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血酶Ⅲ、VWF、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和16例正常新生儿VWF及D-D的含量及AT-Ⅲ的活性,同时检测INT、TT、APTT、Fbg及BPC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AT-Ⅲ明显降低,窒息新生儿血浆的VWF、D-D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窒息后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浆的VWF、D-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损害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表现以高凝状态为主的早期D IC,VWF及D-D的升高与窒息的程度有关,VWF及D-D明显升高者常合并组织器官损害。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浆中AT-Ⅲ、VWF、D-D等指标对窒息后新生儿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秀丽  王克天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37-383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多项生化指标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新生儿窒息时各脏器的损害情况。方法:59例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对照组11例为同期正常新生儿。应用美国BEDKMANCOULTER SYNCHRON LX20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测试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CRE)、尿酸(UA)、肌酸激酶(CK)及其心型同工酶(CK-MB),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AST、LDH、BUN、CRE、UA、CK、CK-MB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比较,AST、LDH、CK、CK-MB与窒息程度呈相关性。结论:新生儿窒息可以引起多项生化指标异常,常伴有多脏器的损害,在临床治疗时应采取综合措施,保护脏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吴起武  赵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45-5346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41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分组,所有窒息新生儿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轻、重度窒息组间急性期MPV及PDW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窒息组PLT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t=2.506,P<0.05);单器官损害组和多器官损害组比较,PLT、MPV及PD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PLT、MPV及PD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急性期PLT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但新生儿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应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接受诊治的86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检查,并对不同窒息程度患儿的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损伤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根据诊断结果绘制ROC曲线,对比分析不同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86例窒息新生儿中轻度窒息47例、重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患儿多器官损伤发生率低于重度窒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患儿酸中毒、窒息危险因素发生率与重度窒息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酸中毒患儿的多器官损伤发生率高于非重度酸中毒患儿、非酸中毒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多器官损伤组患儿的1min Apgar评分、p H值、血液碱剩余(BE)水平均高于多器官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多器官损伤组5min Apgar评分与多器官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应用1min Apgar评分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0.536、78.1%、65.4%;pH值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0.711、90.6%、96.2%;而BE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0.628、78.1%、88.5%。结论采用脐动脉血pH值、BE联合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围产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①128例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77.3%,脑损害发生率69.5%,心脏损害发生率46.3%,肺损害发生率42.6%,肾损害发生率34.8%,肝损害发生率31.3%,胃肠损害发生率16.3%,多器官损害发生率53.9%。②轻度窒息患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33.3%,病死率5.3%,重度窒息患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70.4%,病死率18.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胎龄、重度窒息、5 min Apgar评分、新法复苏相关,与宫内窘迫关系不大。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早产及低体重儿出生,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新法复苏及复苏后监护,保护多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窒息对新生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223例窒息新生儿及43例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移酶(GGT),并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结果:窒息新生儿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S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新生儿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与重度窒息肝功能各项指标测定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窒息早期可导致新生儿肝功能损害,对窒息新生儿早期应予以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和新生儿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58例ICP孕妇和42例正常孕妇血甘胆酸、持续时间及其所生的新生儿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产前甘胆酸水平与新生儿肝功能、凝血功能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高甘胆酸血症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孕妇高甘胆酸持续时间与新生儿肝功能、凝血功能损害的关系,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孕妇高甘胆酸血症会造成新生儿肝功能、凝血功能的损害;②孕妇高甘胆酸持续的时间与新生儿肝功能、凝血功能损害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赵喜梅  周秀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33-3235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程度及临床特点,探讨与之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将172例窒息新生儿按孕周、体重、窒息程度、宫内窘迫、体温多因素进行分组研究,并将各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果: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为85.5%,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58.7%。重度窒息组器官损害发生率及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χ2=8.31,P<0.05)。窒息后器官损伤占首位的是大脑,其次为肾脏、心脏、电解质、胃肠、代谢、肺脏、肝脏。多器官损害随脏器损害个数的增加重度器官损害发生率逐渐升高,且死亡率亦升高。结论: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程度与孕周、体重、窒息程度、低体温有相关性。提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注意保暖,减少冷损伤,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水平,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器官损害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窒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5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经回顾性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窒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功能器官损害程度及发生率比较,损害程度以肺损害最严重,脑损害发生率最高。胎龄≤36周、重度窒息、出生体质量2.5 kg、5 min Apgar评分≤5分以及给氧或刺激呼吸等传统的复苏方式与多器官功能损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窒息、胎龄≤36周、5 min Apgar评分≤5分是影响窒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预防低体重婴儿及早产儿,推广新的复苏方法,加强对窒息新生儿整体器官的监护,及时处理好各类并发症,对于降低窒息新生儿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肌红蛋白(Myo)测定在诊治窒息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HIM)的价值。方法:测定西宁地区新生儿HIM轻、重度窒息组(104例)和对照组(38例)CK-MB、cTnI和Myo水平。结果:与正常新生儿比较,轻、重度窒息组CK-MB、cTnI和Myo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轻、重度度窒息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窒息程度加重而升高,其中Myo灵敏度最高,cTnI特异性最强,CK-MB、cTnI和Myo 3项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2.5%。结论:联合测定CK-MB、cTnI和Myo 3项指标有助于HIM的早期诊断、程度估计、预后及转归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内发育迟缓儿(IUGR)羊水及脐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及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宜春市人民医院出生的IUGR共83例为研究组,按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分为2组:窒息IUGR组(1min Apgar≤7分,48例)及非窒息IUGR组(1min Apgar≥8分,35例)。另设40例正常适于胎龄儿(AGA)为健康对照组。各组均在新生儿娩出时立即抽取羊水及脐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NSE水平,并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羊水NSE(10.3±5.9)μg/L,脐血NSE(13.5±7.4)μg/L相比,非窒息IUGR组羊水NSE水平(12.8±7.7)μg/L,无明显增高(P>0.05),脐血NSE水平(18.4±9.2)μg/L,则有所增高(P<0.05);而窒息IUGR组羊水NSE水平(16.6±8.4)μg/L,有所增高(P<0.05),脐血NSE水平(30.6±13.1)μg/L,则显著升高(P<0.01)。窒息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NSE水平与脑损伤有关,IUGR脐血NSE水平增高明显,脐血水平增高对筛查IUGR脑损伤存在指导意义,若有异常可开展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某国有大型煤矿工作场所噪声对工人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新泰市某国有大型煤矿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随机选择长期接触高噪声(82.8~100.1 LAeq dB(A))428人为观察组,接触低噪声(53.9~71.0 LAeq dB(A))506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工人血糖和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工人血清葡萄糖为(5.32±0.79)mmol/L、总胆固醇为(4.72±0.82)mmol/L、甘油三酯为(1.67±1.31)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41±0.30)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79±0.68)mmol/L。观察组工人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工龄的增加,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也增高,各工龄组之间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接触高噪声可能是煤矿作业工人血糖和血脂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中的价值。方法:对正常妊娠组、糖筛查异常组及糖耐量异常组进行空腹葡萄糖、口服葡萄糖50g筛选,GSP测定并随访孕妇和围产儿的最终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糖筛查异常组GSP(154±18)μmol/L、糖耐量异常组GSP(157±26)μmol/L,与正常妊娠组GSP(136±3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的GSP水平围产儿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LU、GSP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筛查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调查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血脂水平,探讨围绝经和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方法 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年龄在40~65岁自然绝经妇女500例,按照生殖衰老分期系统STRAW+10分类分析血脂水平.结果 研究对象的年龄为(53.84±4.86)岁,总胆固醇水平为(5.55±0.97)mmol/L、甘油三酯水平为(1.27±0.80)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63±0.35)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3.45±0.82)mmol/L,其中血脂异常率占38.60%~72.80%.绝经后妇女的总胆固醇(5.69±0.89mmol/L vs 5.47±1.01mmol/L)、甘油三酯(1.38±0.93 mmol/L vs 1.20±0.70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3.59±0.75mmol/L vs 3.41±0.86mmol/L)均高于围绝经期妇女,且都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6.046、5.804、5.872,均P<0.05).结论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血脂异常率高,患者干预率低,常规进行血脂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部分生化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芳  苏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4):447-448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 (ICP) 部分生化指标改变的特点和胆酸值高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68例妊娠晚期ICP患者和 65例正常孕妇空腹血清, 测定其肝功能和血脂, 进行比较; 并观察ICP胆酸高值 ( >30μmol/L) 与低值(≤30μmol/L) 与肝功能、血脂异常、母婴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①ICP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 (4 0±1 0)、 (7 0±1 3 )、 ( 3 5±1 0 ) 和 ( 1 6±0 4 ) mmol/L, 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 ( 3 3±0 9 )、(6 0±0 8)、 (2 4±0 6) 和 (1 3±0 4) mmol/L (P<0 01), 高密度脂蛋白为 (2 1±0 4) mmol/L, 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2 3±0 5) mmol/L (P<0 05); ②将ICP组胆酸分为低值 (17 0±4 4) μmol/L和高值 (61 9±30 5) μmol/L, 则高值组谷丙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 (284 4±150 1 )、 ( 144 6±61 6 ) 和 ( 276 6±64 0 ) U/L显著高于低值组 ( 100 0±83 8 )、(84 4±58 5) 和 (251 6±67 2) U/L (P<0 01), 其羊水污染、胎心率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后出血及围产儿死亡亦随着胆酸值增高而又增多趋势。结论: ICP患者血脂多有异常, 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随胆酸值增高而增高明显, 能反映病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2~6岁儿童全血微量元素(Cu、Fe、Ca、Mg、Zn)和铅状况,以便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纠正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从8所幼儿园中抽取儿童1581名,其中男835名;女746名。按年龄分成4组,2岁~组360名;3岁~组408名;4岁~组420名;5岁~组393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和阳极溶出电解仪分别对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和铅进行测定。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进行F、t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1倍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所有儿童全血微量和铅的测定结果如下(x±s)Fe,(5.14±1.17)μmol/L;Ca,(1.15±0.27)mmol/L;Zn,(107±20.9)μmol/L;Cu,(20.43±7.48)μmol/L;Mg,(1.70±0.45)mmol/L;Pb,0.357±0.13μmol/L。除Mg、Cu缺乏较少外,Ca、Zn、Fe的缺乏和铅中毒都占相当的比例,各元素间除血铅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外,其它元素性别、年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石家庄市2~6岁儿童全血Fe、Ca、Zn缺乏和铅中毒有相当高的比率,Mg和Cu缺乏的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因胎儿窘迫进行羊膜腔输液时羊水渗透浓度变化,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30例正常产妇作正常组, 70例胎儿窘迫者作为胎儿窘迫组, 其中 40例行羊膜腔输液作治疗组, 30例接受传统的宫内复苏治疗为对照组。取各组羊水进行渗透浓度测定分析; 每例新生儿出生时行Apgar1min及 5min评分。结果: 胎儿窘迫组的羊水渗透浓度 (223. 00±10. 60mmol/L) 较正常组 (261. 73 ±14. 16mmol/L) 显著降低 (P<0 .005 ); 治疗组行羊膜腔输液后的羊水渗透浓度显著升高 (271 ±13 46mmol/L), 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治疗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因胎儿窘迫而行剖宫产率 (分别为 5 0%、2 5% ) 较对照组 (分别为 16 7%、13 3% ) 显著降低 (P<0. 05, P<0. 05), 而与正常组 (分别为 3 3%、6 7% ) 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P>0 .05)。结论: 羊膜腔输液不仅可补充适量羊水来缓解因羊水过少使胎儿受压而导致缺氧, 还可通过羊水渗透浓度的变化来改善胎儿宫内状况, 是一种治疗胎儿窘迫的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肝肾功能损害情况。方法:以2008年1~12月住院的11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重度子痫前期(S-PE)组,以同期正常单胎晚期妊娠孕妇116例为对照组,采集孕妇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ALT、AST、TP、ALB、Cre及Bun。结果:S-PE组孕妇的ALT值(33.97±10.53)U/L高于对照组的(14.06±13.8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组孕妇的AST值(44.97±87.38)U/L高于对照组的(20.92±10.1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组孕妇的TP(57.55±6.37)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24±5.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组孕妇的ABL值(31.59±4.27)g/L低于对照组的(38.56±2.8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组Cre值(79.72±24.01)μmol/L高于对照组(58.38±6.5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组Bun值为(6.22±3.20)μmol/L,高于对照组的(3.53±0.9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组孕妇24 h尿蛋白定量为(5.69±3.26)g。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由于全身小血管痉挛,导致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甚至产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故应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危重患儿在血压增高时微循环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本院住院危重新生儿血压增高的患儿30例,血压不波动的患儿为对照组30例,采用WX-10C微循环显微镜观察新生儿耳廓微循环,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结果进行两组比较。 【结果】 血压增高组管袢形态、血流状态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增高组的PT、APTT和TT下降,Fib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危重新生儿在血压增高时往往伴随着微循环和凝血功能障碍,在治疗原发病及降血压的同时需兼顾到微循环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期钙、镁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尿脱氧吡啶酚的变化。方法:240例初孕妇按孕期分为早(16±1)周、中(26±1)周、晚(36±1)周3组,每组80例,60例健康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其空腹静脉血中的钙(Ca2+)、镁(Mg2+)、骨钙素(BGP),同时测其尿Ca2+、Mg2+及尿脱氧吡啶啉(DPD)、肌酐(Cr)。结果:孕妇血清钙浓度由孕早期的(1.840±0.39)mmol/L降至孕末期的(1.710±0.31)mmol/L,明显低于非孕妇(2.375±0.42)mmol/L,P<0.01;血清镁由孕早期的(0.818±0.095)mmol/L降至孕末期的(0.74±0.095)mmol/L,低于非孕妇(1.090±0.53)mmol/L,P<0.05;血清BGP由孕早期的(6.16±3.33)ng/L降至孕晚期的(3.93±2.57)ng/L,均明显低于非孕妇(7.24±4.04)ng/ml,P<0.01。尿Ca2+/Cr在妊娠过程中呈上升趋势,由孕早期的(0.51±0.23)上升至孕晚期的(0.70±0.32),高于非孕妇(0.19±0.13),P<0.05;尿DPD/Cr由孕早期的(17.59±5.65)升至孕晚期的(24.4±14.4),明显高于非孕妇(12.95±2.44),P<0.01。尿Ca2+、Mg2+与DPD正相关(r分别为0.617、0.648,P<0.01),血清Ca2+与DPD呈负相关(r=-0.226,P<0.05)。结论:孕妇体内处于低钙、低镁状态,骨吸收增加,骨骼钙负荷增加。正常膳食不能满足母体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补充维生素D、钙的同时应注意镁的摄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