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X线检查和24例CT扫描资料,并对同经X线和CT检查的17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25例中,X线阳性检出率为66.7%(12/18),CT阳性检出率为95.7%(23/24)。同经X线和CT检查17例中,X线、C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7%(11/17)和94.1(16/17)二者联合应用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X线检查根据肿瘤引起的蝶鞍骨质改变做诊断,而CT除可观察骨质改变外可直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其发展方向,两者联合运用,必将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巨大垂体腺瘤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32例巨大垂体腺瘤直径全部>30mm,其中12例直径>40mm,2例直径>60mm;侵袭性巨大垂体腺瘤6例(其中1例部分细胞异形间变).结论巨大垂体腺瘤一般都具有影像特征,尤其是MRI成像,影像更清晰,能分辨出鞍区细微组织结构,是巨大垂体腺瘤首选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玲  邱乾德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0):1617-1618
患者女,46岁。因反复鼻塞1年,加重伴嗅觉减退、耳闷3月。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塞,呈双侧,冷热刺激后加重,偶流清水涕,量不多,无涕中带血,近3月加重,并伴嗅觉减退,夜间打鼾,偶伴右耳闷,非持续性,无头晕  相似文献   

4.
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腺瘤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大腺瘤的影像学鉴别要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的MRI征象,并与同期病理确诊的14例垂体大腺瘤进行对照。结果 17例脑膜瘤:均显著强化,包绕颈内动脉13例,长脑膜尾征14例、瘤周较多流空信号5例,蝶鞍扩大9例,垂体柄不能辨认11例,肿块与垂体分界不清7例,无腰征。14例垂体大腺瘤:7例显著强化、但不均匀,颈内动脉包绕14例,短脑膜尾征9例,较多流空信号2例,蝶鞍扩大14例,垂体柄不能辨认14例,见不到垂体结构13例,腰征1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瘤体显著及均匀强化、脑膜尾征粗大、瘤内星状改变均明显不同于垂体大腺瘤,其中长脑膜尾征、明显及均匀强化价值最大。结论 长脑膜尾征和肿瘤明显及均匀强化、无腰征是鞍结节脑膜瘤的特征性表现,对于鉴别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大腺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腺瘤的影像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HD)诊断和鉴别诊断十二指肠腺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6例十二指肠腺瘤的CT和HD表现,对照手术病理所见,对CT、HD在显示病变、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HD表现为充盈缺损,其中5例边缘光滑,1例边缘欠光滑,3例呈椭圆形与肠道纵轴平行,2例轻度分叶,1例显示蒂部,2例肿瘤可移动,周围黏膜正常,管壁柔软。主要CT征象为腔内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轻~中度均匀强化。2例壶腹区腺瘤显示胆系轻~中度扩张。结论CT可显示腔内病变及腔外改变。HD观察腔内异常,尤其显示带蒂腺瘤蒂部及位置改变优于CT,且具有诊断特征。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肝腺瘤的MS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我院16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肝腺瘤患者,分析其MSCT特点。结果 :16例行MS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肝脏占位性病灶,边界欠清晰,MSCT平扫为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后病灶动脉期呈明显强化、病灶出血坏死部分不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结论:肝腺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掌握本病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CT和MR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CT和MR资料。结果:10例甲状旁腺腺瘤,6例起源于下甲状旁腺,3例起源于上甲状旁腺,均位于气管食管旁沟内,1例起源于异位甲状旁腺。肿瘤最大径为1.0~4.0cm,平均2.8cm。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的结节或肿块影,6例CT表现为等密度,4例MR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8例轻至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6例强化均匀,4例强化不均匀。7例有全身广泛性骨质疏松,其中3例合并棕色瘤。结论:CT和MR易于检出甲状旁腺腺瘤,可准确显示其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对多数腺瘤作出定性诊断,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甲状旁腺腺瘤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凌  欧陕兴  钱民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93-1095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甲状旁腺腺瘤均起源于下甲状旁腺,右侧3例,左侧6例,均位于气管外血管内间隙。肿瘤呈卵圆形,边缘光滑完整,大小为0.9cm×1.0cm~4.0cm×6.0cm。平扫肿瘤呈等密度,较正常甲状腺为低密度。增强后9例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强化,但均较周围血管密度及正常甲状腺密度低,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强化者7例,2例肿瘤内可见坏死不强化区。结论:增强CT检查可准确显示甲状旁腺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临床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甲状旁腺腺瘤引发纤维囊性骨炎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简称甲旁亢)绝大多数是由于孤立性甲状旁腺腺瘤所致,占85%,余15%系由多发甲状旁腺腺瘤、弥漫性甲状旁腺增生或甲状旁腺腺癌引起。普遍性骨质疏松、骨膜下骨皮质吸收及多发纤维囊性骨炎是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重要放射学表现。笔者报告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引发多发纤维囊性骨炎的X线、CT特征.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细胞腺瘤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腺瘤CT表现。结果10例肝细胞腺瘤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欠清;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影,在门脉及延迟期,8例为等密度,2例为略低密度影,肝细胞腺瘤动脉期平均CT值明显高于门脉及延迟期。结论CT增强扫描对该病诊断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颅底型垂体瘤CT、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颅底型垂体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 分析 16例颅底型垂体瘤 (skullbase typepituitaryadenoma,SBPA)的CT、常规MRI表现 ,以及动态增强MRI与病理学资料 ;与 9例颅底脊索瘤 (chordomaoftheskullbase ,CSB)比较 ,观察二者在CT、常规MRI征象和时间信号 曲线类型、强化峰值时间、平均强化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SBPA和CSB的CT表现相似 ,鉴别困难。二者T1WI均为稍低信号 ;T2 WI上SBPA为稍高信号 ,CSB为显著高信号 ,二者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SBPA于T2 WI高信号背景上散布高信号小泡影 ,小泡影与背景的T2 WI信号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T1WI信号接近 ,其病理学基础是扩大的腺泡。SBPA的时间 信号曲线为快速强化和快速消退的双期曲线 ,强化峰值时间为 (6 0± 10 )s ,平均强化速率为 (6 0 0± 5 0 ) /min ;CSB在 5min内呈持续强化的单一上升峰 ,强化峰值时间 >5min ,平均强化速率 (4 0± 5 ) /min。二者强化峰值时间和平均强化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0 1)。结论 CT诊断SBPA价值有限 ,无鉴别意义。T2 WI稍高信号背景上散布高信号小泡影是SBPA的特征性MRI征象 ,有定性诊断价值。动态增强MRI有助于SBPA与CSB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蝶窦内异位垂体腺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组织学证实蝶窦内异位垂体腺瘤的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均经CT和MR检查.结果 8例垂体瘤均位于蝶窦,与鞍内垂体不相连;3例呈卵圆形,不规则形5例,病灶最大径20~46 mm,边界均较清楚.CT表现:与脑灰质比较,平扫呈等密度7例,稍低密度1例,其中2例增强呈较均匀中度强化;病变周围的骨质不同程度受压、变形、硬化,其中5例并可见局部侵蚀状破坏;鞍底骨质完整3例,骨质破坏5例.MRI表现:与邻近脑厌质比较,在T1WI呈稍低信号2例,等信号6例,T2WI呈稍高信号2例,等信号6例,病变信号不均匀,内散在小泡状、细条状长T1、长T2信号,对应组织学上扩大的腺泡;增强后病变不均匀低中度强化,外观近似筛网状.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速升缓降璎.5例伴有空蝶鞍,5例包绕邻近海绵窦,与邻近颈内动脉分界不清,4例侵及斜坡.结论 T2WI小泡状、细条状高信号和增强后T1WI筛网状外观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CT和MRI联合使用能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9例B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评估并记录病灶的类型、部位、与邻近胸膜关系、大小、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其CT随访资料。结果:69例BA中,25例术前胸部CT可检出病灶,44例胸部CT未能检出病灶。25例中,病灶为实性型8例、磨玻璃型8例、囊腔型6例、囊肿型3例;位于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5例;10例病灶贴邻胸膜,15例病灶与邻近胸膜距离(10±7)mm。1例囊肿型BA病灶内见钙化。25例BA病灶直径4.4~30.3 mm,中位数9.6 mm;有分叶征20例、毛刺征11例、空泡征12例、胸膜凹陷征6例。11例BA患者接受术前随访,4例直径增长,其中实性型2例、磨玻璃型1例、囊腔型1例,生长速率0.43~2.14 mm/年,中位数1.67 mm/年;术前随访中新发毛刺征、空泡征和分叶征各1例。13例BA患者手术后复查胸部CT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BA的CT影像学表现多样,常为肺内单发的实性结节或磨玻璃密度结节,少数可呈囊腔型或囊肿型;病变可有分叶、空泡及毛刺,钙化罕见;少部分在随访过程中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盛华强  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084-1087
目的:探讨MRI推断侵袭性垂体瘤质地、侵袭性的价值。方法:35例行MR检查侵袭性垂体瘤病人,测量T1WI及T2WI肿瘤信号与脑白质信号的比值和强化前后肿瘤T1WI信号强度比值,与其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对照,术中据肿瘤硬度分为质软、中等、硬;术后瘤体送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WI瘤体与白质信号比值与瘤体质地有明显相关性(P<0.01);MRI所示垂体瘤海绵窦及鞍周侵袭与术中及术后病理总符合率达85.3%。结论:MRI可以在术前准确预测侵袭性垂体瘤的质地、侵袭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在功能性肾上腺腺瘤即醛固酮腺瘤(APA)与皮质醇腺瘤(CPA)亚型鉴别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的41例APA与42例CPA的资料.提取2组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图像纹理特征,并行统计分析.结果: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分别有18、16、21个纹理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在CT上的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部位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46例肾上腺肿瘤,回顾分析CT特征,对照病理结果进行讨论。结果:46例中,皮质腺瘤21例,多数较小,边缘光滑,轻度强化;转移瘤7例,单侧或双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嗜铬细胞瘤6例,肿块一般较大,密度不均,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明显;髓性脂肪瘤6例,瘤内脂肪组织为其特征;皮质腺癌3例,较大肿块,直径一般大于7 cm,密度不均;肾上腺囊肿2例,边缘光滑,均匀水样密度的囊性占位,增强扫描无强化;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双侧发生,软组织密度肿块,强化较均匀。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各有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可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郑吟诗  高剑波  郭华   《放射学实践》2011,26(4):439-441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后肾腺瘤患者均为男性,均为单侧发病,其中2例CT平扫分别表现为稍低密度和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例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团块,伴有点片状钙化及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后肾腺瘤非常少见,CT表现有一定特点,多表现为肾皮质实性占位,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正确认识并考虑到其可能,有助于与肾癌鉴别,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避免不必要的全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X线及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6例(2个家庭)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临床、X线及CT表现,并从遗传学角度进行探讨。结果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X线及CT表现主要为颅顶膨隆或下陷、囟门未闭、颅缝增宽、多发缝间骨、颅底相对较窄,蝶骨短、蝶窦小,颅底骨明显增厚,并呈棉花团状改变,边缘模糊、牙齿发育不良、锁骨发育不全或缺如、全身骨骼发育不全。结论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X线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