清β-羟丁酸浓度。结果酶法测定β-羟丁酸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日间及总变异系数均小于5%)和准确度(回收率为98.5%~104.1%),检测线性范围为0~4.00mmol/L,基本不受溶血、黄疸和脂血干扰。DKA患者血清β-羟丁酸明显升高(P<0.01),血清β-羟丁酸测定阳性率高于尿酮体测定(P<0.05)。结论酶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快速、准确、精密度高,可用于DKA的早期特异、快速诊断及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3.
翁伟  唐吉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72-3673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β-羟丁酸与血酮体定性分析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诊断中的应用及两者的比较意义。方法:对31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进行β-羟丁酸酶法测定及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进行血酮体定性分析,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β-羟丁酸在31例患者血清中全部升高,而血酮体定性分析阳性为23例,8例为阴性,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β-羟丁酸有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的血酮体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血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 β -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意义。②方法 采用酮体粉法及酶速率法测定并比较非酮症糖尿病组 (NDK)、糖尿病酮症组 (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 (DKA)血 β -羟丁酸的浓度变化。③结果 β -羟丁酸在非酮症糖尿病组、糖尿病酮症组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随血酮体的增加而上升 ,且差异显著 (P <0 .0 5)。④结论 血 β -羟丁酸测定对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型糖尿病中实际存在的酮体代谢紊乱情况及其与空腹血糖(FPG)的关系,以期增强临床对早期酮体代谢紊乱的识别和防治能力。方法选择非糖尿病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101名,男45名,女56名,平均年龄为(56±16)岁;1型糖尿病患者(T1DM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41±18)岁;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101例,男48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64±12)岁;线粒体糖尿病患者(MDM组)12例,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3±8)岁。测定4组的FPG和血β-羟丁酸(HBA)浓度,比较T1DM和T2DM组血HBA水平与FPG的相关性。结果3个糖尿病组的血HB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其中T1DM组最高,明显高于T2DM组(P<0.01)。T2DM组的血HBA水平与FPG不相关(P=0.14),而T1DM组的血HBA水平与FPG呈正相关(r=0.68,P<0.01)。按FPG水平进一步将T1DM分成两个亚组:FPG≥11.1 mmol/L亚组的血HBA水平为(369.89±123.20)/μmol/L,较FPG<11.1 mmol/L亚组的(134.82±92.13)/μmol/L明显升高(P<0.01)。结论T1DM患者即使血糖轻、中度升高,也伴有轻度的酮体代谢异常,且随FPG的升高合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增大,应积极控制其血糖水平,防止发生高酮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DK/DKA)中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1 209例糖尿病无酮症患者(DM组),262例患者(DK/DKA组)和480例同时期行体检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判断β-羟丁酸的诊断价值。结果 DK/DKA组患者血清β-羟丁酸水平高于DM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DK/DKA组血清β-羟丁酸较尿酮体更早转阴(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β羟丁酸为DK/DKA的独立危险因素。β-羟丁酸诊断DK/DKA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取诊断临界值为1 mmol/L作为诊断切点,敏感度85.1%,特异度95.3%,阳性预测值80.36%,阴性预测值96.89%;以血清β羟丁酸0.66 mmol/L作为筛选切点,敏感度95%,特异性89.2%,阳性预测值66.41%,阴性预测值99.9%。结论 以血清β羟丁酸≥1 mmol/L诊断DK/DKA有较高诊断准确性,血清β羟丁酸≤0.66 mmol/L时可认为糖尿病患者未合并DK/DKA。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并酮症风险时需常规检测酮体浓度。微血管定量血酮检测比经典尿酮检测在技术含量、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中优势显著:操作简捷快速,结果更为客观,临床实用性强等。β-羟丁酸占血酮体的78%,定量检测β-羟丁酸为评估糖脂代谢紊乱重要检测指标之一。微血管β-羟丁酸检测为糖尿病患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管理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并为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β-羟丁酸和尿酮在糖尿病酮症(DK)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在末梢血糖〉13.9 mmol/L的糖尿病患者中,同步检测末梢血β-羟丁酸和尿酮。结果 (1)在81例糖尿病血糖〉13.9 mmol/L的患者中,DK的发生率为13.5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率为9.88%。(2)末梢血糖与末梢血β-羟丁酸呈正相关(r=0.330,P=0.003),与尿酮无相关性。(3)末梢血β-羟丁酸与尿酮呈正相关(r=0.516,P=0.000)。(4)在DK或DKA患者中,5.26%(1/19)的患者尿酮(-)或(+-),36.84%(7/19)的患者血β-羟丁酸〈1 mmol/L。(5)当以尿酮为标准诊断DK时,末梢血β-羟丁酸的切点值为0.35 mmol/L。结论 单用尿酮或血β-羟丁酸诊断酮症均可能发生漏诊,联合监测血β-羟丁酸和尿酮可以减少酮症的漏诊率。当血β-羟丁酸轻度升高(≥0.35 mmol/L)时可能已经存在尿酮症,此时应该检测尿酮以避免漏诊DK。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β-羟丁酸与相关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  陈星浩  宁小艳 《河北医学》2006,12(6):522-52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时血酮体(KET)、β-羟丁酸(β-OHB)、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阴离子间隙(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新住院的DKA病人同时抽血查KET、β-OHB、CO2CP、AG。结果:β-OHB与KET呈显著正相关(r=0.795 p<0.001),β-OHB与CO2CP呈负相关趋势(r=-0.295 p=0.052),KET与CO2CP呈显著负相关(r=-0.416 p<0.01),AG与KET、β-OHB、CO2CP无相关性。结论:β-OHB测定对DKA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大理州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误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回顾,体会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误诊主要是临床医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认识不足,对不明原因的腹痛、呼吸困难、昏迷、血压下降而尿量多的患者,如能详细反复追问多次、多食、多尿病史,体格检查全面,仔细,及时完善血糖、血酮、尿常规、血生化检查可减少误诊误治.结论 准确评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内科急诊中的地位非常必要,并且提高认识,以及详细的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相关的血糖、血酮、尿常规、血生化检查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酶法血清乙醇测定试剂盒的初步评价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血清乙醇测定试剂盒进行初步评价,以便临床应用。方法:在BTS-310半自动生化仪上测定乙醇试剂盒的线性,回收率,精密度。结果:线性范围0-60mmol/L,回收率95%-102%,精密度日内CV:1.7%。日间CV:4.2%,测定30例急诊患者,26例考虑为急性酒精中毒,结论:该方法准确,精密,简易,快速,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测定乙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血清胰岛素 (Ins)检测进行方法学考核 ,并测定 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的Ins水平。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6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116例为病例组 (其中 2型糖尿病 2 1例 ,高血压病 34例 ,高胆固醇血症 32例 ,高甘油三酯 2 9例 )的空腹血清In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Ins为 10 .5 6± 3 .0 7mIU/L( x±s) ,批内变异系数 (CV) 3.8%~ 8.9% ,批间变异系数 (CV) 6 .8%~ 9.6 % ,反应误差关系 (RER) 0 .0 35 ,平均回收率 95 .7% ,非特异性结合率 (NSB) 3.82 %。对照组与病例各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通过实验将进一步论证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在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已成为相关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考评指标体系,构建量化考评模型,探索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考评方法.方法 通过对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评价现状以及实施必要性的分析,从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出发,采用文献法和系统分析法相结合筛选指标和考评框架设计,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医师临床执业能力考核指标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考评指标体系,根据医师执业能力指标体系设计指标权重调查表,对指标赋权,建立考评模型.结果 发放问卷13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分别从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3个维度筛选考评指标体系,最终确定33项执业能力考评指标,制定了量化考评流程.提出采用SAATY的1~9标度法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进行专家咨询,两两比较作出判断,得出权重评价.结论 建立一套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考评模型势在必行,通过对临床医师的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等3维度33项的指标构架符合医师执业的性质与特点,结合严格的考评流程能对医师执业的业务素质、工作质量数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系统考评,可操作性强,切合医院实际,考评模型能够满足现阶段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评估的需要,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为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八年制医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妇产科学临床实习也困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增加了实习的难度.本文就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妇产科学临床实习的教学管理及其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班36名学生中采用"固定教师带教法"进行临床实习教学;采用"带教教师评估法"对带教教师进行评价,即八年制医学生在妇产科学实习轮转过程中,每周末按照<带教教师管理评价表>对本周带教的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满分为100分.结果 带教管理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较高,4组学生对带教教师给出的平均分分别为97.1分、98.2分、97.7分及97.4分.在妇产科学临床实习过程中,八年制医学生对教师的带教情况反馈积极,对带教教师在"及时讨论"、"重点突出"、"病历修改"及"带教意识"等方面的评分较低.结论 "固定教师带教法"及"带教教师评估法"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指导教学改革、提高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八年制医学生实习科室轮转阶段的不同,应当对其临床实习的侧重点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6.
胃肿瘤CT灌注成像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肿瘤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肿瘤性病变诊疗中的初步价值。[方法]对13例胃肿瘤患者进行了4排和16排CT灌注成像扫描。采用CT电影扫描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灌注扫描,层厚10 mm/2 i;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右肘前静脉快速团注造影剂,剂量45~50 mL,注射速度3.5~4.0 mL/s,扫描延迟时间5 s,扫描总时间45 s。利用胰腺模式进行CT灌注数据的处理,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表面渗透性(PS)。[结果]正常胃壁的BF、BV、MTT、PS分别为(357.24±212.44)mL/(min·100 g)、(16.53±9.78)mL/100 g、(4.29±3.12)s、(36.40±39.54 )mL/(min·100 g);胃肿瘤的则为(62.18±38.1)mL/(min·10 0 g)、(5.21±4.58)mL/100 g、(1 1.79±8.18)s、(13.09±12.62)mL/(min·100 g),P值 分别为0.0017、0.014、0.04和0.036。[结论]CT灌注成像可提供胃肿瘤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 胃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评估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 2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TVT治疗。结果 26例SUI均得到满意的控尿疗效。1例患者术后的剩余尿100ml,但主观评价明显改善。随访6~28个月,无SUI症状复发,无排尿困难及尿路感染。结论 TVT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方法之一,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蛋白(a)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初步应用.方法:收集外科手术患者(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下同)血清标本和同期健康体检血清标本各80份,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其Lp(a)浓度水平.结果:80份外科手术血清标本中Lp(a)浓度水平明显增高,阳性率达67.5%,同期健康体检血清标本中Lp(a) 阳性率只有1.25%.结论:脂蛋白(a)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特别在外科手术时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