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癌术中放疗是在术中将胰腺肿物充分显露后,对肿瘤进行一次性肿瘤致死量放射治疗,用以缓解疼痛,延长生存期,减少体外放疗的并发症。早在1909年,Beck报道了在胃癌及结肠癌手术中,将不能切除的肿物托到伤口外放射治疗。1915年,Finsterer开始在术中对胃癌行放疗。30年代,Eloesser在术中用大剂量放射线治疗腹腔内肿物,他认为早期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40年代,Ellis在术中应用直线加速器,但未能推广。1959年、Barth等人开始联合应用术中放疗及体外放疗治疗胰腺癌。虽然早期术中放疗未能广泛应用,但经验提示术中放疗可用大剂量放射线治疗腹腔内肿物,并发症少,且可与体外放疗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手术切除结合术中放疗治疗进展期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27例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结合术中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年~2002年,共66例进展期胃癌被分成两组:一组27例,行手术切除加术中放疗,照射采用的电子线能量为12MeV,剂量为28~30Gy;二组39例,为对照组,仅行手术切除.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及临床病理分期方面均无显著差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中放疗组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中放疗组及对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0%和44.9%,Log rank检验示两组的生存曲线有显著差别(P=0.04).结论手术切除结合术中放疗有助于提高进展期胃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胃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 ,不断地对许多手术以外的方法进行研究。术后化疗是被研究最多的方法 ,但过去的方案疗效并不理想 ,由于新药的不断出现 ,新的方案可能会有较好的疗效。而术后同时放、化疗的方法已经较为成熟 ,已成为目前一个标准的治疗模式。1 术后放、化疗氟尿嘧啶是和放疗综合应用的抗代谢类药物。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 ,加用氟尿嘧啶较单纯放疗 35~ 4 0Gy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对胃癌术后同时放、化疗有多组随机研究 (见表 1) ,Dent等[2 ] 做了一个随机分组试验 ,14 2例胃癌患者接受了术后放疗或放、化疗 ,先按T1~3 或T4、M1将…  相似文献   

4.
胃癌术前放疗,能够提高胃癌手术切除率、根治切除率及五年生存率。其根据是放疗后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术后随访。本文放疗病例15例,系1980年以来,经胃镜活检证实,有手术指征者,先接受~(60)Co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心理康复治疗对胃癌术后患者放疗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胃癌术后患者放疗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术后放疗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心理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心理康复治疗后,观察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在人际关系、对他人的态度、偏执等不良情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放疗的基础上心理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中放疗(IORT)在近10年发展较快,主要应用于腹部、盆腔肿瘤。我院自1995年1月-2000年12月应用IORT治疗胃癌27例,现将其急性期放疗反应及对手术恢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癌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最主要的手段,D2根治术作为胃癌标准术式已得到统一认识,微创技术的发展为胃癌手术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术前辅助化疗、术后化疗及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已被广泛认可。现就胃癌的外科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胃癌能得到早期诊断的病例为数甚少,绝大多数病例属中晚期。因此在治疗上单靠手术治疗很难提高五年生存率,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术后复发的病例中相当一部分为上腹部引流胃淋巴的区域或吻合口周围的复发。日本于六十年代起开展了手术配合术中放疗,证明对中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有所提高。我院自1979年9月开始进行胃癌手术加  相似文献   

9.
70年代初,自日本的Abe使术中放射治疗(IORT)复苏以来,引起了放射肿瘤学界的广泛重视。业已证明,术中放疗可广泛用于治疗某些胃癌、胰腺癌、直肠癌及膀航癌,而对于其它部位的肿瘤,如脑、头、颈、胆道以及骨与软组织肿瘤仍需进一步探讨其价值。由于术中放疗能选择性地照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方法:对临床45例胃癌术后病人进行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2组均在术后3个月随访,实验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更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及生理反应,提高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胃癌的疗效,对胃癌的治疗已日趋从单一的手术治疗转向多种手段的综合性治疗,胃癌的术前放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开展胃癌术前放疗的尚不多。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放疗后的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观察研究,了解胃癌经放疗后的形态学改变,从而对胃癌术前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胃癌辅助放化疗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损伤。方法:42例胃癌患者行术后放化疗,放疗25次的总剂量为45 Gy,5?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在放化疗治疗前、中、后分别测定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含量。结果:放化疗患者中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59.5%和21.4%。在单变量分析中,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 65岁)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下降风险增加。多变量分析表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相互影响也是促进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结论:胃癌患者放化疗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因此,胰腺应被视为胃癌放疗的危及器官,测定脂肪酶活性可作为评估放疗诱导胰腺损伤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简化调强放疗(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胃癌术后放疗照射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为Tumor 3、Tumor 4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10例胃体癌患者,对每一例患者采用3D-CRT治疗。IMRT和sIMRT计划仅用于剂量学比较。患者靶区设定的处方剂量是至少95%计划靶体积(plan target volume,PTV)接受45.00 Gy,至少99%PTV接受42.75 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不同照射技术靶区和相关正常组织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与3D-CRT相比,IMRT与s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略高,但三者在PTV受量上剂量相似。就V15(V15表示接受15 Gy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比例)、V23(V23表示接受23 Gy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比例)整体考虑而言,sIMRT对肾脏的保护最佳、IMRT稍逊、3D-CRT最差;从正常肝的平均受量、V23及V30来看,IMRT与sIMRT相似,均较3D-CRT稍有优势;在脊髓的受量上三者相似。结论胃癌术后采用三维适形、简化调强和调强放疗均能使靶区受到足量精确的照射,能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对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和治疗时间等的全面评价:胃癌术后放疗采用sIMRT与3D-CRT、IMRT相比,sIMRT在胃癌术后放疗中具有最优的时效比。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根治是主要治疗措施,对术中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术后施以化疗、放疗、生物免疫等综合治疗,术中及术后化疗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全身静脉化疗因其毒副作用大,疗效差,预后改善多不明显。针对以上不利因素,自1998年5月以来,我科行超选动脉置泵化疗治疗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均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癌术后转移淋巴结分级结合TNM分期对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目前胃癌根治手术的普及 ,以及新TNM分期对术后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的选择与指导的综合运用 ,已使胃癌 5a生存率逐年升高。但由于胃癌根治性手术率仍只占 2 3%左右[1] 。大部分仍为相对根治及姑息性手术。这部分患者因手术切除有限 ,对术后完全通过TNM分期判断预后具有一定影响。本文就胃癌术后转移淋巴结分级结合TNM分期对 5 0例胃癌患者术后 5a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能从中获得有用的结论。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自 1985年至 1994年我院及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中进行根…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再配合以术中、术后的化疗及放疗。尽管近些年对胃癌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仍对术后的复发及转移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治,术后5年成活率不理想。现将我科于2003--2005年共收治中晚期胃窦癌患者29例的临床治疗体会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胃癌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优势及近期疗效。方法 32例胃癌患者术后采用调强技术行放疗,靶区包括肿瘤床、吻合口及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计划靶区(PTV)DT45Gy/25次,高危计划靶区(PTV1)DT55Gy/25次。放疗同期口服卡培他滨625 mg/m2,每天两次。评价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最初10例患者均应用相同的CT图像做适形放疗、调强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及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结果调强放疗剂量分布优于适形技术。放化疗期间1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1例出现大出血。放化疗前后患者体质量下降0~10%,中位值5.2%。2例在后续化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好转。调强放疗加同步化疗后2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70.3%、59.3%、89.8%。结论调强放疗具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可以减少肾脏、脊髓等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胃癌术后调强放疗加同期化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其长期疗效有待于通过前瞻性随机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8.
胃癌术后放、化疗近期毒副反应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行同步放、化疗的耐受性,并对其近期毒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胃癌D2切除术后患者30例,采用3D-CRT(三维适形放疗)与ECF(表柔比星、顺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同步放、化疗。术后4~6周后开始第1次ECF化疗,化疗3周后开始同步放、化疗;放疗第1天及放疗结束前3d分别行1~3d LV200mg/m2和5-Fu 600mg/m2化疗;放疗采用3D-CRT,放疗结束后休息4周继续化疗2~4周期,每次间隔3周。结果30例全部完成放疗,毒副反应主要表现在Ⅲ级以上血液学毒性[53.3%(16/30)],消化道反应[56.6%(17/30)],肝、肾反应几乎不明显,都在Ⅱ级以下。讨论对胃癌术后采用3D-CRT与ECF方案同步放化疗患者耐受性良好,近期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耿勇  潘曼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936-1937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目前胃癌根治手术的普及,以及新TNM分期对术后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的选择与指导的综合运用,已使胃癌5 a生存率逐年升高.但由于胃癌根治性手术率仍只占23%左右[1].大部分仍为相对根治及姑息性手术.这部分患者因手术切除有限,对术后完全通过TNM分期判断预后具有一定影响.本文就胃癌术后转移淋巴结分级结合TNM分期对50例胃癌患者术后5 a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能从中获得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化疗联合同步放疗对胃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9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的术后化疗方式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则采用化疗联合同步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两组化疗方式相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2、3年生存率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为90.0%、77.5%、52.5%,食欲下降18例,活动功能减退12例;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为80.0%、55.0%、27.5%,食欲下降29例,活动功能减退21例.结论: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胃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