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 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有关临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以 5 1例死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基础 ,对临床诊断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临终前各项生化指标中以凝血酶原活动度诊断价值较大 ,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其次 ,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例、γ 球蛋白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以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作为诊断重型肝炎的必备条件 ,对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符合率 ,对慢性重型肝炎有2 5 % (5 / 2 0 )的漏诊率 ,并使 3 3 .3 % (7/ 2 1)非重型肝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结论 :应对病毒性肝炎重型化指标作进一步的研究调整。  相似文献   

2.
邹邑  邹淑碧 《重庆医学》1995,24(5):260-261
本文对165例肝活检证实的慢性肝炎进行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临床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76例,病理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62例,其余14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符合率81.6%。临床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69例、病理诊断慢性迁延性肝炎41例,其余28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符合率59.4%。慢性活动性肝炎组ALT、AST、球蛋白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组(P〈0.01)。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结果发现,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46.6%,其中,急性肝炎的诊断符合率最低(23.8%),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为44.8%;HBsAg阳性首次发病的患者中,急性乙型肝炎仅为11.2%(2/18);临床诊断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仅为病理检出的25.7%(9/35);肝炎患者中脾肿大,凝血酶元时间延长、A/G值<1.2、抗HBcIgM阳性可作为慢活肝与慢迁肝鉴别的重要指标。这些对提高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2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临床七项实验室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的炎症程度,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室检查的七个指标随着肝炎的炎症程度加重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趋势,重度肝炎组别与轻、中度肝炎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三项指标之一异常患者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轻、中、重度肝炎患者的符合率分别为94.91%、63.83%和81-25%。结论实验室检测指标可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进行初步的诊断,但是疾病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病原学以及病理学的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目前常见的病毒性肝病进行常规生化检验并作回顾分析,建立评估模型,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肝病筛查的健康志愿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和新指标(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检查,随机抽取我院数据库中收集记录的因乙肝病毒导致的急慢性肝炎、重度肝炎及肝硬化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从患者的病历中找出相关记录数据,并与健康志愿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在生化指标的检查中,观察组和对照组被检测者的正确率分别为90.7%和95.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和诊断准确率都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检查对于提高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新指标的检查则检查中发挥独特的优势,为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向,对其进行联合检测能为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型肝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和化指标等多种因素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双盲法,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中自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分期诊断,在同一临床病理诊断的基础上以其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仍断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66.6%,肝炎患者临床体征与肝组织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理改变程度。结论: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将仍断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有助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47例肝病死亡的病理与临床诊断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7例肝组织病理检查有关资料,并与其临床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病检与临床诊断不相符者23例,占全部病例的489%(23/47)。病理检查能如实反映肝脏病变的性质,对肝病的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因此应大力开展肝组织病理检查,有利于早期认识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病变的隐匿进展,对重型肝炎、尤其是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的代偿无症状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256例病毒性肝炎临床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合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结果:临床诊断与病诊断不符合率为30.1%,其中以亚急性重型肝炎,重度慢性肝炎符合率较低,结论:影响临床诊断的原因与肝脏的代偿功能和再生能力,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使用降酶药物有关,影响病理诊断的原因与肝穿刺取材,死亡后穿刺,处于不同病期,慢性肝病各型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有时难以明确分界有关。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本组268例尸检资料中,男183例,女85例,年龄8~78岁。在造成肝功能衰竭的原发疾病中,急性重型肝炎24例,慢性重型肝炎6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2例,肝硬化154例,原发性肝癌99例,特发性妊娠脂肪肝3例,药物性肝损害4例。并发败血症23例(占8.9%)。诊断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临床出现畏寒发热8/23例(34.3%),腹膜炎症状如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腹水20/23例(87.0%),呕血3/23例(13.0%),全身水肿5/23例(21.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的分布、与肝损害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结果96例患者,79.78%慢性重型肝炎血清AFP水平升高(〉400ng/ml),主要分布在血清胆纽素〈32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5%者中。随着AFP含量的升高,重型肝炎的生存率逐渐增高,病死率逐渐降低。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反映了肝细胞再生旺盛,提示AFP含量增高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浆氨基酸测定值在重型肝炎中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设立40例非重型肝炎患为对照组,与43例重型肝炎患在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检测空腹血浆氨基酸、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指标各1次。结果:血浆氨基酸值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下降、蛋氨酸值升高,在重型肝炎组特别明显(P<0.01);重型肝炎组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及蛋氨酸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有密切比例关系,且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未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时,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已明显异常。上述结果在对照组不明显。结论:在重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血浆氨基酸比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普舒莱士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普舒莱干(冻干人血凝血酶原复合物)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普舒莱士治疗5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普舒莱士300U,ivgtt,qd,连续用药3d。测定治疗前后PT,KPTT,HPT,FⅦ,FX,FDP和DD。结果:治疗后急性重型肝炎PT,KPTT,亚急性重型肝炎KPTT显著下降(P<0.05),亚急性重型肝炎PT非常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后慢性重型肝炎PT和KPT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重型病毒性肝炎HPT,FⅦ,FX,FDP和D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普舒莱士可改善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测定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透明质酸(HA)的含量、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法(RIA)对27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透明质酸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各临床类型肝炎的HA均高于正常人,升高的特点为急性肝炎(136.42±101.28ng/ml)小于慢性活动性肝炎(364.56±296.41ng/ml)小于肝炎后肝硬化(998.72±363.43ng/ml)。动态观察肝炎患者HA浓度的变化,发现急性肝炎HA浓度随病情恢复而降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则恒于较高值。结论:认为HA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对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年妇女病毒性肝炎逐年增多,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予后,现将我院1989~1996年收治的246例老年妇女病毒性肝炎(简称老年妇女肝炎)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6例,年龄56~84岁,平均66岁。按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246例中急黄型肝炎63例,急性无黄型肝炎16例,慢迁型肝炎55例,慢活型肝炎62例,淤胆型肝炎1例,重型肝炎50例,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9例,慢性重型肝炎40例。1.2症状与体症:乏力、食欲不振(97.5%),恶心、呕吐(89%),厌油(14.6%),肝区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时血清球蛋白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判断。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病人及正常人血清球蛋白水平。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血清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并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负相关。结论 球蛋白下降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的指标之一,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理诊断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理诊断中的量化诊断指标。方法:对286份病理切片标本进行分析,先以常规法读片得出诊断结果,然后与KnodellHAI评分指标及本课题组指标HAAI对比。结果急性肝炎与急性重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的分值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a)在重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9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36例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同时与测得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a)做了对照分析.结果96例重型肝炎中Pa≤40%的90例,占93.7%,Pa>40%仅6例,占6.3%;而重型CAH者36例中,Pa≤40%的3例,占8.3%,Pa>40%的33例,占91.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Pa可间接反应肝细胞坏死程度,对鉴别重型肝炎和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动态观察Pa的变化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变化在病毒性肝炎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TF,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SB)、血清胆碱酯酶(CHE)。结果各组慢性肝炎(CH)病人血清转铁蛋白与急性肝炎(A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慢性肝炎病情加重,血清转铁蛋白逐渐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慢肝(轻度)〈慢肝(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CSH)。在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中,死亡组血清转铁蛋白较存活组有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低钠血症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剑华 《中原医刊》2005,32(17):20-21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继发低钠血症的51例重型肝炎患者与无低钠血症的35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低钠血症患者(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无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无低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P〈0.01),结论低钠血症增加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生化指标及预后因素;方法:对3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与86.1%,总胆红素(TBI)>342μmol/L与72.2%,总胆固醇(Tch)<1.6mmol/L与77.7%。病程中肝性脑病发生率77.8%,肝肾综合征44.4%,继发感染36.1%,上消化道出血33.3%;结论:深度黄疸,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下降,血浆胆固醇明显降低,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及继发感染是重型病毒性肝炎发展到晚期的标志和预后不良之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