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9例.结果 随访12~34个月,平均21个月,X线片示移位的腕豆骨均未出现密度增高、囊性变、塌陷及碎裂等坏死征象.结论 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为Kienb?ck病,被描述至今已有110多年。然而,对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分期及治疗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目前月骨无菌性坏死分期主要有Lichtman分期、Schmitt分期、Bain分期,以及基于年龄、月骨状态及腕部状态的新分期和基于术后MRI定量分析的新分期,临床上最常用的是Lichtman分期。尽管已有十几种术式用于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但各个阶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棘手的问题。该文就月骨无菌性坏死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 对 18例Lichtman分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 ,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 术后随访 1~ 5年 ,平均 32个月 ,移位头状骨有可靠血运 ,16例腕痛消失 ,2例仍有轻度腕痛 ,优良率 10 0 %。结论 应用该法替代月骨支撑腕关节 ,符合腕关节功能解剖 ,是治疗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 对18例Lichtman分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32个月,移位头状骨有可靠血运,16例腕痛消失,2例仍有轻度腕痛,优良率100%。结论 应用该法替代月骨支撑腕关节,符合腕关节功能解剖,是治疗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方法:通过对腕关节机能解剖、月骨内微组织结构及腕关节X线影像学的研究,阐明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致病因素。结果(1)月骨的血运有20%由掌侧或背侧单一滋养血管供血或主要供血,这类单侧主干型血供的月骨易发生无菌性坏死。(2)月骨内骨小梁的走行方向由远端行向近端,相互平行,这与月骨的应力传导方向相一致。(3)月骨内微血管中央段的数量多而小,掌侧段血管稍粗大,血管面积及其与骨截面积比值最大。(4)病变组月骨呈掌屈畸形。结论: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是月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月骨陈旧性脱位的新术式。方法 对2例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及1例陈旧性月骨脱位行月骨摘除后,自体骨膜联合带血管筋膜蒂骨瓣移植替代月骨术。结果 随访8~36月,2例腕痛消失,1例腕痛缓解,保持了腕高、腕骨间的稳定和腕关节功能。X线照片示替代月骨骨瓣的位置及密度基本正常。结论 应用自体骨膜联合带蒂骨瓣移植作为月骨的替代物,对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脱位的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一种临床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作于1985年始,在对5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及100侧长春出土腕骨标本解剖观测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血管筋膜蒂的头状骨移位术,用于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以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22例,术后随访1~13年,全部病例均消除了腕痛,腕关节功能和手的握力有了明显改善,均恢复了原有工作。结论 本手术方法既切除了病灶又保持了腕骨的稳定和腕关节功能,对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功能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新术式。方法 对 5 0侧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并观测腕部的血管结构。对 10 0侧腕骨标本中头状骨与月骨进行对比观测 ,并做相关性分析。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术 ,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临床应用 2 0例 ,术后随访 1~ 13年。结果 头状骨与月骨的几何形状、外径和关节面的弧高、弧长极其相似 ,相关性显著。移位的头状骨有可靠的血运。 2 0例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者术后腕痛消失 ,保持了腕高、腕骨间的稳定和腕关节的功能。结论 该术式符合腕关节的功能解剖和力学传导 ,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以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 对2例晚期(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影像学的改变,并用Krimmer 评分表和DASH评分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2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年和6个月,静息时疼痛均已消失,活动时疼痛程度减低.影像学表现:例1患者X线片月骨可见高密度坏死骨质已吸收,有新骨质形成;例2患者MRI显示坏死骨和腕骨塌陷无进一步进展.2例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DASH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初步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保留月骨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清除月骨死骨保留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减压和血管束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用自行设计的减压和血管束植入法,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月骨进行钻洞减压和骨间前动,静脉腕背支植入的方法,共治疗11例。结果:平均随访36个月,系列随访X线片显示:坏死的月骨不断地被修复,密度明显下降,骨囊性变皆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2.
吻合血管的跖骨头移植替代月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跖骨头移植替代月骨在解剖学上的可行性,寻找治疗Ⅲ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新的方法。方法:选用正常成人截肢手、足标本各10侧,尸体标本各10侧,用游标卡尺测量跖骨头及月骨的各径,并测量跖骨头关节面及月骨近侧关节面的曲率半径,观察其形状并做比较。结果:跖骨头的各径与月骨的各径基本相同,跖骨头关节面的曲率半径(第二跖骨头为13.6±0.7 mm,第三跖骨头为12.9±0.8mm)与月骨近侧关节面的曲率半径(13.1±0.4mm)极为接近。结论:吻合血管的跖骨头移植替代月骨治疗Ⅲ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月骨无菌性坏死晚期常用月骨摘除后异位骨替代治疗,我们采用清除月骨死骨保留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3例,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左侧1例、右侧2例。年龄20~24岁。病史8月~2年,均表现腕关节疼痛、无力、活动受限及间断肿胀。1例有腕部外伤史。按Lichtman分期,Ⅲ期2例,Ⅳ期1例。X线平片像测量腕高比值,手术前0.46~0.50,术后6个月0.49~0.52。  相似文献   

14.
腕月骨无菌性坯死的诊断,分类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坯死的临床诊断特点和分类,规范筛选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2年间收治的51例腕月骨无菌性坏死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腕部X线平片是诊断和分类的基础,MRI和同位素扫描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分类以Lichtman的4期分类法敢为适用。I期1例,经保守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Ⅰ ̄Ⅳ期50例,共采用8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均达到临床治愈。对已发生塌  相似文献   

15.
月骨无菌性坏死,最早是由Peste[1]在1843年描述,1910年Kienb(o)ck[ 2]对月骨坏死做了系统性描述,故被称为Kienb(o)ck病,是手外科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故诊断时间较晚.我们在头状骨解剖学的基础上,设计了以背侧腕骨间弓为蒂整个头状骨向近端月骨位置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自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将此法应用于临床3例患者,术后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诊断、分类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诊断特点和分类,规范筛选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2年间收治的51例腕月骨无菌性坏死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腕部X线平片是诊断和分类的基础,MRI和同位素扫描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分类以Lichtman的4期分类法最为适用。Ⅰ期1例,经保守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Ⅰ~Ⅳ期50例,共采用8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均达到临床治愈。对已发生塌陷碎裂的月骨,任何方法均不能恢复其正常的形状。结论可应用X线片、MRI、同位素扫描等进行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对Ⅰ、Ⅱ期病例宜选用月骨血运重建和生物力学方法;对Ⅲ、Ⅳ期患者选用头状骨移位替代术较合适;对合并舟、三角骨吸收或轻度创伤性关节炎者首选近排腕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转移加游离植骨术治疗成人中晚期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转移加游离植骨术治疗中、晚期股骨头无菌坏死32例38髋。术中在膝关节镜下彻底清除坏死骨.切取带血管蒂骨瓣及用游离植骨将坏死腔填满充实。结果32例38髋随访24~72个月。按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百分评价法,优良率达94.7%(36/38)。结论应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转移加游离植骨术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具有以下优点:①青壮年患者避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下沉、关节附近骨破坏等并发症;②彻底清除坏死骨及减压;③重建股骨头血运,形成自体骨的股骨头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与重建。该术式适用于50岁以下股骨头坏死FicatⅡ、Ⅲ期患者,Ⅱ期病例远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月骨无菌性坏死,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临床医生在月骨摘除后,将豌豆骨游离向外翻转填入月骨间隙,效果较好。为此,本文提出对豌豆骨的研究。 成人上肢56侧,用50侧解剖出从尺动脉发出至豌豆骨的血管,手术显微镜测量其起始  相似文献   

19.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ck病,是以进展性、破坏性的病理过程导致患者腕部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单侧发病。多数患者都存在腕关节反应性滑膜炎、肿胀、活动受限、握力下降。如不及时治疗,月骨会碎裂、塌陷,从而导致腕关节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促进新骨形成、硬化坏死骨吸收、防止骨坏死继续发展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理想途径,带血管蒂髂骨移植就是基于这一观点应用于临床,然而,目前应用的带血管蒂髂骨移植方法骨膜成骨作用较弱,移植骨偏心,骨的生成与吸收呈非中心性进行,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应用带血管髂骨骨膜翻面骨瓣髓内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例,陈是性股骨颈骨折13例,共2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2~62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3例,21例中,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