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EEG监护的电抽搐治疗抑郁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T是治疗抑郁症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有关ECT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地位、ECT引起的EEG改变、EEG改变与ECT的抗抑郁效果和影响EEG发作时间因素的研究结果。当然本文所谈的是麻醉下的改良ECT。  相似文献   

2.
Pippard和Ellam(1981)报告在英国的一次电休克治疗调查中发现低年医生判断抽搐发作时间易发生错误。美国精神学会(APA 1978)建议ECT时常规进行EEG监护。本文作者对此做了研究。方法本组患者每周进行两次ECT。34名病人,主要是抑郁症(n=21)和精神分裂症(n=9),进行了169次双侧ECT(每人5次)。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多导EEG与ECG监护下抗精神病电疗(EAT)技术。并对传统ECT作了某些重要改进,如在无抽痛EAT进行时不再使用压舌垫等。  相似文献   

4.
作者着重研究发病期间未用神经阻滞药治疗的抑郁症患者ECT全过程的催乳素(PRL)释放。方法:10名受试者,女6例,男4例,平均年龄56.3岁,均符合RDC重性抑郁障碍标准,且无任何严重的躯体疾病。受试前3月内,未接受ECT及神经阻滞药。首次ECT时,5例接受三环抗抑郁药,2例用碳酸锂,1例用水合氯醛、1例用雷尼替丁、1例未用药,整个ECT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不变。硫喷妥钠麻醉后给予琥珀酰胆碱,剂量始终不变。用短暂脉冲式恒定电流ECT仪提供刺激(800mA,5秒),电极放置:3例单侧,7例双侧。以6导便携式EEG仪记录癫癎发作活动。ECT前60分钟插入静脉内导管,并于  相似文献   

5.
对单纯由电休克(ECT)治疗引起的记忆丧失和记忆模糊,已日益受到重视。有不少文献报告,采用双侧电极ECT治疗比非优势半球单侧电极ECT治疗较常见到记忆障碍。但均未采用双盲研究。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有35名病人(女24人,男11人)。根据DSM-Ⅲ诊断标准诊断为重  相似文献   

6.
电抽搐治疗(ECT)至今仍是精神医学领域中最有效的治疗之一,但由于广大群众和部分医务人员对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认识不足,以致影响广泛应用,许桐道(1985)、高柏良和陈彦方(1986)等人对八十年代初、中期ECT应用情况作过介  相似文献   

7.
正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最佳治疗手段~([1])。但研究也发现,虽然ECT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但其疗效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约10%~30%的抑郁症患者对ECT治疗应答欠佳~([1])。因此,如何提高以及维持ECT的临床痊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电休克治疗(ECT)对抑郁症有效。但是ECT后也可发生包括头痛、意识模糊和记忆障碍的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对多数病人来讲,是轻微和短暂的。因此有人可能作出ECT会引起脑损伤的断言,那怕就是使用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改良了操作方法。Thompson等(1980)发现脑型肌酸磷酸激酶(CPK BB)是一种与能量利用有关的酶,主要存在于脑胶质细胞中。但发现前列  相似文献   

9.
磁痉挛治疗     
临床上大约1/3的抑郁症患者经多种规范化药物治疗后仍然无效,即所谓的难治性抑郁症[1].对这部分患者,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reatment,ECT)是大多数人仅有的选择.虽然ECT有效,但其不良反应限制了患者的使用,特别是认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2-4].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目前使用日益广泛的脑刺激治疗方法,对部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有效,但其疗效和ECT尚不能相当[5].  相似文献   

10.
尽管ECT对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其治疗过程对生化的影响,看法却不一致。本研究较为详细地测定了ECT对脑脊液(CSF)中胺代谢物浓度的影响。方法:入组病人12例,都符合Feighner等人(1972)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用过ECT治疗。有4人从未用过神经阻断药。在研究开始的前一天,用曼彻斯特量表(Krawiecka,1977)和Wing氏病房行为量表(1961)对所有病人进行基础评分。在第一天上午的9点至10点,做腰穿,采集CSF。第二天,行首次ECT(均采用双侧额颞部电极的无抽搐疗法)。第三天采集第二次CSF。ECT每周二次,直到每例病人都接受了6次治疗。在第二、四、六次治疗后的第二天,再用量表作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在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1.
电抽搐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无创测定活体生化代谢改变的技术,有助于即时了解ECT前后相关脑区的代谢变化。本文将就MRS检测ECT有关生化代谢改变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探讨ECT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背景:躁动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是一个重大挑战。电休克疗法(ECT)对各种精神疾病是一种快速、有效、和安全的治疗,但ECT对精神分裂症的躁动治疗的相关meta分析还尚未报道。目标:系统地评估单一使用ECT或ECT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APs)的对精神分裂症的躁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文献搜索。两名独立评估者筛选研究、提取结果数据与现有数据的安全性、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合成。采用建议、评估、开发、和评价的工作组等级(GRADE)来判断主要成果的证据的总体水平。结果:一共确定了中国有七个RCTs,包括ECT单一使用(4个RCTs有5个治疗组,n=240)和ECT-APs合并使用(3个RCTs,n=240)。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4.3(4.5)岁,平均治疗时间为4.3(3.1)周。所有7个RCTs非盲法,并且根据Jadad量表7项RCTs均被评为低质量。样本的Meta分析发现与APs单一治疗相比,单一使用ECT或ECT-APs合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躁动子因子评分改善均无显著性差异(ECT单一使用: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0.90,95%confidence interval(CI):(-2.91,1.11),p=0.38;ECT-APs合并使用:WMD=-1.34,(95%CI:-4.07,1.39),p=0.33)。然而,PANSS总分(WMD=-7.13,I~2=0%,p=0.004)和兴奋子因子评分(WMD=-1.97,p0.0001)、ECT治疗14天后的PANSS总分(WMD=-7.13,I~2=0%,p=0.004)和第7天和第14天的兴奋子因子评分(WMD=-1.97to-1.92,p=0.002 to 0.0001)均显示单一使用ECT优于APs单一治疗。ECT-APs合并治疗结束时(WMD=-10.40,p=0.03)和治疗后7天(WMD=-5.01,p=0.02)的PANSS总分显示均优于APs单药治疗。头痛(p=0.0001,number-needed-to-harm(NNH)=3,95%CI=2-4)是唯一的ECT单一治疗后不良反应,并且ECT单一治疗组比APs单药治疗发生的更频繁。根据GRADE方法,主要结果的证据水平被评为"非常低"(37.5%)和"低"(50%)。结论:基于中国7个RCTs合并的数据发现ECT单一治疗或ECT-APs合并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躁动治疗中并没有优势。然而,ECT单一治疗或ECT-APs合并治疗均与PANSS总分减低显著有关。需要高质量的RCTs验证目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无痉挛电休克(m 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于改善难治性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4例,按照年龄、性别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进行配对,每对患者随机选择进行m ECT治疗或r TMS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后均进行HDRS测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大幅度下降(P0.05),但是m ECT组的减分明显高于r TMS组(t=4.271,P=0.001);r TMS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上优于m ECT治疗,而m ECT治疗在改善迟缓和绝望感方面更为突出。结论 m ECT治疗和r TMS治疗均可有效缓解难治性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m ECT的即时疗效明显高于r TMS治疗。  相似文献   

14.
各人对电抽搐治疗(ECT),虽有不同的看法,但几乎都认为,对重性忧郁性疾病来说,ECT仍系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不少报告企图说明ECT对忧郁性疾病疗效的有关因素,但尚无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最佳治疗手段[1]。但研究也发现,虽然ECT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但其疗效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约10%~30%的抑郁症患者对ECT治疗应答欠佳[1]。因此,如何提高以及维持ECT的临床痊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目前抗抑郁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缺乏客观可靠的生物学指标在治疗前筛选具有ECT疗效敏感倾向的患者,也缺乏客观可靠的指标在治疗早期对ECT可能获得的疗效进行预测。鉴于此,本文从临床特征及生物学指标等两大方面综述ECT抗抑郁疗效的有关影响因素,以期找到ECT抗抑郁疗效佳的预测指标,从而筛选出最适宜做ECT的患者,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节约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6.
背景:躁动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是一个重大挑战.电休克疗法(ECT)对各种精神疾病是一种快速、有效、和安全的治疗,但ECT对精神分裂症的躁动治疗的相关meta分析还尚未报道.目标:系统地评估单一使用ECT或ECT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APs)的对精神分裂症的躁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文献搜索.两名独立评估者筛选研究、提取结果数据与现有数据的安全性、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合成.采用建议、评估、开发、和评价的工作组等级(GRADE)来判断主要成果的证据的总体水平.结果:一共确定了中国有七个RCTs,包括ECT单一使用(4个RCTs有5个治疗组,n=240)和ECT-APs合并使用(3个RCTs,n=240).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4.3(4.5)岁,平均治疗时间为4.3(3.1)周.所有7个RCTs非盲法,并且根据Jadad量表7项RCTs均被评为低质量.样本的Meta分析发现与APs单一治疗相比,单一使用ECT或ECT-APs合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躁动子因子评分改善均无显著性差异(ECT单一使用: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0.90,95%confidence interval(CI):(-2.91,1.11),p=0.38;ECT-APs合并使用:WMD=-1.34,(95%CI:-4.07,1.39),p=0.33).然而,PANSS总分(WMD=-7.13,I2=0%,p=0.004)和兴奋子因子评分(WMD=-1.97,p<0.0001)、ECT治疗14天后的PANSS总分(WMD=-7.13,I2=0%,p=0.004)和第7天和第14天的兴奋子因子评分(WMD=-1.97 to-1.92,p=0.002 to 0.0001)均显示单一使用ECT优于APs单一治疗.ECT-APs合并治疗结束时(WMD=-10.40,p=0.03)和治疗后7天(WMD=-5.01,p=0.02)的PANSS总分显示均优于APs单药治疗.头痛(p=0.0001,number-needed-to-harm(NNH)=3,95%CI=2-4)是唯一的ECT单一治疗后不良反应,并且ECT单一治疗组比APs单药治疗发生的更频繁.根据GRADE方法,主要结果的证据水平被评为"非常低"(37.5%)和"低"(50%).结论:基于中国7个RCTs合并的数据发现ECT单一治疗或ECT-APs合并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躁动治疗中并没有优势.然而,ECT单一治疗或ECT-APs合并治疗均与PANSS总分减低显著有关.需要高质量的RCTs验证目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正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通过人工诱发脑部皮层放电来治疗各类精神疾病。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在传统ECT技术基础上引入肌松剂及麻醉剂,避免了肢体抽搐等并发症,ECT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治疗精神疾病的常规手段之一。躁狂发作是双相障碍躁狂相的表现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多为主要特点。除药物治疗外,ECT是治疗躁狂发作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治疗急性期躁狂患者时ECT具有起效快且疗效显著的特点。但ECT存在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的副反应,并且其确切的疗效机制也尚未阐明。因此本文就近年来有关ECT治疗躁狂发作的研究进展作综述,以期进一步理解ECT的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氯氮平广泛使用于临床,它对EEG的影响,也已逐步引起精神科临床的关注,本文将我们所观察的12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氯氮平前后的EEG对比变化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选自能配合EEG检查的既往无头颅外伤、高热、中毒、癫痫及昏迷病史,未做过ECT治疗的12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CCMD-Ⅱ,精神分裂症诊断位准。入院时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治疗病毒性脑炎 (病脑 )前后的EEG变化。方法 :观察HBO治疗病脑 3 2例前后EEG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O治疗前EEG异常率为 87 5 % (2 8/3 2例 ) ,HBO治疗后有 14例EEG恢复正常 ,10例EEG异常显著改善 ,4例EEG异常无变化。EEG好转率为 85 71% (2 4/2 8例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HBO是一种治疗病脑的有效方法 ,EEG检查对病脑的疗效判断及预后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八十年代的电抽搐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抽搐治疗(ECT)自 Cerletti 与 Bini 于1938年倡用以来已近半个世纪。在50年代随着精神药理学的兴起,ECT 逐渐少用。但ECT 的作用迅速,且对某些病例有较好疗效,因而它在精神疾病的躯体治疗中仍能保持一席重要地位。由于“电”与“休克”在人们心目中被看作是一种危险事物,故ECT 较难为公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