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了解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实验于2005-08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5),主题词包括脑卒中后抑郁和帕罗西汀。文献纳入标准:论文内容包含有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治疗效果以量表的量化性质反映出来.且为计量资料。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14项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 结果:①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帕罗西汀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综合检验Z=80.21,自由度28,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4.96。②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帕罗西汀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综合检验Z=36.78,自由度18.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2.56。③帕罗西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综合检验Z=24.68,自由度28,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1.82。④帕罗西汀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综合检验Z=12.07,自由度18,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0.95。⑤帕罗西汀治疗组与氟西汀对照组抑郁症状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综合检验Z=0.23,自由度6,P〉0.25;效应大小:d平均=0.17。 结论: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副反应少,尤其适合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2.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96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20mg/d晨服;治疗组同时采用心理治疗.治疗前后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D、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和79.2%(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有良好的抗抑郁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乌灵胶囊合用赛洛特治疗与单用赛洛特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①选取2004—11/2005-11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赛洛特+乌灵胶囊组、赛洛特对照组,35例/组。②乌灵胶囊由乌灵参菌种通过生物工程发酵技术获得菌丝体,科学加工而成(左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50904);赛洛特[主要成分为盐酸帕罗西汀,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批号:05040260]。③赛洛特+乌灵胶囊组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共6周;同时口服赛洛特胶囊,1粒/次,1次/d,共6周。赛洛特对照组单纯给予赛洛特胶囊治疗,剂量、疗程与赛洛特+乌灵胶囊组相同。④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分别于入院时、治疗2,4,6周末对两组患者抑郁情绪、病情程度及疗效进行测试;采用不良反应量表于治疗2,4,6周末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测试。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基本相似(P〉0.05),说明两组用药方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均具有较好的疗效。②两组治疗前后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总分基本相似(P〉0.05),但治疗2,4周末时赛洛特+乌灵胶囊组明显低于赛洛特对照组(P〈0.01),至治疗6周末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赛洛特+乌灵胶囊组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效较快。⑨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两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总分均基本相似(P〉0.05);治疗4,6周末时赛洛特+乌灵胶囊组明显低于赛洛特对照组(P〈0.05—0.01)。提示赛洛特+乌灵胶囊组主要于口服2周后开始起效,可能与副作用减少有关。④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不良反应量表总分基本相似(P〉0.05);而治疗4,6周末时赛洛特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赛洛特+乌灵胶囊组(P〈0.05),提示赛洛特对照组不良反应严重。结论l乌灵胶囊联合赛洛特治疗起效快,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4.
乌灵胶囊与赛洛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乌灵胶囊合用赛洛特治疗与单用赛洛特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①选取2004-11/2005-11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赛洛特 乌灵胶囊组、赛洛特对照组,35例/组。②乌灵胶囊由乌灵参菌种通过生物工程发酵技术获得菌丝体,科学加工而成(左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50904);赛洛特[主要成分为盐酸帕罗西汀,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批号:05040260]。③赛洛特 乌灵胶囊组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共6周;同时口服赛洛特胶囊,1粒/次,1次/d,共6周。赛洛特对照组单纯给予赛洛特胶囊治疗,剂量、疗程与赛洛特 乌灵胶囊组相同。④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分别于入院时、治疗2,4,6周末对两组患者抑郁情绪、病情程度及疗效进行测试;采用不良反应量表于治疗2,4,6周末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测试。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基本相似(P>0.05),说明两组用药方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均具有较好的疗效。②两组治疗前后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总分基本相似(P>0.05),但治疗2,4周末时赛洛特 乌灵胶囊组明显低于赛洛特对照组(P<0.01),至治疗6周末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赛洛特 乌灵胶囊组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效较快。③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两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总分均基本相似(P>0.05);治疗4,6周末时赛洛特 乌灵胶囊组明显低于赛洛特对照组(P<0.05~0.01)。提示赛洛特 乌灵胶囊组主要于口服2周后开始起效,可能与副作用减少有关。④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不良反应量表总分基本相似(P>0.05);而治疗4,6周末时赛洛特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赛洛特 乌灵胶囊组(P<0.05),提示赛洛特对照组不良反应严重。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赛洛特治疗起效快,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相关因素,寻找理想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综合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文献,选择样本量在100例以上的实验资料,综合分析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结果①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脑卒中病程、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社会心理因素有关。②发生机制包括生物学机制和反应性机制。③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心理综合疗法。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需要综合的干预措施,当药物治疗有效时配合心理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吕文国  张分明  王济民 《临床荟萃》2003,18(15):858-859
目的 探讨几种相关因素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 19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分别以不同家庭背景、脑损害部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积分情况分组 ,观察其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结果 丧偶、离婚或单身独居组 4 7例 ,夫妻同居组 14 8例 ,其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 6 0 .87% (2 8/ 4 7)及 4 0 .2 7% (6 0 / 14 8)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 .2 19,P <0 .0 5 ) ;病变在左半球者 92例 ,右半球者 6 6例 ,双侧半球者 37例 ,其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 8.70 % (5 4 / 92 ) ,37.88% (2 5 / 6 6 )及 2 4 .32 % (9/ 37) ,病变在左半球者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半球及双侧半球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6 .6 6 1、12 .4 77,P <0 .0 1) ;ADL积分 >6 0分者 79例 ,≤ 4 0分者 72例 ,其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 9.11% (2 3/ 71)及 6 2 .5 0 % (4 5 / 72 )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6 .96 2 ,P <0 .0 1)。结论 不同家庭背景、脑损害部位及ADL积分均明显影响脑卒中后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病灶部位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而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病灶部位与预后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择1995—12/1999—12在青岛市人民医院及解放军第四。一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9例,符合标准的151例(病例组),男89例,女62例,年龄60~78岁,平均(67.27&;#177;7.05)岁。脑梗死109例,脑出血42例。同期选择年龄相当的健康人120例为正常对照组。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者15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进行评定。主要观察指标:大脑半球前、后、左、右各部位病灶数及各病灶部位患者HAMD得分。结果:抑郁发生率为30.88%,轻、中、重度分别占25.17%。71.52%,3.31%。病例组HAMD总分21.58&;#177;4.59,正常组4.59&;#177;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8.58,P&;lt;0.01)。临床表现以中度抑郁状态为多见。病灶在左侧半球(19.35&;#177;4.39)和前半球(19.57&;#177;5.43)HAMD评分显著高于右侧半球(16.55&;#177;5.37)和后半球(17.53&;#177;4.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6,2.55,P&;lt;0.01~0.05),更易发生抑郁状态。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多发于左侧半球及前半球,提高对此症的认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丙戊酸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分为轻、中、重度3个等级,其中轻度28例、中度50例、重度3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和丙戊酸钠治疗,疗程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后2、4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与丙戊酸钠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相当(有效率均达100%,X^2值分别为0.000、1.087,P均〉0.05),帕罗西汀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效率为100%,但后者的治愈率仅为6.7%。两组轻、中、重度抑郁症患者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帕罗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02-06~2002-09脑卒中后精神抑郁患者护理干预治疗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8例,女78例,年龄40~83岁。均经颅脑CT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其中缺血性卒中58例,出血性卒中68例。1.2测评量表在入院第24小时及出院时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病程>2周,除外意识障碍或明显失语、失认等症状不能配合调查者,均为调查对象,患者独立完成问卷,肢体瘫痪者由作者协助记录,然后将入院及出院结果作自身对照比较。1.3护理干预1.3.1心理与疾病关系的知识宣教入院后尽快了解患者病情,以高度的…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调查评分,通过脑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并根据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急性期进行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判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8.8%,脑卒中后抑郁严重程度以轻、中度者居多,占86.9%,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有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差、病变部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及ADL受限者发生率更高。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有较高的发生率,脑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差、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6周末治疗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显著,同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30例服帕罗西汀,30例服万拉法新,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其中按7类因子评分分析。结果:认识障碍因子分减分率帕罗西汀组(5.63±1.91和3.94±2.13)明显高于万拉法新组(5.48±1.89和3.97±2.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0,P<0.05);睡眠障碍因子分减分率万拉法新组(3.94±4.12和1.51±1.87)又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3.73±3.89和1.96±2.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7,P>0.05)结论: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抗抑郁均疗效肯定,而帕罗西汀服药方式简捷,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了解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①于2006—03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12关于碟脉灵注射液(苦碟子制剂)治疗脑梗死的文章27篇,主题词包括碟脉灵注射液和急性脑梗死。文献纳入标准:论文内容包含有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研究;治疗效果以改良的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量表的量化性质反映出来。②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11项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数据的Meta分析方法(Peto法)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计量资料计算合并检验统计量(Z)及合并效应指数(d平均)。 结果:最初纳入文献27篇,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11篇。①同质性检验结果:X^2=6.66,自由度为10,P〉0.05。②两组疗效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碟脉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80.2%,r=29.32,P〈0.01(OR=2.51,95%CI:1.78-3.50)1。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著性检验:碟脉灵治疗组的五:31.25,P〈0.01;对照组的历:18.16,P〈0.01。表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显著改善,且碟脉灵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Z1〉Z2);效应大小评估:碟脉灵治疗组的d平均=1.84(d平均=0.8为大效应),对照组的d平均=1.32,提示两组治疗的效应均很大,且碟脉灵治疗组的效应大于对照组。④碟脉灵治疗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结论: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优于目前常用药物,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了解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①于2006-03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12关于碟脉灵注射液(苦碟子制剂)治疗脑梗死的文章27篇,主题词包括碟脉灵注射液和急性脑梗死。文献纳入标准:论文内容包含有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研究;治疗效果以改良的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量表的量化性质反映出来。②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11项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数据的Meta分析方法(Peto法)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计量资料计算合并检验统计量(Z)及合并效应指数(d平均)。结果:最初纳入文献27篇,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11篇。①同质性检验结果:χ2=6.66,自由度为10,P>0.05。②两组疗效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碟脉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80.2%,χ2=29.32,P<0.01(OR=2.51,95%CI:1.78~3.50)]。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著性检验:碟脉灵治疗组的Z1=31.25,P<0.01;对照组的Z2=18.16,P<0.01。表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显著改善,且碟脉灵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Z1>Z2);效应大小评估:碟脉灵治疗组的d平均=1.84(d平均=0.8为大效应),对照组的d平均=1.32,提示两组治疗的效应均很大,且碟脉灵治疗组的效应大于对照组。④碟脉灵治疗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优于目前常用药物,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8周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MA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情况,探讨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4%,统计学分析显示,脑卒中后抑郁与患者年龄、患病种数有关.年龄在60岁及以下的患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于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的脑卒中患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于患病种数为一种及以上的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和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脑卒中后抑郁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未见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后抑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86%,阿米替林组显效率为82%,两者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7,P>0.05),但西酞普兰起效快于阿米替林。西酞普兰组的副反应明显较阿米替林组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副反应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近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治疗对近期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1个月内出现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重度抑郁加心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单盲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种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患者抑郁状态改善明显,其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Pilot evaluation of paroxetine for treating hot flashes in me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provide prospective information on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paroxetine for treating hot flashes In men receiving androgen ablation 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AND METHODS: Men with symptomatic androgen ablation therapy-related hot flashes were entered into this clinical trial between August 2001 and October 2003. After a baseline week of documentation of the frequency of hot flashes,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paroxetine; the initial dosage was 12.5 mg/d, and it was increased to 37.5 mg/d over the ensuing 4 weeks. RESULTS: Of the 24 patients in whom medication was initiated, 18 completed the 5-week study. In these patient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hot flashes decreased from 6.2 per day during the baseline week to 2.5 per day during the last study week. Hot flash scores (frequency x mean severit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decreased from 10.6 per day to 3.0 per day. Overall, paroxetine was well tolerated by most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from this trial suggest that paroxetine Is an effective agent for diminishing hot flashes in men receiving androgen abl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