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35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应用藻红蛋白(PE)标记的抗CD4单抗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CD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结果ITP组外周血中Tr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r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也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r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ITP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5~10年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体液免疫机制方面,提出了自身抗体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在细胞免疫机制方面,提出了细胞毒T细胞直接溶解血小板的新理论。欧美相继制定了ITP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理念上,有许多新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主要对ITP发病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T细胞异常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存在着多种T淋巴细胞异常,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异常可能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现就ITP患者T淋巴细胞异常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其诱导初始型T细胞(ThO)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可引起T细胞异常,从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是由于该过程异常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其诱导初始型T细胞(Th0)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可引起T细胞异常,从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是由于该过程异常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所涉及、所主导的发病环节可能不同,其中T、B细胞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深入开展ITP患者T、B细胞异常的研究将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疾病分层后的个体化治疗。本文介绍了ITP患者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异常产生,T、B细胞的异常激活和T细胞亚群失衡,所导致的血小板破坏效应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和Toll样受体4(TLR4)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ITP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及CD<,80>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TP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及CD<,80>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T细胞及CD<,80>可能在ITP免疫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细胞免疫异常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期以来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主要是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但是体液免疫异常机制并不能解释发病中的所有现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异常参与了血小板破坏机制。本综述就T细胞耐受、T细胞凋亡异常、T细胞的异常激活、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改变、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细胞)的变化,探讨Tr细胞与PAIgG之间的相关性,分析Tr细胞及PAIgG在急性ITP患儿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AIgG和Tr细胞的数量,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PLT)含量。结果急性ITP患儿治疗前外周血PLT数量、Tr细胞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5),而PAIgG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痊愈或好转,血小板数量、Tr细胞含量达到正常值或接近正常值,而PAIgG含量仍然较高(均为P0.05),PAIgG在治疗前与血小板含量呈负相关(痊愈组及好转组:r值分别为-0.81,-0.78,均为P0.05),Tr细胞含量在治疗前与血小板含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0.81,均为P0.05),Tr细胞含量与PAIgG含量在治疗前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4、-0.73,均为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Tr细胞数量和PAIgG含量、PLT数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检测指标Tr细胞数量能够反映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PAIgG和PLT数量的变化,Tr细胞水平的降低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降低,PAIgG及Tr细胞在急性ITP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证实,ITP患者体内存在抗原呈递细胞(APC)与T及B淋巴细胞异常.笔者拟就APC与T及B淋巴细胞异常,以及3者间相互作用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ITP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并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h17细胞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41例ITP患者(其中初治19例,复发22例,符合难治标准17例)及同期41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细胞及Th17细胞百分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的IL-17水平。结果 ITP病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h17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IL-17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初治患者与复发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低于非难治组(P〈0.05);初治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TP病例组的CD4+CD25+Treg/Th17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Th17细胞明显增加,出现Treg/Th17细胞失衡,这可能是影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程度在初治与复发ITP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ITP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Treg/Th17失衡尚未纠正有关。初治ITP患者经临床常规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回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im-3、Th17细胞及Treg细胞在ITP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ITP患者与39名健康对照者Th17细胞及Treg细胞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IL-17、IFN-γ和IL-4的表达;应用RT-PCR方法 检测Tim-3、IFN-γ、IL-4、T-bet等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 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为(2.41±1.4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8±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P<0.05);ITP患者Treg细胞比例为(1.64±0.7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12±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3,P<0.05).IL-17在ITP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为(14.42±6.37)ng/L,健康对照组为(13.91±4.47)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05);而ITP患者血浆IFN-γ含量为(55.74±15.25)ng/L,较健康对照组的(31.33±12.99)ng/L明显升高,IL-4含量为(7.42±1.50)ng/L,较健康对照组的(18.17±5.19)n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2、2.87,P均<0.05).ITP患者的T-bet mRNA和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的(3.34±1.32)倍和(8.57±3.4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13.21,P<0.05);而Tim-3 mRNA和IL-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健康对照的(0.29±0.15)倍和(0.25±0.15)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1、10.02,P<0.05).结论 Th17/Treg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和Tim-3的表达下降可能是ITP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急性ITP患儿30例,同龄正常对照儿童30名.采用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BLyS和April及其受体BR3、BCMA、TACI,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IL-15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自身抗体PAIgG表达的相对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 ①急性ITP患儿单核-巨噬细胞(MC)BLyS mRNA[(8.30±2.31)×10-1]和April mRNA[(7.51±1.93)×10-3]表达明显高于同龄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95±1.44)×10-1和(3.08±0.82)×10-3](P<0.01);②BLyS和April受体BR3、BCMA和TACI基因转录水平亦明显增高(P<0.01);③急性ITP患儿抗体类型转换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IL-15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龄正常对照组(P<0.01);④ITP患儿BLys和April表达调控因子IFN-α、IL-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⑤急性ITP患儿PAIgG表达的相对MFI值(67.4±28.1)高于正常对照组(19.5±8.5)(P<0.01),与BLyS和April及其受体(BR3、BCMA和TACI)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0.53、0.62、0.70、0.45,P值均<0.01),激素治疗后明显下降,与BLys和April及其受体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 急性ITP患儿BLyS和April过表达可能是导致ITP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CD4^+FOXP3^+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将ITP患者和正常人CD4^+CD25^highT细胞与自身CD4^+CD25^-T细胞混合培养,检测CD4^+CD25^high 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结果ITP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约占CD4^+T细胞的(15.64±5.8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30±3.95)%(P〈0.01),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为(1.53±0.66)%,与对照组[(1.36±0.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FOXP3^+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分别为(1.82±1.42)%和(1.25±0.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90±1.37)%和(2.65±0.92)%](P值均〈0.01)。ITP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调(P〈0.01),CD4^+CD25^high T细胞的抑制活性较正常人减弱(P〈0.01)。结论ITP患者中CD4^+CD25^+T细胞FOXP3表达水平降低,抑制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儿外周血调节性 B 细胞数量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这些细胞的分化在 CITP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 CITP 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被分离,Breg细胞以及 Th1、Th22、Th17的比例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体外培养 PBMC 细胞,上述培养液中 IL-10水平以及 IFN-γ、IL-17、IL-22运用 ELISA 法检测,与同期选择的健康组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CITP 患儿外周血中 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均升高(18.4±4.7 vs 10.82±4.4;2.42±1.02 vs 1.23±0.42;0.79±0.24 vs 0.26±0.11,%),调节性 B 细胞(Breg)的比例降低(0.83±0.21 vs 1.89±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reg 细胞分别与 Th 效应细胞亚群的变化呈负相关(P <0.05),细胞因子 IL-10水平与 IFN-γ、IL-17、IL-22水平也呈负相关(P <0.05)。结论调节性 B 细胞比例下调可能参与CITP 患儿效应 T 细胞免疫紊乱机制,为 CITP 患儿的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新思分路。  相似文献   

16.
朱莉 《全科护理》2014,(3):203-204
[目的]总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进行严密观察病情、认真药物护理、严格基础护理、加强与病人家属沟通和心理护理。[结果]46例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取得良好效果,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合理、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种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对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调节作用.方法 将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鼠脾脏T淋巴细胞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T淋巴细胞中CD+4IL-17+T辅助17细胞(Th17细胞)、C+4IL-17+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调节性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鼠脾脏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有TGF-β存在时可促进Treg细胞、rh17细胞和CD+8;IL-17+T淋巴细胞分化,表达水平分别为(7.8±2.2)%、(12.6±3.1)%、(10.1±2.6)%.无细胞因子培养的同类细胞为实验对照组,表达水平分别为(4.8±0.6)%、(1.7±0.5)%、(1.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9、8.80、9.61,P<0.05或P<0.01).TGF-β与IL-6细胞因子共同存在时可促进Th17和CD+8IL-17+T淋巴细胞分化,表达水平分别为(17.8±5.3)%、(15.0±4.2)%,而分化受抑制的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为(4.I±1.2)%,与TGF-β组同类细胞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03、5.17、5.04,P均<0.01).在TGF-β刺激的T淋巴细胞中加入IL-2细胞因子可使Th17细胞、CD+8;IL-17+T淋巴细胞表达减少,同时伴有Treg细胞表达量的增加;在加入抗IL-2后结果相反,即Th17细胞、CD+8IL-17+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增加,Treg细胞表达水平减少.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Th17、CD+8IL-17+、Treg细胞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鼠脾脏淋巴细胞相似.结论 不同细胞因子对于调控Th17细胞和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经氟美松或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因子谱的变化。方法对CITP、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血小板减少(SLE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正常对照分别用ELISA及RIA方法测定细胞因子谱。用RT—PCR检测辅助性T细胞相关的转录因子c-Mar及T-bet。结果经氟美松和/或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CITP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反应,体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但是Th2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用PHA对C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刺激后,IL-13的分泌量明显增高,而正常对照PBMC受刺激后IL-13水平很低。结论CITP患者经氟美松/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倾向于Th2细胞因子分泌,这可能是患者获得病情缓解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它们在IT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分析比较。结果 40例ITP患者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无效组外,其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初诊组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组、良效组和进步组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但良效组和进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但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升高,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