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辨证知机”是刘渡舟先生于第二届国际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论点。“辨证知机”不仅是中医诊断的精华,也是难点。《伤寒论》通过“辨证论治”与“辨证知机”这两手绝招而独领中医诊断学的风骚,也正是通过这2点,使得《伤寒论》一书处处显示出仲景的大匠风范和超人智慧。  相似文献   

2.
李骁原  许家栋 《河南中医》2013,33(5):642-643
六经辨证为《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学者对仲景学术研究众多,但对其核心“六经”的理解却不能统一,使得临床医师及学生难以明晰六经之概念,用之临床效果也不能如古人描述般“效若桴鼓”“一剂知,二剂已”.究其原因,在于源流不清,概念不明.所以,对《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之六纲辨证学说的研究或可成为突破经方研究的利器,并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及仲景学术思想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敏  荆鲁 《环球中医药》2020,13(5):830-833
探讨舒驰远对伤寒六经病的独到见解,舒驰远以《伤寒论》为学术基础,突破了伤寒独解外感病之常规,颇具创造性的重新厘定六经之法,其重视温补阳气的学术思想为后世“火神派”开创先河,对“火神派”温补阳气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舒驰远立六经新论,忠实仲景六经辨证方法,并提倡阳虚阴凑为致病之源,善长温补之法,重视病者本气的作用;对《伤寒论》的理论和药物应用,往往不囿古人陈说,别具只眼。其卓然一帜、构思精巧之理论,拓宽了后辈研习伤寒论的思路。舒驰远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为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术理论开辟了新途径,值得深入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柯琴“六经为百病立法”论述,从症候、辨证、论治等方面阐述该学说的合理性,指出了柯琴这一认识从本质上把握了《伤寒论》在临床的价值,为后世医家在临床实际中运用仲景方法辨证提供一个思路,对今天认识《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典范,以六经为物质,以八纲为变化,六经是辨证之体,八纲乃是辨证之用,体用结合,有机联系.互相为用。必须指出的是,“八纲辨证”的思想,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密切结合,紧紧相连而不能相离,“气血辨证”则是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辨证核心。在研究《伤寒论》中,如果只谈“六经辨证”,或只谈“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而丢掉“气血辨证”这一核心内容,那就使仲景辨证论治的完善体系支离破碎,相割裂开来。所以,在《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中,唯有用“气血辨证”的方法,才能提挈六经,统验八纲,才能使《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所有内容,纲举目张,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6.
张宏瑛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793-794
俞根初(1734-1799年),名肇源,清代名医,"绍派伤寒"的创始人.俞氏在《通俗伤寒论》一书中,从广义伤寒立论,以仲景六经辨证为本,融气化学说于六经辨证之内,全面论述四时外感病的辨证治疗规律,且在仲景《伤寒论》伤寒阳明证治的基础上多有引申发挥,其主要体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仲景原文分析了伤寒六经的经络意义;举例说明了经络在伤寒发病、传变及辨证中的作用;通过对《伤寒论》和《素问·热论》的若干方面的对比,说明了伤寒六经辨证和《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在理论上都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伤寒”与“金匮”是仲景学说的两个组成部分,后世医家整理编次,分别命名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互为表里,一经一纬,交织而成,可称之为“姊妹丛书”。现就其关系浅议如下。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其有形之实质,即精髓,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临床辨证以“外因是变化之条件,内因是变化之根据”这一思想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虽仲景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而伤寒六经之表里寒热辨证施治概念又无时不贯穿于金匮之中,金匮之脏腑虚实补泻辨证施治原则又无时不充满于伤寒之理。二者既可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辨证施治。仲景先师《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论治及针药结合应用,就是经络学说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典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六经,是研究《伤寒论》之重要课题之一。诚如恽铁樵在《伤寒论研究》中所指出:“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历代医家为此争论已久,作舍道边。现从各家学说和仲景对《内经》的继承和发展两方面,作一追本溯源的探讨,希求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张机(字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中国中医药学典籍之瑰宝。时至千年后的今天,其书的思想精髓对现代病证的治疗依然具有重大参考价值。《伤寒论》记载了大量外感伤寒病证和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此书在阴阳学说理论影响下著成,张机将病证分为六类: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即著名的“六经”辨证。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无一不通过“六经”辨证。文章认为《伤寒论》中的阴阳辨证思想当中尤其重视阳的作用,认为阳气的盛衰决定疾病的顺逆,关系人的生死。文章重点论述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阳气作为六经辨证的关键因素,以及《伤寒论》中体现出的“扶阳思想”。  相似文献   

12.
范铁兵  杨志旭 《河南中医》2013,33(4):481-482
《伤寒论》原文并无六经之名,后世诸多医家将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称为六经辨证体系,自宋代至明清,大多数医家认为三阴三阳就是六经.面对当今对仲景《伤寒论》“三阴三阳”内涵及实质认识的混乱,有必要重新考证仲景对三阴三阳用于治疗疾病的本意,确立宗仲景之意的辨证论治体系,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阴阳学说对仲景《伤寒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学说对仲景《伤寒论》的影响,体现在六经辨证分阴阳,疾病转变化阴阳,治疗法则平阴阳,组方用药和阴阳。  相似文献   

14.
六经辨证指导针灸临床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针灸临床实践中运用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指导针灸治疗的体会,以开拓针灸工作者的临床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六经小议     
《伤寒论》六经病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渊源于《内经》。《内经》所论六经与《伤寒论》的六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学术源流看,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合十六卷。”据此,再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  相似文献   

16.
试论《伤寒论》的三部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辉 《河北中医》2007,29(1):54-55
《伤寒论》是继《内经》后的又一部经典医学巨著,其创立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是仲景对外感热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性总结。自宋以后,随着人们对理性的重新关注,在医学界开始形成了以研究仲景学说为主体的“经方学派”。“六经学说”作为仲景学说观的基本框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五个或然方证是仲景运用三焦学说辨证论治的典型方证,它是六经辨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或然证中就整体、加减药中辨脏腑、六经气化据病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六经的来源《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仲景在自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卢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说明仲景之学,是总结前人学说,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名医柯韵伯,所著《伤寒来苏集》一书,为研究《伤寒论》的优秀作品,历来认为可与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及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并称。其中的“地面”说更是独具一格,对进一步理解伤寒六经的实质,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现分述如下: 一、柯氏的“地面”说柯氏认为仲景六经是经界之经,非经络之经。这一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篇》中,但其他各篇也有所反映。他还认为仲景学说的学术渊源主要在《素问·皮部论》,而非素问之热论;内经热病是温病的病名,是六经专主经脉为病;而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赅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凡风寒、温热、内伤、外感,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在那些方面发展了《素问·热论》的理论?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见,《伤寒论》的学术渊源本于内、难。尤其受《内经》理论的影响更深。论中六经名词(三阴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